付丽娟;常艳华
目的:研究对新生儿住院患儿加强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5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危险因素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中患儿出现腹泻腹痛、体温升高、呼吸道感染以及脐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6%,对照组仅为80%,各项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风险管理可有效预防新生儿住院期间出现不必要危险,对其疾病恢复有益。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妇科常规检查是医学检验的一项较为重要的检查之一,但是由于材料获取难度较大,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满足学生对该项常规检查的需求,导致学生对妇科常规检查的具体步骤、标本特点等不熟悉,出现教与学不相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因此,本文探讨了医学检验妇科常规检查的实验准备,分别分析了阴道分泌物及尿妊免实验的实验准备。
作者:王斯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不良心理、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骨折术后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主动性评分、护患沟通评分、护理满意率、焦虑评分值、抑郁评分值、疼痛感评分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胡杨柳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出院后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连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41.55?1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2.49?6.54)分,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自理能力评分为(5.24?1.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4?1.36)分,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影响较大,能够极大的提升其健康知识掌握能力与自理能力。
作者:陈波;谢生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发生的应用阿奇霉素发生ADR56例报告,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56例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为常见,过敏反应次之。结论:详细询问过敏史,谨慎使用,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是临床用药的关键。
作者:蒙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存在的产妇6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研究对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传统的以产妇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产后护理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出现的误差因素并分析其应对策略。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接收并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350例,将抽取的350例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制作成标本后进行检测,并对血液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判断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因素,并针对存在说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抽取的350例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中出现检验误差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受检者采集血液标本的时间不合理、血液保存不当和血液送检时间超时,以及受检者自身因素与血压抗凝剂浓度不合格等因素。结论:要想提高血液常规检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就需要从根本入手,加强受检者对血常规检查的意识,让医护人员与患者都认识到血液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规范检验和采集操作,并强化血液常规检验意识,保证抗凝剂的浓度合格,确保血液送检时间等,从而提高血液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作者:钟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透室的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方面的控制效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所收治的血透室患者100例作为临床对象,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改革的传统护理管理,观察且分析两组患者感染产生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经不同护理管理的实施后,对照组感染产生率约11例(18.33%),观察组感染产生率约2例(3.33%);同时,观察组管理评分比对照组高,且护理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存在P<0.05的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血透室实施护理管理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产生率,提升临床护理及预后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及健康问题。
作者:沈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50例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选取5mg组、10mg组、20mg组,每组为40例病人,3组患者均在晚餐后服用瑞舒片,5mg组服用5mg量,10mg组服用10mg量,20mg组服用20mg量,疗程取20周。20周以后观察不同组别的患者的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斑块厚度、斑块性质的变化,并且对三组的终点事件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对比。结果:三组患者的TC、TG和LDL-C水平呈现明显下降,但是20mg组患者的TC、TG、LDL-C降低水平明显比其它二组人群要明显(P<0.05)。5mg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恶化2例;10mg组显效22例子,有效18例,无效9例,恶化1例;10mg组显效28例,有效17例子,无效5例,恶化0例,三组疗效比统计情况:Hc=6.522,P<0.05。明显可以看出20mg量要优于其它二组,并且三组病人的硬化斑块数量都呈现了下降趋势,同时斑块厚度也有减少显效。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够降低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血清中TC与LDL-C的水平,能够促使动脉软斑块趋于稳定的作用,且大剂量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曹润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组总好转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1年,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柴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术后护理患者共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为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自然的护理康复措施,并实施基本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基本护理,同时给予康复指导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伤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终的康复率达到了90.63%,而对照组患者仅为75%,相较于观察组明显偏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实施康复训练,可有效辅助患者各组织身体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露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医院的病案管理也开始采用信息化了,医院的病案管理从手工变成了电子病案。病案管理的信息化使病案管理变得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但是也会存在的一定的风险,本文就病案的信息化特征和风险防范进行论述。
作者:王艳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常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五年来住院治疗的48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病例资料。结果:其488例患者中发生电切综合症(TURS)2例,在术中发生,采取吸氧、补钠等处理后有所改善;术后出血25例,其中23例采用带囊导管压迫后止血,2例用电切镜电灼止血,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均顺利治愈,暂时性尿失禁7例,均采用锻炼盆底肌来治愈;膀胱痉挛63例,予以药物解挛止痛来治愈;尿道狭窄27例,予以定期行尿道扩张来治愈。结论:严格掌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指征、仔细操作、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水平,有利于减少TURP并发症的发生,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作者:南晓刚;朱华隆;陈颜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1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指标及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再入院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尘肺加重频率、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尘肺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建议推广。
作者:周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通过对我科一位患者多用药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介绍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一例多服用药物的不良事件。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找出差错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制定了增加调班及机动班护士、多种形式进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特殊药物的发放制度等整改措施,对整改效果进行确认。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我科口服药发放提供一种系统的处理差错的科学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唐雪萍;李雪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舒适护理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舒适护理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效果,P<0.05。结论:在手术室工作当中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能够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隋盛楠;韩香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齐拉西酮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病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精神分裂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齐拉西酮治疗)和对照组24例(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29%,不良症状发生率7.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缓解阴性症状,不适反应较少。
作者:陈明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此为临床研究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19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患者分别实施增强扫描、MRI平扫及CT平扫,对比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病变均深入至鞍内,且具有较小的鞍内部分,鞍旁部分较大;鞍旁病变前后径(4.7±0.4)mm,病变横径(6.1±0.3)mm,上下径(4.9±0.5)mm;所选取19例患者经CT平扫,终结果可知,患者病灶均没有出现钙化、衰变、出血及坏死的状况,呈现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1WI扫描以脑灰质信号较多,T2WI扫描表现出极高的信号。结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垂体瘤和脑膜瘤相似性较高,通过与增强扫描及MRI平扫结果相结合,可有效定性鉴别患者实际病灶,乃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又准确的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晓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MRI、MRCP在胆道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37例胆道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证实为胆道结石。分别对患者进行CT检查和MRI、MRCP联合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CT检查检出率为56.8%,明显低于MRI、MRCP联合检查(89.2%);CT检查阳性率为54.1%,显著低于MRI、MRCP联合检查(83.8%),两种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高信号胆汁的衬托下,37例患者中,22例患者为圆形、条形结石,充盈缺损,且缺损区域的信号比较低或无信号显示。结论:MRI联合MRCP对胆道结石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且图像清晰直观,能够清晰显示病灶位置,能够为胆道结石疾病提供科学合理的诊断依据,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保障。
作者:钟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份-2016年6月份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0例为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腰背肌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依从率均较对照组优异,可见,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
作者:罗羽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