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润红
目的:比较MRI、MRCP在胆道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37例胆道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证实为胆道结石。分别对患者进行CT检查和MRI、MRCP联合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CT检查检出率为56.8%,明显低于MRI、MRCP联合检查(89.2%);CT检查阳性率为54.1%,显著低于MRI、MRCP联合检查(83.8%),两种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高信号胆汁的衬托下,37例患者中,22例患者为圆形、条形结石,充盈缺损,且缺损区域的信号比较低或无信号显示。结论:MRI联合MRCP对胆道结石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且图像清晰直观,能够清晰显示病灶位置,能够为胆道结石疾病提供科学合理的诊断依据,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保障。
作者:钟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PCI术后采用替罗非班药物治疗,观察其不良病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接诊的冠脉三支病变并行PCI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替罗非班的药物治疗,随机抽取55例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55例行优质护理,设为观察组。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控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病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50,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病症总发生率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81, P<0.05)。结论:冠脉三支病变患者PCI术后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替罗非班可有效控制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加强护理服务质量也可将术后并发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可积极推广。
作者:席瑞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0)和干预组(n=30),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宋明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药师干预对于促进合理用药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查阅我院相关资料,统计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与达到的实际效果。结果:药师干预逐年增长,其干预的具体内容则随国家相关法规的颁布、政策调整、管理工作的安排等方面发生变化。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中,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而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药师干预是规范药物合理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罗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总结了10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体位及呼吸道护理、病情观察、用氧护理、能量供给护理及康复干预等。认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玉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当中抽取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之后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采用预见性护理。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韩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联合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是否比单纯应用冠脉造影(CAG)更能优化冠状动脉长病变钙化病变支架术后的预后。方法:通过对100例冠脉长病变钙化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将单纯经CAG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划为对照组,同意联合IVUS检查的为观察组,测量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处的小血管径(MLD)、直径狭窄率(DS%)、面积狭窄率(AS%)、病变长度(LL)及病变形状,应用IVUS及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分析软件观察斑块类型、性质及组成,并在IVUS指导下行支架植入术,术后用IVUS观察支架的放入情况(包括支架定位、支架大小的选择、有无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扩张不充分、边缘夹层等),术后两组病人均随访记录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后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病变类型、长度、钙化情况、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0天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IVUS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CAG组(15.38% vs 22.92%,P<0.05)。结论:联合IVUS组能够更好的指导冠脉支架的植入过程,并且及时的发现支架术后的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边缘夹层等并发症,可以减少1年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赵峥祯;邓晓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疝气病例,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0.00%;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治疗过程中,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可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儿痛苦,降低复发率,确保其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雪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孕妇来自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一共126例,对所有孕妇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孕妇的条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比较自然分娩和再次剖宫产的结果和可行性。结果:一共126例孕妇,其中剖宫术分娩90例,36例采用自然分娩方式试产,试产率为28.57%,成功自然分娩18例,成功率为50%,改为剖宫产18例,再次剖宫产术分娩一共108例。自然分娩出血量达到120-350毫升,平均188±30毫升,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达到250-1500毫升,平均400±50毫升,自然分娩出血量明显少于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X2=17.437,P=0.000。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而言,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同时在满足自然分娩条件的前提下,建议以自然分娩方式为首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曾齐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在阻生齿拔除术前、术中、术后执行科学的、细微的、关怀的护理配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方法1备好阻生齿拔除手术所需物品,药品、器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做好患者解释安慰工作,做好患者心理护理。2术中过程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器械传递工作及配合工作,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鼓励并安慰患者,缓解其心理压力。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健康教育及解释安慰工作,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结果患者预后效果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相对减少,医生手术过程较顺利。结论科学、关怀、细微的护理准备与配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了术后患者康复,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梅;郑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骨科病房中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5年7月开始实施小组责任制管理,选取管理前收治的30例骨科住院患者及实施后收治的30例同类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小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后患者对骨折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院内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达到100%。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满意度为86.67%,观察组达到100%。结论小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可提升每位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提升骨科护理质量。
作者:陈琼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氟泡沫对小儿龋齿的预防保健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的86例儿童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氟化泡沫保护牙齿,对照组采用假氟化进行预防。结果:研究组儿童出现龋齿的发生人数9例,对照组出现龋齿的发生人数为21例,并且在再矿化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氟泡沫可以有效的降低龋齿的发生率,促进牙齿的再矿化,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姚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计划免疫的患儿120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和患儿家属对疫苗接种知识的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疫苗接种率为98.00%,对照组患儿的疫苗接种率为82.00%,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疫苗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计划免疫中采用临床护理的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儿的疫苗接种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玉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B超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剖宫产的孕产妇一共有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在直视之下观察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观察组在B超观察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组,对两者之间的差异给予对比。结果:直视之下观察和采取B超观察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其之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厚度≥2mm的孕产妇可以进行阴道试产。结论:对子宫下段厚度采取B超检查的优势在于没有创伤以及结果准确,与剖宫产的时候直视下观察子宫下段厚度没有显著差异,对剖宫产手术以后妊娠妇女选择分娩方式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龚建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分析ICU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期的不良心理反应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期的清醒患者86例,分析影响患者不良心理的因素,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三个月后,对比患者护理前后SCL-90的评分情况。结果:ICU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期多存在焦虑、抑郁、恐惧、不安全等不良心理,主要原因为插管、环境、年龄、认知等;经过护理后,患者在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躯体化方面的评分明显有所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波动较大,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彭艳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重视用药护理,使病人及时配合用药治疗,早日康复。护士在临床第一线,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严重性降到低。这就要提高护士具有较高的的责任心。方法:加强护士药品相关知识学习及药物不良的观察,强化对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不同的对策。结论:重视用药的临床护理,可以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这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应坚持不懈。
作者:张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入住我院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肠梗阻导管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后,其组内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优越于对照组,从实验组患者自主排气、排便、病情康复时间以及胃肠减量等临床表现和数据来看,实验组治疗方式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单纯性用肠梗阻导管要好,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辛国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尿毒症患者时使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尿毒症患者共7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透析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将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左卡尼汀配合透析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中药口服治疗,同时给予中药(红花、桂枝、丹参、红藤、金银花、桑寄生、莪术、白芷、皂刺、三棱、透骨草、败酱草)塌渍方法和中药(桂枝、当归、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皂刺、木香、路路通)直肠滴注方法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有效率为6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7%;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2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减少患者的复发,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彩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硝唑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相比单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更好且用药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余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