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优化冠脉长病变钙化病变预后的研究

赵峥祯;邓晓蕴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长病变
摘要:目的:比较联合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是否比单纯应用冠脉造影(CAG)更能优化冠状动脉长病变钙化病变支架术后的预后。方法:通过对100例冠脉长病变钙化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将单纯经CAG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划为对照组,同意联合IVUS检查的为观察组,测量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处的小血管径(MLD)、直径狭窄率(DS%)、面积狭窄率(AS%)、病变长度(LL)及病变形状,应用IVUS及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分析软件观察斑块类型、性质及组成,并在IVUS指导下行支架植入术,术后用IVUS观察支架的放入情况(包括支架定位、支架大小的选择、有无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扩张不充分、边缘夹层等),术后两组病人均随访记录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后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病变类型、长度、钙化情况、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0天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IVUS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CAG组(15.38% vs 22.92%,P<0.05)。结论:联合IVUS组能够更好的指导冠脉支架的植入过程,并且及时的发现支架术后的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边缘夹层等并发症,可以减少1年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对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84例,并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92例,对分别应用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的临床价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血采集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末梢血采集,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唐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宫体注射,观察组60例,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宫体注射同时,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肌肉注射,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及发生产后出血例数。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中、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银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溶栓组(n=30)和联合组(n=30),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动脉溶栓治疗,对联合组患者进行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与溶栓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与溶栓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兴科;黄兴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B超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B超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剖宫产的孕产妇一共有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在直视之下观察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观察组在B超观察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组,对两者之间的差异给予对比。结果:直视之下观察和采取B超观察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其之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厚度≥2mm的孕产妇可以进行阴道试产。结论:对子宫下段厚度采取B超检查的优势在于没有创伤以及结果准确,与剖宫产的时候直视下观察子宫下段厚度没有显著差异,对剖宫产手术以后妊娠妇女选择分娩方式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龚建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探析

    目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探析。方法:本文选取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年龄段划分两组,对照组年龄低于60岁,治疗组年龄不低于60岁,两组开展心电图动态检测过程,对其相关指标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开展相应的诊断治疗过程后,治疗组患者年龄不低于60周岁,其中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单纯室性早搏、复杂室性早搏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六项指标大小分别是8.00%、8.00%、16.00%、8.00%、16.00%以及16.00%,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两项指标大小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一旦没有及时实施治疗过程,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其中心律失常救治不及时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施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彩超引导下置管治疗ERCP术后胆漏的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针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漏病者使用彩超引导置管进行治疗的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92名ERCP术后胆漏症状的病者。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两组。常规对照组仅使用普通手术治疗,而实验观察组则采取普通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彩超引导置管的方式。术后对两组病者的康复效率、住院时长、胆漏愈合时长、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观察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并且发生再次手术的比率也显著比常规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利用彩超引导下置管治疗ERCP术后胆漏具有术后康复速度快、创口小、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婷婷;何燕;冯国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解剖实验室绿色环保化建设的方法与体会

    解剖实验室的实验教学环境如果不尽如人意,将直接影响解剖实验教学质量。改善和解决解剖实验室环境,是每一位解剖人的愿望和梦想。本文介绍了我校解剖实验室绿色环保化建设方法和措施、绿色环保化建设的效果,旨在探讨高校实验室绿色环保化建设新模式。

    作者:周岩;陈四清;郭艳桦;王友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2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实验组采用喜炎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实验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1.0%),2组患者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地沟油对小鼠胃组织的影响

    目的:探讨摄食地沟油对小鼠胃组织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按体重编号后,随机分成灌油剂量为5、10和15μL/g的地沟油实验组甲A、B、C和食用油对照组乙A、B、C,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以5、10和15μL/g的油灌胃,一天一次,连续喂养7周。比较各组小鼠灌胃后的体重变化、胃肠蠕动变化及病理标本改变。结果:连续灌胃7周后,两组小鼠的平均体重均持续缓慢增加,且随浓度增高呈正相关。地沟油组的小鼠胃部切片局部胃粘膜上皮脱落坏死,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病变程度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高,食用油组的小鼠胃部切片无明显改变。结论:连续7周摄食地沟油对小鼠胃组织有明显损害作用。

    作者:李亚琴;陈帅;陈江兰;唐颖;官助朋;陈永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此为临床研究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19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患者分别实施增强扫描、MRI平扫及CT平扫,对比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病变均深入至鞍内,且具有较小的鞍内部分,鞍旁部分较大;鞍旁病变前后径(4.7±0.4)mm,病变横径(6.1±0.3)mm,上下径(4.9±0.5)mm;所选取19例患者经CT平扫,终结果可知,患者病灶均没有出现钙化、衰变、出血及坏死的状况,呈现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1WI扫描以脑灰质信号较多,T2WI扫描表现出极高的信号。结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垂体瘤和脑膜瘤相似性较高,通过与增强扫描及MRI平扫结果相结合,可有效定性鉴别患者实际病灶,乃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又准确的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晓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病例6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一般手术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予以比较分析,对护理措施进行评价探讨。结果: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沈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与优越性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优势加以明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成本。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相较于常规药物治疗而言,其效果相对较好,且治疗成本较低,能够大化患者的利益,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从而使得患者更加偏向于这种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TCD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PTCD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自3015年1月份到3016年1月从我院选取30例需要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3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结果研究总结了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患者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护理要点后按照计划对患者实施护理,30例患者均成功引流。结论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过程中总结出护理以下要点:患者引流管必须固定好,以使引流管能够正常工作,预防由于引流管逆行而使患者发生感染;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引流液情况,并记录引流量;引流袋的更换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引流管卫生;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饮食方法。

    作者:唐凤;杨宇;何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腺苷脱氨酶检验对结核性胸腹水的检测意义

    目的:分析腺苷脱氨酶(ADA)检验在诊断结核性胸腹水中的作用,并对其检测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37例结核性胸腹水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37例炎性胸腹水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腺苷脱氨酶检验,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实验组腺苷脱氨酶活性为(55.23±10.71)U/L,对照组腺苷脱氨酶活性为(8.36±2.47)U/L,2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苷脱氨酶检测阳性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8.11%),2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腺苷脱氨酶(ADA)检验简单易行,在结核性胸腹水筛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可在基层医院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伍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新护理研究现状

    失禁性皮炎是老年失禁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影响老年患者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定义、易发生部位、病因、护理的论述,增加护理人员对失禁性皮炎的认知,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茜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1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和AQ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AQ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AQ评分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丽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桑菊饮加减治疗支气管炎58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桑菊饮加减对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8例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对象经中医辨证诊断为风热咳嗽证型支气管炎,且均服用桑菊饮加减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 WBC(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中医症候总积分明显改善(P<0.05),58例中治愈36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6.5%。结论:中药针桑菊饮加减对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具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急诊医务人员与病房医务人员焦虑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急诊科、病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4名急诊科和病房医务人员参与此次调查,医务人员群体SAS评分高于中国常模,尤其急诊科医务人员高。结论:急诊科医务人员焦虑程度较高,其心理健康应得到重视和疏导。

    作者:唐军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齐拉西酮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病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精神分裂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齐拉西酮治疗)和对照组24例(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29%,不良症状发生率7.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缓解阴性症状,不适反应较少。

    作者:陈明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子宫切除术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2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