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庸
《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可以称得上是早的防病理念,而作为其理念的一部分,中医药膳在其中不可或缺,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体系,即寓医于食。文章通过对中医药膳在“治未病”中作用的论述,提出“膳防病,擅防病”的观点,为疾病防治和人们的身心调理提供思路和参考。
作者:马加路;李凯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齐拉西酮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病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精神分裂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齐拉西酮治疗)和对照组24例(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29%,不良症状发生率7.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缓解阴性症状,不适反应较少。
作者:陈明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腹泻是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腹泻既加重了患者原有的病情,延长病程,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严重的腹泻还会对患者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不仅影响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与增加患者身心痛苦,还会导致肛门及肛周皮肤反复受刺激,继而出现红肿、糜烂溃疡继发感染等问题。此外,还会引起患者营养素和体液丢失、脱水,而出现电解质紊乱、肾衰竭甚至死亡。脑卒中患者由于其本身营养物质流失快、免疫力低,体内平衡脆弱,很容易被打破,因此肠道内营养的平衡尤为重要。解决鼻饲肠内营养液过程的营养性并发症是顺利进行脑卒中治疗的重要问题。
作者:黄淑青;傅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患者,与普通静脉输液针相比,有减少血管穿刺数;降低液体外渗的机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输液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志红;连月英;蒙慧君;赵伟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深入分析和比较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110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放射性食管炎,有4例患者出现了放射线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放射性食管炎,有7例患者出现了放射线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39例,满意15例,不满意1例,该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3例,满意25例,不满意7例,该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87.2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具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人口的持续扩增,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以管理服务理念来基础,围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的提高这一目标,积极完善计划生育的服务体系,确保计划生育工作的良性发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主要是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以人为本理念为依据,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综合服务、科学管理、宣传教育这三者,以此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服务领域的拓宽,满足群众的实际服务需求。本文就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试探性提出几点对策,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作者:任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在布洛芬口服液的制造工艺中,对药物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药物出现了质量问题就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样的药品安全性是十分低的。布洛芬口服液的制作工艺主要是体现有效性的含量,因为这种药剂是口服液,结合了药剂自身的特性,对制作过程中的原料和原材料的辅料都是布洛芬口服液在制作工艺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布洛芬口服液在制作中的关键点的控制,包括:加热的时间、加热的温度、加热时间验证、总混时间验证、灌封工艺的验证,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控制,严格把握制作的质量。
作者:沈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针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目前医院检验科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控制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邓凤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重视用药护理,使病人及时配合用药治疗,早日康复。护士在临床第一线,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严重性降到低。这就要提高护士具有较高的的责任心。方法:加强护士药品相关知识学习及药物不良的观察,强化对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不同的对策。结论:重视用药的临床护理,可以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这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应坚持不懈。
作者:张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也不断进步,在临床医学中分类检验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生化分析技术慢慢的已经成为了临床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仪器在准确度、灵敏度等特性上也有了更大的范围的保证。自动化机器的感应器、转换器、扫描、调零、不正常状态的自我控制以及相对应的错误数据处理等都在操作程序中可以调整,科技的进步无疑为临床中疾病的判定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四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人文关怀带教模式对感染科实习护生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感染科实习的8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序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关怀行为评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关怀行为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感染科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采用人文关怀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规范其关怀行为。
作者:孟国燕;胡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5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并就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汇总,并总结患者主要存在的临床症状与特征。结果:艾滋病的发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因素,均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异性性传播、同性性传播及采供血人员、使用血制品血友病人、吸毒等多种,临床症状则以发热、咳嗽、口腔病变、消瘦、贫血、腹泻为主。结论:应多部门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作者:何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SAHS)的相关性,为护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字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CHD患者140例进行研究,依据多导睡眠仪监测得出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SAHS组和非SAHS组,两组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SAHS组冠状动脉病变60例(69.8%),单支受累24例(27.9%),多支受累36例(41.9%),非SAHS组冠状动脉病变16例(29.6%),单支受累10例(18.5%),多支受累6例(11.1%),两组人员冠状动脉病变、单支受累病变、多支受累病变例数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可能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将其列入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血管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5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孕妇产前、产后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引产后胎儿的尸检结果。结果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产后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引产后胎儿尸检结果完全相符,符合率为100%。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有效检出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因而可将此检查方式在临床中推广使用,从而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生率,提高优生率。
作者:冯国隽;饶静;李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抗菌药等新型药物种类逐渐增加,大大增加了医院细菌感染的机率,其感染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基于此,医院必须加大对耐药性细菌的重视程度,有效解决抗感染化疗中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医院相关耐药性细菌,简要分析其存在现状,重点阐述其预防及解决对策。
作者:李莹;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改的不断深化,医保的管理制度得到深化和发展,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出台,医院的医保工作也在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为此,医院应当不断创新医保管理工作,积极应对医保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出台相应的对策,强化医保管理模式,完善医务人员的职能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李俊梅;王昭富;张萍;梁成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胃癌患者临床治疗现状进行观察探讨。方法:将31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实验组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有化疗指征的则进行化疗,同时给患者采取增强自身免疫力、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治疗,而针对无化疗指征的则对其采取佳支持治疗的方法,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所花费的金额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对比后得出,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短、花费金额少,生活质量优。结论:建议对胃癌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常静;苏荔;南晓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6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5-氟尿嘧啶治疗,给予对照组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肠癌患者实施卡培他滨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玫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社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因为卫生监督体制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机制性的问题,社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实践中依旧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促进监督执法联动管理模式的构建,加快提升社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水平。
作者:高祝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一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偏瘫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观察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改善时间、临床干预总时间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改善时间、临床干预总时间、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早期步行训练时机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王志琼;邹家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