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王玫玫

关键词:晚期肠癌, 卡培他滨, 维持治疗, 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6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5-氟尿嘧啶治疗,给予对照组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肠癌患者实施卡培他滨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研究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孕妇来自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一共126例,对所有孕妇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孕妇的条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比较自然分娩和再次剖宫产的结果和可行性。结果:一共126例孕妇,其中剖宫术分娩90例,36例采用自然分娩方式试产,试产率为28.57%,成功自然分娩18例,成功率为50%,改为剖宫产18例,再次剖宫产术分娩一共108例。自然分娩出血量达到120-350毫升,平均188±30毫升,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达到250-1500毫升,平均400±50毫升,自然分娩出血量明显少于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X2=17.437,P=0.000。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而言,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同时在满足自然分娩条件的前提下,建议以自然分娩方式为首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曾齐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分析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吸毒住院患者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目的:分析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吸毒住院患者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方法:将贵州省强制戒毒康复医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吸毒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吸毒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实验组,单纯吸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方法。结果:实验组72.5%毒品摄入的日量>1.5g,62.5%吸毒时间>5年,72.5%为烫吸,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85%的支气管哮喘在脱毒治疗1~10d发作,90%为轻度哮喘或中度哮喘,治疗有效效率95%。结论:海洛因等毒品有害肺部组织,为患者肌肉注射哌替啶,控制脱毒药物剂量,可降低支气管哮喘发生率。

    作者:钟代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在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可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试论改善氨苄西林钠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目的:对氨苄西林钠再生产工艺上的提升,回收率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并在技术革新下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方法:通过加入稳定剂异丙醇可以对成盐过程中的碱浓度进行控制。在投料的配比上需要通过加碱速度与时间上的配比来进行控制。结果:通过实验对比,该方法比在原有的制取工艺上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更高,且收率高,生产上的周期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新的生产工艺是在原有生产工艺技术上的改进与进步,采用溶媒结晶法生产的氨苄西林钠相对于其他方法所含有的杂质量低,稳定性高,其中稳定性与水分活度的关系密切。这种方法下生产出的氨苄西林钠质量水平在全国内位居第一。

    作者:陈延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病案数字化翻拍技术的质控管理实践

    针对纸张病案数字化翻拍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规范翻拍流程、设置专人质控等人为干预和系统干预以及质控反馈制度等方式,形成从病案领取、装订、打包交接、病案数字化等各个环节自检、全检、抽检相结合的质量控制程序,强化以病案管理人员为主导的全程质量控制,有效保证病案翻拍质量,提升病案管理效率和水平。

    作者:姜瑞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收集66例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例数是33例。在护理对照组患儿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观察组患儿时应用临床路径,将两组患儿行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应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显著且P均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显著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患儿的住院费用并显著提升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

    作者: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认知护理方法与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认知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甲状腺瘤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应用认知护理方法,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接受认知护理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珍珍;靳菲菲;毋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干预

    总结了10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体位及呼吸道护理、病情观察、用氧护理、能量供给护理及康复干预等。认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玉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精神科探视干预对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探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探视的措施,对亲友的探视进行干预。结果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接受探视。结论探视干预有利于提高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何永英;刘鸿;唐根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4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可累积大脑白质、脊髓、脑干、小脑和视神经等处。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病灶部位及时间上的多发性,反复性。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有感觉障碍,视觉障碍,平衡障碍减退等等,我科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了48例多发性硬化,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卫有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试论格列美脲片制备工艺改进

    目的:通过格列美脲片的制备工艺改进以保证格列美脲片的质量。方法: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对产品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改进。结果:对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对格列美脲片进行生产制备,其药品平均溶出度为90%以上,均满足药品制备相关标准。结论: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具有一定可行性,能够保证格列美脲片的生产质量。

    作者:张悦;宋占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阻生齿拔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在阻生齿拔除术前、术中、术后执行科学的、细微的、关怀的护理配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方法1备好阻生齿拔除手术所需物品,药品、器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做好患者解释安慰工作,做好患者心理护理。2术中过程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器械传递工作及配合工作,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鼓励并安慰患者,缓解其心理压力。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健康教育及解释安慰工作,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结果患者预后效果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相对减少,医生手术过程较顺利。结论科学、关怀、细微的护理准备与配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了术后患者康复,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梅;郑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妇产科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试验,每组100例,实验组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实施护理。结果:两组产妇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等方面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能使临床护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并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获得佳护理服务。

    作者:高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3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给予系统性的围术期护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很成功,术后恢复良好,仅3例出现并发症,均在术后2~3周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仅1例患者有轻微跛行。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鲁晓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研究针对性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患者。对A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B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肺功能情况,采用数据来进行统计后再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案的差异。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 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明显更优,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哮喘患者改善肺功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快速缓解患者的病痛困扰,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扁桃体传统剥离与等离子切除术各自的利弊

    目的:对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与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扁桃体疾病需要摘除扁桃体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剥离术进行治疗的作为对照组,采用等离子切除术的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客观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11.54±3.8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26±2.53)ml,术后白膜形成时间(9.57±1.12)h,术后白膜脱落时间平均(12.56±2.36) h,出院时间平均(2.6±0.5)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6.53±2.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31±4.48)ml,术后白膜形成时间(11.32±2.13)h,术后白膜脱落时间平均(14.19±2.28)h,出院时间平均(3.8±0.7)天,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4.7%,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分别为(4.8±0.9)分、(6.9±1.2)分;术后一周疼痛评分分别为(2.3±0.1)分、(4.6±0.5)分,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等离子切除术能够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作者:向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尘肺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1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指标及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再入院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尘肺加重频率、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尘肺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建议推广。

    作者:周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应用与疗效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与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状况与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无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相对传统固定方式而言,其固定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患者的早期愈合与功能恢复,是当前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全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宫体注射,观察组60例,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宫体注射同时,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肌肉注射,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及发生产后出血例数。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中、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银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影响

    目的:探究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于患者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患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药物依赖史、术前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法进行麻醉,有利于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认知能力,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华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