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影响

高华琳

关键词:七氟烷, 瑞芬太尼,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探究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于患者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患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药物依赖史、术前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法进行麻醉,有利于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认知能力,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318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现状观察

    目的:对胃癌患者临床治疗现状进行观察探讨。方法:将31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实验组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有化疗指征的则进行化疗,同时给患者采取增强自身免疫力、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治疗,而针对无化疗指征的则对其采取佳支持治疗的方法,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所花费的金额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对比后得出,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短、花费金额少,生活质量优。结论:建议对胃癌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常静;苏荔;南晓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产后出血治疗中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生产的孕妇中出现产后出血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7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取子宫内纱布填塞法。对2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4.10%,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并且相对比较安全,在临床上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忻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功血)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更年期功血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2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更年期功血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且能更好地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明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前瞻性护理在肺癌术后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肺癌术后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前瞻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是6.45%,;对照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是22.58%,组间护理效果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55%,对照组为77.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还可以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树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实验组患者PI-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分析得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减轻其临床症状及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婧;全凤琼;吴春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彩超引导下置管治疗ERCP术后胆漏的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针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漏病者使用彩超引导置管进行治疗的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92名ERCP术后胆漏症状的病者。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两组。常规对照组仅使用普通手术治疗,而实验观察组则采取普通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彩超引导置管的方式。术后对两组病者的康复效率、住院时长、胆漏愈合时长、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观察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并且发生再次手术的比率也显著比常规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利用彩超引导下置管治疗ERCP术后胆漏具有术后康复速度快、创口小、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婷婷;何燕;冯国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一例多用药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通过对我科一位患者多用药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介绍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一例多服用药物的不良事件。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找出差错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制定了增加调班及机动班护士、多种形式进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特殊药物的发放制度等整改措施,对整改效果进行确认。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我科口服药发放提供一种系统的处理差错的科学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唐雪萍;李雪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9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及处理分析

    目的:对以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处理方式。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9.4%,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患者视力情况明显好转,甚至与正常无异。结论:以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视力,在术中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相应的处理,可使并发症发生情况大幅减少。

    作者:许志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目的:对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入住我院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肠梗阻导管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后,其组内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优越于对照组,从实验组患者自主排气、排便、病情康复时间以及胃肠减量等临床表现和数据来看,实验组治疗方式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单纯性用肠梗阻导管要好,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辛国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探讨

    肺结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具有迁延性,需要长期接受住院治疗。但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所以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绝望和悲观等不良心理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调整心态,将会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很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出现,本文就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措施展开了具体讨论。

    作者:吴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护理进展

    腹泻是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腹泻既加重了患者原有的病情,延长病程,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严重的腹泻还会对患者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不仅影响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与增加患者身心痛苦,还会导致肛门及肛周皮肤反复受刺激,继而出现红肿、糜烂溃疡继发感染等问题。此外,还会引起患者营养素和体液丢失、脱水,而出现电解质紊乱、肾衰竭甚至死亡。脑卒中患者由于其本身营养物质流失快、免疫力低,体内平衡脆弱,很容易被打破,因此肠道内营养的平衡尤为重要。解决鼻饲肠内营养液过程的营养性并发症是顺利进行脑卒中治疗的重要问题。

    作者:黄淑青;傅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拟通过检测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s-CRP及肌酐、尿素氮,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我院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的1-4期CKD 患者100例、在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20例(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对象的外周血标本,检测Hs-CRP及肌酐、尿素氮。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无明显差异,两组间BUN,Cr, Hs-CRP有显著性差异,CKD组BUN,Cr,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微炎症因子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及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兴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脊柱后路手术体位摆放及护理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体位摆放及护理,强调术中体位摆放及护理在脊柱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总结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42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体位的摆放及护理。结果482例患者俯卧位脊柱手术体位均达到施术者的要求,躯干皮肤压红痕迹20例,颜面部受压肿胀12例,男性生殖器受压肿胀3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6例,非颈椎手术患者术后颈部疼痛、上肢麻木8例。结论脊柱后路手术中体位摆放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海莲;邹帆;干佳琪;钱晓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抗菌药物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各类抗生素及人工合成药物。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药学研究的热点,保证临床合理用药不但可以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还有利于预防医患纠纷。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进行了分析,包括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类及喹诺酮类;同时简单探讨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问题。

    作者:陈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管癌对周围脏器浸润的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食管癌对周围脏器浸润的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方法:本文选取28例经手术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对其开展螺旋CT诊断,对其检测结果加以分析探讨。结果:28例食管癌患者,经过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后,有不同的癌症类型患者,其中包括鳞癌患者24例,腺癌患者2例,鳞癌伴肉瘤化患者2例。其中食管癌患者中,食管中上段癌变患者18例,食管下段癌变患者10例,对其CT诊断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食道癌病变患者有26例,食管中上段癌变患者17例,食管下段癌变患者9例。其CT诊断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临床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病症特点以及临床症状表现情况实现全方位检测和诊断,进一步提升诊断检测结果。结论:经手术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对于气管、支气管等周围脏器浸润的CT判断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于心包受累方面的判定一定的临床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对于食管癌向着周围脏器浸润的CT诊断非常重要。

    作者:余萱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的方法

    通过对拔针后引起皮下出血,皮下淤血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静脉输液后科学的拔针按压方法,指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病人相关知识缺乏,按压部位及按压面积大小,按压方式不当,按压时间和力度不够,肢体过早下垂及负重为引起皮下出血,皮下淤血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做好健康教育,采用正确的按压方法即减轻了病人拔针时的疼痛感,又有效防止了皮下出血的发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供了护理质量。

    作者:刘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病案数字化翻拍技术的质控管理实践

    针对纸张病案数字化翻拍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规范翻拍流程、设置专人质控等人为干预和系统干预以及质控反馈制度等方式,形成从病案领取、装订、打包交接、病案数字化等各个环节自检、全检、抽检相结合的质量控制程序,强化以病案管理人员为主导的全程质量控制,有效保证病案翻拍质量,提升病案管理效率和水平。

    作者:姜瑞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影响

    目的:探究手术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设为观察组,每组各40例病患。比较两组患者生理、心里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及焦虑评分等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调整生理、心里状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改善尿毒症患者贫血的临观察

    目的: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改善尿毒症患者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80例研究对象均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比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以及生化指标,数据之间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贫血现象。

    作者:毕文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

    枯草纳豆激酶是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分泌表达的一种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极强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研究表明,纳豆激酶纤溶活性强、副作用小,可用于开发溶栓药物。本文介绍了纳豆激酶的理化特性、制备过程以及纯化、纤溶活性的测定以及纳豆激酶的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纳豆激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作者:曹阳;韩路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