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HPV感染下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临床检验分析

苏小霞

关键词:HPV感染, 阴道镜诊断, 宫颈病变
摘要:目的:对不同HPV感染下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差异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对我社区服务中心2016年8月1日至8月24日进行两癌筛查的1655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阴道镜检查,在检查前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比较在高危HPV16/18(+)与非高危HPV阴道镜诊断的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结果:阴道镜检查诊断,高危HPV16/18(+)的CINⅡ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在敏感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伴随宫颈组织学结果严重程度增高,阴道镜诊断宫颈HPV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会提升,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探析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普通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佳方案。方法分析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直径、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INR对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直径、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INR是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葛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近2015年1-12月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80例,按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康复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康复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肖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在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可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拟通过检测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s-CRP及肌酐、尿素氮,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我院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的1-4期CKD 患者100例、在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20例(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对象的外周血标本,检测Hs-CRP及肌酐、尿素氮。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无明显差异,两组间BUN,Cr, Hs-CRP有显著性差异,CKD组BUN,Cr,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微炎症因子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及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兴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术后护理患者共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为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自然的护理康复措施,并实施基本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基本护理,同时给予康复指导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伤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终的康复率达到了90.63%,而对照组患者仅为75%,相较于观察组明显偏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实施康复训练,可有效辅助患者各组织身体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露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HPV感染下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对不同HPV感染下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差异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对我社区服务中心2016年8月1日至8月24日进行两癌筛查的1655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阴道镜检查,在检查前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比较在高危HPV16/18(+)与非高危HPV阴道镜诊断的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结果:阴道镜检查诊断,高危HPV16/18(+)的CINⅡ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在敏感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伴随宫颈组织学结果严重程度增高,阴道镜诊断宫颈HPV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会提升,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作者:苏小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卡维地洛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综述

    心力衰竭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严重威胁人的健康。卡维地洛因其广泛的作用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本文就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曹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溶栓组(n=30)和联合组(n=30),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动脉溶栓治疗,对联合组患者进行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与溶栓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与溶栓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兴科;黄兴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含量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葡萄糖酸锌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色谱柱进行检测,色谱柱的规格为250mm ×4.6mm,5μm,选择0.05mol·L-1的流动相,主要的液体有磷酸二氢钾溶液,将磷酸的ph值进行调节,ph=2.5,保持柱温在25℃的环境中,流速为每分钟0.6ml,测得检测波的长度为210mm。结果:通过上述的检测可以发现当葡萄糖酸锌处在浓度范围为0.078至0.234mg·ml-1的环境时,线性关系的表现良好。对葡萄糖酸锌的加样回收率进行检测结果是98.07%,并且RSD的结果是0.82%。结论: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葡萄糖酸锌的含量进行检测,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将其应用在控制口服液的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金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管癌对周围脏器浸润的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食管癌对周围脏器浸润的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方法:本文选取28例经手术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对其开展螺旋CT诊断,对其检测结果加以分析探讨。结果:28例食管癌患者,经过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后,有不同的癌症类型患者,其中包括鳞癌患者24例,腺癌患者2例,鳞癌伴肉瘤化患者2例。其中食管癌患者中,食管中上段癌变患者18例,食管下段癌变患者10例,对其CT诊断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食道癌病变患者有26例,食管中上段癌变患者17例,食管下段癌变患者9例。其CT诊断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临床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病症特点以及临床症状表现情况实现全方位检测和诊断,进一步提升诊断检测结果。结论:经手术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对于气管、支气管等周围脏器浸润的CT判断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于心包受累方面的判定一定的临床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对于食管癌向着周围脏器浸润的CT诊断非常重要。

    作者:余萱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318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现状观察

    目的:对胃癌患者临床治疗现状进行观察探讨。方法:将31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实验组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有化疗指征的则进行化疗,同时给患者采取增强自身免疫力、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治疗,而针对无化疗指征的则对其采取佳支持治疗的方法,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所花费的金额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对比后得出,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短、花费金额少,生活质量优。结论:建议对胃癌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常静;苏荔;南晓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新护理研究现状

    失禁性皮炎是老年失禁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影响老年患者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定义、易发生部位、病因、护理的论述,增加护理人员对失禁性皮炎的认知,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茜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采用2%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同时咪达唑仑+芬太尼,对比两组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查中收缩压(121.53±8.43 mmHg)、平均动脉压(73.53±5.32 mmHg)低于对照组(138.62±9.76 mmHg,93.34±6.43 mmHg)(P<0.05);观察组检查中心率(77.52±7.73次/min)、呼吸频率(18.04±6.52次/min)低于对照组(109.82±9.56次/min,22.63±7.83次/min),血氧饱和度(93.22±1.74%)高于对照组(87.53±1.8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及中断检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能改善镇静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杨艳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手术室的8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0例,对照组4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SAS)程度、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5%,高于对照组(85.25%),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进行精准测定。方法:在(200mm×4.6nm,5μm)标准色谱柱条件下,以乙腈-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作为流动相,其比例为60:40:1,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实验研究显示,马来酸氯苯那敏进样质量浓度现行范围在6.37-42.50μg/mL之间,其测定条件为r=0.9995,n=5。此种实验条件下的RSD值为1.19%(n=9),测定可知平均回收率为100.18%。结论: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过程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精准测定,测定方式简便、高效,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行小梁切除加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3个月后眼压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有所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全程的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眼压,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小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失眠症特指无法获得正常的睡眠,其病症特点为入睡困难、睡眠浅、睡眠时间短、多梦、醒后疲劳,以及缺少清醒感,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属于中医不寐病症诊断范围。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失眠症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对患者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症,主要以镇静安眠药为主,不过其药效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容易形成药物依赖。近些年来,中医特色治疗失眠症以其特有的安全、无毒、无副作用等优点,被大量运用于临床中,现将中医治疗失眠症的进展进行综合概述。

    作者:晁宇翾;王福民;徐鹏程;熊丹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在内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3例。护理过程中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后,满意度86.79%(46/53),并发症发病率9.43%(5/53),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医护人员向患者进行安全教育,了解自身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就是知晓率)75.47%(40/53);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满意度33.96%(18/53)并发症发生率28.3%(15/53),知晓率52.83%(28/53),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知晓率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值差异为P<0.05,此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良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郝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情况。通过全方位、系统、精心的护理及糖尿病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结果15例患者经过预防、治疗及护理,12例足溃疡表浅者全部愈合,深度溃疡治愈1例、好转1例,坏疽有所好转自动出院,无截肢致残病例。结论早期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可以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萧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工艺过程中布洛芬口服溶液的质量控制分析

    在布洛芬口服液的制造工艺中,对药物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药物出现了质量问题就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样的药品安全性是十分低的。布洛芬口服液的制作工艺主要是体现有效性的含量,因为这种药剂是口服液,结合了药剂自身的特性,对制作过程中的原料和原材料的辅料都是布洛芬口服液在制作工艺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布洛芬口服液在制作中的关键点的控制,包括:加热的时间、加热的温度、加热时间验证、总混时间验证、灌封工艺的验证,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控制,严格把握制作的质量。

    作者:沈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