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析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

葛云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胃底静脉曲张, 凝血酶原时间
摘要:目的:探究普通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佳方案。方法分析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直径、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INR对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直径、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INR是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研究,已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CT表现、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后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患者全部治愈,并且没有术后并发症产生。手术后患者在第一个月每周以及受术后第二个和第三个月每2周进行以此鼻内镜下换药,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对于部分患者出现鼻内镜观察死角使用纤维鼻咽喉镜对其进行检查,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全身或局部都没有使用抗真菌药物。并通过统计可知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为100%。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真菌性鼻窦炎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同时对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也很有帮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向阳;张云富;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心理社会干预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行以综合心理社会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实施综合心理社会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和阴阳性症状评分。结果:两组行以干预前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与阴阳性症状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社会动能缺陷评分和阴阳性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 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行以综合心理社会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精神分裂疾病临床治疗的使用。

    作者:王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质量评价活动对临床输血科质量及能力提高的影响

    目的:探究质量评价活动对临床输血科质量及能力提高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临床输血科质量评价2014年6月活动前后血液差错、输血不良事件、合理用血情况资料及有关数据。统计质量评价活动前后血液质量差错、输血不良事件、合理用血情况。结果与活动前相比,活动后每年血液质量差错、输血不良事件较少,合理用血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评价应用于输血科,可有效减少血液质量差错及输血不良事件,大限度合理用血。

    作者:张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6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5-氟尿嘧啶治疗,给予对照组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肠癌患者实施卡培他滨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玫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扁桃体传统剥离与等离子切除术各自的利弊

    目的:对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与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扁桃体疾病需要摘除扁桃体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剥离术进行治疗的作为对照组,采用等离子切除术的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客观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11.54±3.8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26±2.53)ml,术后白膜形成时间(9.57±1.12)h,术后白膜脱落时间平均(12.56±2.36) h,出院时间平均(2.6±0.5)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6.53±2.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31±4.48)ml,术后白膜形成时间(11.32±2.13)h,术后白膜脱落时间平均(14.19±2.28)h,出院时间平均(3.8±0.7)天,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4.7%,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分别为(4.8±0.9)分、(6.9±1.2)分;术后一周疼痛评分分别为(2.3±0.1)分、(4.6±0.5)分,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等离子切除术能够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作者:向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实验组患者PI-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分析得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减轻其临床症状及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婧;全凤琼;吴春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外固定架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我院自2014年8月-2016年10月应用闭合复位、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3例,Ⅳ型1例。均合并慢性内科疾病。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骨折在12-24周内均临床愈合,内固定松动、移位、切割或畸形愈合。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对于合并诸多内科疾病不利于开放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可选择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刘海洋;王雪莲;曹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56例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发生的应用阿奇霉素发生ADR56例报告,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56例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为常见,过敏反应次之。结论:详细询问过敏史,谨慎使用,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是临床用药的关键。

    作者:蒙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用药安全性与临床效果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用药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接收的7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塞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作者:吴述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制支撑垫在桡动脉穿刺方法中的观察对比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的方法,减轻护理工作量和病人的痛苦。方法:将60例病人入院第1次使用支撑垫行桡动脉穿刺,第2次不使用支撑垫穿刺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桡动脉穿刺一次性的成功率。结果:使用支撑垫能更好暴露穿刺部位,角度灵活,提高了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结论:使用支撑垫行桡动脉穿刺效果大大高于未使用支撑垫穿刺,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行。

    作者:程景华;施玉兰;姚小梅;黄细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待的108例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CT及X线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对比分析,观察早期CT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早期CT诊断灵敏率、特异率、准确率均高于X线,差异显著。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早期CT诊断,保证了检出率与确诊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者:李登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进行身体约束的74例清醒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人性化护理),每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ICU进行身体约束的清醒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同时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戴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压疮的护理

    一直以来压疮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伴随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推广,压疮已经成为了对医院护理进行衡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压疮不仅仅是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使得医疗资源被浪费,还会对疾病的康复带来影响。在文中就压疮的护理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可以有效地改善压疮护理效果。

    作者:韩倩倩;韩夏;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影响

    目的:探究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于患者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患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药物依赖史、术前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法进行麻醉,有利于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认知能力,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华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管癌对周围脏器浸润的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食管癌对周围脏器浸润的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方法:本文选取28例经手术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对其开展螺旋CT诊断,对其检测结果加以分析探讨。结果:28例食管癌患者,经过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后,有不同的癌症类型患者,其中包括鳞癌患者24例,腺癌患者2例,鳞癌伴肉瘤化患者2例。其中食管癌患者中,食管中上段癌变患者18例,食管下段癌变患者10例,对其CT诊断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食道癌病变患者有26例,食管中上段癌变患者17例,食管下段癌变患者9例。其CT诊断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临床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病症特点以及临床症状表现情况实现全方位检测和诊断,进一步提升诊断检测结果。结论:经手术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对于气管、支气管等周围脏器浸润的CT判断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于心包受累方面的判定一定的临床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对于食管癌向着周围脏器浸润的CT诊断非常重要。

    作者:余萱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miRNA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重要原因,新生血管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新生血管因子的作用进行调控,有可能成为治疗DR的靶点。微小RNA(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近年发现miRNAs与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miRNAs的功能以及未来作为治疗的可能手段的前景作为综述。

    作者:巫灵鲜;蒋玲;张家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相关细菌耐药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抗菌药等新型药物种类逐渐增加,大大增加了医院细菌感染的机率,其感染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基于此,医院必须加大对耐药性细菌的重视程度,有效解决抗感染化疗中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医院相关耐药性细菌,简要分析其存在现状,重点阐述其预防及解决对策。

    作者:李莹;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采用2%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同时咪达唑仑+芬太尼,对比两组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查中收缩压(121.53±8.43 mmHg)、平均动脉压(73.53±5.32 mmHg)低于对照组(138.62±9.76 mmHg,93.34±6.43 mmHg)(P<0.05);观察组检查中心率(77.52±7.73次/min)、呼吸频率(18.04±6.52次/min)低于对照组(109.82±9.56次/min,22.63±7.83次/min),血氧饱和度(93.22±1.74%)高于对照组(87.53±1.8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及中断检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能改善镇静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杨艳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在腹腔镜手术中实施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及手术室护理路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中情绪状态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数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对照组达到24%。术中情绪方面,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减轻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理压力,预防腹腔镜操作所致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春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尘肺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1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指标及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再入院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尘肺加重频率、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尘肺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建议推广。

    作者:周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