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hs-CRP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 价值分析

王翠晓;李盈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s-CRP, 妊娠期糖尿病, 肾病综合征, 敏感性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hs-CRP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分成单纯GDM组32例、早期DN组30例、临床DN组28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产检的4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四组孕妇的血清Hcy、hs-CRP水平,并对比分析血清Hcy、hs-CRP单组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单纯GDM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孕妇的血清Hcy、hs-CR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早期DN组、临床DN组高于单纯GDM组,临床DN组高于早期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cy、hs-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略高于单独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hs-CRP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能使临床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提高,利于临床及早制定防治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 积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均55例.对照组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3个月行骨缺损修补术治疗,实验组实施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预后及并发症,并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四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比对照组高(94.55%VS 81.82%),预后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9.09%VS 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两组ADL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实验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15d、30d 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四肢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

    作者:胡俊亭;陈隆益;唐健;吴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随 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8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日,同时积极纠正血糖、血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甘酯(将100mg神经节苷酯混入0.9%氯化钠250mL中,1次/日,连续静脉滴注10d).观察NIHSS评分、ADL评分、CBF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ADL评分、CBF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周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5.8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7.36±1.9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治疗1个月后组间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个月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后3个月ADL评分趋于稳定,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84.02±5.36)、(90.15±8.15)、(91.45±5.32)]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6.02±6.02)、(81.45±11.35)、(81.65±9.4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CBF(单位:mL/100g·min)明显高于对照组[(33.02±6.12)vs(27.65±5.91)],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6.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脑血流量,缓解脑缺血,提高近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作者:王姗姗;冒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患者对血清MMP-9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患者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7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8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实验组给予调强放疗,两组都放疗观察3个月,记录血清MMP-9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2%和35.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实验组的3度以上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40.0%,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MMP-9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至今,实验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都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能降低血清MMP-9的表达,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余昌;王会霞;刘亚军;王艳荣;岳成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双能量CT能谱图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 运用价值

    目的:双能量CT能谱图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46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58.91±10.32)岁,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术后观察双能量CT T分期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双能量CT T分期诊断情况、双能量CT N分期诊断情况、双能量CT M分期诊断情况.结果:在双能量CT对T分期的诊断中中,T1准确率为100%,T2准确率为75%,T3准确率为60%,T4准确率为91.3%,T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1.1%;在双能量CT对N分期的诊断中中,N0准确率为83.3%,N1准确率为92.3%,N2准确率为50%,N3准确率为50%,N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1.1%;在双能量CT对M分期的诊断中中,DukeA准确率为70%,DukeB准确率为66.7%,DukeC准确率为80%,DukeD准确率为100%,M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1.1%.结论:综上所述,双能量CT能谱图像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能够多维度的观察患者的病况,并且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无创伤检查方式,相比于传统CT具有更高的术前分期准确性,从而给予外科医生更多的影像信息.

    作者:冯长明;徐慧慧;霍英杰;张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IgG、 IgA、IgM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IgG、IgA、Ig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2例,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gG、IgA、IgM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50/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7%(4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分别为(8.0±1.5)g/L、(1.4±0.4)g/L、(1.4±0.4)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8)g/L、(1.0±0.4)g/L、(1.2±0.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发热缓解时间分别为(3.3±0.6)d、(2.2±1.1)d、(4.0±1.0)d、(3.7±0.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1)d、(4.8±1.4)d、(5.6±1.3)d、(5.2±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胃肠道反应、头晕以及恶心的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IgG、IgA、IgM水平,同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静;闵晓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VEGF、FGF-2的水平变化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VEGF和FGF-2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VEGF和FGF-2分别为(721.41±89.41)ng/L和(330.08±42.10)n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性别、年龄及有无家族史患者血清VEGF和FGF-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ANSS总分及各分量评分与患者血清VEGF和FGF-2无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VEGF和FGF-2明显升高,但与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无关.

    作者:王磊;白华;裴双义;王凤杰;安颖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苏颗粒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胃粘膜保护及炎症 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胃粘膜保护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胃粘膜保护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HP转阴率为9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PGI、PGⅡ及胃泌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PGI及PG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GI及P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IL-32、IL-17、TGF-β1及PCT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IL-32、IL-17、TGF-β1及PC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IL-32、IL-17、TGF-β1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苏颗粒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患者胃粘膜,抑制炎症反应,疗效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董玮;张怡;郭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LCP、PFNA、PFN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及对患 者生活质量影响对比

    目的:探究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三种治疗方式对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份~2017年1月份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LCP组(50例)、PFNA组(50例)及PFN组(55例),每组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而后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对三组患者Harris评分进行评估,术后3个月使用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后对三组术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为PFNA组PFN组>LCP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PFNA组>PFN组>LCP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FNA组

    作者:刘宏平;鲁良;白涛;高建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发性腔隙脑梗塞并发痴呆相关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究多发性腔隙脑梗塞并发痴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发性腔隙梗塞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易智力状态评分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表(Blessed)评定痴呆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非痴呆患者80例多为对照组,对一般临床资料与脑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年龄、中风次数和高血压病史在两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体重、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和高脂血症史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组大脑半球双侧梗阻灶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皮质下基底节及脑室旁、丘脑部位梗阻灶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脑白质疏松和脑萎缩观察组显著的多于对照组;脑梗死体积上观察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发性脑腔隙梗塞并发痴呆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果能够早期的进行和消除危险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可以明显的减低该病痴呆症状的发生.

    作者:赵婷奕;吴辰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观察补肾活血颗粒治疗90例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0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骨营养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尿钙、血钙、血磷、雌二醇、中轴骨骨密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PTH、尿钙、血钙、血磷、雌二醇、中轴骨骨密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TH、尿钙、血钙、血磷、雌二醇值、中轴骨骨密度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显著,血清PTH、血钙、血磷水平明显降低,尿钙水平逐渐恢复正常,雌二醇水平上升,中轴骨骨密度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陈振声;张志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段A3型 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段A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骨外科进行诊治的100例胸腰段A3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优良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手术后的后凸角度均明显降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升高,但两组间相比无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于胸腰段A3型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者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邓亚军;姜棚菲;张民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心率和血清炎症因子及 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呼吸心率和血清炎症因子及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机械通气分为对照组(未采取机械通气,32例)与观察组(采用机械通气,48例),患儿入院后根据HFMD防治指南予以降颅压、增强抵抗力、抗感染、护胃等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基础生命体征,呼吸频率(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治疗前后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统计两组住院时间及治愈好转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d后两组R、HR、MBP均降低,且观察组R、HR、MBP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5d后,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5d后两组SOD水平显著升高,MDA、NE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5d后观察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MDA、NE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住院(9.5±5.1)d,与观察组(8.7±5.5)d比较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治愈率56.3%,显著低于观察组81.3%.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呼吸心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郑宝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医用臭氧浓度对治疗KOA患者效果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医用臭氧浓度联合曲安奈德、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诊治的120例KOA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研究,分为低剂量组(20μg/mL臭氧)、中剂量组(40μg/mL臭氧)、高剂量组(60μg/mL臭氧)各40例,均联合曲安奈德、玻璃酸钠进行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ROM均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VAS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ROM、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IL-1、IL-6、TNF-α、CRP、ESR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IL-1、IL-6、TNF-α、CRP、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0μg/mL臭氧浓度联合曲安奈德、玻璃酸钠治疗KOA患者效果理想,再增加臭氧浓度对提高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作者:杨云;韩庆海;杨启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 血小板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与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3例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的23例患者则进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2d及3d的脑氧代谢及血小板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脑氧代谢及血小板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d、2d及3d观察组的脑氧代谢及血小板指标均显著地好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相对更好,因此本类术式更为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作者:邱雷;翟乃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加用舒利迭对哮喘合并COPD患者FEV、PEF水平及T淋巴 细胞分化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加用舒利迭对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FEV、PEF水平及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合并COPD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胆碱药物、抗生素、镇咳剂以及茶碱类药物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所有患者均予以连续12周的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对比治疗前后患者FEV、PEF水平变化情况,T淋巴细胞分化情况,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急性加重发作次数与发作间隔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EF水平为(251.2±75.6)L/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8±45.6)L/S.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水平为(124.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2±8.6),而IFN水平为(125.2±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8±12.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CO2水平为(54.3±10.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7±13.7)mmHg,而PaO2水平为(88.2±28.4)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23.0)mmHg.治疗后观察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为(3.4±0.9)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7±2.3)次,而发作间隔时间为(71.5±6.7)d,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5±6.0).结论:加用舒利迭治疗哮喘合并COPD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同时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的分化情况,有利于缓解急性加重病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文旭;张凤革;张晓静;杨晓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 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用微创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低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明显高于术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足功能、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孙勃;刘士波;王培;薛鑫鑫;高云峰;付世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围术期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 后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术后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对照组在术前、术后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检测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的PRU、MAR、hs-CRP、IL-6、IL-8、sCD40L和TNF-α.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PRU、MAR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d、7d、28d,两组患者的PRU均比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的PRU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d、7d、28d的MAR均比术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术后7d、28d的MAR均比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各时点的MA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hs-CRP、IL-6、IL-8、sCD40L、TNF-α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d,两组患者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比术前显著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7d、28d,观察组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可更显著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使患者获益更多.

    作者:祝聪聪;夏璐;胡良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 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接诊的6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行常规药物+物理综合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0%,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分级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及Sunnybrook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H-B分级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及Sunnybrook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MAP波幅及R1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MAP波幅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R1潜伏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面神经炎采用综合康复治疗,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涛;尹彦;谭秀革;高玉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辅助生殖技术单胎活产儿出生缺陷率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辅助生殖技术(ART)单胎活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情况,探讨ART单胎活产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ART出生缺陷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长沙市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行ART治疗并获得单胎活产的周期,出生缺陷分类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中Q00~Q99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方法分类,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助孕方式的子代出生缺陷率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多种因素对ART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研究10567例患者资料,其中新鲜胚胎移植组(fET)6381例,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组4795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1586例;冻融胚胎移植组(FET)4186例.共218例ART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率为2.06%.fET组共127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率为1.99%,FET组出生缺陷儿91例,出生缺陷率为2.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F组出生缺陷儿102例,出生缺陷率为2.13%;ICSI组出生缺陷儿25例,出生缺陷率为1.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周<37周新生儿出生缺陷率高于孕周≥37周新生儿(孕周<37周5.87%,孕周≥37周1.77%);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缺陷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和巨大儿(低出生体重6.50%,正常出生体重1.84%,巨大儿1.98%).结论:不同ART助孕方式不会影响其单胎活产儿的出生缺陷率,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可能是ART子代出生缺陷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张琴;沈金华;田玫;黄艳;黎娟;林戈;李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诊断早期乳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诊断早期乳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疑为乳腺癌疾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与MRI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下乳腺癌检出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的差异.结果:8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70例,经超声造影检查共诊断出67例,经MRI检查共诊断出53例,超声检查确诊率显著高于MRI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MRI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敏感性显著高于MRI检查,早期特异性及晚期敏感性、特异性数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相较于MRI检查,在对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时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且对早期乳腺癌能进行有效区分,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