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平;鲁良;白涛;高建军
目的:探讨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6例,联合组采用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连续治疗3天,监测观察7天如无呼吸暂停发生则停药.结果:治疗3天后,联合组患儿的PaO2、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天后,联合组患儿的显效52.17%、有效43.48%、无效4.35%,对照组显效32.61%、有效54.35%、无效13.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3天内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辅助呼吸支持应用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PDA、BDP及RO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的效果优于单用氨茶碱的效果.
作者:陈瑶;宋艳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脑干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出血量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血量的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出血量<2mL、B组患者出血量2~5mL、C组患者的出血量>5mL,患者数量分别为29例、28例、25例.三组患者均采取保守疗法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病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收缩压、瞳孔改变、治疗方式、血糖及白细胞计数,并记录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在性别、糖尿病、饮酒史、GCS评分、治疗方式及年龄指标上,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高血压病史上,三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嗜睡、呕吐、瞳孔改变、白细胞计数指标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收缩压和血糖浓度指标上,三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之后,82名患者存活40例,死亡42例,其中存活的42例患者中治愈6例,致残36例;将患者的预后作为应变量,血糖、高血压、出血量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自发性脑干患者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别是是高血压,出血量、和血糖浓度;其中出血量是影响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邓鹏程;郭西良;丁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白内障伴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8例白内障伴糖尿病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组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组,每组54例.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角膜散光度及视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角膜内皮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角膜厚度、角膜散光度及视力比较无差异.术后,两组角膜内皮变异系数、角膜厚度、角膜散光度、视力均较术前上升,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下降,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均有干眼症、黄斑囊样水肿、高眼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能够减少白内障伴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增加角膜厚度,且其影响与超声乳化术相似,且并发症均较少,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冯小梅;王光进;徐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9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9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ysC水平、颈动脉斑块情况、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第2、3、4周的血清Cys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Nbh)、全血低切黏度(Nbl)、血浆比黏度(Np)及纤维蛋白(Fb)含量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及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含量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确切,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ysC水平和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微;杨帆;田志鹏;李立杰;李敬;韩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脐血tau蛋白、激活素A联合BMP-4联合检测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出生且有宫内窘迫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36例(24例轻度脑损伤、12例重度脑损伤)、非脑损伤组44例;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母亲所生的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三组新生儿的脐血tau蛋白、激活素A联合BMP-4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结果:脑损伤组患儿的脐血tau蛋白、激活素A、BMP-4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脑损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脑损伤组新生儿的脐血tau蛋白、激活素A、BMP-4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脑损伤组患儿的脐血tau蛋白、激活素A、BMP-4表达水平均低于重度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血tau蛋白、激活素A、BMP-4表达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即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脐血tau蛋白、激活素A、BMP-4表水平,能帮助临床判定、诊断存在宫内感染风险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利于临床评估脑损伤严重程度,可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李力敏;辛素芳;冯卿;刘佩;沈颖;曲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均55例.对照组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3个月行骨缺损修补术治疗,实验组实施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预后及并发症,并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四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比对照组高(94.55%VS 81.82%),预后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9.09%VS 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两组ADL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实验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15d、30d 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四肢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
作者:胡俊亭;陈隆益;唐健;吴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接诊的6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行常规药物+物理综合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0%,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分级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及Sunnybrook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H-B分级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及Sunnybrook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MAP波幅及R1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MAP波幅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R1潜伏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面神经炎采用综合康复治疗,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涛;尹彦;谭秀革;高玉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VEGF和FGF-2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VEGF和FGF-2分别为(721.41±89.41)ng/L和(330.08±42.10)n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性别、年龄及有无家族史患者血清VEGF和FGF-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ANSS总分及各分量评分与患者血清VEGF和FGF-2无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VEGF和FGF-2明显升高,但与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无关.
作者:王磊;白华;裴双义;王凤杰;安颖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松解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2017年10月,46例III、IV期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将两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患者在全麻下常规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松解肩袖间隙、肩峰下间隙减压、肩峰成形等手术方式,然后进行手法松解术.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术后随访,术后用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疼痛评分系统和Constant-Murl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3个月(6~11个月)的随访术后VAS、关节活动度、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松解联合手法松解术是治疗冻结肩导致的关节僵硬、关节疼痛的可靠方法.
作者:柴志勇;李宝军;吴克;邹明;莫顶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诊断早期乳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疑为乳腺癌疾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与MRI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下乳腺癌检出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的差异.结果:8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70例,经超声造影检查共诊断出67例,经MRI检查共诊断出53例,超声检查确诊率显著高于MRI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MRI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敏感性显著高于MRI检查,早期特异性及晚期敏感性、特异性数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相较于MRI检查,在对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时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且对早期乳腺癌能进行有效区分,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nti-TPO、anti-Tg与TRAb血清标志物检测在桥本甲状腺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甲状腺诱发原因不同分为桥本甲状腺组(A组)、Graves病组(B组)和单纯性甲状腺炎组(C组)三组,每组各32例,其中桥本甲状腺组根据组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明显差异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A1组)、甲状腺功能低下组(A2组)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组(A3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方法测定其anti-TPO、anti-Tg与TRAb血清标志物水平,并精准计算各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A组的anti-TPO、anti-Tg水平在四组中高,其次为B组,其含量从高到位为A组>B组>C组和对照组,C组和对照组的anti-TPO、anti-Tg水平无明显差异,且A组和B组的TRAb水平明显高于C组和对照组,B组的TRAb水平高;A组和B组anti-TPO、anti-Tg对应指标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组和对照组,且B组TRAb对应指标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在A组患者中,A2组患者的anti-TPO水平明显高于A1和A3组,TRAb水平在A1、A2和A3三组中无明显差异,且A3组患者的anti-Tg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在A组患者中,A2组anti-TPO、anti-T对应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A1组和A3组,但三组中TRAb对应指标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联合检测anti-TPO、anti-Tg水平的指标及阳性检出率对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桥本甲状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诊断较为关键的参考标准,同时检测TRAb水平和阳性检出率是区分桥本甲状腺和Graves病的重要指标,对甲状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积极的推动座椅,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李丽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跨伤椎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月后、末次随访,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obb角及椎管占位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3月后,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及椎管占位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末次随访,两组比较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占位情况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94±0.26)cm、(82.16±3.62)min、(54.24±11.64)mL、(28.82±8.08)mL、(14.03±3.62)d及(4.12±0.10)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月后、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治疗3月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月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A~B级,C~D级所占比例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E级所占比例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能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及伤椎情况,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刘立民;周京源;郭强;豆太;索南昂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与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3例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的23例患者则进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2d及3d的脑氧代谢及血小板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脑氧代谢及血小板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d、2d及3d观察组的脑氧代谢及血小板指标均显著地好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相对更好,因此本类术式更为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作者:邱雷;翟乃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以及MoCA评分和ADAS-Cog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 Cognitive part,ADAS-Cog),对34例病人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18天、36天、72天MoCA评分和ADAS-Cog评分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治疗后72天MoCA评分和ADAS-Cog评分与治疗前、治疗后18天、36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CA评分和ADAS-Cog评分经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具有显著负相关.结论: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认知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MoCA评分和ADAS-Cog评分具有显著负相关性.
作者:陈庆华;张凤强;李立新;凌丽;薛文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对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人97例,根据血清Hcy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HHcy组(53例),正常Hcy组(44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体质量、检测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同型半胱氨酸、收缩压及舒张压,所有患者打MoCA量表,对Hcy与MoC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不显著;HHcy组患者血肌酐及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Hcy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Hcy组患者,差异显著;HHcy组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注意与集中、执行能力、语言、记忆力方面,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MoCA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为MoC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Hcy是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参与认知障碍发生过程并导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注意与集中、执行能力、语言、记忆力方面减退.
作者:黄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顺阿曲库铵静脉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三亚市人民医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麻醉诱导采用顺阿曲库铵+丙泊酚+瑞芬太尼+咪达唑仑,对照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咪达唑仑.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和拔管时(T4)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认知功能、应激反应、麻醉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在T2、T3、T4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在T2、T3、T4时,两组心率(HR)显著升高,但观察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h,观察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8.08±1.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87±1.83)分,观察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为(442.19±57.24)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5.28±73.27);观察组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分别为(1.74±0.63)min和(32.64±10.0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结论:顺阿曲库铵静脉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麻醉起效快、术后苏醒快,术中和术后应激反应小,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且安全有效.
作者:甘妚玉;项敬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TGF-β1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子宫肌瘤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一个疗程之后对治疗前后的血清中的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和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对治疗前后的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指标中LH、FSH和T在治疗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血清中P和E2在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显著的降低;(2)患者在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地低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方面米非司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调节女性体内的血清性激素和TGF-β1的水平,进而对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作者:陈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VEGF和MMP-9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同期外伤手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n=40)将患者的病变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及PAS染色,对照组(n=30)将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进行对应研究.对比分析VEGF和MMP-9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40例OLP患者均存在角化过度,其中有5例轻微局灶性角化不全(12.50%)、有35例颗粒层楔形增厚(87.50%).全部患者均存在基底细胞崩解或者消失,淋巴细胞浸润至真皮浅层.其中有18例胶样小体(45.00%),多见于真皮浅层、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当中,呈现出扁平苔藓或者红斑狼疮.40例OLP患者中有82.50%患者由淋巴细胞侵入真皮浅层并扩展到了基底细胞内;17.50%患者由炎细胞侵入真皮浅层或者棘细胞层,其水肿现象十分明显,并且细胞间桥存在拉长或断裂现象.起码有70.00%患者的血管数目变多,血管扩张等现象,30%的患者虽然没有发现血管结构变化,但可以明显发现红细胞增多.研究组的VEGF、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VEGF/GAPDH、MMP-9/GAPDH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MMP-9/GAPDH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VEGF和MMP-9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发展着重要作用.当VEGF水平较高时,OLP患者真皮浅层的血管扩张或增多,同时可能会有局部缺血缺氧的现象发生;当MMP-9水平较高时,可将基底膜带降解,从而减少存活素的产生,并促进T淋巴细胞入侵真皮浅层,故MMP-9水平可能与TNF-α存在密切的关系.
作者:周丹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术后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对照组在术前、术后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检测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的PRU、MAR、hs-CRP、IL-6、IL-8、sCD40L和TNF-α.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PRU、MAR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d、7d、28d,两组患者的PRU均比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的PRU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d、7d、28d的MAR均比术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术后7d、28d的MAR均比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各时点的MA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hs-CRP、IL-6、IL-8、sCD40L、TNF-α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d,两组患者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比术前显著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7d、28d,观察组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可更显著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使患者获益更多.
作者:祝聪聪;夏璐;胡良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DN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75例(应用厄贝沙坦治疗)与对照组75例(应用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时血清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研究组治疗6个月时BUN、Scr、TG与HbA1C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6个月时TGF-β1、TNF-α、Hcy、Cys C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于早期DN患者中效果满意,且进一步纠正了失衡的血清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保护肾脏,延缓疾病进展,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易汛;谢君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