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志勇;李宝军;吴克;邹明;莫顶峰
目的:研究不同肺叶切除手术方式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肺叶切除术组和姑息切除术组,每组26例,分别采用标准的肺叶切除术和姑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情况以及生存率状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姑息切除术组的生存质量各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姑息切除术组的局部复发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的肺叶切除术与姑息切除术应用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效果相当,患者的生存率也接近,但姑息切除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复发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明勇;吴友茹;朱静;李丹;王康;罗继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120例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对照1组采取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2组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取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的BMD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血脂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1组(80.00%)和对照2组(82.5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有所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但三组患者的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取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比单纯的采取阿仑膦酸钠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阿仑膦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患者没有不良反应,是临床上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倪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是为了探讨宫缩应激试验(contraction stress test,CST)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孕妇外周血pH及脐动脉氧分压指标的影响及关联性分析.方法:研究回顾性的分析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第33~40周且明确诊断为胎儿生长受限的89名孕妇,其中包括接受宫缩应激试验的38名孕妇及未接受宫缩应激试验的51名孕妇.比较两组孕妇的新生儿结果(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率)、脐动脉PH值及血氧分压.结果:两组新生儿结果(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率)均无显着差异.CST组的脐动脉pH为7.25±0.03,而未接受CST组的脐动脉pH为7.30±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T组的脐动脉血氧分压值为22.1±8.3mmHg,而未接受CST组的脐动脉血氧分压值为14.8±5.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T对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外周血pH及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影响,却可明显改善脐动脉血氧分压.对于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来说,应用CST可在胎儿发生缺氧之前进行早期干预来改善胎儿预后.
作者:汪强;宋春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心肌应变率(SR)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房颤组52例,非房颤组50例.同期选择我院5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肌质量指数(LVMI)、心率(E)、舒张晚期血流(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E/A)、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的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左室收缩期左房应变率峰值(SRS)、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应变率峰值(SRE)和左室舒张晚期左房应变率峰值(SRA)差异变化.结果:三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组的LA、LVEDV、LVESV、LVMI、HR、E和E/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VEF和A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有显著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组左心室后间隔和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SRS、SRE、SRA在各节段差异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组后间隔和侧壁的SRS、SRE、SRA在左心室各节段显著低于对照组,变化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应变率(SR)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定量方法对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功能评价极为有效,在临床中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华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反复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反复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症状体征(咳嗽、喘憋、肺部湿啰音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疗效92.0%(46/50)优于对照组的74.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反复性支气管哮喘可有效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及趋化,舒缓患者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减轻或减少患者哮喘发作、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爱霞;徐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胃粘膜保护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胃粘膜保护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HP转阴率为9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PGI、PGⅡ及胃泌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PGI及PG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GI及P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IL-32、IL-17、TGF-β1及PCT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IL-32、IL-17、TGF-β1及PC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IL-32、IL-17、TGF-β1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苏颗粒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患者胃粘膜,抑制炎症反应,疗效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董玮;张怡;郭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hs-CRP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分成单纯GDM组32例、早期DN组30例、临床DN组28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产检的4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四组孕妇的血清Hcy、hs-CRP水平,并对比分析血清Hcy、hs-CRP单组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单纯GDM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孕妇的血清Hcy、hs-CR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早期DN组、临床DN组高于单纯GDM组,临床DN组高于早期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cy、hs-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略高于单独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hs-CRP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能使临床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提高,利于临床及早制定防治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翠晓;李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对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人97例,根据血清Hcy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HHcy组(53例),正常Hcy组(44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体质量、检测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同型半胱氨酸、收缩压及舒张压,所有患者打MoCA量表,对Hcy与MoC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不显著;HHcy组患者血肌酐及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Hcy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Hcy组患者,差异显著;HHcy组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注意与集中、执行能力、语言、记忆力方面,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MoCA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为MoC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Hcy是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参与认知障碍发生过程并导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注意与集中、执行能力、语言、记忆力方面减退.
作者:黄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医用臭氧浓度联合曲安奈德、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诊治的120例KOA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研究,分为低剂量组(20μg/mL臭氧)、中剂量组(40μg/mL臭氧)、高剂量组(60μg/mL臭氧)各40例,均联合曲安奈德、玻璃酸钠进行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ROM均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VAS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ROM、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IL-1、IL-6、TNF-α、CRP、ESR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IL-1、IL-6、TNF-α、CRP、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0μg/mL臭氧浓度联合曲安奈德、玻璃酸钠治疗KOA患者效果理想,再增加臭氧浓度对提高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作者:杨云;韩庆海;杨启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呼吸心率和血清炎症因子及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机械通气分为对照组(未采取机械通气,32例)与观察组(采用机械通气,48例),患儿入院后根据HFMD防治指南予以降颅压、增强抵抗力、抗感染、护胃等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基础生命体征,呼吸频率(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治疗前后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统计两组住院时间及治愈好转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d后两组R、HR、MBP均降低,且观察组R、HR、MBP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5d后,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5d后两组SOD水平显著升高,MDA、NE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5d后观察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MDA、NE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住院(9.5±5.1)d,与观察组(8.7±5.5)d比较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治愈率56.3%,显著低于观察组81.3%.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呼吸心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郑宝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对结直肠癌患者CK20mRNA的表达影响及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于本科室24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式手术,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并对两组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术后切口的愈合以及CK20mRNA的表达情况进项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8.28±2.17)cm、手术时间(90.25±10.28)min、出血量(122.18±12.03)mL以及肛门排气时间(5.16±4.63)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切口长度(13.86±3.69)cm、手术时间(111.36±10.24)min、出血量(188.58±20.53)mL以及肛门排气时间(8.22±5.24)d;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71.67%、乙级愈合率25.83%、丙级、愈合率2.5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切合甲级愈合愈合率36.67%、乙级愈合率48.33%、丙级愈合率10.00%,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K20mRNA的表达,观察组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80.83%,术后阳性表达率为81.67%;对照组患者术前阳性表达率为79.17%,术后阳性表达率为8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 K20 m R N A的阳性率和术后肿瘤血循环微转移的危险性.
作者:邱晓峰;杨振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6例,联合组采用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连续治疗3天,监测观察7天如无呼吸暂停发生则停药.结果:治疗3天后,联合组患儿的PaO2、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天后,联合组患儿的显效52.17%、有效43.48%、无效4.35%,对照组显效32.61%、有效54.35%、无效13.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3天内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辅助呼吸支持应用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PDA、BDP及RO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的效果优于单用氨茶碱的效果.
作者:陈瑶;宋艳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TGF-β1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子宫肌瘤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一个疗程之后对治疗前后的血清中的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和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对治疗前后的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指标中LH、FSH和T在治疗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血清中P和E2在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显著的降低;(2)患者在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地低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方面米非司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调节女性体内的血清性激素和TGF-β1的水平,进而对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作者:陈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IgG、IgA、Ig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2例,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gG、IgA、IgM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50/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7%(4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分别为(8.0±1.5)g/L、(1.4±0.4)g/L、(1.4±0.4)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8)g/L、(1.0±0.4)g/L、(1.2±0.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发热缓解时间分别为(3.3±0.6)d、(2.2±1.1)d、(4.0±1.0)d、(3.7±0.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1)d、(4.8±1.4)d、(5.6±1.3)d、(5.2±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胃肠道反应、头晕以及恶心的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IgG、IgA、IgM水平,同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静;闵晓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均55例.对照组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3个月行骨缺损修补术治疗,实验组实施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预后及并发症,并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四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比对照组高(94.55%VS 81.82%),预后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9.09%VS 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两组ADL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实验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15d、30d 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四肢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
作者:胡俊亭;陈隆益;唐健;吴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松解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2017年10月,46例III、IV期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将两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患者在全麻下常规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松解肩袖间隙、肩峰下间隙减压、肩峰成形等手术方式,然后进行手法松解术.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术后随访,术后用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疼痛评分系统和Constant-Murl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3个月(6~11个月)的随访术后VAS、关节活动度、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松解联合手法松解术是治疗冻结肩导致的关节僵硬、关节疼痛的可靠方法.
作者:柴志勇;李宝军;吴克;邹明;莫顶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小窝蛋白Caveolin-1是细胞膜上重要的信号转导枢纽,参与细胞增生、迁移的调节.本研究探讨血清饥饿对HUVEC细胞Caveolin-1的影响,并观察血清饥饿下细胞迁移的变化.方法:无血清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含10%血清)分别处理HUVEC 24小时,提取蛋白样本,Western Blot检测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血清饥饿24和48小时细胞迁移的变化.结果:血清饥饿24小时,HUVEC Caveoli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血清饥饿24、48小时可以使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结论:血清饥饿能上调Caveolin-1的表达并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
作者:陈阳晔;何炜;李懿;瞿利花;宋祁;张冉;申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三种治疗方式对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份~2017年1月份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LCP组(50例)、PFNA组(50例)及PFN组(55例),每组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而后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对三组患者Harris评分进行评估,术后3个月使用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后对三组术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为PFNA组PFN组>LCP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PFNA组>PFN组>LCP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FNA组
作者:刘宏平;鲁良;白涛;高建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CDFI)、微细血流成像技术(SMI)及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4例均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CDFI、SMI、VTI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影像学资料完整,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CDFI、SMI、VTI技术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甲状腺良性结节血流信号以Ⅰ~Ⅱ型为主,SMI成像检出Ⅰ~Ⅱ型共45个,占86.54%,高于CDFI的63.46%,甲状腺恶性结节血流分型以Ⅲ~Ⅳ型为主,SMI检出Ⅲ~Ⅳ型共20例,占83.33%,高于CDFI的62.50%,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I检出Ⅲ型所占比例高于CDFI;②良性甲状腺弹性成像分级中Ⅰ~Ⅲ级所占比例为88.46%,Ⅳ~Ⅵ级所占比例为83.33%;③SMI、VTI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分别为85.53%、86.84%,均高于CDFI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SMI、VTI成像技术均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准确率,较常规CDFI优势明显.
作者:信吉伟;姜纯莲;董宝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8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日,同时积极纠正血糖、血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甘酯(将100mg神经节苷酯混入0.9%氯化钠250mL中,1次/日,连续静脉滴注10d).观察NIHSS评分、ADL评分、CBF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ADL评分、CBF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周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5.8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7.36±1.9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治疗1个月后组间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个月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后3个月ADL评分趋于稳定,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84.02±5.36)、(90.15±8.15)、(91.45±5.32)]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6.02±6.02)、(81.45±11.35)、(81.65±9.4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CBF(单位:mL/100g·min)明显高于对照组[(33.02±6.12)vs(27.65±5.91)],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6.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脑血流量,缓解脑缺血,提高近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作者:王姗姗;冒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