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吉伟;姜纯莲;董宝玲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120例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对照1组采取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2组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取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的BMD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血脂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1组(80.00%)和对照2组(82.5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有所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但三组患者的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取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比单纯的采取阿仑膦酸钠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阿仑膦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患者没有不良反应,是临床上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倪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调节蛋白1(NRG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确诊的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分为利培酮组、齐拉西酮组各49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对治疗前后的NRG1、NSE水平.结果: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齐拉西酮组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低于利培酮组;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NRG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的升高,NS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治疗过程中,齐拉西酮组的泌乳、月经改变发生率均低于利培酮作用.结论:齐拉西酮能尽快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同时对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占建雄;韩天明;许勤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P感染将患者分为哮喘组(152例)、合并MP感染组(144例).观察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PEF、FV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炎性指标(血清CRP、PCT),比较不同MP感染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结果:合并MP感染组患者FEV1、PEF、FVC水平为2.82±0.99、5.34±1.94、3.21±1.28,均低于哮喘组(3.28±1.24、5.98±2.18、3.6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OS、CRP、PCT水平为(497.69±56.28)×106/L、(17.42±3.08)mg/L、(0.45±0.82)ng/L,均高于哮喘组[(431.36±50.57)×106/L、(12.36±2.49)mg/L、(0.26±0.6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MP感染患者FEV1、PEF、FVC水平为2.51±0.85、5.01±1.07、3.03±0.96,低于慢性MP感染患者(2.97±0.93、5.49±1.12、3.39±1.05),EOS、CRP、PCT水平为(502.36±54.11)×106/L、(18.49±3.26)mg/L、(0.48±0.31)ng/L,高于慢性MP感染患者[(481.23±52.37)×106/L、(16.51±2.73)mg/L、(0.31±0.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哮喘患者合并MP感染尤其是急性MP感染可加重气道炎症.
作者:山晓茵;靳秀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患者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7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8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实验组给予调强放疗,两组都放疗观察3个月,记录血清MMP-9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2%和35.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实验组的3度以上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40.0%,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MMP-9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至今,实验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都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能降低血清MMP-9的表达,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余昌;王会霞;刘亚军;王艳荣;岳成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CDFI)、微细血流成像技术(SMI)及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4例均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CDFI、SMI、VTI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影像学资料完整,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CDFI、SMI、VTI技术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甲状腺良性结节血流信号以Ⅰ~Ⅱ型为主,SMI成像检出Ⅰ~Ⅱ型共45个,占86.54%,高于CDFI的63.46%,甲状腺恶性结节血流分型以Ⅲ~Ⅳ型为主,SMI检出Ⅲ~Ⅳ型共20例,占83.33%,高于CDFI的62.50%,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I检出Ⅲ型所占比例高于CDFI;②良性甲状腺弹性成像分级中Ⅰ~Ⅲ级所占比例为88.46%,Ⅳ~Ⅵ级所占比例为83.33%;③SMI、VTI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分别为85.53%、86.84%,均高于CDFI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SMI、VTI成像技术均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准确率,较常规CDFI优势明显.
作者:信吉伟;姜纯莲;董宝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上肢淋巴结选择性保留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中选择性保留淋巴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淋巴结转移和水肿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水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患者术后1年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手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无差别,手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而两组间比较无差别;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无差别,手术后1年,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选择性保留上肢淋巴结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淋巴结水肿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洪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双能量CT能谱图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46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58.91±10.32)岁,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术后观察双能量CT T分期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双能量CT T分期诊断情况、双能量CT N分期诊断情况、双能量CT M分期诊断情况.结果:在双能量CT对T分期的诊断中中,T1准确率为100%,T2准确率为75%,T3准确率为60%,T4准确率为91.3%,T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1.1%;在双能量CT对N分期的诊断中中,N0准确率为83.3%,N1准确率为92.3%,N2准确率为50%,N3准确率为50%,N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1.1%;在双能量CT对M分期的诊断中中,DukeA准确率为70%,DukeB准确率为66.7%,DukeC准确率为80%,DukeD准确率为100%,M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1.1%.结论:综上所述,双能量CT能谱图像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能够多维度的观察患者的病况,并且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无创伤检查方式,相比于传统CT具有更高的术前分期准确性,从而给予外科医生更多的影像信息.
作者:冯长明;徐慧慧;霍英杰;张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用微创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低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明显高于术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足功能、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孙勃;刘士波;王培;薛鑫鑫;高云峰;付世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诊断早期乳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疑为乳腺癌疾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与MRI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下乳腺癌检出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的差异.结果:8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70例,经超声造影检查共诊断出67例,经MRI检查共诊断出53例,超声检查确诊率显著高于MRI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MRI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敏感性显著高于MRI检查,早期特异性及晚期敏感性、特异性数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相较于MRI检查,在对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时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且对早期乳腺癌能进行有效区分,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筛选miR-148a-3p的靶基因,并进行验证.方法:利用生物信息软件miRanda、TargetScan和miRBase筛选miR-148a-3p潜在靶基因;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靶基因在正常胶质细胞与神经胶质瘤与mRNA表达水平,并在miR-148a不同表达条件下各神经胶质瘤细胞株中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再利用荧光素酶实验对靶基因检验.结果: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ST18为miR-148a-3p靶基因;RT-PCR结果显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T98G)中ST18的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胶质细胞低;过表达miR-148a的胶质瘤细胞中ST18mRNA与对照组比较表达量明显下调;抑制miR-148a表达的胶质瘤细胞中ST18 mRNA与对照组比较表达量明显增加;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ST18WT+mimics NC与ST18WT+Mir-148a比较,ST18WT+Mir-148a荧光强度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T18是miR-148a-3p的靶基因.
作者:李南;张珊;彭小宁;赵美丹;凌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0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骨营养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尿钙、血钙、血磷、雌二醇、中轴骨骨密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PTH、尿钙、血钙、血磷、雌二醇、中轴骨骨密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TH、尿钙、血钙、血磷、雌二醇值、中轴骨骨密度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显著,血清PTH、血钙、血磷水平明显降低,尿钙水平逐渐恢复正常,雌二醇水平上升,中轴骨骨密度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陈振声;张志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8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日,同时积极纠正血糖、血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甘酯(将100mg神经节苷酯混入0.9%氯化钠250mL中,1次/日,连续静脉滴注10d).观察NIHSS评分、ADL评分、CBF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ADL评分、CBF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周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5.8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7.36±1.9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治疗1个月后组间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个月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后3个月ADL评分趋于稳定,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84.02±5.36)、(90.15±8.15)、(91.45±5.32)]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6.02±6.02)、(81.45±11.35)、(81.65±9.4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CBF(单位:mL/100g·min)明显高于对照组[(33.02±6.12)vs(27.65±5.91)],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6.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脑血流量,缓解脑缺血,提高近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作者:王姗姗;冒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小窝蛋白Caveolin-1是细胞膜上重要的信号转导枢纽,参与细胞增生、迁移的调节.本研究探讨血清饥饿对HUVEC细胞Caveolin-1的影响,并观察血清饥饿下细胞迁移的变化.方法:无血清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含10%血清)分别处理HUVEC 24小时,提取蛋白样本,Western Blot检测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血清饥饿24和48小时细胞迁移的变化.结果:血清饥饿24小时,HUVEC Caveoli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血清饥饿24、48小时可以使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结论:血清饥饿能上调Caveolin-1的表达并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
作者:陈阳晔;何炜;李懿;瞿利花;宋祁;张冉;申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反复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反复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症状体征(咳嗽、喘憋、肺部湿啰音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疗效92.0%(46/50)优于对照组的74.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反复性支气管哮喘可有效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及趋化,舒缓患者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减轻或减少患者哮喘发作、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爱霞;徐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术后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对照组在术前、术后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检测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的PRU、MAR、hs-CRP、IL-6、IL-8、sCD40L和TNF-α.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PRU、MAR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d、7d、28d,两组患者的PRU均比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的PRU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d、7d、28d的MAR均比术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术后7d、28d的MAR均比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各时点的MA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hs-CRP、IL-6、IL-8、sCD40L、TNF-α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d,两组患者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比术前显著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7d、28d,观察组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可更显著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使患者获益更多.
作者:祝聪聪;夏璐;胡良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VEGF和MMP-9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同期外伤手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n=40)将患者的病变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及PAS染色,对照组(n=30)将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进行对应研究.对比分析VEGF和MMP-9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40例OLP患者均存在角化过度,其中有5例轻微局灶性角化不全(12.50%)、有35例颗粒层楔形增厚(87.50%).全部患者均存在基底细胞崩解或者消失,淋巴细胞浸润至真皮浅层.其中有18例胶样小体(45.00%),多见于真皮浅层、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当中,呈现出扁平苔藓或者红斑狼疮.40例OLP患者中有82.50%患者由淋巴细胞侵入真皮浅层并扩展到了基底细胞内;17.50%患者由炎细胞侵入真皮浅层或者棘细胞层,其水肿现象十分明显,并且细胞间桥存在拉长或断裂现象.起码有70.00%患者的血管数目变多,血管扩张等现象,30%的患者虽然没有发现血管结构变化,但可以明显发现红细胞增多.研究组的VEGF、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VEGF/GAPDH、MMP-9/GAPDH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MMP-9/GAPDH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VEGF和MMP-9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发展着重要作用.当VEGF水平较高时,OLP患者真皮浅层的血管扩张或增多,同时可能会有局部缺血缺氧的现象发生;当MMP-9水平较高时,可将基底膜带降解,从而减少存活素的产生,并促进T淋巴细胞入侵真皮浅层,故MMP-9水平可能与TNF-α存在密切的关系.
作者:周丹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准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本院影像科收集的9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X线、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对Schatzker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准确率均显著的高于X线;对Ⅴ型、Ⅵ型的准确率与X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性(0级)塌陷程度检出率64排螺旋CT显著低于X线,Ⅰ级塌陷程度检出率64排螺旋CT显著高于X线,两种检查方法对Ⅱ级塌陷程度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性(0级)错位程度检出率64排螺旋CT显著低于X线,Ⅰ级、Ⅱ级错位程度检出率64排螺旋CT显著高于X线.结论:64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价值显著优于X线.
作者:胡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对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人97例,根据血清Hcy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HHcy组(53例),正常Hcy组(44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体质量、检测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同型半胱氨酸、收缩压及舒张压,所有患者打MoCA量表,对Hcy与MoC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不显著;HHcy组患者血肌酐及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Hcy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Hcy组患者,差异显著;HHcy组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注意与集中、执行能力、语言、记忆力方面,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MoCA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为MoC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Hcy是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参与认知障碍发生过程并导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注意与集中、执行能力、语言、记忆力方面减退.
作者:黄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联合改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的15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联合改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常规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两组,每组75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临床疗效及分娩后产妇与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会阴撕裂Ⅱ发生率及产时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联合改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临床疗效突出,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会阴裂伤程度及疼痛感、提高会阴完整率,而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吴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IgG、IgA、Ig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2例,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gG、IgA、IgM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50/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7%(4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分别为(8.0±1.5)g/L、(1.4±0.4)g/L、(1.4±0.4)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8)g/L、(1.0±0.4)g/L、(1.2±0.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发热缓解时间分别为(3.3±0.6)d、(2.2±1.1)d、(4.0±1.0)d、(3.7±0.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1)d、(4.8±1.4)d、(5.6±1.3)d、(5.2±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胃肠道反应、头晕以及恶心的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IgG、IgA、IgM水平,同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静;闵晓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