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VAS、ODI评分的影响

邵楠;杜方;张胜国;杨万石;赵小魁

关键词:椎间孔镜, BEIS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VAS评分, ODI评分
摘要:目的:研究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VAS、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同时研究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均出现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术后各时段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同时还可改善腰椎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2016年西宁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2013年~2016年西宁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的HIV检测阳性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西宁市无偿献血者153852人作为研究对象,记录HIV的初筛与复查结果,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53852份血液样本中,初筛阳性271人,占比0.18%,2013年~2016年的具体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22%、0.20%、0.14%、0.14%,两两对比无显著差异.确认试验阳性53份,阴性218份,复查阳性率为19.56%,2013年~2016年的具体复查阳性率分别为12.90%、18.18%、20.00%和33.33%,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单纯HIV感染42人,HIV合并梅毒(TP)感染10人,HIV合并丙肝(HCV)感染1人.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居住地、职业、性取向是导致HIV感染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013年~2016年西宁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检测筛查试验阳性率都相对比较低,居住地、受教育年限、职业、性取向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要积极进行预防管理.

    作者:索晓东;赵远;王青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米非司酮和B超引导清宫术治疗疤痕妊娠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米非司酮和B超引导清宫术治疗疤痕妊娠(CSP)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2017年5月于我院受治的72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肌肉注射,给予观察组甲氨蝶呤妊娠囊局部注射,两种方式均与米非司酮和B超引导清宫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前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院时间和血β-HCG转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转子宫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9.4%;观察组的心理和社会关系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的生理和环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的IL-2、INF-γ、IL-4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的IL-2、INF-γ水平高于且IL-4和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的IL-2、INF-γ水平高于且IL-4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甲氨蝶呤妊娠囊局部注射较肌肉注射与米非司酮和B超引导清宫术联合治疗CSP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调节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胡爱萍;马冬梅;吴玉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后的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40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常规组,每组20例.常规组采用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腹腔镜组采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7.29±55.76)mL、(32.14±13.28)mg、(2.08±0.92)d、(10.19±3.25)d、5.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3.45±65.83)mL、(45.28±16.49)mg、(3.26±1.57)d、(12.74±3.63)d、30.0%.结论: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术野清晰等优点,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

    作者:张明;李春林;顾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雷贝拉唑与四逆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及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指标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四逆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效果及对血浆(MOT)与胃泌素(GAS)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RE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四逆散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候评分、血浆MOT与GAS水平、不良反应与停药4w后疾病的复发率.结果:两组RE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中,研究组96.36%高于对照组83.64%.研究组治疗后呃逆嗳气、吞酸烧心、胸胁胀满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血浆MOT与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停药4w后RE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雷贝拉唑与四逆散治疗RE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浆MOT与GAS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安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克拉霉素治疗CRSwNP的临床效果及对鼻黏膜组织中VEGF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CRSwNP患者12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克拉霉素,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A组处理前黏膜组织VEG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组;给予克拉霉素后,A组和B组黏膜组织VEGF蛋白表达较处理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50.00%和29.82%;观察组治疗后鼻塞、流涕、头痛和嗅觉减退评分分别为(2.41±1.12)分、(3.31±1.51)分、(1.85±0.94)分和(2.60±1.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克拉霉素治疗CRSwNP疗效较好,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而起作用.

    作者:符牧;杨中川;赵迎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下调GRP78表达,筛选佳siRNA.将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空白对照、阴性对照组及siGRP78三组,分别通过MTT法、Western blot法测定GRP78对HepG2肝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GRP78对肝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Transwell行侵袭实验,计算各组光密度(OD)值及生长抑制率;另外分别经由GST-pull down法、荧光素标记法检测RhoA活性及FAK磷酸化水平.结果:HepG2细胞转染GRP78 siRNA各片段后,GRP78蛋白均不同程度下调,siGRP78-1为佳干扰片段;SiGRP78组OD值、视野细胞数平均数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SiGRP78组RhoA-GTP水平显著高于、FAK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结论:对GRP78特异性下调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及侵袭,其可能机制为增强RhoA活性,抑制FAK磷酸化水平.

    作者:宋博;惠威;徐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以及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在T0(麻醉前)、T1(插喉罩时)、T2(切皮时)、T3(拔喉罩时)四个时间观察两组患者HR、MAP及SpO2变化;并于术后比较两组VAS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12±1.02)vs(7.23±1.32)min,(8.45±1.43)vs(9.86±1.63)min],维持时间则较长[(431.61±70.18)vs(392.43±62.43)min,(9.86±1.63)vs(337.14±51.41)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T0、T1时点两组HR、MAP比较均为显著差异,在T2、T3时点,观察组HR、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13±6.32)vs(96.54±10.63)min,(87.32±8.32)vs(112.67±11.54)min;(79.11±9.43)vs(103.13±11.33);(92.27±10.73)vs(113.04±10.86)],差异显著,两组4个时点SpO2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术后观察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影响较小,且术后不良反应率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勃;罗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肺部磨玻璃样病变18F-FDG PET/CT的诊断研究

    目的:研究使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派特CT(PET/CT)诊断肺部磨玻璃样病变(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接受PET/CT诊断和病理学诊断,分析检查图像特征、病灶18F-FDG摄取情况及PET/CT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诊断发现,20例患者中6例为腺癌、3例为支气管肺泡癌、2例为腺癌合并支气管肺泡癌、2例为不典型腺瘤增生、7例为炎症或其他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100%;PET/CT诊断,出现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SUV值计算发现7例<1.0,4例在1.0~2.0之间,9例>2.0,>2.0患者多为腺癌、支气管肺泡癌或两者合并等恶性肿瘤疾病;分析所有患者检查图像发现,发生恶性病变患者检查图像多具有毛刺、分叶、空泡征及胸膜牵拉等特征.结论:使用18F-FDG PET/CT检查肺部磨玻璃样病变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安全、无创等优点,可作为肺部磨玻璃样病变患者首选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韩斌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50例胃间质瘤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病理特点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肿瘤直径<5cm者,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肿瘤直径≥5cm者,腹腔镜组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特点(核分裂象、危险分级)及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相比开腹手术治疗<5cm胃间质瘤具有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特点;而两组术式在≥cm胃间质瘤疗效方面相当.

    作者:蒋绍剑;曾令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联合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联合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所有患者入院均常规及针对性治疗,在所有患者在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损伤无进展的情况下,起病48 h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共治疗4周,研究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共治疗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定及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FAC评分均显著增加,Ashworth评分显著降低,同时研究组治疗后的FMA评分、FA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shwort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联合丁苯肽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吕玺;彭建梅;泽仁扎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鼻腔内窥镜合并鼻中隔矫正术与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腔内窥镜合并鼻中隔矫正术与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86例CRS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FESS组,各93例,联合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FESS术,FESS组行FESS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鼻腔鼻窦情况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疗效优于FESS组;联合组术后嗅觉功能明显优于FESS组,鼻腔粘液纤毛清除速率(MTR)显著高于FESS组;联合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Lund-Mackay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FESS组;联合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FESS组(1.08%与10.75%).结论:经鼻腔内窥镜合并鼻中隔矫正术+FESS术治疗CRS疗效确切,是安全性较高的手术方案.

    作者:侯军;李正权;袁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VEGF、IL-18及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VEGF、IL-18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E2及FSH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E2(9.6±2.8vs13.6±4.6)及FSH(5.8±1.4vs 7.5±2.8)及VAS评分(2.5±0.9vs 3.9±1.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VEGF、IL-18及TNF-α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VEGF(76.3±26.5 vs 105.9±35.2)、IL-18(125.6±39.5vs 246.6±89.6)及TNF-α(36.8±13.5 vs 59.6±19.8)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妊娠率(66.7%vs 44.4%)及缓解率(97.8%vs86.7%)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2.2%vs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联合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VEGF、IL-18及TNF-α水平.

    作者:胡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变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改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肺功能检查,根据是否合并COPD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合并COPD)与对照组(不合并COPD),比较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肺功能参数、支气管扩张规律用药、既往病史等情况,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中通气功能正常21例,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5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4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EV1%预计值、FVC%预计值、FEV1/FVC均显著低,TLC%预计值显著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发生独立危险因子包括年龄大、有吸烟史,保护因子为支气管扩张剂规律使用.结论:支气管扩张均出现肺功能改变,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更显著;年龄大、有吸烟史是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发生的危险因子,而规律支气管扩张剂使用能有效减少COPD发生.

    作者:王锋;杨荀;何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24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单用组120例,行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联合组120例,行静脉滴注硫酸镁+口服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检测指标及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单用组高[95.00%(114/120)vs 81.67%(9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SBP、DB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联合组降低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后尿酸、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较单用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自然分娩率较单用组高[60.83%(73/120)VS 46.67%(56/120)],异常妊娠结局率较单用组低[2.50%(3/120)vs 15.00%(1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保护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保障安全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罗彩霞;蒋明芳;刘春英;肖华蓉;刘会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自2012年4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外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检查腕关节功能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观察术后不同时期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28/31),影像学评估优良率为87.10%(27/31),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23./31)和65.42%(20/3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4个月、6个月研究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外固定支架术来说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为明显,可推广使用.

    作者:路浩东;史民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及血浆BNP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及血浆B型钠利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变化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峰值与CK-MB峰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入院第3、7d的血浆BNP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ESV、ED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非致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相近.结论:给予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缓心室重塑,减少血浆BNP表达,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Graves病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Graves病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临床鉴别及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2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甲状腺肿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Graves病患者,60例)和对照组(结节甲状腺肿患者,60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图像特征及血流信号分级情况、超声诊断准确率、血流频谱(包括舒张末期低流速Vmin及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血流信号丰富者明显较对照组多.观察组患者的彩超确诊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彩超确诊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的RI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Vmax及Vmin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Graves病与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测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向白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在重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在重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2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和PiCCO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T0)及复苏后6 h和12 h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组织灌注参数、氧代谢指标及补液情况,并分别记录PiCCO组和超声组相关参数,以28天死亡率为主要终点,6 h复苏达标率、血管活性物质使用量和需要CRRT治疗为次要终点,并比较SVC与IVC呼吸变异指数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T6、T12 SBP、DBP、MAP指标均显著高于T0,PiCCO组患者T6、T12复苏液体量及液体正平衡量均显著高于超声组,而尿量显著低于超声组.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6、T12 PO2/FiO2、ScvO2均显著升高,而Pcv-aCO2、Lac、LRC水平显著降低,PiCCO组患者在T6、T12 ITBVI、CO、CI、EVLWI和SVRI等指标显著高于T0,而SVV较T0显著降低,超声组在T6、T12 LVEDV、LVEDD、IVCmax、IVCmin、IVC呼吸变异指数、LVEF、CO指标较T0显著升高,SVV预测容量反应性ROC曲线面积为0.854(0.754~0.942),敏感性为90.24%,特异性为88.75%,而IVC呼吸变异指数预测容量反应性,其ROC曲线面积为0.904(0.827~0.967),敏感性92.58%,特异性为89.57%.超声组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使用量及28天死亡率低于PiCCO组,且6h复苏达标率高于PiCCO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PiCCO组患者行CRRT人数显著高于超声组.结论:超声指导下感染休克液体复苏能够减少肺水肿发生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发生率,相比于PiCCO对患者心脏功能评估更加全面.

    作者:蒋艳君;邓靖;黎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加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脑血管指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4%(62/67)高于对照组的73.13%(4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BF、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CBF、CB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牙龈出血、脑出血、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5.97%(4/67)vs 4.48%(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加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VAS、ODI评分的影响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VAS、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同时研究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均出现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术后各时段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同时还可改善腰椎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楠;杜方;张胜国;杨万石;赵小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