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和吗啡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临床效果及评价

马桢

关键词:舒芬太尼, 吗啡, 咪达唑仑, 先天性心脏病,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和吗啡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心胸外科进行小儿心脏手术治疗的A患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舒芬太尼1组(SI)、舒芬太尼2组(SII)、舒芬太尼3组(SIII)以及吗啡组(M),每组30例.SI组术后镇痛选择舒芬太尼0.03μg/(kg·h),SII组舒芬太尼的量为0.04μg/(kg·h),SIII组舒芬太尼0.05μg/(kg·h),M组采用吗啡15μg/(kg·h),各组都加用咪达唑仑,剂量为2μg/(kg·min).分别在术后1,4,8,12,24,48h进行镇痛、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对出现不良反应及追加咪达唑仑镇静药物的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各时间点M组的镇痛及镇静的满意度较SI、SII、SIII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结果中,M组与其他组相比,HR、MAP、RR以及SPO2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异.各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但M组与其他组相比,需要镇静剂的人次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与吗啡相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更佳.当剂量为舒芬太尼0.05μg/(kg·h)+咪达唑仑2μg/(kg·min)时,不良反应较少,且追加咪达唑仑的发生率较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Todani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Todani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按Todani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诊治原则进行腹腔镜手术18例,开腹手术23例.观察指标:(1)手术及恢复: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2)实验室检查:术前及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数值.结果:(1)手术及恢复: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血量少于开放组;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腔镜组较短;腔镜组住院时长短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腔镜组22.2%,开腹组26.1%,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实验室检查: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术前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的总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腔镜组较开腹组低.结论:腹腔镜治疗Todani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是安全有效的,且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性应激和炎症反应,加快术后恢复,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奕良;尹新民;徐威;刘毅;李睿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单孔、双孔及三孔操作切除肺大疱手术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并比较胸腔镜下单孔、双孔及三孔操作切除肺大疱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73例择期电视胸腔镜(VATS)下肺大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操作孔数分为单孔组(n=22)、双孔组(n=23)、三孔组(n=28).记录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d、术后5d均发放疼痛视觉评分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检测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大通气量(MVV).术后门诊和电话随访1年,记录两组疾病复发率、气胸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比较无差异.三组术后术后并发症率、1年后复发率及1年气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孔组切口长度短于双孔组、三孔组,双孔组、三孔组组间比较无差异;单孔组术后1d、5d VAS评分明显高于双孔组、三孔组,双孔组、三孔组组间比较有差异.结论:胸腔镜下单孔、双孔及三孔操作切除肺大疱手术效果基本一致,但单孔操作孔手术切口短,术后疼痛程度轻.

    作者:宋超;韩孔启;宫心明;李志强;庞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和吗啡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临床效果及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和吗啡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心胸外科进行小儿心脏手术治疗的A患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舒芬太尼1组(SI)、舒芬太尼2组(SII)、舒芬太尼3组(SIII)以及吗啡组(M),每组30例.SI组术后镇痛选择舒芬太尼0.03μg/(kg·h),SII组舒芬太尼的量为0.04μg/(kg·h),SIII组舒芬太尼0.05μg/(kg·h),M组采用吗啡15μg/(kg·h),各组都加用咪达唑仑,剂量为2μg/(kg·min).分别在术后1,4,8,12,24,48h进行镇痛、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对出现不良反应及追加咪达唑仑镇静药物的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各时间点M组的镇痛及镇静的满意度较SI、SII、SIII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结果中,M组与其他组相比,HR、MAP、RR以及SPO2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异.各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但M组与其他组相比,需要镇静剂的人次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与吗啡相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更佳.当剂量为舒芬太尼0.05μg/(kg·h)+咪达唑仑2μg/(kg·min)时,不良反应较少,且追加咪达唑仑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马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P感染对哮喘患儿BALF中T细胞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哮喘患儿支气管灌洗液(BALF)中T细胞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81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MP感染的哮喘患儿39例(MP组)、42例哮喘患儿MP感染阴性(非MP组),3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的非哮喘、非MP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BALF中国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结果:MP组和非MP组患儿的FEV1%测定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三组患儿BALF中T细胞、细胞因子检测结果,MP组患儿的CD3+、CD4+、CD4+/CD8+、INF-γ值均显著的低于非MP组和对照组,CD8+、IL-4、IL-5、IL-4/INF-γ显著的高于非MP组和对照组;非MP组患儿的CD3+、CD4+、CD4+/CD8+、INF-γ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CD8+、IL-4、IL-5、IL-4/INF-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结论:MP感染会进一步降低哮喘患儿的T细胞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增高,这可能导致哮喘患儿病情加重有关.

    作者:叶武成;叶鹏;贺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AI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MT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肌动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AIP1)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个肝癌细胞系和正常的肝细胞系L02,以及40对HCC组织和配对的癌旁非瘤肝组织标本,通过qRT-PCR检测AI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IP1蛋白的表达,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验证组织中AIP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EMT标志物的关系.结果:肝癌细胞系中AI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系L02.同样在新鲜冰冻的组织标本中,肝癌组织中AIP1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非瘤肝组织,且通过IHC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后,IHC结果发现AIP1的上调可能与肝癌的EMT现象相关.结论:AIP1在肝癌中的表达发生上调,并可能通过促进肝癌的EMT而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孙波;常睿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水平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介素-18(IL-18)、IL-33及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BAFF-R)水平表达情况.方法:临床纳入RA患者72例,同时纳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分别检测RA组患者以及对照组外周血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等水平.结果:①RA组RANK、RANKL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但RA组RANK在CD3+T淋巴细胞、CD14+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强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RA组与对照组RANKL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②RA组caspase-1及其下游因子IL-18、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aspase-1与IL-18、IL-33呈现正相关;③RA组BAF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RA患者进行外周血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水平检测,能够综合评估病情的进展.另外,RA的发生及发展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徐辉;陈永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阻断ErbB4受体对人胆管细胞癌QBC939细胞系增殖与转移的影响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阻断ErbB4受体,检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改变,从而探讨人类第4表皮生长因子(ErbB4)受体介导人胆管细胞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μmol/L,1μmol/L,5μmol/L,10μmol/L,25μmol/L,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的AG1478阻断胆管癌细胞ErbB4受体,使用CCK-8法测量各组胆管癌细胞增殖情况,然后利用SPSS软件计算AG1478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根据IC50值选择使用0μmol/L,25μmol/L,50μmol/L,75μmol/L AG1478阻断胆管癌细胞ErbB4受体,使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胆管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分别使用0μmol/L,25μmol/L,50μmol/L,75μmol/L浓度AG1478阻断胆管癌细胞ErbB4受体,使用Transwell小室法实验检测各组胆管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AG1478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QBC939细胞增殖,其IC50值为:49.14μmol/L;AG1478抑制ErbB4受体后,胆管癌QBC93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减弱.结论:在体外抑制ErbB4受体能使胆管癌肿瘤细胞生长、迁移、侵袭能力减弱;ErBb4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ErbB4可能成为胆管癌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彭思远;曾杰宏;谢博文;刘铮凯;张豹;吕品;聂盛丹;蒋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NF-κB、TLR4表达与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胰岛 β 细胞活力,核转录因子(NF-κB)、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胰岛素分泌影响的机制.方法:MTT测定细胞活性,ELISA检测胰岛素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TLR4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干预24h后,MIN6细胞活力、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TLR4、NF-κB蛋白水平上调.与LPS组相比,LPS+阿托伐他汀各浓度组干预24h后细胞活力呈浓度依赖性增加.LPS+阿托伐他汀高浓度组较LPS组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加.LPS+阿托伐他汀中、高浓度组TLR4、NF-κB蛋白水平较LPS组呈浓度依赖性下调.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逆转LPS诱导MIN6损伤并与TLR4/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肖潇;杜万红;刘小阳;夏亚玲;杨小平;苏琼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卡介苗免疫小鼠抗体的检测及动态分析

    目的:研究卡介苗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Balb/c小鼠后,抗PPD IgG、IgM抗体的检测,并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腹部皮内注射BCG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先后进行2次免疫.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PPD IgG、IgM抗体.结果:自初次免疫第50天开始,抗PPD IgG抗体的总体OD值均数,BCG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60天再次免疫,第65天开始,抗PPD IgG抗体的总体OD值均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抗PPD IgM抗体的总体OD值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G初次免疫Balb/c小鼠后,抗PPD IgG抗体整体呈上升趋势,再次免疫后,可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并在长时间内维持一个较高水平.抗PPD IgM抗体没有显示动态变化.

    作者:喻勇;刘攀;许瀚元;周玉凡;文世锦;彭迁;王琼;申丽;张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锁骨钩钢板治疗)及观察组(带袢钢板治疗),术后均随访10个月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8%,同期对照组优良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Constant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复位丢失量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崔继君;王哲;张胜杰;郭凯;樊巍;李兰涛;王立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循环microRNA-122a和microRNA-6086在肝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22a、miR-6086含量,研究其在肝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进一步检测血清中miR-122a和miR-6086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iRNA-122a的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miR-6086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发现,在不同年龄、分期、分型、肿瘤大小及AFP水平、肝功能等,患者间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RNA-122a的AUC面积为0.842,大于miRNA-6086的0.782 AUC面积,且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的敏感性高于miRNA-6086,特异度无明显区别;MiRNA-6086的表达量越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越短,相反表达量越低生存时间越长;miRNA-122a的表达量较正常人下调,但是其生存曲线上低表达量生存时间长于高表达的生存时间.结论:MiRNA-6086、miRNA-122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及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张楚红;胡甜;阳学风;李赛;吕秀;贺莎;严汉兴;谭贻兮;陈荣如;文美玲;李金成;左建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T-proBNP,LVEDD、LVESD、LVEF,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均比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DD、LVESD均减小,LVEF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LVEF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显著减低患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小莉;周云;王晓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药物性肝损伤在慢乙肝基础上的发病特点

    目的:研究慢乙肝基础上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一般资料、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根据乙肝表面抗原检测(HBsAg)分为乙肝阳性组和乙肝阴性组(下文均简写为阳性组、阴性组),阳性组38例,阴性组55例.根据不同资料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阴性组和阳性组DILI临床分型均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ALT、黄疸较阴性组高,阳性组发病年龄低于阴性组;阳性组重型肝炎发病率高于阴性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AST、ALP、TB、CB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乙肝基础上的药物性肝损伤对肝脏损伤更重.

    作者:邓兰;Jalil-ur-ReHMAN;唐世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匹多莫德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防治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了12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对象来研究并把其随机分配,对照组分别选取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布地奈德联合匹多莫德、异丙托溴铵联合匹多莫德三组方式来治疗,观察组使用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进行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程度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日间症状发作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0.42±0.11)分比(0.99±0.16)分],差异比较显著.观察组在治疗后IgA、IgM水平下降较多,IgG的水平升高,差异显著,总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总B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使用复方异丙托溴铵以及布地奈德与匹多莫德联合可有效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并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吉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微创AO空心拉力螺钉与规避骺板法复位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研究微创AO空心拉力螺钉与规避骺板法复位治疗小儿ACL(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小儿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行微创AO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规避骺板法进行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1.05±9.87)min、(10.32±3.1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周、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7.73±4.74)°、(128.03±10.25)°、术后2周分别为(84.72±13.54)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末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93.07±7.64)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3.7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复发率为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微创AO空心拉力螺钉与规避骺板法复位治疗小儿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接近,但规避骺板法复位的并发症更少,远期疗效更好.

    作者:任飞;王福平;杜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LS)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245例Ⅰ-Ⅱ期EMT伴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患者(85例)接受LS联合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82例)接受LS联合复方炔诺酮片治疗,C组患者(88例)仅接受LS治疗,现对比分析这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上述5个指标显著低于B组与C组,B组患者上述5个指标显著低于C组.②手术前,三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与C组,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③术后随访12个月,三组患者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与C组,B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C组.④术后随访18个月,三组患者自然妊娠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自然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与C组,B组患者自然妊娠率显著高于C组.结论:LS联合GnRH-a治疗Ⅰ-Ⅱ期EMT伴不孕症的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痛感轻,复发率低,自然妊娠率高等诸多优点.

    作者:谭兴民;陈淑涛;赵晓贞;林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KCTD10基因干扰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KCTD10干扰RNA慢病毒载体.方法:合成KCTD10干扰序列,构建GV248-KCTD10-RNAi慢病毒干扰载体,利用PCR与测序验证阳性克隆.将KCTD10 siRNA干扰病毒载体与质粒pHelper1.0和质粒pHelper2.0三个载体共同转染293T细胞,使细胞合成并分泌释放病毒颗粒.收集病毒颗粒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GV248-KCTD10-RNAi慢病毒载体成功被连接转化,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一致;共转后收获KCTD10 siRNA慢病毒颗粒,检测其滴度为5×108TU/mL.结论:成功包装了KCTD10 siRNA慢病毒颗粒,为后续进一步研究KCTD10基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丰昀;张敏;彭文婷;李映蓉;杨倩;蒋乐龙;王光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5、IL-8、TGF-β1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2组即常规治疗组(A组)和前列地尔干预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即控制性氧疗、抗感染及扩张气道治疗;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干乳剂10μ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每日1次,连续治疗时间为1周.A组及B组均在治疗前第1天和治疗后第7天分别于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5mL,测定IL-5、IL-8和TGF-β1并进行比较,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即显效率.结果:A组及B组治疗前血清IL-5、IL-8及TGF-β1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B两组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B组血清IL-5、IL-8及TGF-β1水平与A组相比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和B组肺功能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前列地尔能够降低哮喘患者体内IL-5、IL-8和TGF-β1水平,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缓解气道痉挛、增加通气,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张勇;杨浩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冠心病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入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临床症状、相关诊断标准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分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和无冠心病组30例;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aspin浓度,分析血清vaspin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0.66±0.44)ng/mL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0.86±0.37)ng/mL血清vaspin浓度显著低于无冠心病组(1.27±0.37)ng/m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vaspin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较低,且血清vaspin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朱曦;朱俐俐;刘彦景;肖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Gab2对结肠癌细胞MMP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Gab2对结肠癌细胞MMP合成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7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手术的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接头蛋白Gab2水平,分析接头蛋白Gab2对结肠癌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合成的影响.结果:结肠癌接头蛋白Gab2的阳性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等临床指标无相关性,而与结肠癌的是否发生远处转移、肿瘤直径大小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头蛋白Gab2阳性组的MMP-9、MMP-2指标水平显著高于Gab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头蛋白Gab2可通过影响结肠癌细胞MMP-9、MMP-2的表达进而影响结肠癌细胞的转移侵袭.

    作者:刘玉辉;孙庆庆;郭放;刘军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