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胡敏;李华娟;王瑜

关键词:现代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 围术期, 听力护理,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针对析现代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应用效进行分析.方法:对这66例患者都要进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的33例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进行手术的相关准备以及配合,还要向患者交代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进行术前以及术后的听力测量护理和健康宣传也必不可少.观察组则需要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采用相待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术前护理以及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重建率为99.93%,而对照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重建率为84.84%,对比观察组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理念以及护理模式和护理内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3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他们的围术期的听力护理中实行现代护理,发现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这种现代的护理方式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围术期应用对于患者听力重建有积极的影响,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种代的护理方式值得广泛的推广运用.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传染科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范

    职业防护是多年来医务工作者一起关心和谈论话题.特别是在传染科.传染科是传染病患者相对集中的场所,独特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决定了传染科护士成为日常工作中职业暴露的危险群体[1].作为传染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常会常接触病人的体液、呕吐物血液、锐利的医疗器械等,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危害医务人员自身健康.因此要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传染科护士职业病的发病率,大限度的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胡书铭;罗惠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一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手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一例颈椎间突出行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护理经验,制定一系列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一例颈椎间盘突出行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总结经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手术前后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手术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

    作者:徐变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易发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易发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择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患104例展开调查,所有病患资料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照组,同时于2014年3月落实针对性护理干预,并且在管理后开展二次调查,作为调查研究的研究组,对比管理落实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的发病情况,调查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主要是根据各类低血糖易发因素,共建立调查104份,回收104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并发症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易发因素,而对比管理前后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针对性护理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病人数与发病率均显著少于护理干预前,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并发症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易发因素,采用科学的针对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保证糖尿病病患的生命安全,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汪寒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76例,所有患者按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需进行常规治疗,并且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的FPG、2hPG、HbAlc水平,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FPG、2hPG、HbAlc三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FPG、2hPG、HbAlc三项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相当于传统常规护理而言,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中护理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彭红霞;黄再红;张淑茹;陈东萍;黎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路径选择的探索研究

    目的:对社区范围内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途径进行探索,分析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患者生命身体健康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方法:依次对个人管理模式、团队管理模式、科室医生管理模式进行对比,根据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得出实验结论.结果:对科室医生管理模式和个人管理模式及团队管理模式的健康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后,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科室健康服务满意度较高,因此,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科室医生管理模式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俞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方法:以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李雁;撖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县接收的输血患者,随机抽取3340例.分析本组患者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有22例,发生率为0.66%(22/3340):过敏反应18例,发热反应4例,无一例出现溶血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不同血液成分中,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年龄、输血史、输血次数、过敏史也是影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结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是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影响因素包括血液成分、年龄、输血史、输血次数、过敏史等,需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黄勇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使用简化调强放疗疗效探讨

    简化调强(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技术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一种简化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综述是基于简化调强技术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等技术的剂量学对比以及在肿瘤治疗中联合其它治疗手段的应用情况,旨在证实sIMRT是一种具备应用广泛、简易可行、性价比高和时效性好等特点的放疗技术,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必要的选择依据.

    作者:张铁山;李彩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健脾益气法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回顾性观察健脾益气法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晚期胰腺癌且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35例,其中有18例运用健脾益气法及对症支持治疗,与17例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组作对照,两者对临床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评价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有效率77.8%,对照组47.06%.生存质量评价,治疗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好转,t=6.62(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t=1.095(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可以治疗晚期胰腺癌,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宋成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标识在体检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在体检中心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标识,探究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体检中心所接诊的体检者中选取52例作为样本人群,体检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2例体检者实行均分,2组体检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6例体检者.参照组体检者:未应用护理标识,实验组体检者:应用护理标识.结果:实验组体检者体检完成效率(0~2h)、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体检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标识,可提升体检完成效率以及满意度,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姬明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诊患者输液中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进展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常用的临床护理技术,常被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各类休克以及心脏骤停等疾病的急诊救治,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职业安全性与输血安全性,本文从穿刺针设计原则、材料质量和留置针类型等角度出发,对急诊患者输液中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

    作者:朱玉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目的:针对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7例,采用培哚普利治疗)和观察组(67例,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0.1%);观察组ESV、EDV、HR、LVEF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红;敖秉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给予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8例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因,探析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护理干预前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护理干预后临床数据作为实验组.结果: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在输注营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过程中选择输液工具(钢针、留置针、CVC、PICC)正确率、穿刺部位(上肢、股静脉、锁骨下、颈部、下肢、头额部)正确率对比护理干预前组间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石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200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服和外治中药.3个月为一疗程,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自觉症状评分及肌电图的改变进行临床疗效评判.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自觉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肌电图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8%,低于实验组7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能有效提高单一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锦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出90例患者进行护理(参与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根据患者的自愿性将90名患者分成45例一组,一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三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对照组)、91.11%(观察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三个月后的复发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两组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8.89%(观察组)、15.56%(对照组).结论: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胡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双胎妊娠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一例

    双胎妊娠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危重病,患者可因继发性凝血功能异常出现产后出血而致死亡.笔者回顾性分析双胎妊娠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1例的入院治疗前全过程,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ICU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将早期行肠内营养的82例ICU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行并发症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4,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0.0%(16/40)(χ2=6.90,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有效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手段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因骨质疏松症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老年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症变化情况,并且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方式进行研究数据的统计.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前疼痛症状和疾病变化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后疼痛症状和疾病变化情况有很大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次实验研究具有可参考性.结论:骨质疏松症在临床研究领域并定义为一种常见骨科疾病,老年人是此类疾病高发人群.骨质疏松症不仅会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指标有所下降,影响正常生活,而且会使老年长期处于疼痛困扰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以临床护理干预为出发点,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刘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患者100例并且根据患者收治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研究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有47例优,有3例良,无差,优良率为100.00%(50/50);对照组经护理后有21例优,有16例良,有13例差,优良率为74.00%(37/50);两组对比可知,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2.00%)为明显低于研究组(100.00%),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星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方法

    作为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的护理质量监控工作,终的目标就是将护理质量提升,从出现洁净手术室开始应用之后,自我管理、内部控制、外部控制等不同的侧面实现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监控,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的科学管理方式,利用查房、质量分析、满意率调查等改善工作,将制度完善,从反馈意见当中找到差异,纠正失误,有效的控制,同时总结经验教训,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转变,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作者:张立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