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闻奇;王益骏;干则兴
目的:探讨血清MIP-2、IL-6及CRP水平对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87例在我院接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合并肺部感染列为观察组,45例单纯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划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IP-2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中MIP-2、CRP水平随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V级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II级和III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当MIP-2取值62.01pg/mL时对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88.89%,诊断价值优于IL-6及CRP。结论:MIP-2、IL-6及CRP可作为对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诊断指标,其中以MIP-2的诊断价值较高,对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李静;梅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疗效差异,为早期手术干预此类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诊的8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治疗时机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均为入院8h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在入院8h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24h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引流量、APACHE-Ⅱ评分以及预后情况。结果:①察组术后24h胆汁引流量、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功能能障碍器官个数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施行手术有助于改善急性重症胆管炎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袁庆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破膜+小剂量米索、催产素点滴引产、人工破膜联合催产素三种方法对足月羊水偏少孕妇的引产效果。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11年7月~2014年12月227例足月羊水偏少孕妇的引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中人工破膜+催产素点滴69例(A组)、催产素点滴88例(B组)、人工破膜+小剂量米索70例(C组),对比三组的引产效果及未产结局差异。结果:进行引产处理后三组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均逐渐提高,在引产处理后第4、8、12h C组的Bishop评分评分显著的高于A、B组;在引产处理后第4、8、12h A组的Bishop评分评分显著的高于B组。C组的临产时间、总产程显著的低于A、B组;A组的临产时间、总产程显著的低于B组。C组的剖宫产率显著的低于A、B组;C两组的第1min 5min Apgar评分显著的高于B组。结论:人工破膜+小剂量米索对足月羊水偏少孕妇的引产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杨延凤;黎渊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炎症介质、心肌酶谱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45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检查儿童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时采集血清标本,对照组儿童体检时采集血清标本,测定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以及心肌酶谱的含量。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IL-1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CRP、IL-1β、IL-6、IL-10、IL-17、AST、CK、CK-MB、LDH、α-HBD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与IL-1β、IL-6、IL-10、IL-17、AST、CK、CK-MB、LDH、α-HBDH呈正相关性。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CRP含量显著升高且与炎症介质、心肌酶谱的释放相关,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CRP含量并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杨竞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自行肌力训练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测试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肌力训练能更加有效的提升治愈率,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作者:郭军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经腹腔镜切除者65例,采用开腹切除者5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术后妊娠结局以及术后子宫瘢痕愈合、盆腔粘连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出血量(86.28±8.86)ml,明显较开腹组少,住院时间为(4.21±1.05)天,明显较开腹组短,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盆腔粘连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开腹组患者术后发生中、重度盆腔粘连的例数明显多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无明显差别,两组自然妊娠的患者中,流产、早产、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例数无明显差别。结论:虽然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创伤较开腹手术小,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降低术后盆腔粘连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200例,按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观察组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来定量测定空腹血清PGⅠ、PGⅡ和G-17的数值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即PGR)。采取14C-呼气试验判定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G-Ⅰ的值(129.44±62.43)、G-17的值(9.78±15.4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1.62±76.32)、(18.92±18.88),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观察组PGR的值(10.11±5.23)低于对照组的(10.96±7.22),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HP阳性的PG-Ⅰ值(124.41±65.88)、PGR的值(8.97±7.74)均明显低于HP阴性的(154.20±65.15)、(11.65±5.78),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HP阳性的G-17的值(10.84±15.53)低于HP阴性的值(10.69±19.13),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血清PG和G-17水平的降低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应行胃镜以及活检检查明确诊断,且Hp感染与PG水平的变化有关。
作者:孙雪飞;何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血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9例良性肿瘤患者与4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MP-9和TIMP-1的含量并计算二者比值,用免疫组化技术检病变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与良性肿瘤相比,MMP-9与TIMP-1蛋白表达在术前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升高;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术前血清中MMP-9、TIMP-1的浓度与MMP-9/TIMP-1的比值与患者的TNM分期、肿瘤长度、淋巴结累及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与患者的年龄、分级无关;MMP-9和TIMP-1二者的浓度之间并无相关性;血清中MMP-9和TIMP-1的浓度与组织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检测术前血清中MMP-9与TIMP的表达有潜力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指标之一;监测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表达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转移情况,并对预后的判断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马婕;邱涵;张倩;徐正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微创颈椎板成型术组(55例)和颈后路单开门术(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JOA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颈椎板成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颈后路单开门术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颈椎板成型术组增高更明显;颈椎板成型术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后路单开门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颈椎板成型术组增高更明显。结论: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佳;努尔买买提·阿木提;吴潇;张玉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引导切除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脑胶质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外科肿瘤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荧光素钠引导肿瘤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KPS评分和手术之后的追踪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例数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的KPS评分均好于手术前,且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素钠引导的肿瘤切除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胶质瘤的全切率,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对促进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肺结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三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7.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治疗难治性肺结核,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日暇;冯伯荣;林昌锋;徐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早期NSCLC的手术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胸腔镜手术者42例,接受开胸手术者48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胸组,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手术前两组患者的6MWT、FVC、FEV1、FEV1/FVC、MMEF和PEF无明显差异,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增高,而胸腔镜组变化更为明显;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经过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有所提高,胸腔镜组提高更为明显;胸腔镜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开胸组低,而两组患者持续肺漏气、喉返神经损伤和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早期NSCLC患者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高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双黄连口服液对人类体外不同靶器官细胞的毒性及特点。方法:应用人类多器官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双黄连口服液分别作用24、48、72 h后,对WI-38、HepG2、HEK293、SH-SY5Y和HCF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处理24、48、72 h后,各种细胞的增殖率有随着剂量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且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该药除在72 h后的1/32浓度对HEK293细胞无影响外,在所有时点的各浓度均抑制该细胞的增殖。处理24 h后,1/4~1(原液)浓度的双黄连口服液抑制WI-38细胞,1/8~1(原液)浓度的该药抑制HepG2、SH-SY5Y和HCF细胞增殖;48 h后,1/16~1(原液)浓度抑制WI-38、HepG2、SH-SY5Y和HCF细胞;72 h后,1/2~1(原液)浓度的双黄连口服液抑制WI-38细胞,所有浓度的该药均抑制HepG2、SH-SY5Y和HCF细胞。结论:双黄连口服液对WI-38、HepG2、HEK293、SH-SY5Y和HCF细胞可能均有毒作用,其可能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肾细胞>肝细胞>神经、心肌细胞>肺细胞。
作者:于海明;贺明;唐家泷;于风江;阎政礼;付虎;朱勇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手术的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传统手术组(40例)和管状胃侧侧吻合术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手术前6MWT、FVC和FEV1等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手术前升高,且管状胃组高于传统手术组;手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管状胃组增高更明显;管状胃组吻合口瘘和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和胸胃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振东;谭广俊;冯顶威;蒋士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探讨胃癌患者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58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取所有对象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进行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用微粒子免疫法(MEIA)进行测定,IL-6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IL-6、CRP、CA19-9和CEA水平差异。同时将病例组患者根据肿瘤分期、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进行进一步分组。对各分组间各蛋白血清浓度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其在诊断胃癌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病例组的血清CEA、IL-6、CRP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胃癌患者血清CEA、IL-6、CRP和CA19-9水平与肿瘤分期、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有密切的关系。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IL-6>CRP>CA19-9>CEA,IL-6诊断胃癌的敏感性高于其他三项。此外,IL-6与CRP或CEA联合的敏感性均显著增加。肿瘤不可切除患者与肿瘤可切除患者相比,IL-6、CRP和CA19-9的浓度高,但其差异不明显。CA19-9和CEA的诊断特异性相同,高于CRP和IL-6。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均有升高,检测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对胃癌病情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血清IL-6与CRP结合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汤联合泼尼松治疗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这类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共计116例)进行了研究,将这116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58例,其中对照组58例患者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泼尼松治疗之外,加用自拟益气养阴汤,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后体内炎症水平的变化,上述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复发时间以及复发率,并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后对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异常比例均有明显改善,显著好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关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观察组患者而言,其肺炎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时间要明显长于对照组的复发时间,且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比较中,两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和骨质疏松,在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对照组为65.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为93.1%,对照组为74.1%,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明显。结论:益气养阴汤加用泼尼松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炎症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以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合该类疾病的治疗。
作者:周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患者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特重度以上烧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3例),观察两种患者在入院15d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死亡组在住院3d、5d、9d、11d、13d,15d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5d、9d、11d、13d,15d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在入院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开始上升,至入院5d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至第15d始终处于下降状态;死亡组在入院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同样上升,并至第5d达到高值后开始下降,但在第9d又开始上升,至11d达到高值开始下降,至15d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结论:凝血功能异常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而死亡较常集中在入院后3~5d以及9~11d。
作者:范荣辉;朱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儿童进行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的评分,探索佳的应对方式。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白血病儿童,对其化疗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应对方式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总体健康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在逃避、幻想、自我安慰、远离、接受、负性情绪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低于治疗前;接受、幻想、自我安慰、远离的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学校功能、社会功能呈正相关;逃避、负性情绪反应和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呈负相关。结论:急性白血病儿童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等方面生活质量均降低,采取了幻想、接受、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方式来应对疾病。
作者:侯桂军;杨慧;艾智慧;张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III型受体OX-42在脑海马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丁苯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2-VO)建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水迷宫试验对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成绩测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方法检测OX-4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下降,海马区OX-4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药物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区OX-42的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表达升高;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姚娟;高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观察组(脊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对照组41例,观察组43例。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追加镇痛药物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清醒时间显著短语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IL-6及CRP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观察组IL-6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采用脊柱硬膜外麻醉联合静吸复合麻醉优于单纯静吸复合麻醉。
作者:齐素敏;毛中鹏;潘鸿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