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氯灭痛或百力特滴眼治疗人工晶体术后纤维蛋白渗出膜的疗效

贾松柏;唐罗生;李筠平;柳季

关键词:晶体, 植入物, 人工, 渗出膜*, 双氯灭痛*, 百力特*, 疾病模型, 动物, 兔
摘要:白内障为常见的致盲眼病,当今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方法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蛋白渗出膜(瞳孔膜)的形成往往影响病人术后视力[1].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防治这一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因此,本研究应用双氯灭痛与百力特滴眼,观察它们在防治术后瞳孔膜中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找到一种防治该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成人肝组织中的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原,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参与胚胎发育、创伤组织的修复、缺血、炎症及肿瘤的发生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1].但在正常组织中VEGF基因的表达,文献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通过了解其在正常成人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其生物学意义.

    作者:赵天力;胡冬煦;夏家辉;李文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TrKA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表达

    目的:探讨TrKA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双荧光标记法对10例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及5例正常鼻腔嗅黏膜及5例鼻咽癌组织进行TrKA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发现10例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TrKA和p75蛋白均呈阳性表达,5例正常鼻腔嗅黏膜及5例鼻咽癌组织均为阴性表达;双荧光标记显示所有肿瘤组织中TrKA和p75蛋白均在同一细胞表达.结论:TrKA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TrKA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检测可作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赵素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阿司匹林与培哚普利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中PGI2,TXA2,NE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ASA)和培哚普利(PER)单用或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中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变化,以及心功能(HR, LVEDP, LVSP,±dp/dtmax)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 5 组,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连续投药八周前后分别经颈总动脉插管进行心功能测定和采血,放射免疫法检测PGI2 和TXA2;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NE;酶法及沉淀法检测血脂.结果:病理学及血脂检查证实造模成功.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A与PER合用时自身前后比较, PGI2/TXA2值显著上升(P<0.01),血清NE浓度明显下降(P<0.01),同时 LVEDP(P<0.01)和HR(P<0.01)下降,LVSP上升(P<0.01).结论: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A和PER合用时,PGI2/TXA2值上升,血清NE浓度下降,心率减慢,心脏舒缩功能改善,故有协同作用.

    作者:庄汉屏;李兢;刘丽华;刘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3′非翻译区的突变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3′非翻译区的突变与中国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扫描120例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的IRS-1基因3′非翻译区序列,所有SSCP变异的样品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SSCP分析存在假阳性结果.测序未发现有基因突变.结论:IRS-1基因3′非翻译区的突变不是引起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作者:陈淑华;谷亚鹏;曾卫民;宋惠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抗心磷脂抗体与各类流产的关系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流产的关系.方法:对80例正常初孕妇(对照组)和93例流产孕妇(流产组,其中先兆流产62例,难免流产21例,过期流产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心磷脂抗体IgM.结果:①流产组AC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有流产史者较无流产史AC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习惯性流产史与非习惯性流产史间AC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ACA阳性可能与自然流产有关,但ACA阳性与是否习惯性流产无明显关系.

    作者:朱付凡;孙文霞;黄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156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其中10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43例治愈,8例术后症状无改善,经原钻孔再次引流手术后治愈,3例因引流管移位进入脑组织致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2例术后1月内死于其它疾病.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对于包膜肥厚或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作者:刘志雄;姜维喜;丁锡平;杨治权;陈凌;奚健;万新;蒋星军;方加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失衡综合征的作用.方法:16例血液透析新病人,8人前4次透析按普通钠、可调钠、普通钠、可调钠方式进行,另外8人按可调钠、普通钠、可调钠、普通钠方式进行,观察普通钠、可调钠方式下的失衡症状,并测定透析前后的血钠.结果:透析失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气促等,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这些症状的发生(P<0.05),但透析前后血钠浓度可调钠组、普通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同时并不增加病人的钠负荷.

    作者:刘虹;朱健玲;陈星;李军;彭佑铭;刘伏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绿色荧光蛋白和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和HCV 5′NCR(noncoding region)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NCRLuc的HCV 5′NCR及其调控的荧光素酶基因亚克隆至报告载体pEGFP-C1的GFP基因下游,构建含GFP和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GFPNCRLuc.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将pGFPNCRLuc转染至肝细胞株QSG7701.结果:GFP和荧光素酶基因均得到高效表达,其荧光素酶表达强度与pCMVNCRLu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FP表达水平与pEGFP-C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构建HCV和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HCV和荧光素酶基因在肝细胞内得到共表达.该结果为特异性抗HCV药物评价系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作者:刘水平;谭德明;侯周华;刘双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三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唾液酸对三类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健康人(对照组)100例,三类恶性肿瘤患者72例(其中肺癌37例;急性白血病28例;直肠癌17例)检测其血清唾液酸(S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A水平治疗前、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前,肺癌、急性白血病、直肠癌血清SA阳性率分别为84%,79%,71%;治疗后病情好转者,其血清SA水平明显下降(均P<0.001);而恶化死亡者血清SA水平均无降低.结论:检测血清SA含量对三类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三类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及疗效评价指标.

    作者:梁湘辉;梁贤明;易斌;徐淑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心病患者血液NO和ET-1的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肺心病患者血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演变,进一步阐明肺心病发病机制,为临床观察病情、评估预后及探讨新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测定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缓解期20例、正常对照者18例血液中NO和ET-1.结果:①肺心病急性加重期ET-1/NO较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肺心病缓解期ET-1/NO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②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NO与PO2呈正相关(r=0.85,r=0.72,均P<0.05),与PCO2呈负相关(r=-0.54,r=-0.52,均P<0.05);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ET-1与PO2呈负相关(r=-0.72,r=-0.53,均P<0.05),与PCO2呈正相关(r=0.55,r=0.53,均P<0.05);③血浆NO变化分别与PO2变化、PCO2变化呈正、负相关(r=0.55,r=-0.51,均P<0.05),血浆ET-1变化分别与PCO2变化、PO2变化呈正、负相关(r=0.52,r=-0.56,均P<0.05);④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经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NO增高,ET-1降低,ET-1/NO降低(均P<0.05);病情无好转及死亡者,NO,ET-1,ET-1/NO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ET-1/NO失衡,并与低氧有相关关系,可能在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中发挥重要作用.ET-1/NO可作为肺心病病情观察、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唐勇军;陈腊梅;陈琼;杨红忠;尹本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白塞氏病发生假性动脉瘤一例

    白塞氏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可以累及多系统器官,其所致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者罕见,因而较易误诊,近笔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敏;文海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TTV基因变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TTV DNA,收集TTV DNA阳性病例52例,其中献血员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2例,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进行TTV基因变异检测.结果: 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SSCP电泳条带数分别为1.25±0.50, 1.60±0.55, 3.36±1.36, 4.59±1.83; 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组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其他组(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结论: TTV存在基因变异,TTV基因变异株的复杂性或称准种感染的复杂性可能是TTV与HBV感染者重叠感染使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

    作者:侯周华;谭德明;刘水平;谢玉桃;刘双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DNA微阵列技术对肺鳞癌、肺腺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目的:利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肺鳞癌、肺腺癌基因表达谱,并与肺炎性假瘤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筛选肺鳞癌、肺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及肺鳞癌、肺腺癌的共同表达基因,为研究肺癌的分子机制及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方法:用含4096个基因的人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肺鳞癌、肺腺癌及肺炎性假瘤的基因表达谱.结果:肺鳞癌差异表达基因591个,其中筛选出在肺炎性假瘤中没有差异表达的基因476个,上调的有293个,下调的有183个;肺腺癌差异表达基因524个,其中在肺炎性假瘤中没有差异表达的基因460个,上调的有214个,下调有246个;有113个基因在肺鳞癌与肺腺癌中均出现差异表达.结论:肺鳞癌、肺腺癌存在不同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的特异表达基因和共同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肺鳞癌与肺腺癌的分子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

    作者:欧阳取长;胡成平;石林阶;梁清华;吴鄂生;杨红忠;潘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0岁以上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手术治疗

    成年人(30岁以上)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往往继发肺动脉高压,且动脉导管管壁组织脆弱,可伴有粥样变或钙化斑块,结扎导管时易断裂、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应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48例30岁以上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现将其主要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杜巍;胡建国;周新民;刘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胚胎干细胞形成拟胚体的几个影响因素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 cells)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团,在体外长期培养,能保持高度未分化状态[1].胚胎干细胞体外悬浮培养,可形成含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的拟胚体(embryoid bodies, EBs)[1,2].应用EBs模拟体内环境研究胚胎发育和定向诱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形成足量的EBs.本文以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系ES-D3为例,探讨有效形成EBs的几个影响因素.

    作者:赵惠萍;王绮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双氯灭痛或百力特滴眼治疗人工晶体术后纤维蛋白渗出膜的疗效

    白内障为常见的致盲眼病,当今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方法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蛋白渗出膜(瞳孔膜)的形成往往影响病人术后视力[1].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防治这一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因此,本研究应用双氯灭痛与百力特滴眼,观察它们在防治术后瞳孔膜中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找到一种防治该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贾松柏;唐罗生;李筠平;柳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周围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一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对称性多关节炎,以双手、腕、肘、膝、踝和足关节受累为常见,但是全身其他关节亦可受累.患者可伴有发热、贫血、皮下结节、血管炎、心包炎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外,血清中可查到多种自身抗体;若供给神经的血管受累可引起相应的外周神经病变,常见的为多发性单神经炎.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以四肢周围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实属少见.

    作者:高洁生;吴轰;田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细胞靶向载体分子体内分布和代谢动力学

    目的:为证明本研究制备的靶细胞特异性受体的配体分子无唾液酸糖蛋白(ASOR)是否能成为肝细胞靶向带药载体.方法:用同位素 125I标记ASOR分子,注入Strague-Dawley(SD)大鼠后从整体器官及细胞水平检测大鼠内ASOR的分布.结果:ASOR仅分布在肝脏且与肝细胞结合,不与体内其他重要脏器如心、脑、肺、脾、肾、骨及生殖腺等组织细胞结合.代谢动力学为:注药10min后90%ASOR分子位于肝内,表明其有很高的亲肝性,代谢动力学方程为Ct= 662216e-3.362t+8896e-0.2343t,前半减期T1/2α=0.206 h,后半减期T1/2β=5.575 h.ASOR在肝内分解后的肽与胃组织细胞有亲和力.结论:ASOR具备肝细胞靶向带药载体的条件,具有研究价值.

    作者:欧阳春晖;卢放根;羊东晔;刘小伟;刘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中MMP-2,MMP-9,TIMP-1的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MMP-2,MMP-9,TIM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MMP-2,MMP-9及TIMP-1在EAM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EAMM组)和对照组(NS组)大鼠外周血、脾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EAMM组大鼠发病程度低于EAM组,炎症细胞浸润和肌纤维坏死程度减轻.MMP-2,MMP-9 mRNA在EAM大鼠外周血、脾脏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上调; MMP-2,MMP-9蛋白在EAM组大鼠肌肉组织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EAMM组MMP-2,MMP-9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与EA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EAMM组TIMP-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与EAM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MP-2,MMP-9表达增加可能与EAM发病有关;TIMP-1可能参与了抑制免疫反应;甲基强的松龙能减轻EAM发病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MP-2及MMP-9的表达下调、TIMP-1的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张宁;肖波;李静;吴志国;李国良;周文斌;梁静惠;谢光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的药物敏感性检测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淋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改良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纸片扩散法检测86株淋球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分别为35株(40.69%)和20株(23.26%).在测定的9种抗菌药物中, 淋球菌耐药性较高的依次为四环素、头孢美唑、青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5.35%, 50.00%,62.79%,77.91%,87.21%.而敏感性较高的4种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呋辛、头孢三嗪、头孢吡肟、壮观霉素,敏感率分别为77.91%,80.23%,86.05%,98.84%.结论:青霉素、四环素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已不宜作为长沙地区治疗淋病的常规药物;壮观霉素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但已出现耐药菌株,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作者:邹明祥;夏忠弟;梁湘辉;陈淑贞;唐银;刘海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