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87例

陈一东;李仲明

关键词: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是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也是众多肝病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CD81及E2包膜糖蛋白与HCV感染宿主细胞的关系

    目前,全球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约有1亿以上.HCV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病例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肝细胞癌.HCV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发现,CD81是HCV的病毒受体,HCV可通过与之结合入侵靶细胞,因而在HCV感染宿主细胞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陈瑞烈;贺永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口腔结核33例治疗分析

    结核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肺外结核病的诊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科自1990年~2001年共收治口腔结核33例,经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类细胞因子方法学建立(附1例SARS患者分析)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CBA技术检测Th1/Th2类细胞因子,详细介绍试验原理,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的获取及分析,提供1例SARS患者不同病期的血浆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结果: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发病初期均异常增高,以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v(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增高突出;随着病情的进展,Th1类细胞因子迅速下降,而Th2类细胞因子下降不明显;在发病极期则表现为Th2类细胞因子为主导.结论:使用流式细胞仪CBA技术检测细胞因子网络,使用标本少、精确性高、可重复性好.

    作者:张永宏;闫惠平;吴昊;檀玉芬;温韬;陈新月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治疗52例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的治疗及手术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例进行药物治疗,月经d3口服米非司酮25mg/d,连续3mo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附件病灶大小.结果:治疗期间患者出现闭经,痛经及下腹坠胀感症状消失,子宫及附件病灶体积明显缩小(P<0.01),活动度好转.手术中见种植病灶体积缩小,病灶周围充血粘连减轻.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手术中盆腔充血粘连减轻,病灶萎缩坏死,界限清晰,避免了手术损伤,减少了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

    作者:连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加强发热门诊感染管理,预防SARS院内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近20年来影响大、范围广的新传染病[1],具有感染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医院内传播是造成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而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因此加强发热门诊的感染管理,对于预防院内感染、控制传播至关重要.我院在SARS疫情来临之际,及时组建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并加强了对该区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有效防止了医院内感染和疫情的播散.

    作者:刘冰;张永生;田玉兔;李晓康;李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7例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变化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变化.方法:观察和分析上海地区7例输入性SAR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特点.结果:7例SARS患者在病程10~14d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下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增高,凝血酶元时间延长,淋巴细胞降低,生化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空腹血糖值增高.结论:SARS患者血液学和血生化变化可能与SARS病毒侵犯骨髓造血干细胞系统、抑制细胞免疫及二重感染和抗ARDS时用激素治疗有关.

    作者:唐美芳;巫善明;陈良;徐伟民;骆成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模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及复方861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硝胺(DMN)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RNA和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的变化及复方861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1%DMN 1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大鼠,复制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RT-PCR法观察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AT1R及CoL-Ⅰ mRNA表达水平.结果: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组AT1RmRNA为(0.452±0.06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626±0.088)(P<0.01),CoL-Ⅰ mRNA为(0.827±0.09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复方861治疗组的AT1RmRNA恢复为(0.692±0.067);而CoL-ⅠmRNA为(0.497±0.057),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在DMN肝纤维化模型中,AT1RmRNA表达降低.复方861治疗后,AT1R mRNA表达恢复,CoL-Ⅰ mRNA表达降低.

    作者:申凤俊;朱跃科;阴頳宏;贾继东;王宝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SARS研究一年大事记

    从2002年11月16日首例SARS发病至今,在WHO多中心协作组织的合作下,研究进展神速.本文仅对一年来突破性的SARS研究大事作一回顾.

    作者:任淑敏;李健;王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卡他莫拉菌感染

    奈瑟菌科包括5个菌属:奈瑟菌属、莫拉菌属、金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和Oligella菌属.其中莫拉菌属又包含莫拉(Moraxella)和布拉汉(Branhamella)两个亚属,对上述命名和分类仍存在争议[1].

    作者:卢洪洲;潘孝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用消毒液浸泡口镜方法介绍

    口镜是口腔科的常用工具之一,口镜污染可能引发院内感染已日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我科自2001年5月起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及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口镜,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邹建平;童玉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SA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发病中的变化,并作临床分析,以进一步阐明SARS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测定40例临床确诊SARS患者血清IL-2、IL-10、IFN-γ和TNF-α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外周血淋巴细胞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另取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SARS患者急性期血清IL-2、IL-10、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急性期SARS患者血清IL-2、IL-10、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随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恢复期SARS患者各项指标亦高于随访期和正常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血清IL-2、IL-10、IFN-γ和TNF-α可能参与对SARS感染的免疫应答和肺脏的炎性损伤过程;测定细胞因子有助于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檀玉芬;温韬;闫惠平;冯霞;张永宏;吴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抗弓形虫药物的研究进展

    弓形虫遍布于世界各地,人群感染率相当广泛,许多国家的感染率在25%~50%左右,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我国在5%~10%左右[1].

    作者:卢慎;陆天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乙肝病毒T1762/A1764变异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HBV)T1762/A1764变异后对病人HBV DAN定量、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8例HBVT1762/A1764变异组病人和30例无HBVT1762/A1764变异的对照组病人的HBV DNA定量、ALT、AST、TBil和层粘蛋白(LN)、ⅢⅡ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IV)、血清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差异.结果:HBVT1762/A1764变异组病人HBV DAN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指标LN、PⅢP、CIV、TNF-α、TGF-β 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功能结果无差异.结论:HBVT1762/A1764变异后复制水平减低;HBVT1762/A1764变异会加重肝纤维化的病理进程.

    作者:宋明全;钱冬萌;王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亚胺培南敏感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IP)敏感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内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谱特性,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在1998年1月至2003年5月间从临床标本分离的588株PA进行16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x2检验比较IP敏感组与耐药组PA在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之间的差别.结果:IP敏感组与耐药组PA菌株在各病区的分布均以颅脑外伤病区为高,分别为37.1%和45.2%;IP敏感组与耐药组在标本分布上均以痰液多见,分别为57.8%和59.0%.在588株PA中,对IP敏感449株(76.4%)、耐药73株(12.4%)、中介度66株(11.2%).多粘菌素E对两组PA均保持了极高的敏感性;两组PA对增效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均为100.0%;两组菌株对磷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对其余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1,P<0.05).结论:IP敏感组与耐药组PA均主要引起颅脑外伤病人下呼吸道感染;与敏感组相比,临床分离的IP耐药组PA对绝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出更强的耐药性,并且其多重耐药状况十分严重.治疗PA引起的感染,应以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资料为依据,可选用多肽类及其他敏感的抗生素.

    作者:诸葛青云;李芙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胸腺肽对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胸腺肽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29例给予常规治疗,34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胸腺肽治疗,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15例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辅助/诱导细胞亚群(CD4+)、T辅助淋巴细胞/T抑制淋巴细胞(CD4+/CD8+)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胸腺肽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亦较肝硬化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CD8+则降低(P<0.01).结论:胸腺肽能显著提高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张卫国;刘俊杰;吴清明;谢国建;王小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电烧伤52例治疗分析

    电烧伤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电火花引起的单纯烧伤,另一种是与电源直接接触引起的电损伤,也叫电击伤.现将我科收治的52例电烧伤患者的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李庆;陈忠存;辛秀梅;赵伟;杨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常见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现状.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12月间临床标本分离的细菌及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2年度我院排名前5位的菌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它们对所试抗菌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侯天文;张林;陈兴;龙建国;张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临床检出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

    目的:对我院2002年一年内各科室送检标本检出的细菌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C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鉴定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分离病原菌118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50株,占29.6%;革兰阴性杆菌833株,占70.4%.主要致病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与国内三级医院基本相似.结论:临床医生应和实验室人员经常沟通,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抑制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孙国娣;叶古祥;徐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2003年2月15日至2003年6月15日,我院共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7例和57例临床疑似病例.期间共参与医务人员140名,我们医务人员无1名被感染,我们在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院内感染方面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颜霞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六个月以下小儿麻疹62例临床分析

    麻疹为冬春季高发传染病,以6mo~5a小儿发病率高.6mo以下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性抗体,故患麻疹少见.现对我院7a来收治的6mo以下小儿麻疹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百坤;楮晓旭;梅忠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