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7例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变化

唐美芳;巫善明;陈良;徐伟民;骆成榆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细胞免疫
摘要: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变化.方法:观察和分析上海地区7例输入性SAR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特点.结果:7例SARS患者在病程10~14d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下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增高,凝血酶元时间延长,淋巴细胞降低,生化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空腹血糖值增高.结论:SARS患者血液学和血生化变化可能与SARS病毒侵犯骨髓造血干细胞系统、抑制细胞免疫及二重感染和抗ARDS时用激素治疗有关.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87例

    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是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也是众多肝病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一东;李仲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对17266名高中毕业生HBsAg阳性情况的调查

    我们观察近3a应届高中毕业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霍润辉;赵芹;徐存华;唐小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加强发热门诊感染管理,预防SARS院内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近20年来影响大、范围广的新传染病[1],具有感染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医院内传播是造成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而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因此加强发热门诊的感染管理,对于预防院内感染、控制传播至关重要.我院在SARS疫情来临之际,及时组建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并加强了对该区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有效防止了医院内感染和疫情的播散.

    作者:刘冰;张永生;田玉兔;李晓康;李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临床检出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

    目的:对我院2002年一年内各科室送检标本检出的细菌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C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鉴定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分离病原菌118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50株,占29.6%;革兰阴性杆菌833株,占70.4%.主要致病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与国内三级医院基本相似.结论:临床医生应和实验室人员经常沟通,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抑制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孙国娣;叶古祥;徐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胸腺肽对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胸腺肽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29例给予常规治疗,34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胸腺肽治疗,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15例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辅助/诱导细胞亚群(CD4+)、T辅助淋巴细胞/T抑制淋巴细胞(CD4+/CD8+)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胸腺肽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亦较肝硬化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CD8+则降低(P<0.01).结论:胸腺肽能显著提高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张卫国;刘俊杰;吴清明;谢国建;王小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2003年2月15日至2003年6月15日,我院共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7例和57例临床疑似病例.期间共参与医务人员140名,我们医务人员无1名被感染,我们在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院内感染方面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颜霞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门诊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体会

    1阿托品中毒的识别阿托品化与阿托品中毒的识别对成功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至关重要.

    作者:胡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治疗52例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的治疗及手术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例进行药物治疗,月经d3口服米非司酮25mg/d,连续3mo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附件病灶大小.结果:治疗期间患者出现闭经,痛经及下腹坠胀感症状消失,子宫及附件病灶体积明显缩小(P<0.01),活动度好转.手术中见种植病灶体积缩小,病灶周围充血粘连减轻.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手术中盆腔充血粘连减轻,病灶萎缩坏死,界限清晰,避免了手术损伤,减少了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

    作者:连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加强消毒管理,预防SARS院内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感染率高、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

    作者:贾淑梅;郭明华;柏亚玲;李哲;李武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采用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清内毒素,放免和固相酶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LN、Ⅳ-C水平.结果:①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②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程度同步增加.③随Child-Pugh分级程度增加,血清HA、PCm、LN、Ⅳ-C水平也明显增加,二者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防治内毒素血症有利于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及改善预后.

    作者:张友祥;徐俊;刘锦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用消毒液浸泡口镜方法介绍

    口镜是口腔科的常用工具之一,口镜污染可能引发院内感染已日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我科自2001年5月起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及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口镜,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邹建平;童玉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丙型肝炎病毒5'NCR和NS5B基因分型结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5'NCR和NS5B基因序列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RT-PCR和套式PCR扩增HCV RNA阳性的37份标本的部分5'NCR和部分NS5B,PCR产物经回收、纯化后直接进行测序分析.比较NS5B 222bp的基因片段和5'NCR 213bp的基因片段分型结果.结果:5'NCR序列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33份为1b型,3份为2a型,1份为3a型;其中仅1份1b型通过对NS5B序列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为2a型.二者间的差异为2.7%.结论:基于5'NCR和NS5B两种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作基因分型具有高度一致性.

    作者:谢怡;尹有宽;张继明;张清波;邬祥惠;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7例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变化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变化.方法:观察和分析上海地区7例输入性SAR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特点.结果:7例SARS患者在病程10~14d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下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增高,凝血酶元时间延长,淋巴细胞降低,生化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空腹血糖值增高.结论:SARS患者血液学和血生化变化可能与SARS病毒侵犯骨髓造血干细胞系统、抑制细胞免疫及二重感染和抗ARDS时用激素治疗有关.

    作者:唐美芳;巫善明;陈良;徐伟民;骆成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六个月以下小儿麻疹62例临床分析

    麻疹为冬春季高发传染病,以6mo~5a小儿发病率高.6mo以下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性抗体,故患麻疹少见.现对我院7a来收治的6mo以下小儿麻疹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百坤;楮晓旭;梅忠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电烧伤52例治疗分析

    电烧伤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电火花引起的单纯烧伤,另一种是与电源直接接触引起的电损伤,也叫电击伤.现将我科收治的52例电烧伤患者的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李庆;陈忠存;辛秀梅;赵伟;杨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LD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60例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LD治疗前后变化及与肝功能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LD活性均显著升高.急性肝炎PLD与ALT、AST呈显著正相关,慢性肝炎PLD与AST呈显著正相关;急性病毒性肝炎PLD恢复时间早于ALT.结论:PLD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而且也是一项敏感的反映肝细胞损害的肝功能指标.

    作者:马立新;季明昉;王钧殚;叶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抗内毒素治疗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索抗内毒素治疗对肝硬化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鲎试剂基质显色法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其中30例患者口服氟哌酸及乳果糖抗内毒素治疗.结果:肝硬化患者LPS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随Child-Pugh积分的增加而逐步升高(P<0.01或P<0.05),LPS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5).抗内毒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LPS及TNFα水平(P<0.01).结论:口服氟哌酸及乳果糖联合抗内毒素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宏;王冯滨;高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SA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发病中的变化,并作临床分析,以进一步阐明SARS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测定40例临床确诊SARS患者血清IL-2、IL-10、IFN-γ和TNF-α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外周血淋巴细胞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另取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SARS患者急性期血清IL-2、IL-10、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急性期SARS患者血清IL-2、IL-10、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随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恢复期SARS患者各项指标亦高于随访期和正常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血清IL-2、IL-10、IFN-γ和TNF-α可能参与对SARS感染的免疫应答和肺脏的炎性损伤过程;测定细胞因子有助于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檀玉芬;温韬;闫惠平;冯霞;张永宏;吴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抗弓形虫药物的研究进展

    弓形虫遍布于世界各地,人群感染率相当广泛,许多国家的感染率在25%~50%左右,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我国在5%~10%左右[1].

    作者:卢慎;陆天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亚胺培南敏感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IP)敏感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内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谱特性,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在1998年1月至2003年5月间从临床标本分离的588株PA进行16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x2检验比较IP敏感组与耐药组PA在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之间的差别.结果:IP敏感组与耐药组PA菌株在各病区的分布均以颅脑外伤病区为高,分别为37.1%和45.2%;IP敏感组与耐药组在标本分布上均以痰液多见,分别为57.8%和59.0%.在588株PA中,对IP敏感449株(76.4%)、耐药73株(12.4%)、中介度66株(11.2%).多粘菌素E对两组PA均保持了极高的敏感性;两组PA对增效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均为100.0%;两组菌株对磷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对其余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1,P<0.05).结论:IP敏感组与耐药组PA均主要引起颅脑外伤病人下呼吸道感染;与敏感组相比,临床分离的IP耐药组PA对绝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出更强的耐药性,并且其多重耐药状况十分严重.治疗PA引起的感染,应以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资料为依据,可选用多肽类及其他敏感的抗生素.

    作者:诸葛青云;李芙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