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烧伤52例治疗分析

李庆;陈忠存;辛秀梅;赵伟;杨波

关键词:
摘要:电烧伤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电火花引起的单纯烧伤,另一种是与电源直接接触引起的电损伤,也叫电击伤.现将我科收治的52例电烧伤患者的治疗分析如下.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SARS研究一年大事记

    从2002年11月16日首例SARS发病至今,在WHO多中心协作组织的合作下,研究进展神速.本文仅对一年来突破性的SARS研究大事作一回顾.

    作者:任淑敏;李健;王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采用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清内毒素,放免和固相酶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LN、Ⅳ-C水平.结果:①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②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程度同步增加.③随Child-Pugh分级程度增加,血清HA、PCm、LN、Ⅳ-C水平也明显增加,二者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防治内毒素血症有利于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及改善预后.

    作者:张友祥;徐俊;刘锦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艾滋病的各系统病变与临床(二)艾滋病的消化系统、肾脏病变

    1消化系统病变1.1消化道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泻、吞咽困难、吞咽痛、消瘦、腹痛、消化道出血和黄疸等.特别是腹泻、吞咽困难和消瘦.

    作者:骆成榆;黄琴;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黄芪蛰虫口服液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黄芪蛰虫口服液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用不同剂量黄芪蛰虫口服液灌胃,每天一次,连续6wk.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肝功能.结果:黄芪蛰虫口服液能减轻慢性肝损伤的组织病理改变,显著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值,P<0.05或P<0.01,以中剂量组效果为显著.结论:黄芪蛰虫口服液对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贾晓黎;程延安;党双锁;何谦;陈云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常见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现状.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12月间临床标本分离的细菌及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2年度我院排名前5位的菌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它们对所试抗菌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侯天文;张林;陈兴;龙建国;张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

    长期以来,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引起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肺炎链球菌是其中常见的菌株.近年来其他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耐药株和多细菌耐药的相继出现,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者:贺玉韵;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电烧伤52例治疗分析

    电烧伤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电火花引起的单纯烧伤,另一种是与电源直接接触引起的电损伤,也叫电击伤.现将我科收治的52例电烧伤患者的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李庆;陈忠存;辛秀梅;赵伟;杨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胸腺肽对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胸腺肽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29例给予常规治疗,34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胸腺肽治疗,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15例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辅助/诱导细胞亚群(CD4+)、T辅助淋巴细胞/T抑制淋巴细胞(CD4+/CD8+)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胸腺肽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亦较肝硬化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CD8+则降低(P<0.01).结论:胸腺肽能显著提高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张卫国;刘俊杰;吴清明;谢国建;王小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口腔门诊控制HBV交叉感染的措施

    在口腔疾病治疗中很容易被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污染而造成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交叉感染,我院近年来对口腔门诊控制HBsAg污染,采取了相应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邹建平;徐洪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卡他莫拉菌感染

    奈瑟菌科包括5个菌属:奈瑟菌属、莫拉菌属、金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和Oligella菌属.其中莫拉菌属又包含莫拉(Moraxella)和布拉汉(Branhamella)两个亚属,对上述命名和分类仍存在争议[1].

    作者:卢洪洲;潘孝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2003年2月15日至2003年6月15日,我院共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7例和57例临床疑似病例.期间共参与医务人员140名,我们医务人员无1名被感染,我们在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院内感染方面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颜霞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乙肝病毒T1762/A1764变异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HBV)T1762/A1764变异后对病人HBV DAN定量、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8例HBVT1762/A1764变异组病人和30例无HBVT1762/A1764变异的对照组病人的HBV DNA定量、ALT、AST、TBil和层粘蛋白(LN)、ⅢⅡ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IV)、血清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差异.结果:HBVT1762/A1764变异组病人HBV DAN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指标LN、PⅢP、CIV、TNF-α、TGF-β 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功能结果无差异.结论:HBVT1762/A1764变异后复制水平减低;HBVT1762/A1764变异会加重肝纤维化的病理进程.

    作者:宋明全;钱冬萌;王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87例

    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是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也是众多肝病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一东;李仲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SARS的病理学研究现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已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爆发并流行.根据koch法则,SARS的病因已确定为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 associated coronavirus, SARS-cov) [1].

    作者:李文俊;杨宏亮;张占卿;姜叙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7例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变化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变化.方法:观察和分析上海地区7例输入性SAR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特点.结果:7例SARS患者在病程10~14d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下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增高,凝血酶元时间延长,淋巴细胞降低,生化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空腹血糖值增高.结论:SARS患者血液学和血生化变化可能与SARS病毒侵犯骨髓造血干细胞系统、抑制细胞免疫及二重感染和抗ARDS时用激素治疗有关.

    作者:唐美芳;巫善明;陈良;徐伟民;骆成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BsAg携带状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流行率及快速全血金标试纸条(金标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不包括肝炎病人)2687例,采用快速全血金标试纸条进行HBsAg快速检测.结果: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BsAg的检出率为7.33%(197/2 687),其中男性达8.84%(117/1323),女性为5.87%(80/1364),不同性别间的HBsAg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发现10a以下年龄段HBsAg携带率为低(1.46%),11~20a年龄段的HBsAg携带率明显升高达9.62%;51~60a年龄段HBsAg携带率再次增高达10.16%,形成两个高峰.结论:郑州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HBsAg携带率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自然人群的筛查,有助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研究证实金标法检测HBsAg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保存方便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青田;熊飞升;李新月;崔中锋;张华伟;刘春礼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口腔结核33例治疗分析

    结核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肺外结核病的诊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科自1990年~2001年共收治口腔结核33例,经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治疗52例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的治疗及手术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例进行药物治疗,月经d3口服米非司酮25mg/d,连续3mo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附件病灶大小.结果:治疗期间患者出现闭经,痛经及下腹坠胀感症状消失,子宫及附件病灶体积明显缩小(P<0.01),活动度好转.手术中见种植病灶体积缩小,病灶周围充血粘连减轻.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手术中盆腔充血粘连减轻,病灶萎缩坏死,界限清晰,避免了手术损伤,减少了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

    作者:连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清纤维化指标对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和纤维增生程度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脯氨酸肽酶(PLD)、ⅢⅡ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不同炎症活动和纤维增生程度的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用ROC曲线法对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血清HA水平在轻度与重度炎症活动程度、在轻度与重度纤维增生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41,P=0.0487);血清PCⅢ水平在轻度与重度炎症活动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0),在轻度与重度纤维增生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9547);血清ⅣC、LN和PLD水平在轻度与重度炎症活动程度、在轻度与重度纤维增生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20).血清HA与病理分级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血清PCⅢ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05),与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血清ⅣC、LN和PLD与病理分级分期均无显著相关(P>0.05).血清HA≥285ng/mL和≥195ng/mL分别为鉴别轻度炎症与重度炎症、轻度与重度纤维化的佳水平,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7%和94.6%、27.6%和90.0%;血清PCⅢ≥125μg/L为鉴别轻度炎症与重度炎症的佳水平,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和94.1%.结论:血清HA在排除重度炎症和重度纤维化、血清PCⅢ在排除重度炎症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肝脏组织学检查仍为准确判断慢性肝炎炎症活动程度与纤维增生程度首选手段.

    作者:张占卿;王渭康;叶佩燕;徐庆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加强发热门诊感染管理,预防SARS院内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近20年来影响大、范围广的新传染病[1],具有感染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医院内传播是造成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而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因此加强发热门诊的感染管理,对于预防院内感染、控制传播至关重要.我院在SARS疫情来临之际,及时组建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并加强了对该区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有效防止了医院内感染和疫情的播散.

    作者:刘冰;张永生;田玉兔;李晓康;李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