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肝功能损害12例

陈金梅

关键词:
摘要: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由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现对2000年11月至2002年6月的12例CMV感染所致肝脏损害分析如下.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院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合院临床药学室对我院各临床科室进行了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荣华;李昆;张凤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健儿清解液与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儿科门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得当的治疗并非容易.我们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对我院门诊应用健儿清解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系统的观察,并与儿科门诊常用的纯中药制剂抗病毒口服液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陆丽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结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普通定性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及普通定性PCR两种方法对132例乙型肝炎血清样品进行HBVDNA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其差异.结果:132例中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78.0%(103/132),定性PCR方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59.8%(79/132),两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与普通定性PCR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完全可以取代定性PCR方法,尤其适用于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的疗效观察和病情预测.

    作者:许青田;武艳霞;崔中锋;刘春礼;李新月;熊飞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8例

    目的:观察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IgM、AMA、AMA-M2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总有效率在治疗后1mo、3mo分别为71.4%、87.5%.治疗1mo、3mo时与治疗前比较ALT、T-BIL、GGT、ALP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而CHE、球蛋白、IgM、AMA-M2与治疗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思弗在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的某些生化指标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玉香;潘煜;王峰;吕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肝病300例的透明质酸和层粘蛋白血清表达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诊断肝纤维化的意义.方法:比较300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HA、LN含量.结果:HA及LN两项指标在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慢性肝炎肝硬化升高明显.结论:HA和LN是检测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也为无创伤性血清学检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很好检测方法.

    作者:潘钰卿;江红;乐魏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内试验诊断144例结核性胸膜炎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结核性胸膜炎(观察组)患者和150例非胸膜炎患者(对照组),同时进行PPD皮内试验,采用北京高科生命科学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剂0.1ml(5IU),用孟都氏法,皮内注射,72h观察反应,以注射局部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反应.结果:观察组中PPD阳性反应占91.67%,而对照组为24.6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49.35,P<0.001).结论:PPD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操作简便,可作为诊断结核菌感染与否的首选监测方法.

    作者:郑淑秀;辛秀梅;孟庆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耳源性脑膜炎分离出摩根菌1例

    耳源性脑膜炎是中耳炎的颅内合并症之一,常可培养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导致中毒性脑膜炎发生[1],但由摩根氏菌感染引起脑膜炎少见[2],报告如下.

    作者:吴立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年5月3日发布)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误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3.5亿人患此病[1].虽然群体免疫计划的实行已经开始减少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但是对于已经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性干预是控制肝病的唯一选择.

    作者:顾公望;周汉高;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衍生物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0例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衍生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利尿、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原则相同的基础上加生长抑素衍生物(善宁)0.1mg,sc,每12h一次.结果: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衍生物后门静脉主干内径缩小,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血流速度加快.治疗前后相比,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结论:生长抑素衍生物可使门静脉压力降低,尿量增加,腹水消退加快,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赵晓燕;刘敏;赵英仁;马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毒型咽白喉14例

    六十年代初,我院收治的白喉较多,后来由于预防接种的普及,发病率逐渐下降,但仍有一些散发病例.十余年来,我院先后收治白喉25例,现就其中的中毒型咽白喉14例加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莲;张明香;白而宁;赵根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BV 低水平复制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通过对血清HBV DNA含量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了解HBV低水平复制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的临床表现.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按照HBV DNA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对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HBV低水平复制对病情的影响.结果:HBV DNA含量≤103copies/ml组的总胆红素(TBil)为(37.7±56.3)μmol/L,均高于其它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406±338)U/L,也高于HBVDNA含量分别为104、107和≥108copies/ml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BVDNA含量为≤103组、105组和107copies/ml组的TBil和ALT的恢复曲线来看,三者非常相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组别间年龄和住院日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含量的高低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的病程和病情轻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HBV的低水平复制并不能代表患者的病情较轻.

    作者:夏海鸣;吴引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间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进展

    很久以来,细菌被认为是独立生存和繁殖的,但近来的研究表明,与多细胞生物一样,细菌间也广泛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信息交流.

    作者:陈维贤;黄爱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8例

    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先后收治8例肺结核伴咯血患者因咯出支气管管型(以下简称管型)样物被确诊纤维素性支气管炎,其中5例咯出管型送病理检查证实.现就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相关病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砚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IV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应答及长期预后的影响

    据法国学者报道,HIV协同感染与对IFN-alfa治疗应答差、HBV再活化多、肝硬化发病率及肝硬化相关性死亡增高相关.法国巴黎Service d'Hepatologie的Vincent di Martino博士指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和干扰素alfa(IFN-alfa)治疗的效果仍存在争议.

    作者:吴秀华;潘伯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369例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洛阳地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的状况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病原培养法对来自本院369例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检出解脲支原体(UU)166株,人型支原体(MH)46株,解脲和人型支原体(UU+MH)19株.阳性总检出率为62.6%.检出的UU、MH、UU+MH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119.6,P<0.005),男女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0.0013,P>0.05).男性尿道分泌物及女性宫颈分泌物的检出率高分别为78.9%和62.2%,男性尿液的检出率低为16.7%.药敏结果显示强力霉素(DOX)、可乐比妥(CRA)和美满霉素(MIN)抑菌能力强,其耐药率分别为11.7%、13.9%和15.2%.结论:提示支原体为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重要病原体.要加强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预防,同时对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应重视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并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李华信;王仰坤;吴英超;张玉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病毒性肝炎140例血清内毒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体,在正常情况下,肠源性内毒素可被肝脏的枯否细胞清除,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很低,当病毒性肝炎时,枯否细胞功能受损,常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我们采用基质显色法定量检测了献血员、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LLT)水平,旨在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L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邓琪;曹立森;吴荷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慢性肝炎79例的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_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急性病毒性肝炎(AH)1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CH)42例,肝炎肝硬变(LC)20例.健康查体者60例为对照组.胃粘膜病变检测方法: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检查,组织学检查.Hp检测方法:快速尿素酶法(RUT)及胃粘膜Warthin-Starry染色检测Hp.结果:AH组胃粘膜病变发生率为28.57%;CH组48.38%;LC组77.78%;对照组22.22%.Hp感染率AH组14.28%,CH组45.16%,LC组50.0%,对照组14.81%.CH、LC组胃粘膜病变发病率、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AH、对照组.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高,胃粘膜病变发病率高.其胃粘膜病变发生与Hp感染有关.

    作者:纪永水;王怀娥;钟学军;张亚斌;史春娟;张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结核性胸膜炎35例治疗分析

    我们对伴有大量胸腔积液的 35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砚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氟嗪酸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32例疗效观察

    1999年5月至2001年3月,我们采用氟嗪酸口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SBP)32例,有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朱银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