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莲;张明香;白而宁;赵根花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诊断肝纤维化的意义.方法:比较300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HA、LN含量.结果:HA及LN两项指标在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慢性肝炎肝硬化升高明显.结论:HA和LN是检测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也为无创伤性血清学检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很好检测方法.
作者:潘钰卿;江红;乐魏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_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急性病毒性肝炎(AH)1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CH)42例,肝炎肝硬变(LC)20例.健康查体者60例为对照组.胃粘膜病变检测方法: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检查,组织学检查.Hp检测方法:快速尿素酶法(RUT)及胃粘膜Warthin-Starry染色检测Hp.结果:AH组胃粘膜病变发生率为28.57%;CH组48.38%;LC组77.78%;对照组22.22%.Hp感染率AH组14.28%,CH组45.16%,LC组50.0%,对照组14.81%.CH、LC组胃粘膜病变发病率、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AH、对照组.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高,胃粘膜病变发病率高.其胃粘膜病变发生与Hp感染有关.
作者:纪永水;王怀娥;钟学军;张亚斌;史春娟;张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IgM、AMA、AMA-M2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总有效率在治疗后1mo、3mo分别为71.4%、87.5%.治疗1mo、3mo时与治疗前比较ALT、T-BIL、GGT、ALP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而CHE、球蛋白、IgM、AMA-M2与治疗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思弗在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的某些生化指标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玉香;潘煜;王峰;吕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sTBA)与甘胆酸(CG)在小儿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方法:甲型病毒性肝炎3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7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8例,以及80例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检测sTBA、C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结果:病毒性肝炎患儿sTBA、CG、ALT、T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B、CG、ALT及sTBA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且sTBA的敏感度更甚于ALT(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中、重度者sTBA、CG明显高于轻度(P<0.001,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儿sTBA及CG能准确地反映肝脏内炎症变化及损害程度,且sTBA比ALT更敏感,有助于小儿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作者:张薇莉;万巍;赵隽;罗靖;周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治疗者.男45例,女5例,年龄30~78(平均58.5)a,病程1~12d.
作者:白留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由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现对2000年11月至2002年6月的12例CMV感染所致肝脏损害分析如下.
作者:陈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2002年11月中旬,我国广东首先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以后,疫情迅速蔓延达到惊人的程度,WHO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其后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省、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美国及欧洲也相继出现一定规模的局部暴发流行.
作者: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对慢性肝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慢性肝炎病理分级与分期采用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血清ALB采用一点法检测,血清PAB采用终点法检测.按照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计算不同分界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根据ROC曲线确定佳分界点.结果:血清ALB对轻度(G1-G2)与重度(G3-G4)肝脏炎症无鉴别价值;以血清PAB≤200mg/L为分界点鉴别轻度与重度肝脏炎症,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43%、66.67%和67.31%,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0%和93.75%.血清PAB对轻度(S1-S2)与重度(S3-S4)肝纤维化无鉴别价值;以血清ALB≤41g/L为分界点鉴别轻度与重度肝纤维化,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5.00%、62.50%和65.38%,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50%和89.29%.结论:血清PAB对排除重度肝脏炎症有一定价值,血清ALB对排除重度肝纤维化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占卿;王渭康;叶佩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3.5亿人患此病[1].虽然群体免疫计划的实行已经开始减少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但是对于已经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性干预是控制肝病的唯一选择.
作者:顾公望;周汉高;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六十年代初,我院收治的白喉较多,后来由于预防接种的普及,发病率逐渐下降,但仍有一些散发病例.十余年来,我院先后收治白喉25例,现就其中的中毒型咽白喉14例加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莲;张明香;白而宁;赵根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颅脑外伤的后果往往较为严重,及时诊断、合理的救治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对我院急诊科2001年1月至6月间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与护理加以总结.
作者:史红;陈育红;高秀兰;何月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先后收治8例肺结核伴咯血患者因咯出支气管管型(以下简称管型)样物被确诊纤维素性支气管炎,其中5例咯出管型送病理检查证实.现就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相关病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砚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从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中分离鉴定都柏林念珠菌,了解该菌的感染分布、毒力及耐药情况,为今后对都柏林念珠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温度试验、CHROMagar培养基显色试验、蛋白酶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都柏林念珠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初分离的332株白色念珠菌中有13株(3.92%)后确定为都柏林念珠菌,其中从263份痰及咽拭标本分离9株(3.8%),18份尿液标本分离出1株(5.5%),25份粪标本分离出2株(8%).13株都柏林念珠菌蛋白酶均阳性(100%),药物敏感试验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温度试验是对都柏林念珠菌初筛的简单实用方法,采用上述几种方法较容易对白色念珠菌与都柏林念珠菌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大多实验室均把都柏林念珠菌被误鉴定为白色念珠菌,都柏林念株菌的毒力较白色念珠菌强,因此对都柏林念株菌及时分离和鉴定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德春;郭俊英;梅珍;吴守法;徐元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至2001年8月,收治325例恙虫病,男143例,女182例,年龄2mo-94(平均38)a.
作者:杨汝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高考体检合格率低,限考率高的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制约学生报考的专业,影响某些专业的招生录取.为进一步找出引起考生限考率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我们对2003年西安市某城区29所中学4977名高考学生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霍润辉;赵芹;刘鲁伟;林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定义艾滋病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①在病因方面是获得性(即后天性)的,以区别于先天性的:②在发病机制方面是免疫缺陷即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损伤:③在症状方面把免疫缺陷与因此伴有的机会性感染出现的症状群,统称为一种综合症.
作者:骆成榆;黄琴;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洛阳地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的状况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病原培养法对来自本院369例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检出解脲支原体(UU)166株,人型支原体(MH)46株,解脲和人型支原体(UU+MH)19株.阳性总检出率为62.6%.检出的UU、MH、UU+MH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119.6,P<0.005),男女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0.0013,P>0.05).男性尿道分泌物及女性宫颈分泌物的检出率高分别为78.9%和62.2%,男性尿液的检出率低为16.7%.药敏结果显示强力霉素(DOX)、可乐比妥(CRA)和美满霉素(MIN)抑菌能力强,其耐药率分别为11.7%、13.9%和15.2%.结论:提示支原体为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重要病原体.要加强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预防,同时对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应重视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并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李华信;王仰坤;吴英超;张玉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体,在正常情况下,肠源性内毒素可被肝脏的枯否细胞清除,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很低,当病毒性肝炎时,枯否细胞功能受损,常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我们采用基质显色法定量检测了献血员、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LLT)水平,旨在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L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邓琪;曹立森;吴荷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于2000年9月至2001年2月,试用贺普丁联合富尔舒、贺普丁及富尔舒分别治疗HBsAg携带者各28例,共84例,总结如下.
作者:杨瑞琴;郭施勉;王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血清HBV DNA含量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了解HBV低水平复制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的临床表现.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按照HBV DNA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对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HBV低水平复制对病情的影响.结果:HBV DNA含量≤103copies/ml组的总胆红素(TBil)为(37.7±56.3)μmol/L,均高于其它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406±338)U/L,也高于HBVDNA含量分别为104、107和≥108copies/ml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BVDNA含量为≤103组、105组和107copies/ml组的TBil和ALT的恢复曲线来看,三者非常相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组别间年龄和住院日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含量的高低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的病程和病情轻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HBV的低水平复制并不能代表患者的病情较轻.
作者:夏海鸣;吴引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