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鉴定、药敏及毒力测定

王德春;郭俊英;梅珍;吴守法;徐元斌

关键词:念珠菌, 都柏林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蛋白酶, 药敏
摘要:目的:从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中分离鉴定都柏林念珠菌,了解该菌的感染分布、毒力及耐药情况,为今后对都柏林念珠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温度试验、CHROMagar培养基显色试验、蛋白酶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都柏林念珠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初分离的332株白色念珠菌中有13株(3.92%)后确定为都柏林念珠菌,其中从263份痰及咽拭标本分离9株(3.8%),18份尿液标本分离出1株(5.5%),25份粪标本分离出2株(8%).13株都柏林念珠菌蛋白酶均阳性(100%),药物敏感试验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温度试验是对都柏林念珠菌初筛的简单实用方法,采用上述几种方法较容易对白色念珠菌与都柏林念珠菌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大多实验室均把都柏林念珠菌被误鉴定为白色念珠菌,都柏林念株菌的毒力较白色念珠菌强,因此对都柏林念株菌及时分离和鉴定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职能及其对SARS的反应

    1 CDC概况介绍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是保护健康与安全的主要机构,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国外,均可提供具有决定性的健康指导、通过强有力的合作促进公众健康.CDC作为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肩负着改善环境、健康促进与教育活动,从而增强美国国民的健康.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66例移行期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移行期临床变化规律.方法:近几年,共收治重型、危重型HFRS 110例,我们对有较明显移行期经过的6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头痛、腰痛、食欲有改善,出现高血压波动和口干;16例肌酐(Cr)、尿素氮(BUN)在少尿期基础上继续上升,占24 2%,血清白蛋白(ALB)仍低;并发症:霉菌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精神症状、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均高于其他期,高血容量综合征较少尿期多,但预后好.结论:HFRS移行期病情变化多、并发症多、存在一定危险.

    作者:李仲平;储峰;季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病毒性肝炎140例血清内毒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体,在正常情况下,肠源性内毒素可被肝脏的枯否细胞清除,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很低,当病毒性肝炎时,枯否细胞功能受损,常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我们采用基质显色法定量检测了献血员、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LLT)水平,旨在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L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邓琪;曹立森;吴荷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西安市区高考学生体检结果分析

    高考体检合格率低,限考率高的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制约学生报考的专业,影响某些专业的招生录取.为进一步找出引起考生限考率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我们对2003年西安市某城区29所中学4977名高考学生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霍润辉;赵芹;刘鲁伟;林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重要场所,也是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因此只有加强供应室管理,抓好质量控制,层层把关,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有效的切断感染途径,控制感染源.

    作者:刘宇英;何曙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健儿清解液与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儿科门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得当的治疗并非容易.我们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对我院门诊应用健儿清解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系统的观察,并与儿科门诊常用的纯中药制剂抗病毒口服液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陆丽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结核性胸膜炎35例治疗分析

    我们对伴有大量胸腔积液的 35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砚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耳源性脑膜炎分离出摩根菌1例

    耳源性脑膜炎是中耳炎的颅内合并症之一,常可培养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导致中毒性脑膜炎发生[1],但由摩根氏菌感染引起脑膜炎少见[2],报告如下.

    作者:吴立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衍生物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0例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衍生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利尿、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原则相同的基础上加生长抑素衍生物(善宁)0.1mg,sc,每12h一次.结果: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衍生物后门静脉主干内径缩小,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血流速度加快.治疗前后相比,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结论:生长抑素衍生物可使门静脉压力降低,尿量增加,腹水消退加快,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赵晓燕;刘敏;赵英仁;马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贺普丁联合富尔舒治疗HBsAg携带者28例

    我们于2000年9月至2001年2月,试用贺普丁联合富尔舒、贺普丁及富尔舒分别治疗HBsAg携带者各28例,共84例,总结如下.

    作者:杨瑞琴;郭施勉;王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BV 低水平复制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通过对血清HBV DNA含量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了解HBV低水平复制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的临床表现.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按照HBV DNA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对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HBV低水平复制对病情的影响.结果:HBV DNA含量≤103copies/ml组的总胆红素(TBil)为(37.7±56.3)μmol/L,均高于其它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406±338)U/L,也高于HBVDNA含量分别为104、107和≥108copies/ml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BVDNA含量为≤103组、105组和107copies/ml组的TBil和ALT的恢复曲线来看,三者非常相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组别间年龄和住院日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含量的高低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的病程和病情轻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HBV的低水平复制并不能代表患者的病情较轻.

    作者:夏海鸣;吴引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阳泉市489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细菌学监测

    为探讨本市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和流行状况,掌握流行优势菌群、菌型、变迁规律及耐药情况,我们连续5a(1995年至1999年)在腹泻高峰季节共对489例腹泻患者粪便进行了细菌学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张艳亭;任海林;陆燕平;刘宝莲;南国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结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普通定性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及普通定性PCR两种方法对132例乙型肝炎血清样品进行HBVDNA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其差异.结果:132例中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78.0%(103/132),定性PCR方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59.8%(79/132),两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与普通定性PCR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完全可以取代定性PCR方法,尤其适用于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的疗效观察和病情预测.

    作者:许青田;武艳霞;崔中锋;刘春礼;李新月;熊飞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清总胆汁酸与甘胆酸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sTBA)与甘胆酸(CG)在小儿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方法:甲型病毒性肝炎3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7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8例,以及80例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检测sTBA、C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结果:病毒性肝炎患儿sTBA、CG、ALT、T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B、CG、ALT及sTBA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且sTBA的敏感度更甚于ALT(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中、重度者sTBA、CG明显高于轻度(P<0.001,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儿sTBA及CG能准确地反映肝脏内炎症变化及损害程度,且sTBA比ALT更敏感,有助于小儿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作者:张薇莉;万巍;赵隽;罗靖;周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误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3.5亿人患此病[1].虽然群体免疫计划的实行已经开始减少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但是对于已经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性干预是控制肝病的唯一选择.

    作者:顾公望;周汉高;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相关性胃炎

    目的:探讨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子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同时进行胃窦粘膜病理学检查和Hp检测,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NBRG)进行比较.Hp检测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特殊染色、13C-尿素呼气试验或血清Hp-IgG抗体测定.86例BRG为观察组,97例NBRG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Hp阳性23例,占26.74%,对照组Hp阳性45例,占46.39%(P<0.05).63例Hp阴性BRG患儿胃粘膜病理改变轻度炎症57例(90.48%),淋巴滤泡形成3例(4.76%),伴有腺体萎缩或肠化生12例(19.05%);45例Hp阳性NBRG患儿胃粘膜重度炎症21例(46.67%),淋巴滤泡形成17例(37.78%),腺体萎缩或肠化生4例(8.89%).结论:观察组Hp阳性率较对照组低.BRG患儿中,伴有Hp感染的患儿胃粘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Hp阴性的患儿明显严重.

    作者:张冰峰;邵彩虹;徐逸敏;王小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并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的聚类分析,探讨临床分离株的相关性.方法: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菌株的耐药性,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3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主要标本来源为痰、尿及各种分泌物,分别占47.3%、15.2%和13.6%.住院患者主要为外、内科.②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亚胺培南(88.3%)、头孢他啶(86.8%)、阿米卡星(76.5%)和哌拉西林(71.2%).③来自内科9、10、11病房和外科25、26、27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0280~0624、1401~1632、1280~1664、0605~1275、1134~0031和0880~0961、1176~0169、0032~1609、0598~1104、0756~0771的欧氏距离的平方约为1,表明这些菌株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和阿米卡星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根据药物敏感表型的聚类分析对于确定铜绿假单胞菌株间的相关性、监控感染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振翔;朱莲娜;吴晓宁;李景云;马越;胡昌勤;金少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硫酸锌联合中草药治疗肝硬化140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我院2000年8月至2002年4月收治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男100例,女40例,年龄40~65(平均65.5)a.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

    作者:张桂枝;郭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艾滋病的病因与致病机制

    1定义艾滋病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①在病因方面是获得性(即后天性)的,以区别于先天性的:②在发病机制方面是免疫缺陷即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损伤:③在症状方面把免疫缺陷与因此伴有的机会性感染出现的症状群,统称为一种综合症.

    作者:骆成榆;黄琴;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卒中昏迷80例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急症之一.脑卒中昏迷患者因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口腔分泌物易吸入呼吸道,侵袭性操作破坏粘膜屏障功能,故易诱发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影响脑卒中后长期昏迷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对预防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月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