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秀;辛秀梅;孟庆梅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至2001年8月,收治325例恙虫病,男143例,女182例,年龄2mo-94(平均38)a.
作者:杨汝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2002年11月中旬,我国广东首先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以后,疫情迅速蔓延达到惊人的程度,WHO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其后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省、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美国及欧洲也相继出现一定规模的局部暴发流行.
作者: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CDC概况介绍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是保护健康与安全的主要机构,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国外,均可提供具有决定性的健康指导、通过强有力的合作促进公众健康.CDC作为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肩负着改善环境、健康促进与教育活动,从而增强美国国民的健康.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_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急性病毒性肝炎(AH)1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CH)42例,肝炎肝硬变(LC)20例.健康查体者60例为对照组.胃粘膜病变检测方法: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检查,组织学检查.Hp检测方法:快速尿素酶法(RUT)及胃粘膜Warthin-Starry染色检测Hp.结果:AH组胃粘膜病变发生率为28.57%;CH组48.38%;LC组77.78%;对照组22.22%.Hp感染率AH组14.28%,CH组45.16%,LC组50.0%,对照组14.81%.CH、LC组胃粘膜病变发病率、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AH、对照组.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高,胃粘膜病变发病率高.其胃粘膜病变发生与Hp感染有关.
作者:纪永水;王怀娥;钟学军;张亚斌;史春娟;张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两种腹水分离浓缩静脉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的方法.方法:将腹水通过(A)醋酸纤维膜细胞分离器,(B)用输血用白细胞过滤器代替醋酸纤维膜细胞分离器,将细胞代谢物、细菌等吸附或滤过,过滤腹水通过空心纤维滤过器浓缩静脉回输.结果:19例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性别,年龄,腹围,24h尿量,Child分级,肝肾功能两组比较相近似.操作时间分别为(2.4±1.1)h(A)和(3.2±0.9)h(B),滤出液体量(10.1±2.7)L(A)和(11.4±3.4)L(B),静脉输注自体蛋白(76.4±24.1)g(A)和(81.3±40.4)g,两种方法均有效安全.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内毒素和电解质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血浆白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腹围、平均动脉压、血清尿素氮结束后明显降低(P<0.01,P<0.05,P<0.05).结论:B方法与A方法一样在治疗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过程中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马安林;张叶;杨华元;张明刚;赵洪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儿科门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得当的治疗并非容易.我们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对我院门诊应用健儿清解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系统的观察,并与儿科门诊常用的纯中药制剂抗病毒口服液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陆丽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我院2000年8月至2002年4月收治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男100例,女40例,年龄40~65(平均65.5)a.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
作者:张桂枝;郭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探讨本市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和流行状况,掌握流行优势菌群、菌型、变迁规律及耐药情况,我们连续5a(1995年至1999年)在腹泻高峰季节共对489例腹泻患者粪便进行了细菌学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张艳亭;任海林;陆燕平;刘宝莲;南国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定义艾滋病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①在病因方面是获得性(即后天性)的,以区别于先天性的:②在发病机制方面是免疫缺陷即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损伤:③在症状方面把免疫缺陷与因此伴有的机会性感染出现的症状群,统称为一种综合症.
作者:骆成榆;黄琴;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普通定性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及普通定性PCR两种方法对132例乙型肝炎血清样品进行HBVDNA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其差异.结果:132例中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78.0%(103/132),定性PCR方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59.8%(79/132),两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与普通定性PCR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完全可以取代定性PCR方法,尤其适用于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的疗效观察和病情预测.
作者:许青田;武艳霞;崔中锋;刘春礼;李新月;熊飞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对慢性肝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慢性肝炎病理分级与分期采用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血清ALB采用一点法检测,血清PAB采用终点法检测.按照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计算不同分界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根据ROC曲线确定佳分界点.结果:血清ALB对轻度(G1-G2)与重度(G3-G4)肝脏炎症无鉴别价值;以血清PAB≤200mg/L为分界点鉴别轻度与重度肝脏炎症,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43%、66.67%和67.31%,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0%和93.75%.血清PAB对轻度(S1-S2)与重度(S3-S4)肝纤维化无鉴别价值;以血清ALB≤41g/L为分界点鉴别轻度与重度肝纤维化,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5.00%、62.50%和65.38%,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50%和89.29%.结论:血清PAB对排除重度肝脏炎症有一定价值,血清ALB对排除重度肝纤维化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占卿;王渭康;叶佩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诊断肝纤维化的意义.方法:比较300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HA、LN含量.结果:HA及LN两项指标在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慢性肝炎肝硬化升高明显.结论:HA和LN是检测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也为无创伤性血清学检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很好检测方法.
作者:潘钰卿;江红;乐魏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治疗者.男45例,女5例,年龄30~78(平均58.5)a,病程1~12d.
作者:白留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高考体检合格率低,限考率高的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制约学生报考的专业,影响某些专业的招生录取.为进一步找出引起考生限考率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我们对2003年西安市某城区29所中学4977名高考学生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霍润辉;赵芹;刘鲁伟;林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对伴有大量胸腔积液的 35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砚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衍生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利尿、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原则相同的基础上加生长抑素衍生物(善宁)0.1mg,sc,每12h一次.结果: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衍生物后门静脉主干内径缩小,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血流速度加快.治疗前后相比,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结论:生长抑素衍生物可使门静脉压力降低,尿量增加,腹水消退加快,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赵晓燕;刘敏;赵英仁;马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体,在正常情况下,肠源性内毒素可被肝脏的枯否细胞清除,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很低,当病毒性肝炎时,枯否细胞功能受损,常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我们采用基质显色法定量检测了献血员、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LLT)水平,旨在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L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邓琪;曹立森;吴荷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由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现对2000年11月至2002年6月的12例CMV感染所致肝脏损害分析如下.
作者:陈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耳源性脑膜炎是中耳炎的颅内合并症之一,常可培养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导致中毒性脑膜炎发生[1],但由摩根氏菌感染引起脑膜炎少见[2],报告如下.
作者:吴立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G→A)多态性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PCR-SSCP)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方法,检测10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108例正常人TNF-α启动子-308 G→A多态性,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G→A)多态性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TNF2/1基因型及TNF2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9.8%VS 10.2%,10%VS5%,RR=2.17,95%CI 1.04~3.2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NF-α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作者:程元桥;林菊生;田德英;梁扩寰;熊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