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秦波;郭小健;唐朝珍

关键词:糖尿病, 黄斑水肿, 氩绿激光, 格栅样光凝
摘要:目的:评价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波长为514 nm的氩绿激光对黄斑水肿患者19人23眼进行格栅样光凝治疗,光斑直径100~200 μm,曝光时间0.1~0.2 s,能量100~300 mW.周边视网膜光凝均在黄斑光凝完成后进行.平均随访(9.3±4.1)个月,期间观察治疗前后黄斑水肿消退及视力变化的情况. 结果:23眼中21眼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19眼视力得以保持或改善.结论:氩绿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是一种有效而相对安全的方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卡波西肉瘤1例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国内罕见,随着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流行,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国内已有个别报道.我院于2001年12月3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民;唐蜜;梁青春;曾利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形成与血管及肾小球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微量蛋白尿的形成机制及其与血管内皮、肾小球损害的联系.方法: 以高血压鼠(SHR)和正常血压鼠(WKY)为对象,测量不同龄(三月和八月)鼠尾动脉压、尿蛋白和肾功能以及在电子显微镜下血管内皮和肾小球超微结构的不同表现,并用卢沙坦(Losartan)治疗5月后观察其改变.结果: 与同龄WKY比较,三月龄SHR电镜下已有血管内皮损伤及内皮增生肥大,肾小球基底膜亦见轻度增厚,但血肌酐未升高,仅有尿蛋白增高,与血压及血管内皮病变呈正相关;八月龄SHR无论血管内皮和肾小球均损害严重除基底膜增厚外还有系膜细胞增生肥大,血肌酐仍无变化,尿蛋白增高与血管内皮和肾小球病变密切相关,与血压无显著相关.经Losartan治疗后尿蛋白明显减少,血管内皮、系膜细胞的过度肥大被有效地抑制.结论: 高血压蛋白尿的出现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早期可能是血流动力学负荷增加或/和全身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局部表现,后期则主要与肾小球硬化及血管重塑有关,Losartan在降压的同时还能保护血管、肾脏,阻止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作者:吴峻;孙明;周宏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

    目的:调查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预试结果,编制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专家问卷,向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102位专家发放问卷调查.结果:在回收的92份问卷中,50%以上的专家认定五类常见证候.结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痰阻证、心脾两虚证、肝郁血瘀证是抑郁症的备选常见中医证候.

    作者:张海男;胡随瑜;陈泽奇;罗建清;张宏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脐血造血细胞的冷冻保存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程控降温和-70℃冰箱直接保存脐血造血细胞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免疫磁珠分离法对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后,采用联合冷冻保护剂经程控降温后存放于液氮和直接存放于-70℃冰箱两种方法冷冻保存一个月,从细胞活力、细胞回收率、集落形成能力、集落回收率等方面比较这两种冷冻方法的优劣.另外,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正性分选脐带血中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计数分选前后的CD34+细胞的纯度及回收率,并分别进行分选前后的细胞培养.结果:细胞活力、细胞回收率、集落形成能力、集落回收率在冷冻的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用免疫磁珠分选后CD34+细胞纯度达88.3%, 回收率为46.2%,分选后的CD34+细胞比分选后CD34-细胞的细胞活力及集落形成能力明显要高.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对脐血造血细胞进行保存.免疫磁珠分选法能够提供高纯度的造血干细胞,其分选过程不会影响细胞的活力及集落形成能力, 为CD34+细胞分选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昕;张勇;陈方平;张国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直接消化法分离单克隆贴壁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贴壁细胞单克隆分离法.方法:将细胞悬液稀释成4个密度梯度后接种于分隔开的血纤维蛋白膜层的皿上生长,克隆形成后吸0.25%的胰酶消化,用移液器头直接挑取.结果:永生细胞系和正常二倍体细胞在10 *cm-2,5 *cm-2两种接种密度时可分离到较多的单克隆,分离的单克隆永生细胞培养1个月左右,细胞总数可达106个;但分离的正常二倍体细胞需培养1个半月左右,细胞总数才达106个 .结论:细胞接种于被分隔成不同区域的血纤维蛋白膜层的皿上,采用直接消化法可有效获得单细胞克隆,接种密度以10 *cm-2,5 *cm-2两种为佳.

    作者:赵迪诚;龙志高;郑多;戴和平;夏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长沙市部分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对长沙市高校大学生进行性观念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评价开展性卫生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的即时效果.方法:参考KABP调查设计问卷,对长沙2所高校235名本科学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请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就有关的知识进行教育,并进行讨论,教育前后以同样的问卷测试并作对比分析.结果:388份有效答卷显示部分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多性伴、婚外情、同性爱、同性性行为和商业性性行为,且不因健康教育而有所纠正.多数人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有一定了解,健康教育后大学生们的认识更为提高.关于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教育前后在纠正认识和纠正态度方面存在差距.结论:长沙大学生的性观念中存在着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高危因素,且在短期内不易被健康教育予以纠正.短期知识讲座和宣传对提高大学生的性卫生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有较明显的作用,可以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作者:郑煜煌;易露茜;杨旭;赖力英;周华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前路减压与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与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内神经受压患者行椎管侧前方减压、植骨,应用椎体钉、zeilke和Kaneda装置内固定,观察术前、术后Frankel评分.结果:67例患者平均随访30.1月,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Frankel分级A级3例,C级4例,D级10例,E级48例;95.4%有1级以上功能恢复.结论:前路减压彻底,前路重建可靠,且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特征.

    作者:卢畅;陈飞;吕国华;李启贤;康意军;李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丹参注射液对兔脊髓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丹参注射液对免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Allen's方法略作改进,致T12~T1损伤,打击力为150g*cm-1,造成脊髓全瘫模型,分别给予甘露醇、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和丹参注射液治疗,于术前、术后4h,6h取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脊髓行常规组织切片和i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损伤组血中MDA↑,SOD↓,NO↑,而各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各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组织学检查损伤组有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各治疗组程度略轻;iNOS在各组中均有表达,丹参组iNOS表达明显,而L-NAME组则较少表达.结论:早期使用丹参注射液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倪江东;丁仁奎;吕国华;王万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辐射后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辐射致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用rhG-CSF 10μg*kg-1*d-1和30μg*kg-1*d-1二个剂量对辐射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鼠皮下注射,观察rhG-CSF对辐射小鼠脾脏重量、脾表面造血灶(CFU-S)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骨髓DNA含量及骨髓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的影响.结果:rhG-CSF二个剂量对钴60照射小鼠有明显增加脾脏重量和CFU-S数,加速小鼠骨髓DNA合成速率的作用;CFU-GM细胞集落形成增多.结论:rhG-CSF对辐射所致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明显促进其造血功能的恢复、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

    作者:朱红;赖伏英;孙黎;方云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原位全肝移植术中体外静脉转流管理一例

    我院于2001年1月实行原位全肝移植一例.术中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无肝期的下肢及内脏淤血.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电解质及酸碱内环境正常,温度控制满意.现将术中有关体外静脉转流技术报告讨论如下.

    作者:孙兰英;许寥梅;何争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国产和进口维库溴铵临床药效比较

    维库溴铵(vecuronium)是一理想的非去极化类甾族中效神经肌肉阻滞药,因其无组胺释放等作用而广泛使用于临床.国产维库溴铵由南京药科大学和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仙居制药厂共同研制,本研究旨在比较国产与进口维库溴铵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

    作者:李友清;卢健芳;郭曲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42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2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发生率为5.75%,其中干预性早产占46.81%.妊高征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发病因素.干预性早产组的剖宫产率为64.88%,与自然早产组剖宫产率(16.4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性早产组孕母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与自然早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及降低孕妇死亡率有益处.

    作者:黄健;朱付凡;丁依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痹肿消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痹肿消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 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皮下注射Ⅱ胶原诱导实验性关节炎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大鼠滑膜组织VEGF的表达,同时采用关节炎指数积分法评价其关节炎症状.结果:免疫大鼠88.57%出现关节炎症状;模型组的关节炎指数积分逐渐增加,而痹肿消汤组和甲氨喋呤组关节炎指数积分则在30 d后逐渐下降.正常组滑膜组织未见明显VEGF表达,模型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痹肿消汤组和甲氨喋呤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VEGF表达逐渐升高,痹肿消汤组和甲氨喋呤组的VEGF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痹肿消汤组又低于甲氨喋呤组(P<0.05).结论:VEGF参与了RA 疾病滑膜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VEGF表达的高低与关节炎症状的轻重有关.痹肿消汤和甲氨喋呤均具有阻断关节炎滑膜组织VEGF表达,且痹肿消汤阻断作用优于甲氨喋呤;提示痹肿消汤可能通过阻断VEGF的表达来阻抑关节炎滑膜血管翳的形成或骨质侵蚀.

    作者:梁清华;何金华;李霞玲;周建华;张花先;陈疆;谭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严重肝外伤的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1年间92例严重肝外伤的资料.结果:84例严重肝外伤者采用手术治疗,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NOM).77例治愈(83.5%).15例死亡(16.5%),并发症发生30例(31.5%),平均住院天数22.3 d.结论:B超是诊断钝性肝外伤的有效方法,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行CT检查,对伤情复查尤为重要.手术治疗止血是关键环节,术中彻底清除失活组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若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可采用暂时性的填塞压迫止血.若积极抢救仍不能纠正低血压时阻断上段腹主动脉是一有效措施.严重肝外伤有条件的可选择NOM.

    作者:李宜雄;吕新生;劳学军;肖广发;陈志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波长为514 nm的氩绿激光对黄斑水肿患者19人23眼进行格栅样光凝治疗,光斑直径100~200 μm,曝光时间0.1~0.2 s,能量100~300 mW.周边视网膜光凝均在黄斑光凝完成后进行.平均随访(9.3±4.1)个月,期间观察治疗前后黄斑水肿消退及视力变化的情况. 结果:23眼中21眼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19眼视力得以保持或改善.结论:氩绿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是一种有效而相对安全的方法.

    作者:秦波;郭小健;唐朝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儿茶素对SD大鼠卡那霉素耳神经毒性保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动态观察卡那霉素(kanamycin,KM)中毒及应用儿茶素(catechin,CC)后耳蜗传出神经元及毛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探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AmAn)耳毒性中儿茶素对耳蜗传出神经元和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①卡那霉素组(KM组)10只,500 mg*(kg*d)-1,②儿茶素灌胃组(CC组)10只,800 mg*(kg*d)-1,③KM+CC组(KC组-儿茶素保护组)10只,④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电镜动态观察耳蜗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毛细胞亚细胞结构的改变及采用全耳蜗铺片改良的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观察耳蜗传出神经纤维及末梢的数量.结果:电镜显示儿茶素保护组传出神经元及毛细胞损伤较未保护组明显减轻,儿茶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无损伤表现.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染色示KM组耳蜗传出神经数量较KC组及其他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儿茶素保护组与儿茶素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茶素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蜗神经元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国辉;谢鼎华;伍伟景;朱纲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改良法培养鼠腹膜间皮细胞

    目的: 建立一种从腹腔灌注消化液分离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培养模型.方法:用0.125%的胰蛋白酶 -0.01%EDTA Na2消化液注入鼠腹腔,抽取腹腔灌注液进行培养,采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免疫组化鉴定间皮细胞.结果:分离并培养的细胞融合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呈铺路卵石状,纯度达95%以上.电镜下可见丰富的微绒毛.免疫组化鉴定角蛋白和波形蛋白阳性,Ⅷ因子和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结论:鼠腹膜间皮细胞培养模型建立成功,该模型可为进一步研究腹膜透析并纤维化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樊敏;刘伏友;段绍斌;彭佑铭;刘映红;袁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连续腰麻与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病人的比较研究

    目的:在子宫切除术病人中,比较连续腰麻及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两种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组(CSEA组).CSA组蛛网膜下腔首量注入0.5%的重比重布比卡因2 ml,然后分次小剂量追加布比卡因直至阻滞平面达T8以上;CSEA组先行T12~L1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头侧置管用于术中麻醉维持,然后L2-3蛛网膜下腔注入同浓度、同比重的布比卡因3 ml.分析两种椎管内麻醉的阻滞效果和蛛网膜下腔用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阻滞平面达T8时CSA组的局麻药用量(2.5 ml)明显少于CSEA组(3 ml)(P<0.05).CSEA组阻滞平面达T8的时间(5.6 min)明显早于CSA组(10 min)(P<0.05),CSEA组达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和下肢运动完全阻滞的时间也明显早于CSA组(P<0.05).CSA组血压自蛛网膜下腔用药后25 min起出现显著性下降,而CSEA组血压下降出现在15 min时(P<0.05),两组病人血压下降的大幅度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在子宫切除术病人中,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的CSA法可以减少局麻药的用量,能提供可靠、可控性好的阻滞平面,并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

    作者:白念岳;郭曲练;刘瑶;李友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Jackson骶骨棒内固定技术与腰骶部常用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比较性研究

    目的:评估Jackson技术与几种腰骶部常用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为Jackson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15具小牛新鲜脊柱标本(L4到骶尾部全部脊椎)和5具人体新鲜脊柱标本(L3到骶尾部全部脊椎)分成骨密度相似的5组,分别用Dick, RF, Steffee, CD和Jackson等技术进行腰骶部固定,并测量它们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Jackson技术固定组比其它组更坚固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抗扭转时的载荷-应变/位移曲线上明显优于其它组(P<0.01).结论:Jackson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腰骶部内固定技术.

    作者:邓幼文;邱勇;王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清色氨酸

    目的:建立快速、直接测定色氨酸的方法.方法:血清标本以高氯酸去蛋白后,取上清液进样,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用20%乙腈水溶液作流动相,激发波长254 nm,发射波长313 nm. 结果:色氨酸的线性范围为 1.22~400 μmol*L-1,低检测限为0.1 μmol*L-1, 批内变异系数(CV)为2.57%, 批间CV为3.66%,平均回收率为97.13%.进样后5 min可完成检测.苯丙氨酸、酪氨酸、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等物质不干扰实验.结论:本方法灵敏度好、特异性高、方法简便快速,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唐爱国;王清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