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毒剂灭活流感病毒方法的探讨(摘要)

佟颖;邓小虹;石伟先;丁立新

关键词:
摘要:目的以含氯消毒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灭活试验效果的观察,探讨消毒剂杀灭病毒试验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细胞感染法,以活细胞染色法(MTT法)和观察细胞病理变化(CPE)法测定中和剂、消毒剂及中和产物对狗肾细胞(MDCK)存活性的影响;通过流感病毒对细胞感染情况的观察、计算半数细胞感染剂量(TCID50)的值,确定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5mg/L时,作用于细胞,仍可影响细胞的存活性,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仅为26.15%,与CPE法测定含氯消毒剂对狗肾细胞存活性影响的结果基本一致;用MTT法筛选出的含0.07%硫代硫酸钠的PBS的中和剂,可作为含氯消毒剂杀灭甲型流感病毒试验的中和剂;有效氯含量400mg/L、作用10min,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平均杀灭率为99.91%.结论以细胞感染法确定消毒剂对病毒杀灭效果的试验方法简便、可行.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镜检查使慢性胃炎的诊断变得明确而精细.幽门螺杆菌(Hp)已确定为慢性胃炎的肯定的病因.小儿胃镜的应用使得许多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被诊断慢性胃炎.研究表明儿童为Hp易感人群,较成人期容易获得Hp感染.Hp在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中具有病原作用,且主要表现为结节状胃窦炎.

    作者:付唆林;吴云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γ-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CⅣ)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IFN和常规药物联合治疗;B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9mo.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3、6、9mo及停药后3mo血清HA、LN、PCⅢ及CⅣ水平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A组血清HA、LN、PCⅢ及CⅣ随治疗时间逐渐降低,至9mo到低点,B组无明显改变.A组有效率为56.7%(17/30),B组有效率为13.3%(4/3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FN对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患者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刘淑娥;马安林;徐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治疗后随访研究

    目的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治疗后肝脏大小、质地及肝功能(SB、ALT、AST、(-GT)恢复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的49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治疗后长期随访(6~16mo)肝脏大小、质地、肝功能.结果 49例患儿综合治疗后,2mo内15.6%(7/45)患儿肝脏大小及质地恢复正常,78.6%(22/28)SB恢复正常,53.1%(26/49)ALT、AST恢复正常;6mo内71.1%(32/45)患儿肝脏大小及质地恢复正常,96.4%(27/28)SB恢复正常,89.8%(44/49)ALT、AST恢复正常.ALT、AST在2mo内恢复正常的26例与未恢复正常的23例患儿在黄疸有无,黄疸轻重方面,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脏肿大及质地>6mo不能恢复正常的13例患儿中,92.3%(12/13)在发病时存在黄疸,其中69.2%(9/13)为中、重度黄疸.26.5%(13/49)患儿恢复过程中转氨酶出现波动.结论婴儿患巨细胞病毒肝炎肝脏大小及质地、肝功能、完全恢复所需时间较长.肝脏大小、质地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长短与入院时黄疸轻、重有关.肝功能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ALT、AST的波动.

    作者:郭红梅;王晓红;朱启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方案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10种常用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变化与临床疗效和毒性的关系,以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分析300例患者应用10种抗菌药物,归纳出24种静脉滴注给药方案,以开放型一室模型计算血药浓度,用相关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参数计算出Cmax、大于MIC的持续时间,对治疗剂量的血药浓度进行分析.结果当剂量相同时,增加滴注速率或改变滴注时间,可使Cmax 升高,但大于MIC的持续时间随K0 值的增大而减少.结论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方案基本合理.

    作者:郭卫;张唐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5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对耐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研究5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BLIC)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RCAB)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K-B扩散法测定31株RCAB临床分离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不动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脑膜败血性黄杆菌4株,假单胞菌属3株,普罗威登斯菌属2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在6种RCAB,SCF对脑膜败血性黄杆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分别为0.0%、10.0%和33.3%,TIM和TZP对假单胞菌属的耐药率均为33.3%,AMC对脑膜败血性黄杆菌的耐药率为50.0%,其它BLIC对RCAB的耐药率均高于66.7%.结论 TIM和TZP是对假单胞菌属、SCF是对假单胞菌属外的RCAB有效抗菌药物;普罗威登斯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BLIC的耐药严重.

    作者:明德松;吴一波;谢尊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河南省对盘类吸虫名录综记

    根据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标本室所藏标本统计后,发现有6种对盘类吸虫是河南省 1984 年全省寄生虫普查报告[1]中, 未记载的虫种, 故综合总结以后, 河南省对盘类吸虫共有 27 种.

    作者:刘维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及拉米夫定(3TC)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实验共观察9d,于第3、6、9天收集培养上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乙肝病毒mRNA水平.结果实验第3天及第6天,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之间HBsAg滴度及病毒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第9天,干扰素及拉米夫定组HBsAg和病毒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α-干扰素浓度500IU/mL时抑制作用达大,3TC浓度为5μg/mL时抑制作用达大.结论干扰素及拉米夫定均可抑制HepG2 2,2,15细胞内乙肝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提示两种药物都可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作者:杨永峰;谭德明;谢玉桃;侯周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吸虫肝硬化伴腹膜假性粘液瘤1例

    1 病例报告男,37a.因乏力、纳差、进行性腹胀加重1a入院.病人缘于住院前1a起感乏力、纳差、腹胀、尿量减少,曾在数家医院行B超检查均提示肝硬化腹水.予保肝、利尿及中医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入院前6mo起腹胀进行性加重,外院继续中药治疗无效而入我院.自诉幼年时患过血吸虫病,否认有病毒性肝炎病史.

    作者:王卫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HBV感染者的血清HBVM模式与HDV感染的关系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与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关系,为新疆地区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人群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和HDAg、抗-HD.结果在48例血清HDV阳性标志物中,HBV血清学模式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22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18例;HBsAg、抗-HBc二项阳性8例.结论新疆地区HBV感染者中,HDV标志物阳性与HBV血清学模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农;吉凯;石永峰;秦雪梅;蒲雪芹;段明友;韩慧生;谢虎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的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和费用分析(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与药品费用.方法以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为基础的三联疗法为研究组(A组为43例),以雷贝拉唑10mg或兰索拉唑30mg,每日2次为基础的三联疗法为对照组(B组为60例;C组为57例),观察3组间的不良反应、Hp根除率和治疗费用.结果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3.8%,其中A组为30%,B组为33%,C组为37%,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p根除率A 组为91%,B组为92%,C组为82%,3组比较无显著意义差异(p>0.05).A组的费用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结论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为基础的三联闻法是一种疗效较佳县且药品费用低的Hp根除方案。

    作者:钟英强;陈其奎;夏忠胜;曾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热休克蛋白gp96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织中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进行gp96检测,探讨gp96表达状况与肝硬化进展过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7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及77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活检肝组织标本进行gp96检测.以16例非肝炎肝组织作为本实验对照.结果 gp96在对照组正常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2.5%(2/16)、62.3%(48/77)、85.2%(23/27).检验表明gp96的表达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gp96在肝硬化肝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慢性乙型肝炎无显著差异,提示gp96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刺激下合成增加,与乙型肝炎的肝硬化进展无相关性.

    作者:李承霖;孟忻;张世杰;郎振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感染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菌种分布及耐药特性,以利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对CNS菌株进行鉴定和16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检出的1346株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19株,占23.7%,居我院临床分离致病菌首位.CNS临床感染以溶血葡萄球菌(44.5%)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4.5%)和人葡萄球菌(6.0%).CNS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表现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5.1%、88.2%、82.3%.对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46.1%和36.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株.结论为了减少新的耐药株出现,临床医生应多做感染样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依据检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临床感染严重病人应首选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对感染较轻病人可选用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夫地西酸、米诺环素和利福平或根据其具体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作者:黄烈;朱新建;陆学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发传染病概况

    新发传染病是指过去20多年发病率增加或在不久的将来威胁人类的传染病,包括:①由已经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的改变或进化而导致的新发感染;②已知的感染扩散到新的地区或人群;③由于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既往未知的新发感染;④由于耐药性的出现使已知的病原对公共卫生产生新的威胁.

    作者:潘孝彰;卢洪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银杏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银杏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263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纤维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人均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异常.A组132例,男46例,女86例;年龄(41±16)a;病程(44±11)mo;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88例,B级43例,C级1例;其中慢乙肝70例,乙肝肝炎肝纤维化62例.在常规保护肝细胞治疗的基础上予银杏叶片2片,3次/d,口服.B组131例,男 50例,女 81例;年龄(40±18)a;病程(42±12)mo;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85例,B级45例,C级1例;其中慢乙肝74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57例.应用常规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药物.总疗程均为6mo.结果治疗6mo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均以A组为优(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叶具有明显的保肝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陈炎;陈亚蓓;陶荣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CHB病人给予3TC治疗.同期入院65例CHB病人为对照组.疗效评估包括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HBeAb转化率,远期疗效等.结果治疗2mo时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00%和75.38%(P>0.05);治疗12mo时分别为95.00%和47.72%(P<0.05).血清HBV DNA累计转阴率(低于1×103copies/mL),治疗2mo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8.33%与7.69%(P<0.05);12mo时分别为85.00%与9.23%(P<0.01).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治疗1a时治疗组为13.33%,对照组为3.45%(P>0.05).随访24mo以上治疗组31例,对照组28例,乙型肝炎复发率分别为16.13%与39.28%(P<0.05).治疗组复发的5例中4例病情重于服3TC之前,其中重症肝炎3例,死亡1例.结论 3TC能有效降低CHB病人ALT水平,减少血HBV DNA含量,降低CHB复发率.过早停药及病毒变异均可能使病情加重.

    作者:纪永水;张亚斌;傅荣泉;史春娟;吴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人快速细针穿刺肝脏病理检查50例

    近年来,我科对诊断疑难的肝病50例进行了单人操作快速肝脏穿剌病理检查(Menghini's)[1],有49例穿剌成功,其中8例为死后穿剌,年龄在14~74a,男36例,女14例.在手术操作以及临床、病理、生化、病原诊断等方面有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戴兆云;顾翔宇;吴一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真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方法学进展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酵母样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可选择的抗菌药物受到限制.因此,常规进行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综述了临床常用几种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进展.

    作者:盈丽霞;陈蕾;闻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增强供应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感染的发生.方法了解化学消毒剂, 高温环境,机器噪音,锐利器具和紫外线及三氧消毒机所产生的臭氧等造成的危害因素,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染的危害性,加强防护措施,规范操作程序,以及被污染后的应急处理.结果通过加强自我防护措施,严格操作规程,使职业性感染几率降到低.结论供应室人员严格加强自我保护措施是减少职业性损害的有效方法.

    作者:闫翠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吸虫病流行与湖沼地区人群行为关系的探讨

    2003年,我们对张金镇幸福村(试区)和铁市村(对照区)进行了人群接触疫水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章伟;张玉其;刘凤春;马则东;秦琴;谢守柏;孙维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白血病1例

    1 病例报告男性,47a.因反复纳差、上腹部不适1a入院.1a前因纳差、上腹部不适就诊发现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肝功能异常,予保肝药物治疗后好转.今年一月起又觉纳减、上腹部不适,并伴有尿黄,查肝功能异常,以慢性乙型肝炎收住某医院,保肝治疗1mo无明显疗效转入我院.

    作者:周红霞;袁燕;卢洪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