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美珍;张伟;陈春娟
目的 了解芜湖市男男性接触者(MSM)性行为学特征、艾滋病认知情况及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采用滚雪球的方式,由同伴教育员在调查对象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对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进行高危性行为干预指导,采集外周血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 共对360名男同性恋者进行了调查,HIV阳性率为1.7%.其中306名调查对象完成了干预后调查问卷,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升高,安全套使用频次增加,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芜湖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缺乏,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干预后安全套使用率仍较低,有待采取更深入广泛的干预措施.
作者:何建刚;豆正东;王斐;方艳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已成为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现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和主要文献的综合,加以扼要阐述,以作为<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的解读.
作者:奚肇庆;张劲松;芮庆林;谢康民;王一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成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细菌耐药情况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诊治的腹泻病人并符合病例纳入条件者共533例,对患者采集病史临床检查、大便常规,细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分析.结果 感染性腹泻533例中,共检出病原菌368株,其中以致病性弧菌为主,占71.7%(264/368);志贺菌属次之,占14.9%(55/368).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部分细菌敏感.大部分细菌感染的患者表现为腹痛,主要在志贺菌感染的患者中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常见.结论 感染性腹泻患者主要致病菌为致病性弧菌,其中主要为副溶血弧菌;大便性状与细菌菌种有关;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致病性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氯霉素.青霉素-G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大部分细菌对于喹诺酮敏感,可首选,也可选用敏感的头孢菌素及氨基糖甙类.
作者:宋洁;蒲增惠;赵茂茂;于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研究作了系统回顾,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法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论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阐明中医药治疗NAFL的优势.
作者:齐艳艳;张盛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a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涉及多种基因、环境因素、生长因素的复杂疾病.本文通过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1(Plasma cell membrane glycoprotein-1,PC-1)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OSAHS与肥胖、OSAHS的遗传分子水平研究进展、OSAHS与IR、PC-1及其基因多态与OSAHS相互间的关系,得出在控制OSAHS中IR是关键因素,而PC-l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IR及与其相关的OSAHS危险因素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确定OSAHS的遗传模式,并找到具体遗传物质,为其基因水平的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顾美珍;张伟;陈春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八宝丹胶囊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八宝丹胶囊0.6g,2次/d;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疗程4~6wk.每2wk检查肝功能.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总胆汁酸(TB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均较对照组优越(P<0.05),治疗组在总胆红素消退时间和消退例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未观察到八宝丹胶囊的不良反应.结论 八宝丹胶囊有良好的退黄、降酶、改善胆汁淤积的作用,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美蓉;裴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HBV-DNA总称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HBV-DNA载量则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直接、特异性较强和灵敏度高的指标.近几年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始关注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研究.对HBV-DNA载量的检测分析,可以了解乙型肝炎疾病的活动情况;预测患肝细胞癌的风险或肝脏相关疾病的病死率;分析乙型肝炎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评估和预测药物的疗效.由此可见,HBV-DNA载量在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张丽娟;张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与住院治疗泌尿系感染病人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5-2007年门诊及住院泌尿系感染病人尿培养检测的病原菌,采用Vitek32细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检出869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24株(25.78%),革兰阴性菌645株(74.22%).检出病原菌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31株(49.60%),真菌91株(10.48%),肺炎克雷伯菌80株(9.21%),葡萄球菌属61株(7.02%),肠球菌属61株(7.02%).还有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1株(3.57%),奇异变形杆菌25株(2.88%),阴沟肠杆菌21株(2.42%),醋酸钙不动杆菌19株(2.19%).其它菌49株(5.61%),除真菌外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较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结论 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俭;李锦玲;罗素华;方晓霞;陈维媚;蒋素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助产士职业性损害,职业防护现状及其助产士对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预防职业性身心损害的对策.方法 对3家三级甲等医院共22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并提出改变工作流程,防止意外损害,提出防范职业危害的措施.结果 助产士职业性损害主要集中在医疗利器刺伤、生物性污染,空气污染,其发生率超过60%;与心理状态相关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容易导致不安与失眠;口罩和手套使用率较高:分别为90%和92.7%,护目镜使用率低于34%;对职业性防护的知晓率不高,重视不够.结论 助产士职业相关性身心损害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并不引起本身的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工作强度、增强助产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环境,并定期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可有效减少职业性身心损害的发生.
作者:陈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医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磁共振已成为一种先进的医用检查设备并广泛应用于临床.MRI图像质量控制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就MRI图像质控的几个主要方面,结合文献资料和本影像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的阐述.
作者:张屹俊;施裕新;张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某院临床真菌分离及药敏情况.方法 各种标本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3鉴定系统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真菌239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174株),占72.8%;其次克柔念珠菌(44株),占18.4%;热带念珠菌(21株),占8.8%.各种真菌对8种抗真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结论 真菌引起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重视真菌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张文香;李莉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马纳菲青霉是青霉菌属中唯一的温度依赖性双向真菌,可引起人类播散性和进行性感染,即马纳菲青霉病.马纳菲青霉病是一种机会感染性致死性真菌病,病情凶险,表现复杂,诊断比较困难,好发于艾滋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的全球性流行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大,马纳菲青霉病将有可能从地域性疾病向更大范围扩散.本文就马纳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作扼要综述.
作者:谢祺;杨绍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了解陕西省是否存在莱姆病患者,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莱姆病血清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检测,病原学采用培养分离和暗视野观察,辅助临床生化学、临床表现和体检及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发现莱姆病患者14例,其中关节损伤型7例,占患者总数50.0%,心脏损伤型和肾脏损伤型各2例,各占14.3%,肝脏损伤型、游走性红斑和结膜炎型各1例,各占患者总数的7.1%:患者职业分布主要为林业工人和山区农民,分别占职业患病总数的50.0%(7/14)和42.9%(6/14),均有蜱的叮咬史;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有很好的效果.结论 首次证实陕西省存在有莱姆病患者,建议当地医务人员在疾病的诊治中注意莱姆病的鉴别诊断,并作好防治工作.
作者:李志清;刘增加;郭宏林;宫占威;刘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adel,ARIMA),分析乙肝发病,为乙肝的预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上海市闸北区传染病监测系统7a多乙肝发病情况数据,建立乙肝疫情ARIMA预测模型.结果 上海市闸北区2002~2009年乙肝时间序列符合ARIMA(1,1,1)模型(Ljung.Box检验,P=0.799),模型残差自相关系数均在±0.5之间,预测值与观测值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结论 乙肝ARIMA模型对乙肝疫情预测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蔡晓虹;何明祯;周洲;徐敏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本文报告了一例较为罕见的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例,并进行了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13岁的患儿经多次的生化学、血液学、影像学、组织学检查,并进行苯巴比妥的诊断性治疗有效,提示该患几为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1.Gilbert综合症? 2.Crigler-Najjar综合症(Ⅱ型)?结论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上较为罕见,需要对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做仔细分析,并可结合诊断性治疗,如苯巴比妥等进行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基因检测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诸思赟;张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艾滋病(AIDS)患者8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8例艾滋病患者均经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抗-HIV阳性,所有病例诊断符合2001年[1].
作者:杨智彬;雷玉萍;王聪;曾荣昆;雷蕾;熊云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的临床相关研究的报道逐年增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心理健康问题与疾病和生活质量互为影响.本文从其所表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心理状况对病程的影响,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心理干预的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全面了解慢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参考.
作者:刘沁毅;叶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存在状况.方法 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间,从住院病人中分离出19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KPC基因.结果 19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结果均阳性,blaKPC基因阳性率为100.0%,序列分析确认均为blaKPC-2亚型,其中HZ001号菌株(原始编号HZ9871)blaKPC-2基因序列已登录GenBank,注册号为GU086225.结论 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blaKPC-2基因,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应该是本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主要原因.
作者:黄支密;糜家睿;盛以泉;储秋菊;葛丽卫;邹玉秀;杨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