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霾减霾小措施

张莉君

关键词:
摘要:PM2.5来自哪里引起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它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大小只有人类头发直径的1/20~1/30.PM2.5可以来自于大自然的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等,但更主要来自于人为排放,如煤烟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建筑及道路扬尘、焚烧等,以及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经过复杂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室内PM2.5的重要来源是吸烟和人的活动.
大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秋冬季:呵护早产宝宝娇嫩的肺

    早产宝宝,肺娇嫩早产儿是指胎龄(GA)小于37周的新生儿.其中,胎龄小于28周为极早早产儿;胎龄在34~37周的,为晚期早产儿.随着新生儿抢救及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极大提高.不过,由于早产儿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在呼吸系统.

    作者:蒋高立;祁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从PCOS到MRS: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将更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高发的临床综合征,现已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不过,这一疾病如今或将被更名为代谢生殖异常综合征(metabolic reproductivesyndrome,MRS).这是怎么回事呢?

    作者:刘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查出HIV阳性后他曾一度绝望……

    王伟(化名),男,24岁,是上海一家高校的在读研究生.去年的一天,王伟到他租房住的那个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了免费的HIV抗体检测.初步筛查的结果呈阳性,王伟的情绪一落千丈,但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希望是假阳性.然而,他并非那么幸运,2周后他在这家疾病控制中心拿到了自己是HIV阳性的确诊报告.在得知自己感染HIV后,他情绪极度低落,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作者:孙美艳;卢洪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发热、胸闷老治不好,原是艾滋病在作怪

    韩乐(化名),是位近30岁的男青年,一直在IT行业从事相关工作.薪水很不错,前两年还在上海买了房子.几个月前,韩乐忽然生病了,感觉发热、胸闷,而且症状严重.他到上海市的一家三甲医院接受救治,但住院治疗2周后症状却没有改善.医生觉得这种情况有点异于寻常,就给他做了HIV检测.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他HIV抗体阳性,而他的病情很可能与艾滋病有关.

    作者:孙美艳;卢洪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查乳房从发育季开始

    生活实例婷婷从小品学兼优,一直是妈妈的骄傲.今年,婷婷12岁,月经来潮,乳房也开始发育.近,妈妈发现婷婷的乳房特别挺、特别漂亮,很是高兴.有一天,妈妈无意中碰到了婷婷的乳房,感觉像石头一样硬,大惊失色之下急急忙忙带婷婷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所谓“发育”的乳房其实是两个巨大的纤维腺瘤!检查结果令婷婷妈妈难以置信:这怎么不是正常的乳房发育呢?

    作者:葛梅馨;吴克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安心吃生姜,它不致癌

    姜是我国传统的烹饪调料,除具有去鱼腥、除膻味作用外,还被中医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发汗斛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民问也有“冬吃萝卜夏吃萎,不劳医生开处方”“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然而,近来网传食用生姜会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使很多人对姜望而却步.

    作者:马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这副美鞋垫,它有一个“迎难而上”的故事

    从书房中拿出这副鞋垫的我,怎么也忘不了,孩子来复诊的那天,我看到病灶消失时自己眼角的一丝笑,还有他爸爸掏出这副鞋垫时涨红的脸.当时诊断之困难历历在目.这名患者来我院就诊时年仅17岁,他爸爸操着一口浓重的陕北口音,特别朴素.仔细辨析听他叙述,我基本了解男孩的病情:某日早上,男孩出现发热、流黄鼻涕,中午看东西模糊、瞌睡,晚上喊不醒,家里意识到问题严重,急忙送往县医院.可经抗生素输注后,男孩的高热始终未退.当地一名老中医给他服用安宫牛黄丸,两三天后男孩热退、苏醒.可几个月后,男孩又发生类似状况,之后多次发热、视力减退、迅速昏迷,父母遂将他送往大医院,医生怀疑是脑静脉窦血栓,可抗凝治疗后依然没有好转.

    作者:莲子清如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膏方补“发”,告别男秃女脱

    标题中的“发”字,念去声(fà),是头发之意.●男性脱发多为雄激素性脱发,是因头皮中双氢睾酮的含量持续增加而导致毛囊萎缩,头发变少、变细.当然,女性也可发病.●女性脱发多发生于产后,孕育、分娩耗损先天,肾之精血消耗,故产产后有脚酸、腰痛、脱发等症状.

    作者:张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防霾减霾小措施

    PM2.5来自哪里引起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它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大小只有人类头发直径的1/20~1/30.PM2.5可以来自于大自然的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等,但更主要来自于人为排放,如煤烟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建筑及道路扬尘、焚烧等,以及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经过复杂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室内PM2.5的重要来源是吸烟和人的活动.

    作者:张莉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7类人容易得腰椎病,如何防止腰椎退化?

    这7类人,的确要高度警惕腰椎病作为从业多年的脊柱科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调查研究,不难发现以下7类人很容易患腰椎病,可以说他们就是腰椎病的“高危人群”.老年人无论性别,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腰椎自我修复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加上骨质疏松的程度越来越重,渐渐地,腰椎的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率就上升了.所以,65岁以上老年人患腰椎病的很多.

    作者:董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补铁“奇”招,哪家强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铁缺乏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确定为世界性营养缺乏病之一,亦是我国主要的公共营养问题.贫血的种类主要有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与营养相关的是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而老百姓所说的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因缺铁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致.部分女性贫血因每月生理周期血液流失过多或长期营养不良所致.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而引起,多见于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良等情况.

    作者:尤祥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乙肝治疗康复时,警惕脂肪肝“干扰”

    患者故事一:乙肝大三阳,不控制脂肪肝总不见疗效患者王女士,48岁,体型偏胖,三年前体检查出肝功能异常,B超检查中度脂肪肝,进一步检查出乙肝大三阳,HBV DNA(乙肝病毒DNA)为1.44×108拷贝/毫升,ALT(丙氨酸转氨酶)为203单位/升,AST(天冬氨酸转氨酶)为177单位/升.当时医生给予恩替卡韦和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三个月后检查ALT降至97单位/升,AST为83单位/升,但HBV DNA为3.07×105拷贝/毫升.

    作者:尹有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青汁实验:数据告诉你有啥功效

    主打营养素含量与实际不符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同时含有这六大营养素的天然食物比比皆是,这并不是青汁的优势.青汁的原料来源于植物类食物,所含脂肪量较低,蛋白质属于植物蛋白.经过一系列加工制备后,这些植物类食物的维生素、矿物质均有所损失.某品牌青汁广告宣称“每3克青汁含有约1个番茄的胡萝卜素、1个猕猴桃的维生素C、半个葡萄柚的钾、50克猪里脊肉的铁、65毫升牛奶的钙、7个花生的镁、半个苹果的维生素B1、4.5大勺芝麻的维生素E、2根芹菜的食物纤维等”,其营养素含量真如宣传所说吗?

    作者:曹丹丹;施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7岁的艾滋病患者,如何面对肿瘤的挑战

    这位艾滋病患者才27岁,但他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进行性消瘦,乏力6个月,还发现右侧腿部有肿块.医生切除肿块并且做了病理诊断,结果诊断为: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据此诊断,患者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和化疗.

    作者:刘保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创切胆囊 患者莫纠结

    “患者的话:微创切胆囊,也会影响身体,尽量不切吧.”专家解析通常,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没有疼痛和不适,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不需要马上进行手术.但是,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则需要手术.在临床上,部分胆囊结石患者有明显症状,经常发生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有时候还伴有发热、黄疸等症.此时,医生会建议在胆囊结石达到一定大小,如直径2.5~3厘米以上时,行胆囊切除术.遗憾的是,一些患者担心胆囊切除后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以致犹豫不决.

    作者:闫加艳;王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性功能好与不好,四十岁是道坎吗

    读者在《大众医学》杂志网站论坛发的两则帖子1.我是一名男性,43岁.近年来,随着年龄增大,自己的阴茎感觉不再那么敏感,甚至说有些迟钝,性生活也不是十分满意.这是不是一种病呢?是不是与年龄有关?我应该如何处理?2.我今年41岁,患有甲亢.近年来,也许是年龄增长的原因,感觉性能力方面发挥得越来越不尽如人意.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是不是与患有甲亢有关?是不是年龄增长的原因?

    作者:张春和;李焱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豆状核变性:易被漏诊的遗传病

    医生手记半年前,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患者因肝硬化失代偿在我院接受了肝移植手术.健康的肝脏应该是表面平滑、柔韧的,而这名患者的肝脏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结节、坑坑洼洼、硬邦邦,十分恐怖.是什么病让这名患者年纪轻轻就得了肝硬化,终不得不换肝?答案是:肝豆状核变性.

    作者:陈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阻止丙肝迈向肝硬化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呈世界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病例约3.5万例.由于丙肝病毒不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加之目前尚无有效的丙肝疫苗,结果导致丙肝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成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补硒抵御心血管疾病的“好帮手”

    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居各种死因首位.预防心血管疾病首先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戒烟、运动、控制体重,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研究证实,在饮食中适当进食富“硒”食物,如富硒面粉、富硒玉米、富硒土豆等产品,可以预防部分由于体内缺硒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生.

    作者:周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想不到的“肾衰”,是真是假

    由于社交网络的普及,以前只在急救室才能见到的重症案例,现在会在手机朋友圈里频频亮相,“肾衰”就是一例.在朋友圈里,刮痧、吃海鲜、吃杨桃、健身都会肾衰,甚至送命,看着实在吓人.是真是假?且看专家分析.

    作者:邓跃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