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管理理念2大新变化

陈璐璐

关键词:
摘要: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7亿人,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5亿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所带来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一方面将极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另一方面也将减轻个体、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的管理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同时,糖尿病管理的理念也在逐渐改变,主要表现为:从“个体管理模式”向“团队管理模式”转变,从“单纯降糖”向“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转变.
大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癌、乳腺癌诊疗走进新时代

    现代医学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历了诸多变迁,犹如《三国演义》的开篇所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随着医学领域各个专业和科室的逐步细分,它们之间的紧密沟通和协作,成了目前肿瘤诊疗的新趋势.“双剑合璧”:降服甲状腺癌在人体的各种细胞中,只有甲状腺的细胞或甲状腺癌的细胞,会摄取碘这种元素.于是,科学家们利用它们的这一特性,专门制作了一种具有放射性的碘的同位素——碘-131.如果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以后,体内还残留甲状腺癌细胞的话,那么碘-131进入人体后,就会被甲状腺癌细胞所吸收,其自带的放射性会杀伤这些甲状腺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肿瘤治疗方法:一方面利用了碘对甲状腺的“靶向性”,另一方面又利用了碘-131的放射性,起到了“定向消灭”癌细胞的作用,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黄韬;何文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胰腺无小病,更需要“多学科协作”

    胰腺疾病患者,容易“走错门”对于胰腺外科而言,几乎没有小病,胰腺肿瘤更是复杂且凶险.胰腺肿瘤起病隐匿,病理类型复杂,症状不典型.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胰腺肿瘤在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面皆不相同,均涉及多个学科.比如胰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可能是胃痛,他可能会先去消化科就诊,也可能去中医科就诊,终可能辗转了多个科室以后,才找到了胰腺外科.如何能实现看一次病就能得到多个相关领域专家的诊治,一次解决所有问题,成了很多患者的期望.

    作者:殷涛;吴河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蜜月“性失败”,4项措施来补救

    蜜月“性失败”,勿小题大做新婚之夜或第一次性生活失败,并不能说明患有勃起功能障碍.大样本的调查和诊疗经验都证明,新婚“阳痿”的男人中,只有7%是确实存在某种影响性功能的疾病或异常,绝大多数人只是性经验不足,或者没有很好地把握性交时机.如果错误诊断成勃起功能障碍,治疗自然也不会收到效果.这类“阳痿”发生的原因,其实是一些细节性问题没有处理好.据了解,虽然第一次过性生活遭遇尴尬的情况很多,但却容易给“当事人”的心理和夫妻感情投下阴影,甚至可以让他们中的部分人分道扬镳.这实在是小题大做.

    作者:李宏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一站式”诊疗:助老年女性摆脱“难言之隐”

    盆底疾病,常牵涉多个学科盆底疾病患者往往合并多个系统的疾病,如妇产科、泌尿外科、肾内科等.在单学科诊疗模式下,盆底疾病患者只能先在一个科室就诊,解决一个问题;随后再去另一个科室就诊,解决下一个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会耽误病情.65岁的王大妈就是这样.近三年来,每当咳嗽、打喷嚏或大笑时,她就会憋不住尿,常弄湿裤子,万分尴尬.同时,她还感觉外阴有肿物脱出,非常难受.王大妈以前很喜欢旅游,也喜欢跳广场舞,但自从有了这个“难言之隐”后,她就不愿意出门了,情绪也变得很不好,常发脾气.儿女们曾带老人去医院看过病,先看的是泌尿外科,但泌尿外科医生说,他们只治疗尿失禁,子宫脱垂的问题要去看妇产科,手术得分两次做.一听要做两次手术,王大妈坚决不同意,这一拖就拖了两三年.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必谈“早搏”色变

    早搏啥感觉?早搏是心跳像“抢拍子”一样不规律地跳动,同时也会引起脉搏的不规律,通过数脉搏或听诊心脏,都可以发现早搏.正常情况下,人是感觉不到心脏跳动的.早搏发生时,心跳“抢了拍子”,患者会感觉心脏突然“咯噔”一下.偶尔发生的早搏往往不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如果早搏频繁发生,可能引起心慌、头昏、胸闷等不适.

    作者:田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为医三乐: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

    医生莫问出处,为患者谋福祉便为正道1987年,王晏美进入中日医院,踏入肛肠科大门,参与科室一路走来的发展.当多数国内医院还未开设肛肠科时,中日医院肛肠科已有近100张床位,成为“招牌科室”之一.在手写病历时代,王晏美带领科室医生尝试机打病历,提高看病效率.当医生培训还处在写黑板阶段时,王晏美已开始多媒体教学,用幻灯、视频等多种方式培训了六七干名医生.如今,王晏美已是中日医院肛肠科的元老级医生,不断推动国内肛肠科发展.他说:“肛肠科医生,内外妇儿,中医西医,无所不包.只有一生学习,才能全方位为患者效劳.”

    作者:寿延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当母乳喂养遇到大小阻碍:“乳妈”谈经验,专家解疑惑

    吉祥猴年加“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今年可谓是生娃大年.宝宝诞生后,喂养问题接踵而至,其中母乳喂养便是妈妈纠结的问题之一,也是“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的多咨询问题之一.前不久,恰逢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我们将微友的问题整理抛出,请有经验的妈妈支招,帮助新手妈妈克服困难,也互相学习、加强母乳喂养知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发现瘦素20年,胖子为什么还瘦不下来

    令人“惊喜”的瘦素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发现有一种用于实验的小鼠非常容易发胖,美国一名外科医生将这个胖小鼠的血管与正常体重的小鼠血管相连,结果胖小鼠慢慢瘦了下来.当时这名医生预言:在胖小鼠体内有某种东西或者缺乏某种东西,从而导致肥胖.经过不懈努力,美国华裔科学家张一影通过克隆技术发现胖小鼠的秘密:因为它的基因有缺陷,导致体内缺乏一种“Leptin”激素,而这种激素能够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孙长颢教授早将“leptin”译为“瘦素”,并开展相关研究.

    作者:李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精准医疗:医学模式的第三次变革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及精准医疗计划.随后,这一概念持续升温.仅仅一个月以后,我国就成立了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并于2015年3月召开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计划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可以说,精准医疗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新共识,并迅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作者:王国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风情小食,吃出老故事与细心思(一)芝麻糊

    国人爱吃,无人不知.先人千百年营生,试优良食方,度冷暖冬夏,积年累月,裹挟历史、人情、风习的滋味便渗透土壤,滋生文化,留存至今.所以有人为品尝地道的风情小吃,踏遍大江南北;有人象箸玉杯,却难忘儿时乡土滋味;有人即使在现代都市中日日穿行,也未曾减退对传统小食的热爱.时移势易,而今街头一隅或妈妈手中各具风情的传统小食,已基本脱离初单纯的饱腹目的,也不仅有解馋装点的意义,它叙的是物华天宝、家乡味道、承续营养智慧之骄傲.

    作者:夏焱;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胃肠道肿瘤诊疗的“指南针”

    避免无序、重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例,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直接影响到终的治疗效果.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下,不仅可以对肿瘤的诊断和分期进行精准的评估,还可以对不同分期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提高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避免无序治疗、重复治疗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作者:陶凯雄;蔡开琳;李桉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头痛都要做CT检查吗?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好帮手”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能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以获得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图像,从而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应用普遍,尤其对以下疾病诊断效果好、诊断结果较可靠:颅脑肿瘤,包括原发或转移瘤,尤其是多发肿瘤;颅脑损伤,如各种血肿,尤其是多发血肿和颅窝血肿;脓肿与肉芽肿及寄生虫;脑血管病,如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症状性癫痫;脑积水;先天性畸形;等等.

    作者:雷德强;赵洪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究山药佳吃法

    探究1:怎样吃山药“物尽其用”?把新鲜山药洗净、晒干、切片是为生山药.如将生山药用麸皮炒过,就名炒山药.生山药药性偏凉,可滋脾阴;炒山药为平性,补脾胃作用较好.山药鲜品多用于虚劳咳嗽及消渴病;炒山药可治脾胃虚弱、肾气亏虚.曾有研究对比山药炒用前后降血糖、调节免疫及抗衰老作用的变化,发现生山药、清炒山药、麸炒山药、膨化山药对血糖、免疫调节及抗衰老作用的影响无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山药无论生食还是煮熟食用都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就煮山药的时间而言,一般以煮熟为宜,但不宜长时间煎煮.由于山药含有淀粉酶,可分解淀粉类物质,有促进消化的作用,故长时间高温煎煮会破坏这些酶,使其营养价值及药用效果降低.

    作者:王海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防治哮喘的“三原则”和“三误区”

    “三原则”·控制气道炎症是关键研究表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尽早长期使用抗炎药物、控制气道炎症,对哮喘症状的控制大有帮助,能减少其发作频率、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有效的抗炎药物,同时联合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达到更好的抗炎效果.·坚持个体化治疗方案哮喘的治疗需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切不可自行用药.尤需引起重视的是:一旦开“三误区”

    作者:帅诗媛;陶晓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安神“六宝”,单兵作战未必是“宝”

    安神“六宝”,各显神通·酸枣仁:酸收、养阴安神,需辨证使用酸枣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安神、养心益肝、敛汗生津的功效,主治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眩晕等症.酸枣仁安神作用较强,且味酸,故收敛止汗作用亦优,体虚自汗、盗汗者较常选用.因心神不足、肝不藏魂引起的失眠,有一道简便的药膳可以帮助改善睡眠:取炒枣仁10克捣碎,煎煮30分钟后滤汁去渣滓,以汤汁代水煮粥.

    作者:程杰;苏子镇;颜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熟蛋”“考试蛋”,真信才是“笨蛋”

    其实,蛋类的营养价值差别不大日常生活中,可食用的蛋类主要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虿及其加工制成的咸蛋、松花蛋(皮蛋)等.蛋类的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且组成模式与合成人体组织蛋白所需的模式相近,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较高,优于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蛋类,其营养成分大致相同,详见下表.

    作者:王宇;郑锦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痛分娩:提升生娃幸福指数

    分娩痛,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痛“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每位妈妈一生中幸福的阶段.但是,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回忆分娩时,都忘不了那撕心裂肺的痛苦.在医学疼痛指数中,分娩时的疼痛仅次于烧灼伤痛,位列第二位,每次宫缩时,产妇就得承受一次痛苦.因此,分娩痛让许多准妈妈心存恐惧,不敢自然分娩,想选择剖宫产来结束妊娠.

    作者:刘焕;冯颖露;武庆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要“防患于未然”

    医生手记患者一,女性,56岁右侧头面部出现疱疹并疼痛2周,疼痛呈阵发性、针刺样、烧灼样,每日持续30次不等,每次持续数十分钟,严重影响睡眠,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达7~10分.经治疗后疱疹消失,但疼痛感依然很剧烈,每次发作需用冷水淋湿整个头部,疼痛才稍有缓解,夜间疼痛难以忍受.患者在我科住院治疗2周后,疼痛存服药情况下已能忍受,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0~3分.目前,患者已停止服药,疼痛消失.

    作者:张燕;张小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杜绝血栓病“一发再发”

    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和静脉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具有起病隐匿、病变广泛的特点,发病时往往累及多个系统.在传统的诊治模式下,患者往往会被分配至血栓发生脏器相应的专科,如疑似肺栓塞患者可能会被收入呼吸科和心内科,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会被收入血管外科,而专科医生往往只熟悉本学科常规的诊疗方式,主要负责本学科应该处理的问题,不一定能采取优治疗方案,且容易忽视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变化,后续治疗与预防方面的工作更是欠缺.正因为如此,血栓病患者往往反复发病,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

    作者:胡豫;唐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萎缩性胃炎怎样“控”癌变

    萎缩性胃炎为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因发病率高、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且的确有一小部分会发展为胃癌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不少患者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后,深受“恐癌”思想的困扰,精神压力非常大.其实,萎缩性胃炎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

    作者:金玉;侯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