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为医三乐: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

寿延慧

关键词:
摘要:医生莫问出处,为患者谋福祉便为正道1987年,王晏美进入中日医院,踏入肛肠科大门,参与科室一路走来的发展.当多数国内医院还未开设肛肠科时,中日医院肛肠科已有近100张床位,成为“招牌科室”之一.在手写病历时代,王晏美带领科室医生尝试机打病历,提高看病效率.当医生培训还处在写黑板阶段时,王晏美已开始多媒体教学,用幻灯、视频等多种方式培训了六七干名医生.如今,王晏美已是中日医院肛肠科的元老级医生,不断推动国内肛肠科发展.他说:“肛肠科医生,内外妇儿,中医西医,无所不包.只有一生学习,才能全方位为患者效劳.”
大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学科“共建”胸痛中心:为胸痛患者“保驾护航”

    胸痛救治,并非单纯“技术活”45岁的叶先生因突发剧烈胸痛、大汗淋漓,被救护车送到武汉协和医院,经心电图检查,被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值班医生迅速启动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医护人员迅速就位,叶先生被紧急送往导管室,准备接受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20分钟以后,堵塞的心脏血管被打通.康复后的叶先生百感交集,感谢胸痛中心帮他捡回了一条命.

    作者:廖玉华;苏冠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杜绝血栓病“一发再发”

    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和静脉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具有起病隐匿、病变广泛的特点,发病时往往累及多个系统.在传统的诊治模式下,患者往往会被分配至血栓发生脏器相应的专科,如疑似肺栓塞患者可能会被收入呼吸科和心内科,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会被收入血管外科,而专科医生往往只熟悉本学科常规的诊疗方式,主要负责本学科应该处理的问题,不一定能采取优治疗方案,且容易忽视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变化,后续治疗与预防方面的工作更是欠缺.正因为如此,血栓病患者往往反复发病,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

    作者:胡豫;唐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环环相扣:“阻击”糖尿病足

    两个受益于MDT的真实病例五十多岁的李先生多年前被确诊患有糖尿病,但因工作繁忙,一直疏于治疗.不久前,他的右足背突然出现红肿、疼痛,继而发生了溃疡.他首先就诊于内分泌科,内分泌科医生为他实施了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全身情况等治疗,并对足部创面进行了清创和换药处理.两天后,李先生的血糖稳定了,但足部的红肿和疼痛没有缓解,溃疡面积有增大趋势.于是,内分泌科医生为李先生申请了糖尿病足MDT讨论.MDT团队内的手外科医生在详细了解了李先生的病情以后,对他的创面进行了检查,建议李先生尽快接受清创引流手术.术后,李先生足部的创面逐渐愈合.

    作者:陈振兵;陈江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生儿胆道闭锁并非不治之症

    生活实例妈妈割肝,拯救胆道闭锁儿今年2月,我们接诊了一名6个月大的胆道闭锁患儿小辉.小辉出生后黄疸较重,一直没有消退的迹象,服用茵栀黄等药物也没有明显效果.出生2个月后,小辉皮肤、巩膜黄染加重,家人带他四处就诊,都未得到明确诊断.2016年春节期间,小明辉病情加重,家人将他送到我院就诊.经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检查,我们发现小辉胆道闭锁,并有明显肝硬化.当时,6个月大的小辉已错过了Kasai术的时机,我们建议,先进行保守支持治疗以稳定病情,待小辉体重达到6千克以上时再进行肝移植手术.

    作者:常晓盼;汤绍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风情小食,吃出老故事与细心思(一)芝麻糊

    国人爱吃,无人不知.先人千百年营生,试优良食方,度冷暖冬夏,积年累月,裹挟历史、人情、风习的滋味便渗透土壤,滋生文化,留存至今.所以有人为品尝地道的风情小吃,踏遍大江南北;有人象箸玉杯,却难忘儿时乡土滋味;有人即使在现代都市中日日穿行,也未曾减退对传统小食的热爱.时移势易,而今街头一隅或妈妈手中各具风情的传统小食,已基本脱离初单纯的饱腹目的,也不仅有解馋装点的意义,它叙的是物华天宝、家乡味道、承续营养智慧之骄傲.

    作者:夏焱;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安神“六宝”,单兵作战未必是“宝”

    安神“六宝”,各显神通·酸枣仁:酸收、养阴安神,需辨证使用酸枣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安神、养心益肝、敛汗生津的功效,主治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眩晕等症.酸枣仁安神作用较强,且味酸,故收敛止汗作用亦优,体虚自汗、盗汗者较常选用.因心神不足、肝不藏魂引起的失眠,有一道简便的药膳可以帮助改善睡眠:取炒枣仁10克捣碎,煎煮30分钟后滤汁去渣滓,以汤汁代水煮粥.

    作者:程杰;苏子镇;颜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防治哮喘的“三原则”和“三误区”

    “三原则”·控制气道炎症是关键研究表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尽早长期使用抗炎药物、控制气道炎症,对哮喘症状的控制大有帮助,能减少其发作频率、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有效的抗炎药物,同时联合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达到更好的抗炎效果.·坚持个体化治疗方案哮喘的治疗需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切不可自行用药.尤需引起重视的是:一旦开“三误区”

    作者:帅诗媛;陶晓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痛分娩:提升生娃幸福指数

    分娩痛,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痛“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每位妈妈一生中幸福的阶段.但是,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回忆分娩时,都忘不了那撕心裂肺的痛苦.在医学疼痛指数中,分娩时的疼痛仅次于烧灼伤痛,位列第二位,每次宫缩时,产妇就得承受一次痛苦.因此,分娩痛让许多准妈妈心存恐惧,不敢自然分娩,想选择剖宫产来结束妊娠.

    作者:刘焕;冯颖露;武庆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当母乳喂养遇到大小阻碍:“乳妈”谈经验,专家解疑惑

    吉祥猴年加“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今年可谓是生娃大年.宝宝诞生后,喂养问题接踵而至,其中母乳喂养便是妈妈纠结的问题之一,也是“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的多咨询问题之一.前不久,恰逢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我们将微友的问题整理抛出,请有经验的妈妈支招,帮助新手妈妈克服困难,也互相学习、加强母乳喂养知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胃肠道肿瘤诊疗的“指南针”

    避免无序、重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例,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直接影响到终的治疗效果.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下,不仅可以对肿瘤的诊断和分期进行精准的评估,还可以对不同分期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提高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避免无序治疗、重复治疗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作者:陶凯雄;蔡开琳;李桉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耳聋常遗传基因可诊断

    在耳科门诊,经常有患者问到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听力正常,生下来的孩子是聋哑儿?”“为什么我们孩子感冒,打了一种药就聋了?”“我们夫妇听力都不好,生下的孩子听力就不好吗?”……回答这些问题,要从耳聋基因谈起.什么是耳聋基因我们每个人之所以生来不一样,是由遗传决定的,而决定遗传的物质,就是基因.每个人拥有3万左右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我们长多高、长什么样.同时,这些基因在家族中一代代传递,并且在传递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而变异的基因也可以传递,一些不好的基因传递下去就可能导致疾病.遗传性耳聋,就是控制听力的基因出现问题导致的.先天性耳聋,除一半与围产期感染、新生儿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疾病因素有关外,另一半则主要与遗传有关,即耳聋基因出了问题.

    作者:程华茂;孙宇;孔维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过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揭开过敏真相

    信息化、自动化、电脑化、全球化,现代生活方式带来更多便捷,也带来一系列新的健康问题.过敏已成常见的全球性疾病之一.相比心脑血管病等常见病,过敏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头温柔的“绵羊”,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虽然有但无须治疗症状便可消退.殊不知,过敏其实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不治疗,可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程呵护:骨质疏松“轻松治”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分科呈现出高度细化的趋势,然而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其所患疾病可能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在多个科室诊治,而不同学科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不尽相同,甚至有矛盾之处,往往令患者无所适从,更无法得到持续、稳定的治疗.

    作者:高飞;郭晓东;沈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妙切纵隔“巨”瘤

    生活实例38岁的仝先生(化名)来自黄冈,近期出现气喘胸闷等情况,被当地医生诊断为“纵隔肿瘤”.经检查,仝先生左前上纵隔可见约20厘米肿块,压迫肺,且毗邻纵隔内血管,情况危重,急需手术治疗,但风险很大.带着一线希望,仝先生来到了武汉协和医院.王建军主任医疗团队经过细致的讨论研究和术前准备后,历经10余小时手术,输血2万余毫升,终于将仝先生从死神手中拉回.目前,仝先生恢复良好,已准备出院.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颈癌筛查三阶梯

    对女性来说,子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人类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目前已经明确,子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它的致病元凶是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如HPV16、18、33、54型等.

    作者:王泽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注CHIEF研究,关注国民血压——CHIEF研究的长期降压治疗成果展示

    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理想状态,是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根本目标.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仅有25%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值(治疗效果达标).因此,如何有效防治高血压,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王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肥胖MDT:多学科专家为减肥“支招”

    目前,肥胖的危害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和重视,许多肥胖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代谢性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定义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新疗法,催生“多学科协作”过去,人们主要通过节食、运动、药物等方法来减轻体重.对于轻度肥胖或者体脂略高的人群来说,这些方法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中重度肥胖或合并糖尿病的肥胖人群而言,这些方法往往收效甚微.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外科手术对胃肠道的结构进行一定“改造”,使患者摄食减少并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改变,以达到减轻体重目的的“减重手术”出现了,经实践证明具有较显著的减重效果,成了中重度肥胖或病理性肥胖患者比较理想的减重方法.后来,有学者发现,许多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在接受减重手术后,不仅体重明显下降,糖尿病也得到了明显缓解.基于减重手术在治疗肥胖和治疗糖尿病方面的良好效果,在新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已将“减重手术”更名为“代谢手术”,同时也奠定了代谢手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作者:陶凯雄;夏泽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甲状腺癌、乳腺癌诊疗走进新时代

    现代医学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历了诸多变迁,犹如《三国演义》的开篇所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随着医学领域各个专业和科室的逐步细分,它们之间的紧密沟通和协作,成了目前肿瘤诊疗的新趋势.“双剑合璧”:降服甲状腺癌在人体的各种细胞中,只有甲状腺的细胞或甲状腺癌的细胞,会摄取碘这种元素.于是,科学家们利用它们的这一特性,专门制作了一种具有放射性的碘的同位素——碘-131.如果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以后,体内还残留甲状腺癌细胞的话,那么碘-131进入人体后,就会被甲状腺癌细胞所吸收,其自带的放射性会杀伤这些甲状腺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肿瘤治疗方法:一方面利用了碘对甲状腺的“靶向性”,另一方面又利用了碘-131的放射性,起到了“定向消灭”癌细胞的作用,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黄韬;何文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晚秋露成霜补益备抗寒

    西兰花炒鲜贝做法:西兰花切块,胡萝卜切块,葱切段,姜、蒜切末,扇贝丁洗净.碗内放入盐、料酒、蚝油、白胡椒粉,调成汁备用.扇贝丁洗净沥干,在备用调料汁中腌制10分钟左右.西兰花放入加盐(为使西兰花颜色更翠绿)开水中氽汤,待颜色翠绿后捞出,过凉水沥干备用.锅中放油,加葱段、姜末爆香,放入扇贝丁滑炒,炒至扇贝表面发白时,放入西兰花、胡萝卜,加蒜末、清水和适量蚝油、糖、生抽,快速翻炒均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秋季健康的困惑:脱发、干燥、蜕皮……

    困惑1:头发掉得怎么这么多?秋季,很多朋友都会遇到掉头发的问题.首先得区分病理性脱发和正常的头发脱落.如果头发一块一块地缺失,或者是长期有脂溢性脱发(头顶、鬓角明显脱发),就可能是病理性脱发,需要到医院就诊.很多人到了秋天发现掉的头发比之前多,就很焦虑,怕变成“秃子”.但事实上,头发每天都是会脱落的,一天掉头发不超过1 00根,都是很正常的.秋季头发掉落增多的原因有几个:①夏季紫外线对头皮会有一定的损伤,秋季部分毛囊也进入了休止期,头发出现脱落.而在一定的生理信号下,又会有一批新的毛囊进入生长期,这是一个周而复始过程.②多数人夏季洗头比秋冬季要频繁,秋季洗头周期长而每次洗头时掉发数量增加,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安湘杰;陶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