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喜”的瘦素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发现有一种用于实验的小鼠非常容易发胖,美国一名外科医生将这个胖小鼠的血管与正常体重的小鼠血管相连,结果胖小鼠慢慢瘦了下来.当时这名医生预言:在胖小鼠体内有某种东西或者缺乏某种东西,从而导致肥胖.经过不懈努力,美国华裔科学家张一影通过克隆技术发现胖小鼠的秘密:因为它的基因有缺陷,导致体内缺乏一种“Leptin”激素,而这种激素能够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孙长颢教授早将“leptin”译为“瘦素”,并开展相关研究.
作者:李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吉祥猴年加“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今年可谓是生娃大年.宝宝诞生后,喂养问题接踵而至,其中母乳喂养便是妈妈纠结的问题之一,也是“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的多咨询问题之一.前不久,恰逢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我们将微友的问题整理抛出,请有经验的妈妈支招,帮助新手妈妈克服困难,也互相学习、加强母乳喂养知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输血,输的是“全血”吗?全血是指未经分离、加工的血液,包含所有的血液成分.很多人认为,输血就是输全血,其实不然.由于血液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在4℃条件下只对红细胞有保护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毫无保护作用.也就是说,血液一旦离开人体血液循环,就会发生“保存损害”:血小板需要在22℃振荡条件下保存,4℃静置保存有害;白细胞中对临床有治疗价值的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后者在4℃环境下的保存时间长不超过8小时;凝血因子中,因子Ⅶ和因子V不稳定,必须在-20℃以下保存,才能维持其活性.同时,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均较低.因此,现代输血提倡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避免或减少输注不需要的血液成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作者:胡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三原则”·控制气道炎症是关键研究表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尽早长期使用抗炎药物、控制气道炎症,对哮喘症状的控制大有帮助,能减少其发作频率、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有效的抗炎药物,同时联合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达到更好的抗炎效果.·坚持个体化治疗方案哮喘的治疗需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切不可自行用药.尤需引起重视的是:一旦开“三误区”
作者:帅诗媛;陶晓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7亿人,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5亿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所带来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一方面将极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另一方面也将减轻个体、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的管理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同时,糖尿病管理的理念也在逐渐改变,主要表现为:从“个体管理模式”向“团队管理模式”转变,从“单纯降糖”向“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转变.
作者:陈璐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却很少关注守护你健康的医护人员.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认为:护士只是一群会打针、输液、写单子的小姑娘,不被患者、家属,甚至是自己的家人理解.可是你知道吗?这群“白衣天使”的手中拿的不只是注射器,她们的工作也远超你的想象.今天,在疾病面前与她们并肩作战的我,想用镜头代替眼睛,观察她们的双手.
作者:史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胰腺癌——“癌中之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许多癌症有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遗憾的是,胰腺癌仍然是医学尚未攻克的堡垒之一.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被医学界称为“癌中之王”.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人鬼情未了》男星帕特里克等,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名人都因不幸罹患胰腺癌辞世.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统计数据表明,胰腺癌在中、美两国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分别位列第六位和第四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面对胰腺癌,人们真的就束手无策吗?实则不然.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肿瘤定义为“可控慢性疾病”,即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需要一段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能早期预防胰腺癌的发生,或早期发现胰腺癌病变并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大大降低胰腺癌的危害性.
作者:赵玉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信息化、自动化、电脑化、全球化,现代生活方式带来更多便捷,也带来一系列新的健康问题.过敏已成常见的全球性疾病之一.相比心脑血管病等常见病,过敏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头温柔的“绵羊”,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虽然有但无须治疗症状便可消退.殊不知,过敏其实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不治疗,可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生手记患者一,女性,56岁右侧头面部出现疱疹并疼痛2周,疼痛呈阵发性、针刺样、烧灼样,每日持续30次不等,每次持续数十分钟,严重影响睡眠,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达7~10分.经治疗后疱疹消失,但疼痛感依然很剧烈,每次发作需用冷水淋湿整个头部,疼痛才稍有缓解,夜间疼痛难以忍受.患者在我科住院治疗2周后,疼痛存服药情况下已能忍受,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0~3分.目前,患者已停止服药,疼痛消失.
作者:张燕;张小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前,肥胖的危害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和重视,许多肥胖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代谢性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定义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新疗法,催生“多学科协作”过去,人们主要通过节食、运动、药物等方法来减轻体重.对于轻度肥胖或者体脂略高的人群来说,这些方法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中重度肥胖或合并糖尿病的肥胖人群而言,这些方法往往收效甚微.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外科手术对胃肠道的结构进行一定“改造”,使患者摄食减少并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改变,以达到减轻体重目的的“减重手术”出现了,经实践证明具有较显著的减重效果,成了中重度肥胖或病理性肥胖患者比较理想的减重方法.后来,有学者发现,许多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在接受减重手术后,不仅体重明显下降,糖尿病也得到了明显缓解.基于减重手术在治疗肥胖和治疗糖尿病方面的良好效果,在新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已将“减重手术”更名为“代谢手术”,同时也奠定了代谢手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作者:陶凯雄;夏泽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及精准医疗计划.随后,这一概念持续升温.仅仅一个月以后,我国就成立了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并于2015年3月召开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计划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可以说,精准医疗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新共识,并迅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作者:王国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和静脉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具有起病隐匿、病变广泛的特点,发病时往往累及多个系统.在传统的诊治模式下,患者往往会被分配至血栓发生脏器相应的专科,如疑似肺栓塞患者可能会被收入呼吸科和心内科,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会被收入血管外科,而专科医生往往只熟悉本学科常规的诊疗方式,主要负责本学科应该处理的问题,不一定能采取优治疗方案,且容易忽视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变化,后续治疗与预防方面的工作更是欠缺.正因为如此,血栓病患者往往反复发病,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
作者:胡豫;唐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盆底疾病,常牵涉多个学科盆底疾病患者往往合并多个系统的疾病,如妇产科、泌尿外科、肾内科等.在单学科诊疗模式下,盆底疾病患者只能先在一个科室就诊,解决一个问题;随后再去另一个科室就诊,解决下一个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会耽误病情.65岁的王大妈就是这样.近三年来,每当咳嗽、打喷嚏或大笑时,她就会憋不住尿,常弄湿裤子,万分尴尬.同时,她还感觉外阴有肿物脱出,非常难受.王大妈以前很喜欢旅游,也喜欢跳广场舞,但自从有了这个“难言之隐”后,她就不愿意出门了,情绪也变得很不好,常发脾气.儿女们曾带老人去医院看过病,先看的是泌尿外科,但泌尿外科医生说,他们只治疗尿失禁,子宫脱垂的问题要去看妇产科,手术得分两次做.一听要做两次手术,王大妈坚决不同意,这一拖就拖了两三年.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第一句:无痛微创,随治随走这是很常见,也是吸引病人的痔疮治疗广告语.您是否思考过:真的有“无痛”“开车来开车回”“不住院”的痔疮手术吗?事实上,从专业角度来说,“微创”是一种手术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手术方式.“无痛”则是肛肠科医生共同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但是任何治疗,包括手术都是疗效与风险并存的,微创手术也不例外.微创手术并不等于无创,也存在术后伤口疼痛、感染、大出血等可能性.对于“开车来开车回”“不住院”,不同医院、不同的医生观点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认为,对任何治疗来说,医疗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疗效,在此基础上才可追求痛苦小、方便和快捷.我们建议,接受痔疮手术的病人还是住院为好,不要本末倒置.
作者:曹永清;丁雅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纠正:“食物过敏”不是“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良反应是指由于摄取食物和(或)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所有异常反应,根据其发病机理不同可分为免疫介导与非免疫性(中毒性、代谢性、药理性、特异体质反应和精神心理反应等)副反应.免疫介导性食物不良反应又分为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两者容易混淆.
作者:唐大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蜜月“性失败”,勿小题大做新婚之夜或第一次性生活失败,并不能说明患有勃起功能障碍.大样本的调查和诊疗经验都证明,新婚“阳痿”的男人中,只有7%是确实存在某种影响性功能的疾病或异常,绝大多数人只是性经验不足,或者没有很好地把握性交时机.如果错误诊断成勃起功能障碍,治疗自然也不会收到效果.这类“阳痿”发生的原因,其实是一些细节性问题没有处理好.据了解,虽然第一次过性生活遭遇尴尬的情况很多,但却容易给“当事人”的心理和夫妻感情投下阴影,甚至可以让他们中的部分人分道扬镳.这实在是小题大做.
作者:李宏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理想状态,是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根本目标.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仅有25%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值(治疗效果达标).因此,如何有效防治高血压,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王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2016年2月20日,湖北省洪湖人王女士在当地医院剖宫产下一名女婴.两天后,她因突发肺栓塞被紧急送至我院,经我院“静脉血栓防治”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10余个专科、60位专家的积极抢救,终转危为安.这是“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一个缩影,王女士是该模式的大受益者.而在这种新型的诊疗模式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家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也看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情怀.
作者:胡豫;孙晖;吴少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难看难受,身心折磨瘢痕的外观因形成过程中所受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或不同颜色,可以是突起或凹陷的、增厚或菲薄的、不平整或直线状的.对大部分人来说,瘢痕不仅使人常常回忆起以往的创伤,也会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如局部疼痛和瘙痒等,严重的瘢痕还会限制肢体功能,影响身体发育.长期难以愈合的瘢痕,在反复刺激下可能发生恶变.
作者:陈红波;孙家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