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肿瘤诊疗的“指南针”

陶凯雄;蔡开琳;李桉树

关键词:
摘要:避免无序、重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例,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直接影响到终的治疗效果.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下,不仅可以对肿瘤的诊断和分期进行精准的评估,还可以对不同分期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提高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避免无序治疗、重复治疗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大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秋季健康的困惑:脱发、干燥、蜕皮……

    困惑1:头发掉得怎么这么多?秋季,很多朋友都会遇到掉头发的问题.首先得区分病理性脱发和正常的头发脱落.如果头发一块一块地缺失,或者是长期有脂溢性脱发(头顶、鬓角明显脱发),就可能是病理性脱发,需要到医院就诊.很多人到了秋天发现掉的头发比之前多,就很焦虑,怕变成“秃子”.但事实上,头发每天都是会脱落的,一天掉头发不超过1 00根,都是很正常的.秋季头发掉落增多的原因有几个:①夏季紫外线对头皮会有一定的损伤,秋季部分毛囊也进入了休止期,头发出现脱落.而在一定的生理信号下,又会有一批新的毛囊进入生长期,这是一个周而复始过程.②多数人夏季洗头比秋冬季要频繁,秋季洗头周期长而每次洗头时掉发数量增加,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安湘杰;陶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萎缩性胃炎怎样“控”癌变

    萎缩性胃炎为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因发病率高、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且的确有一小部分会发展为胃癌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不少患者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后,深受“恐癌”思想的困扰,精神压力非常大.其实,萎缩性胃炎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

    作者:金玉;侯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集“团队智慧”,使患者获益“大化”

    “单打独斗”存“短板”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但从疾病的角度出发,单一科室或者专业往往无法准确地诊断涉及多个学科的疑难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一方面,单学科诊疗往往缺乏整体观念,容易把一个复杂的人体,教条式地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学科问题,而那些不适合现有学科分割方式的疾病(涉及多学科的疾病),往往得不到有效治疗;另一方面,同一种疾病的诊疗经过多年的专科化发展,可能有了多种治疗方案,比如胃肠肿瘤可以手术,也可以化疗,不同临床科室间可能存在相互竞争,如果患者先看外科,那么就先做外科手术;如果患者先看内科,或许会先做化疗.在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患者得到的治疗方案似乎取决于“运气”,并不一定能得到合理的治疗.特别是肿瘤及重症疾病的治疗,由于病情复杂,治疗过程中容易顾此失彼,终给患者带来伤害.

    作者:王国斌;陶凯雄;李桉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晚秋露成霜补益备抗寒

    西兰花炒鲜贝做法:西兰花切块,胡萝卜切块,葱切段,姜、蒜切末,扇贝丁洗净.碗内放入盐、料酒、蚝油、白胡椒粉,调成汁备用.扇贝丁洗净沥干,在备用调料汁中腌制10分钟左右.西兰花放入加盐(为使西兰花颜色更翠绿)开水中氽汤,待颜色翠绿后捞出,过凉水沥干备用.锅中放油,加葱段、姜末爆香,放入扇贝丁滑炒,炒至扇贝表面发白时,放入西兰花、胡萝卜,加蒜末、清水和适量蚝油、糖、生抽,快速翻炒均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天使”的双手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却很少关注守护你健康的医护人员.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认为:护士只是一群会打针、输液、写单子的小姑娘,不被患者、家属,甚至是自己的家人理解.可是你知道吗?这群“白衣天使”的手中拿的不只是注射器,她们的工作也远超你的想象.今天,在疾病面前与她们并肩作战的我,想用镜头代替眼睛,观察她们的双手.

    作者:史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杜绝血栓病“一发再发”

    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和静脉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具有起病隐匿、病变广泛的特点,发病时往往累及多个系统.在传统的诊治模式下,患者往往会被分配至血栓发生脏器相应的专科,如疑似肺栓塞患者可能会被收入呼吸科和心内科,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会被收入血管外科,而专科医生往往只熟悉本学科常规的诊疗方式,主要负责本学科应该处理的问题,不一定能采取优治疗方案,且容易忽视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变化,后续治疗与预防方面的工作更是欠缺.正因为如此,血栓病患者往往反复发病,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

    作者:胡豫;唐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家酿葡萄酒,风险大于风味

    葡萄酒是一款酒精饮料,其所含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白芦藜醇、多酚,具有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如今很多家庭喜欢自己在家制作葡萄酒饮用,认为其不仅经济,还可随心选择甜度.然而,家酿葡萄酒却存在很多风险.家酿葡萄酒,风险太多风险一:选料、清洗难市面上买到的葡萄并不一定适合酿酒.葡萄的品种分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而酿酒葡萄有一万多种,如赤霞珠、白玉霓、灰皮诺等,多原产于国外,较难购得.不同葡萄所含的酵母菌和杂菌种类、数量不同,功效、抗氧化力也有差别.平时人们所说的“可以保健”的葡萄酒多指干红葡萄酒,其所含的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通血管、降血脂作用.而单宁等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皮和葡萄核中,家庭自酿葡萄酒所提取的酚类物质非常有限,因此保健作用大打折扣.

    作者:蔡红琳;石立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分钟测试:您有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吗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患骨质疏松症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人们对“骨质疏松”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认识常常是“正误参半”.比如,许多老年人认为只要没有腰腿疼、血钙不低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首先,在骨质疏松症早期,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因而很难察觉,而一旦感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往往为时已晚;其次,不能把低血钙与骨质疏松画等号,事实上,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钙并不低,这是由于当尿钙流失导致血钙下降时,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动员骨钙入血而使血钙维持正常.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民军医:无尽爱心,创新无数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3个小时的门诊,接二连三走进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诊室的,大部分都是胰腺疾病患者.他们有的听病友口口相传慕名前来,有的是由外地某医院医生推荐而来,年龄大的80多岁,年龄小的仅9岁.面对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无论他们来自繁华的大城市,还是偏僻的小乡村,无论是军官还是普通人,李教授都一视同仁,脸上始终挂着微笑,时而安慰:不要太担心,坚持吃药,症状会缓解的;时而劝解:疾病康复有个过程,只要正规治疗,是可以恢复的;时而诙谐:你从20岁开始饮酒,现在40多岁,20多年间,估计你已经喝了有数吨的酒……

    作者:熊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为医三乐: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

    医生莫问出处,为患者谋福祉便为正道1987年,王晏美进入中日医院,踏入肛肠科大门,参与科室一路走来的发展.当多数国内医院还未开设肛肠科时,中日医院肛肠科已有近100张床位,成为“招牌科室”之一.在手写病历时代,王晏美带领科室医生尝试机打病历,提高看病效率.当医生培训还处在写黑板阶段时,王晏美已开始多媒体教学,用幻灯、视频等多种方式培训了六七干名医生.如今,王晏美已是中日医院肛肠科的元老级医生,不断推动国内肛肠科发展.他说:“肛肠科医生,内外妇儿,中医西医,无所不包.只有一生学习,才能全方位为患者效劳.”

    作者:寿延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水光针”风靡:你必须知道的四个真相

    所谓“水光针”,是利用负压针向皮肤真皮层注入玻尿酸(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物质,使皮肤变得紧致而富有弹性.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是一种黏多糖,存在于人体结缔组织和真皮层中.向皮肤深层补充玻尿酸,具有很好的补水、保湿效果,可令皮肤变得水润.胶原蛋白能使凹陷下垂的肌肤充盈起来,舒展面部细纹和鱼尾纹,具有一定的紧致肌肤、减少皱纹的作用.

    作者:孙家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必谈“早搏”色变

    早搏啥感觉?早搏是心跳像“抢拍子”一样不规律地跳动,同时也会引起脉搏的不规律,通过数脉搏或听诊心脏,都可以发现早搏.正常情况下,人是感觉不到心脏跳动的.早搏发生时,心跳“抢了拍子”,患者会感觉心脏突然“咯噔”一下.偶尔发生的早搏往往不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如果早搏频繁发生,可能引起心慌、头昏、胸闷等不适.

    作者:田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尿病管理理念2大新变化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7亿人,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5亿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所带来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一方面将极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另一方面也将减轻个体、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的管理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同时,糖尿病管理的理念也在逐渐改变,主要表现为:从“个体管理模式”向“团队管理模式”转变,从“单纯降糖”向“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转变.

    作者:陈璐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耳蝉鸣、脑蛙鸣,这日子怎么过

    耳鸣和脑鸣没本质区别耳鸣和脑鸣(颅鸣)都是在没有外界声音时“听”到声音的一种感觉.从本质上讲,二者都是声音的幻觉.所不同的是,前者感觉声音在耳内,后者则在脑内.颅内肿瘤、血管畸形或意外、颅脑外伤后可能会出现脑鸣,但双耳鸣也常表现为脑鸣.实际上,还有不少患者分不清声音是来自耳朵还是大脑.有些患者开始起病是一侧耳鸣,当另一侧也出现耳鸣时,就产生脑鸣的感觉.同样,当我们听立体声耳机时,会感觉声音出现在脑内,这也有助于理解耳鸣和脑鸣的关系.认为耳鸣加重导致脑鸣的观点并不正确,大多数耳鸣和脑鸣在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上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作者:张剑宁;谭君颖;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胃肠道肿瘤诊疗的“指南针”

    避免无序、重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例,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直接影响到终的治疗效果.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下,不仅可以对肿瘤的诊断和分期进行精准的评估,还可以对不同分期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提高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避免无序治疗、重复治疗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作者:陶凯雄;蔡开琳;李桉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学科“共建”胸痛中心:为胸痛患者“保驾护航”

    胸痛救治,并非单纯“技术活”45岁的叶先生因突发剧烈胸痛、大汗淋漓,被救护车送到武汉协和医院,经心电图检查,被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值班医生迅速启动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医护人员迅速就位,叶先生被紧急送往导管室,准备接受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20分钟以后,堵塞的心脏血管被打通.康复后的叶先生百感交集,感谢胸痛中心帮他捡回了一条命.

    作者:廖玉华;苏冠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究山药佳吃法

    探究1:怎样吃山药“物尽其用”?把新鲜山药洗净、晒干、切片是为生山药.如将生山药用麸皮炒过,就名炒山药.生山药药性偏凉,可滋脾阴;炒山药为平性,补脾胃作用较好.山药鲜品多用于虚劳咳嗽及消渴病;炒山药可治脾胃虚弱、肾气亏虚.曾有研究对比山药炒用前后降血糖、调节免疫及抗衰老作用的变化,发现生山药、清炒山药、麸炒山药、膨化山药对血糖、免疫调节及抗衰老作用的影响无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山药无论生食还是煮熟食用都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就煮山药的时间而言,一般以煮熟为宜,但不宜长时间煎煮.由于山药含有淀粉酶,可分解淀粉类物质,有促进消化的作用,故长时间高温煎煮会破坏这些酶,使其营养价值及药用效果降低.

    作者:王海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防早治:胰腺癌≠死亡

    胰腺癌——“癌中之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许多癌症有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遗憾的是,胰腺癌仍然是医学尚未攻克的堡垒之一.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被医学界称为“癌中之王”.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人鬼情未了》男星帕特里克等,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名人都因不幸罹患胰腺癌辞世.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统计数据表明,胰腺癌在中、美两国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分别位列第六位和第四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面对胰腺癌,人们真的就束手无策吗?实则不然.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肿瘤定义为“可控慢性疾病”,即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需要一段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能早期预防胰腺癌的发生,或早期发现胰腺癌病变并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大大降低胰腺癌的危害性.

    作者:赵玉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注CHIEF研究,关注国民血压——CHIEF研究的长期降压治疗成果展示

    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理想状态,是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根本目标.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仅有25%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值(治疗效果达标).因此,如何有效防治高血压,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王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菊之鞠躬尽瘁,无论真假

    《神农本草经》说菊花“轻身、耐老、延年”,是上品;久而久之,菊花就成了长寿的同义词.人到老年,喜欢与菊做伴,陶冶情操,养生延年.清代郑板桥就写了一副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这副对联透露了郑板桥的养生原则,推崇恬淡虚无,回归自然,淳朴简洁,平平淡淡.他还特别咏颂菊花:“南阳菊水多耆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

    作者:马有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