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环相扣:“阻击”糖尿病足

陈振兵;陈江海

关键词:
摘要:两个受益于MDT的真实病例五十多岁的李先生多年前被确诊患有糖尿病,但因工作繁忙,一直疏于治疗.不久前,他的右足背突然出现红肿、疼痛,继而发生了溃疡.他首先就诊于内分泌科,内分泌科医生为他实施了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全身情况等治疗,并对足部创面进行了清创和换药处理.两天后,李先生的血糖稳定了,但足部的红肿和疼痛没有缓解,溃疡面积有增大趋势.于是,内分泌科医生为李先生申请了糖尿病足MDT讨论.MDT团队内的手外科医生在详细了解了李先生的病情以后,对他的创面进行了检查,建议李先生尽快接受清创引流手术.术后,李先生足部的创面逐渐愈合.
大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酿葡萄酒,风险大于风味

    葡萄酒是一款酒精饮料,其所含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白芦藜醇、多酚,具有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如今很多家庭喜欢自己在家制作葡萄酒饮用,认为其不仅经济,还可随心选择甜度.然而,家酿葡萄酒却存在很多风险.家酿葡萄酒,风险太多风险一:选料、清洗难市面上买到的葡萄并不一定适合酿酒.葡萄的品种分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而酿酒葡萄有一万多种,如赤霞珠、白玉霓、灰皮诺等,多原产于国外,较难购得.不同葡萄所含的酵母菌和杂菌种类、数量不同,功效、抗氧化力也有差别.平时人们所说的“可以保健”的葡萄酒多指干红葡萄酒,其所含的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通血管、降血脂作用.而单宁等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皮和葡萄核中,家庭自酿葡萄酒所提取的酚类物质非常有限,因此保健作用大打折扣.

    作者:蔡红琳;石立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蜜月“性失败”,4项措施来补救

    蜜月“性失败”,勿小题大做新婚之夜或第一次性生活失败,并不能说明患有勃起功能障碍.大样本的调查和诊疗经验都证明,新婚“阳痿”的男人中,只有7%是确实存在某种影响性功能的疾病或异常,绝大多数人只是性经验不足,或者没有很好地把握性交时机.如果错误诊断成勃起功能障碍,治疗自然也不会收到效果.这类“阳痿”发生的原因,其实是一些细节性问题没有处理好.据了解,虽然第一次过性生活遭遇尴尬的情况很多,但却容易给“当事人”的心理和夫妻感情投下阴影,甚至可以让他们中的部分人分道扬镳.这实在是小题大做.

    作者:李宏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秋季健康的困惑:脱发、干燥、蜕皮……

    困惑1:头发掉得怎么这么多?秋季,很多朋友都会遇到掉头发的问题.首先得区分病理性脱发和正常的头发脱落.如果头发一块一块地缺失,或者是长期有脂溢性脱发(头顶、鬓角明显脱发),就可能是病理性脱发,需要到医院就诊.很多人到了秋天发现掉的头发比之前多,就很焦虑,怕变成“秃子”.但事实上,头发每天都是会脱落的,一天掉头发不超过1 00根,都是很正常的.秋季头发掉落增多的原因有几个:①夏季紫外线对头皮会有一定的损伤,秋季部分毛囊也进入了休止期,头发出现脱落.而在一定的生理信号下,又会有一批新的毛囊进入生长期,这是一个周而复始过程.②多数人夏季洗头比秋冬季要频繁,秋季洗头周期长而每次洗头时掉发数量增加,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安湘杰;陶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风情小食,吃出老故事与细心思(一)芝麻糊

    国人爱吃,无人不知.先人千百年营生,试优良食方,度冷暖冬夏,积年累月,裹挟历史、人情、风习的滋味便渗透土壤,滋生文化,留存至今.所以有人为品尝地道的风情小吃,踏遍大江南北;有人象箸玉杯,却难忘儿时乡土滋味;有人即使在现代都市中日日穿行,也未曾减退对传统小食的热爱.时移势易,而今街头一隅或妈妈手中各具风情的传统小食,已基本脱离初单纯的饱腹目的,也不仅有解馋装点的意义,它叙的是物华天宝、家乡味道、承续营养智慧之骄傲.

    作者:夏焱;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9种“进口”的过敏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究山药佳吃法

    探究1:怎样吃山药“物尽其用”?把新鲜山药洗净、晒干、切片是为生山药.如将生山药用麸皮炒过,就名炒山药.生山药药性偏凉,可滋脾阴;炒山药为平性,补脾胃作用较好.山药鲜品多用于虚劳咳嗽及消渴病;炒山药可治脾胃虚弱、肾气亏虚.曾有研究对比山药炒用前后降血糖、调节免疫及抗衰老作用的变化,发现生山药、清炒山药、麸炒山药、膨化山药对血糖、免疫调节及抗衰老作用的影响无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山药无论生食还是煮熟食用都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就煮山药的时间而言,一般以煮熟为宜,但不宜长时间煎煮.由于山药含有淀粉酶,可分解淀粉类物质,有促进消化的作用,故长时间高温煎煮会破坏这些酶,使其营养价值及药用效果降低.

    作者:王海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去瘢痕非“一劳永逸”

    难看难受,身心折磨瘢痕的外观因形成过程中所受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或不同颜色,可以是突起或凹陷的、增厚或菲薄的、不平整或直线状的.对大部分人来说,瘢痕不仅使人常常回忆起以往的创伤,也会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如局部疼痛和瘙痒等,严重的瘢痕还会限制肢体功能,影响身体发育.长期难以愈合的瘢痕,在反复刺激下可能发生恶变.

    作者:陈红波;孙家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过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揭开过敏真相

    信息化、自动化、电脑化、全球化,现代生活方式带来更多便捷,也带来一系列新的健康问题.过敏已成常见的全球性疾病之一.相比心脑血管病等常见病,过敏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头温柔的“绵羊”,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虽然有但无须治疗症状便可消退.殊不知,过敏其实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不治疗,可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菊之鞠躬尽瘁,无论真假

    《神农本草经》说菊花“轻身、耐老、延年”,是上品;久而久之,菊花就成了长寿的同义词.人到老年,喜欢与菊做伴,陶冶情操,养生延年.清代郑板桥就写了一副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这副对联透露了郑板桥的养生原则,推崇恬淡虚无,回归自然,淳朴简洁,平平淡淡.他还特别咏颂菊花:“南阳菊水多耆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

    作者:马有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杜绝血栓病“一发再发”

    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和静脉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具有起病隐匿、病变广泛的特点,发病时往往累及多个系统.在传统的诊治模式下,患者往往会被分配至血栓发生脏器相应的专科,如疑似肺栓塞患者可能会被收入呼吸科和心内科,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会被收入血管外科,而专科医生往往只熟悉本学科常规的诊疗方式,主要负责本学科应该处理的问题,不一定能采取优治疗方案,且容易忽视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变化,后续治疗与预防方面的工作更是欠缺.正因为如此,血栓病患者往往反复发病,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

    作者:胡豫;唐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胃肠道肿瘤诊疗的“指南针”

    避免无序、重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例,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直接影响到终的治疗效果.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下,不仅可以对肿瘤的诊断和分期进行精准的评估,还可以对不同分期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提高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避免无序治疗、重复治疗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作者:陶凯雄;蔡开琳;李桉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发自“肺腑”的戒烟“九言真经”

    我的烟龄近30年,有过三次戒烟经历,曾连续三年从元旦开始戒烟,长的一次2个月,但终总是拿写作、劳累、高兴、忧愁、应酬等理由为自己开脱,导致心想事未成.偶尔见到一句话:“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一生中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我是一个有很多不良习惯的人,这些坏习惯大多是不利己的,唯有一件还是损人的,那就是吸烟.借参加“公务人员戒烟大赛”活动的机会,我开始自觉戒烟,终于没再复吸.现在,戒烟后的我会敏锐地感到烟气熏人、不舒服.有了这样的生理感受,我更要说一下心理感受,也是一个烟加害我三十年、我加害别人三十年的“肺腑”之言:这么多年,我让太多人忍受过不适,身边人对我太包容了,我真的要对大家表达感谢,并致以歉意!

    作者:李金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尿病管理理念2大新变化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7亿人,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5亿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所带来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一方面将极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另一方面也将减轻个体、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的管理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同时,糖尿病管理的理念也在逐渐改变,主要表现为:从“个体管理模式”向“团队管理模式”转变,从“单纯降糖”向“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转变.

    作者:陈璐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头痛都要做CT检查吗?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好帮手”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能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以获得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图像,从而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应用普遍,尤其对以下疾病诊断效果好、诊断结果较可靠:颅脑肿瘤,包括原发或转移瘤,尤其是多发肿瘤;颅脑损伤,如各种血肿,尤其是多发血肿和颅窝血肿;脓肿与肉芽肿及寄生虫;脑血管病,如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症状性癫痫;脑积水;先天性畸形;等等.

    作者:雷德强;赵洪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天使”的双手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却很少关注守护你健康的医护人员.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认为:护士只是一群会打针、输液、写单子的小姑娘,不被患者、家属,甚至是自己的家人理解.可是你知道吗?这群“白衣天使”的手中拿的不只是注射器,她们的工作也远超你的想象.今天,在疾病面前与她们并肩作战的我,想用镜头代替眼睛,观察她们的双手.

    作者:史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萎缩性胃炎怎样“控”癌变

    萎缩性胃炎为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因发病率高、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且的确有一小部分会发展为胃癌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不少患者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后,深受“恐癌”思想的困扰,精神压力非常大.其实,萎缩性胃炎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

    作者:金玉;侯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分钟测试:您有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吗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患骨质疏松症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人们对“骨质疏松”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认识常常是“正误参半”.比如,许多老年人认为只要没有腰腿疼、血钙不低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首先,在骨质疏松症早期,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因而很难察觉,而一旦感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往往为时已晚;其次,不能把低血钙与骨质疏松画等号,事实上,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钙并不低,这是由于当尿钙流失导致血钙下降时,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动员骨钙入血而使血钙维持正常.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痛分娩:提升生娃幸福指数

    分娩痛,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痛“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每位妈妈一生中幸福的阶段.但是,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回忆分娩时,都忘不了那撕心裂肺的痛苦.在医学疼痛指数中,分娩时的疼痛仅次于烧灼伤痛,位列第二位,每次宫缩时,产妇就得承受一次痛苦.因此,分娩痛让许多准妈妈心存恐惧,不敢自然分娩,想选择剖宫产来结束妊娠.

    作者:刘焕;冯颖露;武庆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集“团队智慧”,使患者获益“大化”

    “单打独斗”存“短板”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但从疾病的角度出发,单一科室或者专业往往无法准确地诊断涉及多个学科的疑难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一方面,单学科诊疗往往缺乏整体观念,容易把一个复杂的人体,教条式地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学科问题,而那些不适合现有学科分割方式的疾病(涉及多学科的疾病),往往得不到有效治疗;另一方面,同一种疾病的诊疗经过多年的专科化发展,可能有了多种治疗方案,比如胃肠肿瘤可以手术,也可以化疗,不同临床科室间可能存在相互竞争,如果患者先看外科,那么就先做外科手术;如果患者先看内科,或许会先做化疗.在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患者得到的治疗方案似乎取决于“运气”,并不一定能得到合理的治疗.特别是肿瘤及重症疾病的治疗,由于病情复杂,治疗过程中容易顾此失彼,终给患者带来伤害.

    作者:王国斌;陶凯雄;李桉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一站式”诊疗:助老年女性摆脱“难言之隐”

    盆底疾病,常牵涉多个学科盆底疾病患者往往合并多个系统的疾病,如妇产科、泌尿外科、肾内科等.在单学科诊疗模式下,盆底疾病患者只能先在一个科室就诊,解决一个问题;随后再去另一个科室就诊,解决下一个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会耽误病情.65岁的王大妈就是这样.近三年来,每当咳嗽、打喷嚏或大笑时,她就会憋不住尿,常弄湿裤子,万分尴尬.同时,她还感觉外阴有肿物脱出,非常难受.王大妈以前很喜欢旅游,也喜欢跳广场舞,但自从有了这个“难言之隐”后,她就不愿意出门了,情绪也变得很不好,常发脾气.儿女们曾带老人去医院看过病,先看的是泌尿外科,但泌尿外科医生说,他们只治疗尿失禁,子宫脱垂的问题要去看妇产科,手术得分两次做.一听要做两次手术,王大妈坚决不同意,这一拖就拖了两三年.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