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红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和对照组35例(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头痛平均天数、早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除病死率外,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可以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作者:张文龙;刘小军;邓华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不同宫颈病变中人类乳头状病毒(HPV)16/18感染与Ki-67表达的关系和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14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进行HPV16/18型检测和Ki-67抗原表达的观察.结果 HPV16/18型阳性者60例(52.63%),其中慢性宫颈炎(CC)9.38%(3/32)、子宫颈尖锐湿疣(CCA)27.27%(6/22)、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78.57%(22/28)、子宫颈浸润癌(ICC)90.06%(29/32);Ki-67抗原阳性表达为61例(53.51%),其中CC12.5%(4/32)、CCA 31.82%(7/22)、CIN 71.43%(20/28)、ICC 93.75%(30/32).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HPV16/18阳性率和Ki-67表达率逐渐增高.CC与CCA比较,HPV16/18和Ki-67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但良与恶性宫颈病变比较,HPV16/18和Ki-67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HPV16/18感染阳性的宫颈病变进行Ki-67检测,在预测宫颈良恶性病变的准确度上有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李晓玲;邓亚丽;邹明英;董能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旱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恶性肿瘤的防治成为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为适应医学课程体系改苹的需要,如何更好地开展医学生临床肿瘤学的教学成为医学教育者的新任务.
作者:周意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评估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79例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对实行护理观察后的患者心理进行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进行护理观察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很大改善.结论 不同护理措施对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有影响.
作者:张圣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学生职业兴趣倾向,提出择业指导建议.方法 采用霍兰德中国职业兴趣量表对某医学院642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职业兴趣现状调查.结果 医科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于调研型和社会型;性别不同的医科大学生职业兴趣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家庭来源的医学生,在艺术型职业兴趣方面有显著差异;方差分析表明各专业学生在实际型、调研型和事业型三类职业上的有显著差异.结论 医科大学生对自我职业兴趣倾向认知不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医学生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作者:杨洁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V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疗效与帕金森病(PD)的不同点.方法 对28例VP及23例PD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检查结果及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P平均发病年龄晚于PD患者(P<0.05).其男女比例约为3.67:1,有71.4%VP患者既往存在脑血管病及危险因素,少静止性震颤(36%)而以肌强直-运动迟缓(92.9%),步态异常(78.6%)明显.多伴有锥体束征(64.3%)及智能障碍(46.3%),显著高于PD组(P<0.05).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及皮层下白质多发腔梗.VP患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明显差于PD组,但部分患者有效.结论 VP是独立于PD的中枢神经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及头颅RI表现方面同PD存在一定差异.左旋多巴替代疗法结合脑血管病治疗措施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期明;刘陵志;罗良英;陈鹏;曹莉梅;赵巧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钬激光是利用稀有元素钬为激发介质的固态脉冲式激光.钬激光在泌尿外科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对我院2000年11月~2006年10月开展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258例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并阐述了一些具体做法.
作者:胡翠洁;何文香;陈善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cs,Ct)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的病原体之一,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严格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主要侵袭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可引起生殖道和眼部感染.
作者:张小清;余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埋置于胸大肌深面进行隆乳术的护理方法,通过对两期手术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负压引流管的护理、乳房包扎固定与按摩的专科护理与观察、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使3例情况特殊的隆乳受术者顺利进行了手术且术后效果满意.强调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性.
作者:王红梅;李霞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由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技术的改进,新一代导管与支架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脉穿孔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死亡率高.
作者:曹明艳;何勇;胡大军;沈向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本院心血管内科于2006年3月收治1例重度高血压合并降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并成功对其进行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ES),护理上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何咏梅;黄娥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氧氟沙星滴眼液对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3例外眼细菌性炎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0.3%诺氟沙星眼药水治疗.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痊愈率分别为90.4%及86.3%,总有效率分别为98.8%及96.3%.结论 0.3%氧氟沙星滴眼液是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有效药.
作者:刘向月;邝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针对当前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等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剖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进行实践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适应社会能力.
作者:刘庆武;贺莉萍;周少平;梁翔;周勇;黄晓;李军;周一平;关章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25例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患者,30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行下肢动脉造影,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5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下肢动脉各分支受累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糖尿病组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足背动脉受累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01),糖尿病组患者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受累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01),股深动脉病变在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主要累及膝以下胫腓动脉,非糖尿病患者以髂动脉、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病变为主.
作者:吕新华;曹明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某市62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男教师在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存质量、对支持的利用度及抑郁总分得分均低于女教师(P<0.05);各年龄组教师在生活质量各维度、社会支持各维度、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自评健康的教师在生活质量各领域、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自评非健康的教师,焦虑量表得分则低于自评非健康的教师(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满意度、经济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婚姻满意度、娱乐时间长短、住房满意度和与同事关系等(P<0.05).结论 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少平;刘庆武;周勇;高金霞;李军;梁翔;胡志艳;朱孟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分别给予适量的芬太尼,咪唑安定,曲马多.结果 三种用药方法都有一定的抗躁动效果,和其他两种方法比较,芬太尼用于抑制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具有起效快,清醒快,副作用小的特点.结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可以使用多种药物进行处理,芬太尼效果更好.
作者:袁文革;张安生;张治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空气灌肠整复法的认识,探讨空气灌肠整复法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JS-628E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对26例患急性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诊断和整复,与36例采用钡灌肠诊治的结果对照,比较两者的整复成功率.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3例,成功率88.46%,钡灌肠整复成功28例,成功率77.78%.两种方法成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56,P>0.05).结论 空气灌肠和钡灌肠一样,对小儿急性肠套叠整复成功率较高,且更安全、简便、经济,应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的首选方法.
作者:胡石腾;李艳;陈林凯;陈和清;蒋玲;娄辉;蒋国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高血压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C组)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20例(A组);C组常规服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药,A组在C组基础上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选择同期2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正常对照组(N组),N组常规服谷维素,疗程1年,治疗前后各组均抽血清测TGF-β1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质量(LVM).结果 A组TGF-β1浓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均低于C组,TGF-β1浓度与LVMI和LVM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下调TGF-β1浓度,抑制高血压病患者心室重构.
作者:刘青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病人中应用,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将22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和强化组(1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强化组患者采取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 强化组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遵医行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神经外科病人教育过程中,开展多形式、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陈岁英;颜清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实习前强化训练对实习护生操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习前安排16个学时对2003级本科96名护生的铺床法、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技术、导尿术、各种注射法进行强化训练,以湖南科学技术出鲻版社出版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为标准,对所有学生在强化训练前后进行考核评分比较.结果 强化训练后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强化训练前,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实习前强化训练可提高实习护生操作能力.
作者:向牡秀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