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朱蜀侠;刘东亮
焦虑症是以常伴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表现为神经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临床分为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社会焦虑及应激障碍等[1-2]。神经性焦虑包括紧张、焦虑、害怕、惊恐、胆小等;躯体性焦虑主要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所致的坐立不安、睡眠障碍、肌肉疼痛、多汗、胸闷气短、胸部缩榨感、尿频等。广泛性焦虑症在中医学中属郁病范畴,与“惊悸”、“卑惵”、“怔忡”、“不寐”、“奔豚”等病都有相关性[3]。胡随瑜教授是湖南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领衔专家,他对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有独到的学术思想与深刻的体会。笔者有幸跟随胡随瑜教授学习,受益颇多,下面就3则典型病案加以讨论。
作者:崔曼;江菊;邱新建;张春虎;王哲;唐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联素(ADP)水平及其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IL-6、TNF-α和AD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并研究上述指标与FBG(空腹血糖)、FINS(空腹胰岛素)、BMI(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IR)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产妇IL-6、TNF-α、ADP及I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IL-6、TNF-α与FINS、BMI、IR呈正相关(<0.05),其他指标无相关性(>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IL-6、TNF-α明显高于正常妊娠产妇,ADP明显低于正常妊娠产妇,且IL-6、TNF-α与IR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检测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欧武英;李闻文;叶芳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服用依那普利片,实验组52例,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共24周。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白昼和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4 h收缩压标准差、白昼收缩压标准差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5),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较治疗前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白昼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和对照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01),但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依那普利片和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均有良好的降压疗效;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明显降低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伍先亮;傅广;马丽霞;冯荣;汤华;廖春锋;黄树斌;石顺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Perclose缝合器在股动脉穿刺止血的价值及其对血管及远端血供的影响。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7月行肝动脉介入(TACE)患者135例,按照非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实验组(69例)和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d及术后1个月的穿刺部位股动脉周径、血流速度、踝-肱指数(ABI)、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手术成功率为98.6%,对照组为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71);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ABI、血流速度、穿刺点股动脉内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0);试验组术后2 d血流速度、穿刺点股动脉内径均小于对照组(=0.006和0.030),试验组术后2 d AB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00);实验组在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0.001);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58)。结论肝动脉介入术后使用血管缝合器在近期安全有效,对股动脉及远端血供无明显影响,并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感,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春明;覃晓;余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膜的表面形态变化,为亚细胞水平下探索肿瘤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和细胞水平诊断和早期诊断提供新方法,并为探索肿瘤的治疗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观察雌激素受体抗体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膜表面形态特征并对特征参数平均粗糙度、平均峰高度、平均凹陷深度和表面积差值进行定量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雌激素受体抗体阳性表达组的乳腺癌细胞形态和阴性表达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阳性表达组乳腺癌细胞膜表面凸凹不平,可见“细密尖锐”的“麦芒样”隆起,而阴性表达组的乳腺癌细胞膜呈“粗大饱满”的“沟渠样”隆起。两组细胞在平均粗糙度、平均峰高度、平均凹陷深度和表面积差值方面有明显差异(<0.05)。结论细胞膜表面结构因细胞的功能状态的不同而不相同。相同肿瘤细胞在不同功能状态下,其细胞膜在形态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为探讨肿瘤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和早期诊断及细胞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姚文莲;纪小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Zenker憩室倒悬固定法在治疗Zenker憩室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例Zenker憩室患者中,9例为甲状腺肿瘤手术中意外发现为Zenker憩室,2例为术前确诊为Zenker憩室。9例予以外科干预,术中沿Zenker憩室表面全周游离后,将憩室底部上提并将底部及内侧壁与下咽缩肌和环甲肌分别缝合固定。结果口腔异味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者8例,改善不明显者3例(2例未行手术);刺激性咳嗽显著改善者2例,症状减轻者2例;3例食管残渣反流者症状均消失。随访6~46个月,未见症状复发者,无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麻痹者,无食管瘘或术后感染者。结论憩室倒悬固定法治疗Zenker憩室简便安全,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申虹;魏伯俊;彭振兴;冯睡;谢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安胃疡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PU)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胃泌素与胃动素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和治疗组(=60)。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安胃疡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6.7%和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的总有效率和86.7%的Hp根除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明显降低(<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7%的复发率(<0.05)。结论安胃疡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PU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及Hp根除率,同时可以降低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并减少疾病复发,且不良反应轻微,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作者:杨忠兰;吴云峰;田茂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基因突变型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OLF)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经基因分析确诊为基因突变型晚期大肠癌病例,共106例。其中接受XELOX化疗者56例,接受OLF化疗者50例,并比较分析两组接受化疗后发生毒副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的差异。结果OLF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静脉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高于XELOX组,而腹泻的发生率XELOX组要明显高于OLF组,在口腔炎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ELOX治疗基因突变型老年晚期结肠癌具一定疗效,相对安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练英妮;毛进星;曾志坚;陈玉兰;高婷花;黄金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住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予以抗感染、吸氧、扩张气道及祛痰等常规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肺动脉压力(PASP)、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N-端脑钠素前体(NT- 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pH、PaO2、SaO2均较治疗前增加(<0.05),但观察组增加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后PaCO2、RR、HR、PASP、ET-1、hs- CRP及NT- proBNP较治疗前均下降(<0.05),治疗后PASP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的动脉血气水平,降低肺动脉压力及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肯定的治疗价值。
作者:赖蓉;李多;兰四友;邓述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动脉化在肝门部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对6例侵犯肝动脉的围肝门区恶性肿瘤,均行联合肝叶切除的根治性手术,并联合对受侵的肝动脉切除,并行门静脉与肝动脉近端合适部位的吻合,完成门静脉动脉化处理。结果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率为100%。术后观察6个月以上,未见门脉高压和肝损害的出现。结论在肝动脉受肿瘤侵犯被迫切除时,根据剩余肝体积的多少,选择合适的肝动脉口径行门静脉动脉化,不失是一种保留肝动脉血供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而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席浩;王保富;赵之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血糖对大鼠认知能力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的影响,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探讨2型糖尿病神经纤维化的机制。方法设定两个干预因素,即2型糖尿病造模手段(3水平:普食喂养、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并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和药物干预(2水平:无处置、罗格列酮片按照3.0 mg/(kg·d)灌胃4周)。48只SD大鼠分为6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识能力;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血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谷氨酸浓度;ELISA检测海马p- PHF1Ser396/404、p- AT8Ser199/202、p-12E8Ser262的表达。结果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造成认知障碍,罗格列酮可缓解认知障碍;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可明显增加海马中血糖(Glu)浓度,罗格列酮可减少Glu浓度;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可增加海马中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罗格列酮可减少海马中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结论胰岛素抵抗及血糖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时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原因;罗格列酮可以缓解这一过程。
作者:马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 MG)水平,并探讨血清β2- MG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筛选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30例纳入研究。选择30例乙肝病毒(HBV)阴性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用检验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血清β2- MG的因素。结果 HBV阳性组血清β2- MG水平为(65.64±10.18)μg/ml,较HBV阴性组(44.90±12.81)μg/ml显著升高(<0.01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β2- MG水平与血清清蛋白呈负相关(B=-0.001,=0.015),与HBV感染、透析龄及谷丙转氨酶呈正相关(B=14.127,=0.000;B=0.421,=0.001;B=0.077,=0.032)。结论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β2- MG水平较HBV阴性的血液透析患者显著升高,且与血清清蛋白、谷丙转氨酶、HBV感染及透析龄有关。
作者:李聚敏;王海萍;赵学伟;张五星;周伟;张智敏;张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报告2例静脉窦血栓并发硬膜下积液并文献回顾。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2例静脉窦血栓并发硬膜下积液病例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结果1例术后患者完全恢复且硬膜下积液消失,1例患者并发颅内血肿长期昏迷但硬膜下积液消失。结论静脉窦血栓临床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多样,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硬膜下积液时也应考虑到静脉窦血栓的可能。
作者:赵银龙;杨建凯;齐雪姣;马万东;冯佳良;史学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研究。方法4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病例组,43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房径线、二尖瓣血流频谱E波和A波速度、E波与A波的速度比值(E/A),应用组织多普勒获得二尖瓣瓣环室间隔侧、侧壁侧瓣环舒张早期速度峰值(Ve)、舒张晚期速度峰值(Va)。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动态图像,脱机分析计算左房大容积(LAVmax)、左房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期前容积(LAVpreA)、左房储蓄容积(ARV)、左房主动排空容积(AEV)。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的LA径线、VE、E/e、LAVmax、LAVpreA和LAVmin显著增大,而ARV/LAVmax、AEV/LAVpreA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的储备功能及辅助泵功能有明显障碍。
作者:杨婷;田方平;周佳;唐惠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的表达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实时定量PCR检测BCRP基因表达的技术,定量检测20例初治组AML患者、20例完全缓解组AML患者及20例难治复发组AML患者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AML患者BCRP和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差异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BCR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01),初治组、完全缓解组、难治复发组的表达均存在差异(<0.01),其中难治复发组表达高,初治组次之,完全缓解组低。结论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增高,BCRP的表达水平可能是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可能是AML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薇;周明;罗科玲;谭熹;雷平;邹彬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中,Th22和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胶原诱导的大鼠RA模型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h22细胞,Real- time PCR检测IL-22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IL-22蛋白表达水平;用IL-22封闭抗体中和RA大鼠体内IL-22后, CCK-8实验检测RAFLS细胞增殖,Real- time PCR检测IL-22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大鼠全血中的Th22细胞和血清IL-22的表达显著增加(<0.01);用IL-22封闭抗体中和RA大鼠体内IL-22后,与对照组比较,RA大鼠血清IL-22显著下降(<0.01), RAFLS细胞增殖能力下降(<0.01),RAFLS细胞中STAT3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较少(<0.01)。结论RA大鼠模型中,Th22细胞通过分泌过多的IL-22刺激STAT3信号途径,从而提升RAFLS细胞的增殖能力,参与大鼠RA的发病。
作者:张保龙;尤笑迎;尹万乐;田明波;李达;马利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黏结蛋白聚糖2(syndecan 2)和E-钙黏蛋白(E- cadherin)表达与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结直肠腺癌中的syndecan 2和E- Cadherin的表达,45例腺瘤性息肉、30例正常结直肠做对照组,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Syndecan 2在结直肠腺癌、腺瘤性息肉、正常结直肠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80%及100%,与腺癌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E- 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85%和100%,与腺癌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结论 Ayndecan 2和E- Cadherin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减少,syndecan 2高表达、E- Cadherin低表达提示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
作者:冯智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1(HIV-1)型艾滋病(AIDS)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艾滋病病毒载量及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通过Real- time PCR 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全自动病毒载量仪(Roche公司)和流式细胞仪(FACSCOUNT)绝对计数法对95例HIV-1型AIDS患者定量检测血浆中HIV-1 RNA和CD4+T淋巴细胞数。结果低文化程度的35~50岁已婚男性农民是HIV-1型AIDS患者的多见人群,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机会感染常见部位是呼吸系统感染90例次(51.5%);机会感染发病率多的是细菌性肺炎48例次(27.4%);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层水平分为5组,细菌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感染性腹泻及单纯疱疹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余机会感染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机会感染发生例次率为97.7%;病毒量<103拷贝/ml的AIDS中,以CD4+T细胞数在200~399个/μl的个体较多(75%),病毒量≥105拷贝/ml的AIDS中,CD4+T细胞数在<200个/μl的个体45例(73.8%);CD4+T淋巴细胞值与病毒载量对数值呈负相关(=-0.34,<0.01)。结论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随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CD4+T细胞计数是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CD4+T细胞计数观察是预测机会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铃;古雪;敬雨佳;李芸;梅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及17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肝癌患者98例、非肝癌乙肝病毒感染组185例、健康对照组205例CTLA 4基因型分布。结果①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CTLA 4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启动子1722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CTLA 4+49位点AG、GG 基因型携带者、CTLA 4-1661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肝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赞R值分别为2.48、5.22及2.51)。②以非肝癌乙肝感染者为对照组,49位点 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赞R值分别为2.48、4.60和2.13)。③以所有非肝癌者对照,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赞R值分别为2.48、4.91及2.32)。结论CTLA 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
作者:崔伟丽;李娜;于君;亓玉琴;崔京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后FPG、1 hPG、2 hPG与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FPG、1 hPG、2 hPG与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Cys C与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Cys C与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病、羊水过多、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10.6%、12.8%、0.0%及14.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低血糖与蛋白尿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与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0.6%与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GDM,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清Cys C与HCY水平,并显著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唐国珍;张小霞;谭爱香;马俊如;谢江燕;余小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