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
目的:旨在对临床护士对糖尿病饮食管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后续深度开展饮食管理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工作基础.方法:借助便利抽样模式对本市3所三甲医院200名护士应用自制糖尿病饮食管理知识问卷进行详细调查.结果:本组护士对糖尿病饮食管理认知总平均分为29.75±7.91分,平均答对率为53.12%,影响护士糖尿病饮食管理认知水平的核心因素分为学历内容和继续教育内容以及内分泌专业人员培训内容(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认知水平偏低,院方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糖尿病饮食管理专业培训强度,稳步提升临床护士的基本认知标准,更好更优的促进其对患者正常饮食管理和教育工作执行.
作者:郑雪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讨论对老年Ⅰ期肺癌使用立体定向放疗的不良反应和具体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老年Ⅰ期肺癌病人4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23例每组,1组为对照组,使用化疗;2组为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立体定向放疗.对比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86.96%和82.60%,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69.57%好43.4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疗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任何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杨威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8月接收治疗的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4例,随机分两组:一组为治疗组(17例),均采用丁苯酞治疗;一组为对照组(17例),均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TG和FIB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TG和FIB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G和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但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也较高,是临床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陈慧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比较空肠营养与鼻胃营养对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择取本院收治的危重患者90例,择取时间是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分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鼻胃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空肠营养支持.比较临床指标、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的血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体质量指标比较,观察组差异不突出,P>0.05;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胃营养与空肠营养均可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但空肠营养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借鉴.
作者:陈伟;黄金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经验.方法:为进一步加强耳鼻喉科规范化护士的培训,培养合格的临床护理专业人才,对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开展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结果:规范化培训一年后,所有5名护士各项考核成绩合格率100%.结论:通过在我院耳鼻喉科对护士实施规范化的培训,可以尽快地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增强其临床业务能力及竞争力,使护士尽快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保障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作者:王敏;曾艳;廖韵 刊期: 2017年第26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机械通气在抢救危重症患者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机械通气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气管导管的非计划性拔除.非计划性拔除是指尚未达到气管拔管指征而将人工气道意外拔出,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患者的再次伤害(如呼吸道损伤、重新插管、脑部不可逆低氧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及延长住院时间[1].抢救危重症患者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气管插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2].成人气管插管的并发症中常见的是非计划拔管.患者可能由于意外拔管,终止患者所需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3].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才能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降到低,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抢救成功率.本综述立足于近年来的原因分析,从医护、患者、导管、插管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4].
作者:范辽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然后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偏高,并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5%,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芝容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对各中心药师实行的社区药学服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工作方法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以社区药学服务发展.基层医院只有深入社区与临床中,才能从处方评价、用药咨询、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教育、医患沟通等方面开展工作,从而保证社区药学服务的切实性.
作者:贺美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比较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行以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以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的IL-6、hs-CRP、TC、TG、HDL-C、LDL-C、LVEF、LVEDD、IMT、斑块面积等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相比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行以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莫奇锦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AECOPD患者,数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行雾化吸入噻托溴铵与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51例基于此,行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0%)较对照组(75.0%),显著高于后者(P<0.05);各项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患者采用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古丽米拉·依马木;凌敏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组内各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后,其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评分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实施,不仅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同时也显著的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潘琼 刊期: 2017年第26期
本文通过对胸腺瘤的CT影像分析,以探究良恶性胸腺瘤CT诊断的价值和表现.通过针对二十九位通过手术病症验证的胸腺瘤病人的CT影像进行重新分析验证.得到结果,手术之前CT诊断呈良性的胸腺瘤有二十二位,手术后病情检查诊断为良性胸腺瘤的有十九例,五位是呈恶性的,占比为百分之八十六;经过一系列分析对比,得到结果:CT对胸腺瘤的诊断和判别证实有非常关键的应用价值.
作者:商筑田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肱骨骨折患者应用手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院治疗的肱骨骨折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试验组肱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肱骨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可通过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治疗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何忠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风险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A(观察组)组为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经我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5例,B(对照组)组为随机挑选的我院的健康体检人员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扫描.结果:对比两组的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结果为A组冠心病患者平均冠脉钙化积分为(398.35±35.71)分,B组健康体检患者平均冠脉钙化积分为(68.74±17.33)分,A组与B组冠脉钙化积分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能够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很大价值的信息,冠脉钙化积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患者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能够为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与否提供帮助.
作者:尹维齐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7-2017.7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作业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预后生活质量.结果: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后,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差距显著,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业疗法有利于脑瘫儿童语言的康复训练,其临床优势值得大为推广.
作者:杨爱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对孕前肥胖以及孕期的合理饮食等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接收的就诊以及分娩的孕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三个组,对妊娠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孕前肥胖患者在妊娠时期的糖尿病发生概率、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率、总产程延长率、以及巨大儿发生率都要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而孕前肥胖患者经过合理的饮食之后,在妊娠时期的总产程延长率、糖尿病发生率、孕期体重增长、巨大儿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等方面都要明显低于没有进行合理饮食的人.结论:孕前肥胖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孕期合理饮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孕期体重发生过度增长,对妊娠结局产生有利的影响.
作者:杨永艺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胰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同期选择100例非原发性胰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患者均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胰腺癌患者中的检测效果.结果:实验组原发性胰腺癌患者AFP指标,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疾病患者(P<0.05);慢性胰腺病、消化道肿瘤、继发性胰腺癌以及其他胰腺脏疾病患者相比血清AFP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一甲胎蛋白检测(P<0.05);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甲胎蛋白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效果理想,且检测过程中联合甲胎蛋白能够提高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亚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开展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的效果,探讨其广泛推行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我市10个社区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选择50例医疗护理人员组成专业小组仅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对照组则沿用之前的医疗服务模式,针对患者的满意率、服务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服务模式的总有效率和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意义.结论: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的开展的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起到良好的保健和预防治疗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而且患者的满意程度和心理接受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医院价值.
作者:张明龙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急性胆囊炎高龄患者1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案.结果: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1例(67.2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8例,其中有6例患者转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有15例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有15例患者行保单取石术,经超声胆道碎石后取出的共3例;行胆囊造瘘术的患者13例;肝胆囊穿刺置猪尾巴引流管术的患者10例.其余59例患者均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或临床效果显效改善,未出现死亡病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1±1.1)d.121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胆囊壁水肿患者91例,胆囊底部或胆囊壶腹部存在黑色坏死病灶的患者16例,胆囊穿孔患者3例,胆囊管或胆总管扩张患者32例.结论:急性胆囊炎的病情进展较快,需要紧急处理,由于患者的年龄较高,应及时的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不应受72h人为时限的限制.
作者:郭楠;王玉凤;张艳玲;周承刚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究自拟解郁理气方治疗梅核气的效果,为梅核气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自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接诊并确诊的梅核气患者3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自拟解郁理气方为主要治疗手段,对患者开展为期1个月的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估.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32例患者中判定为治愈的16例,占比50%,判定为有效的11例,占比34.4%,判定为无效的5例,占比15.6%,总有效率为84.4%,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自拟解郁理气方治疗梅核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琼芳 刊期: 201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