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路径应用效果分析

邓尚容

关键词:心理护理, 老年恶性肿瘤,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添加心理护理途径,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参与者是我院接受恶性肿瘤的老年患者中选出103例病人,2016年7月-2017年7月为103为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依据病例单双号进行分组,其中52位患者的小组称为对照组,接受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其余51位病人自动组成观察组,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除接受常规护理之外,还给予心理护理路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干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评分是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数据的对比项.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功能状态评分,得出观察组患者数据相对理想的结果,P<0.05.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基础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路径干预治疗,可取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肾内科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制定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建立肾内科专科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临床评价指标监测结果变化,指导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结果:两组比较,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静脉意外穿刺率、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合格率、低蛋白饮食的知晓率上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建立肾内科专科质量监测指标,对护理质量管理具有导向作用,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张颖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喘息、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4.35±0.45)d、(4.12±0.17)d、(2.10±0.05)d、(1.25±0.03)d、治疗有效率97.56%、患儿依从性95.12%、家长满意度90.24%.对照组患儿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6.78±0.36)d、(7.12±0.20)d、(4.06±0.12)d、(4.19±0.14)d、有效率85.37%、依从性53.66%、满意度68.29%.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缩短肺炎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对其依从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实施手术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8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细节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手术室推广使用.

    作者:程晓庆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浅谈医院医务科管理工作的难度分析与对策

    本文主要针对医院医务科管理工作的难度分析和对策展开深入研究,重点阐述了要借助提高对医疗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大医院制度执行力度、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务科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等,以此来促进医院医务科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宋艺斌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效果研究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掷硬币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4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个性化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咳嗽、啰音、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参照组短,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可有效减少其不良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靳强强;刘雯;时莎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细节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细节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进行细节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进行传统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比较发现,观察组对比对照组的效果具有明显优势,且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细节护理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提升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琪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高血压的生活干预与治疗

    高血压病是现如今常见的心脑血管类疾病,由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导致的死亡人数逐渐上升,目前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但是高血压的总体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很低.高血压逐步成为现代健康的杀手之一,防治除了医疗方面的治疗,高血压的生活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陈元贵;李红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探讨脑钠肽在心血管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脑钠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59例心血管患者,并另选取5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脑钠肽检验,比较两组脑钠肽含量与心功能分级,分析脑钠肽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脑钠肽(563.74±123.44)pg/ml,对照组脑钠肽(17.09±6.24)pg/ml,两组心功能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症状相对模糊,患者利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的效果相对明显,脑钠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有指向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申岩;高瑞敏;康玲玲;徐建锋;岳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儿科门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主要分析在我院儿科门诊医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具体的药物应用情况,同时对具体不合理应用的原因进行整理与探讨.方法: 本次探讨的对象均为于我院儿科门诊进行医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所有病例收集的起止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17年2月份与2018年6月份.抽取的儿科门诊处方例份为2416份,对上述处方予以总结与分析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具体的应用情况以及具体不合理应用情况.结果: 儿科门诊的2416份处方中,药品类应用数量101种,中成类药物以及西药类药物的应用种类分别为20种与81种.2416份处方中属于抗菌药物类的份额为1932份,属于抗炎类的的份额为339份,余下的145份均属于抗病毒类的中成药物.2416份处方中有142张处方为不合理使用药物情况,主要应用不合理情况为有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因素、药物遴选不适宜、药物拮抗因素以及无指征用药因素等.结论:医院儿科门诊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药物的应用种类繁多,药物应用多的抗菌药物类.与此同时还应对药物处方应用的不合理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大值的提升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医治的有效性.

    作者:赵顺宇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措施

    目的: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以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为例,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5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入组研究,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组,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和传统护理模式.结果:从依从性、症状缓解时间和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结论:由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对诊疗和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不能默契配合诊疗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并完善皮肤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和环境护理等工作,提升患儿的依从性,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质量评分.

    作者:张令晖;王玉兰;孙敏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结核病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与分析结核病患者用药后身体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救治的肺结核病患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使用常用药,观察组患者同样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并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合理用药和优质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与优质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落实.

    作者:顾晓兰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浅析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学机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针对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客观分析.方法 选择74例消化不良患者以及52例膀胱炎患者,分别分为甲乙两组和丙丁两组.阿莫西林治疗是甲组与丙组患者使用的方法.乙组以及丁组分别使用雷贝拉唑和氧氟沙星治疗,后针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甲乙两组不良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组与丁组患者差异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使用范围方面,西药阿莫林相当广泛,取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可在临床方面大面积推广与使用.

    作者:鲍婷琦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全科护理意识在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应用全科护理意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本院接收的182例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5年10月-2017年12月.依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有91例、对照组有91例.在照组中,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实验组中,对患者采用全科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分别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统计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约为92分,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6%,而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约为78分,护理工作满意度为6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值<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科护理意识应用于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雪梅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30例患者中28例康复出院,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未出现精神异常或心理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行综合护理效果较好,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促进其尽快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作者:李芝萍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诊断与治疗进展

    切口深部感染是采取脊柱内固定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要对采取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深部感染进行分类,了解手术切口深度感染的致病菌、相关因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等.要了解切口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因素,从而可以尽早的确诊后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治疗,尽早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深部感染的几率,降低临床致残率,通过考虑围手术期的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几率,因此对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深部感染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降低临床致残率具有种农药意义.

    作者:喻永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对比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SCTA)与核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照分析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3D DCE SCTA)和核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优势和不足.方法:对29位可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联影UCT S160型16排螺旋CT机和美国MALLINCKRODT高压注射器,行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条件许可患者加做核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检查.将所得的轴位图像重建后发送到配套工作站,通过调整阈值,进行表面重建 (SSD)、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成像技术,立体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内膜片、确定夹层动脉瘤破裂口的位置、范围和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准确定位,定性诊断.结果: 本组29位患者中,依据DeBakey分型(三型:I型:内膜撕裂口在主动脉近端,夹层延伸到腹主动脉;II型:内膜撕裂口起于升主动脉,终止于无名动脉水平;III型:内膜撕裂口在主动脉峡部发生,夹层延伸到腹主动脉).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3D DCE 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I型7例、II型3例、III型19例.核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诊断结果基本相同.结论: 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SCTA)是非侵入检查,简单、快捷、准确、安全、无痛苦.螺旋CT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主动脉全程的扫描和图像重建,是寻找夹层动脉瘤内膜撕裂口的重要方法.核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检查的准确率与3D DCE SCTA基本相同.但是检查时间是3D DCE SCTA的5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危重患者,属于MRI检查禁忌症.而3D DCE SCTA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发现病变,为手术方式、支架选择提供重要信息,帮助临床拟定治疗方案,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在血管移植术、重建术、支架放置术后进行疗效评价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强;刘淑萍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医学也在迅速发展.在医学领域,当今为热点的话题就是医患关系的紧张,正是由于医患关系的复杂,再加上急诊科科室所面临的病人多为情况错综复杂、病种多样化,范围较广.那么这就对我们急诊护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也说明针对护理风险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将就急诊科中护理风险的管理问题进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

    作者:卢盼婷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赤峰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意义

    目的:研究赤峰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的成分特点,为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2012年9月至2017年10月641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赤峰市泌尿系结石发病率男/女为1.77:1,,上尿路结石/下尿路结石为7.43:1.所有的结石成分中,混合性结石530例(约占82.68%),单纯性结石111例(约占17.32%),混合性结石与单纯性结石之比为4.77:1.结论:赤峰地区泌尿系结石分以混合性结石为主,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对结石治疗治疗及预防起指导作用.

    作者:赵长远;夏海波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CT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CT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6月我院收治的312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病患者,对其进行CT检查,分析CT图像特征.结果:根据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CT图像,基底节区是外伤性脑梗塞的高发部位,同时呈现出小片状腔隙性的低密度影.结论: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中,CT平扫具有特异性表现,对于其早期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需要和其它疾病导致的脑梗塞进行辨别.

    作者:买买提吾买尔江·麦麦提艾力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郁肺型喘证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郁肺型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痰热郁肺型喘证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顺尔宁-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桑白皮汤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的FVC、FEV1均较治疗前上升,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上升情况更为显著,且研究组的上升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郁肺型喘证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FVC、FEV1水平,提高其肺功能.

    作者:张阿丽 刊期: 2018年第52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