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萍;蒋建芳;刘传兰;吕国祯;徐克劲;张世范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1篇文稿已以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他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作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就此问题作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后仲裁。(6)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以及撤消该论文的通告;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U)近2年来收治经人工呼吸机辅助治疗创伤呼吸衰竭病人46例。经痰培养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人36例(78.26%),现将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创伤后VAP患者36例,男30例,女6例,平均年龄(44±2.4)岁,平均住院(28.67±2.1)日。24例为交通事故伤,8例为坠落伤,4例为挤压伤。单纯胸部伤4例;单纯上、下肢离断伤各1例;余30例为多发伤,其中多发肋骨骨折28例次,血气胸、肺挫伤26例次,多发四肢骨、骨盆及其他部位骨折22例次,严重颅脑伤16例次,腹内脏器破裂、内出血12例次,广泛性软组织挫裂伤16例次。休克18例次,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4例。
作者:封秀琴;陈建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防烟楼梯、排烟设施的设计缺陷,使一些伤者并无直接的体表烧伤,而出现因有毒气体、烟雾的吸入导致的吸入性损伤。我们近年来救治了9例发生在城市中的3起高层建筑火灾中单纯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9~40岁,平均(24.2±6.3)岁,9例均为火灾发生后在密闭房间20min~50min被救出送入我院急诊科。入院时体检均未见明显表皮烧伤,部分患者见鼻孔发黑,其临床情况见表1。
作者:俞凤;刘镜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大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当今外科ICU首要死亡原因(占50%~80%),系危重病医学面临的具挑战性难题。MODS旧称多器官衰竭,从其命名至今已逾20年,人们为了攻克这一顽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在临床治疗效果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与完善[1]。90年代以来,由于MODS概念的更新和发展,人们对该综合征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器官衰竭这个病程终点和结局,而着眼于全身性炎症反应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重视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作者:姚咏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垂体后叶素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咯血的首选药物。为了观察垂体后叶素对老年患者心脏供血和血压的影响,本院急诊科从1996年~1999年,在对48例急诊时心电图和血压均正常的老年急性咯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时,进行了心电图和血压的观察,并在治疗上作了一些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1996年~1999年,60岁以上,急诊时心电图和血压均正常的急性咯血病人共4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60~74岁,平均(65.8±3.6)岁。病因:支气管扩张17例,肺结核4例,支气管肺癌3例,肺囊肿1例。咯血至就诊时间0.5~1.5h。咯血量30~100毫升。
作者:钱向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29岁。因昏迷半天急诊入院。半天前,病人在家中突然出现乏力、多汗,继神志不清。无呕吐、四肢抽搐。继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近7年病人常感头昏、乏力,伴有多汗,并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体检:体温不升,P120次/min,R 20次/min,BP 6/4kPa。神志不清,表情淡漠,皮肤苍白、潮湿、四肢厥冷、头发干枯,腋毛、阴毛完全脱落。第二性征消失。心肺阴性,腹平软,病理征阴性。追问病史知其7年前有产后大出血、及产后一直无乳、绝经病史,此后逐渐出现体力下降、怕冷、汗多等症状。病情逐年加重,多方医治未果。据此,综合考虑为垂体危象,急查血糖:1.2mmol/l,遂即静推50%GS40ml,静滴氢化可的松300mg,并予10%GS及生理盐水静滴维持,同时积极补液、抗休克,保温。
作者:许尚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例1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胸痛5年,加重5h于1999年4月3日入院。查体:神志清,心率82次/min,律绝对不齐,无杂音,两肺底可闻及湿音,余无殊。查血肌酸磷酸激酸酶73u/L。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入院后第6天出现脐周剧痛,伴腹泻、血便,即行血管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并予对症处理。入院后第9天腹痛缓解,大便正常,好转出院。后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例2 患者女,6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年,再发伴脐周疼痛、腹泻2d,于1999年4月6日入院。查体:神志尚清,心率70次/min,律绝对不齐,无杂音,余无殊。查血肌酸磷酸激酸酶612u/L。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频发室早,ST-T改变。次日出现腹胀、呕吐、意识模糊,查腹部平片示肠梗阻,行急诊手术,术中见全空、回肠、结肠及大网膜坏死,后死亡。后诊断:肠系膜上、下动脉栓塞。
作者:厉永伟;张玲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为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的检测方法及更为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 426例HFRS病人血清同时采用免疫滴金法(CGID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LISA)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M抗体(抗HFRS-IgM)、免疫灾光法(IFAT)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G抗体(抗HFRS-IgG)并以20例发热待查、48例病毒性肝炎血清作对照。101例HFRS病人分组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组用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对照组用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结果 426例HFRS病人血清,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G,阳性328例,与ELLISA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78.9%,特异度100%;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G,阳性387例,与IFAT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90.8%,特异度100%。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1例用药后退热天数、主要症状缓解天数相似(P>0.05),尿蛋白消失及肾功能恢复天数,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在越期方面,越休克期及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多尿期,两组情况相似(P>0.05)。结论 CGIDA法检测HFRS特异性抗体分别与ELLISA法及IFAT法对照,均有简便、快速、特异、灵敏之优点,检测抗HFRS-IgM,CGIDA法敏感性差于ELLISA法,但是无假阳性;检测抗HFRS-IgG,CGIDA法的灵敏度高于IFAT法。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HFRS与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相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前者优于改善休克情况,后者强于改善肾功能。
作者:储峰;季青;严润民;陈晓玲;王霞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62岁,全身黄染半月、意识模糊、柏油样便2天,于2000年3月27日入院。追问病史,患者以“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病3级”在院外服药治疗。1月前,家人外购洛欣通片让患者服用,剂量为每次1片,每日2次,服用1周后无不适感,自觉双下肢肌力稍有改善,自行将药量改为每次2片,每日2次,服用3d后,家人发现面色及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尿色深黄,并渐呈酱油色,排柏油样便2次,量约600g,遂送往附近医疗单位就医,B超示:肝、胆、脾未见异常,故未作治疗。当晚又排柏油样便2次,量约1200g,全身黄染加重,神志渐模糊,急送入我院,入院诊断为:“昏迷待查”、“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3级”。家属否认其肝炎病史,家族中亦无肝炎患者。
作者:崔志红;杨香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大面积烧伤,大多伴有面颈部烧伤和吸入性损伤。急诊入院后是否需要作气管切开,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现对我院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包括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就其伤后进行气管切开问题作一分析。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烧伤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0岁。病人以火焰烧伤及高温火烫伤为主。烧伤面积>50%,为深Ⅱ度—Ⅲ度,30例病人都有面颈部烧伤,其中伴有吸入性损伤者13例。
作者:刘文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代表国内急诊医学水平的专业刊物。原《急诊医学》杂志于1990年创刊,2001年第1期更名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现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与港、澳、台及国际急诊医学界进行交流。《中华急诊医学杂志》设有专论、论著、临床研究、综述、讲座、经验交流、院前急救、急诊护理、病例报告等栏目,及时报道我国急诊医学新进展及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相关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充分体现急诊医学的特点。《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为双月刊,每期定价4.50元,全年27.00元,全国各邮局订购,邮发代号32-41。编辑部常年办理邮购,经邮局汇款至本刊编辑部,款到即寄杂志。务请写清楚订阅者姓名、详细通讯地址、订阅期号及份数。编辑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邮编:310009,电话:0571-7783951,电子信箱:jzyx@mail.hz.zj.cn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妇产科危重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见有严重感染、羊水栓塞、休克、姓高症、DIC和子宫切除术后等救治过程中,继发的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尤其PEEP治疗极为关键。现将我科3例并ARDS报告如下。一、典型病例 患者28岁,G2P238W,全身浮肿2个月,腹痛2h为主诉于1999年4月23日住院。24日凌晨1时顺娩一女婴,评10分,胎盘胎膜完整,阴道出血100ml,产后20min产妇突然出现呼吸急促,R:34次/min,BP:20/13kPa,双肺底闻及少许湿性罗音,HR:102次/min,律齐,无杂音,宫缩好,全身浮肿(+++)。血常规示:WBC:24.1×109/L,N:86%,Hb:70g/L,尿常规:PRO(++)。
作者:刘梅芳;杨荔凡;杨尔隆;倪法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6年2月~1999年2月应用Atlas Fixation系统治疗单节段非稳定性胸腰段脊柱骨折39例,并随访5月~1.5年,平均10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院自1996年2月~1999年2年期间,共收治非稳定性胸腰段骨折患者39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7例,年龄20~68岁,平均(32.2±12.4)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车祸16例,重物压伤及其他原因引起9例。损伤节段为T11~L3,其中T113例,T1215例,L117例,L23例,L31例;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7例,C级10例,D级9例,E级8例。伴有脊髓或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32例,占82%,其中单纯椎体楔形变超过1/3者5例,椎体粉碎压缩骨折、后凸cobb氏角>20度20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
作者:王祥华;李伟栩;陈其昕;严世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死率及病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1至1996年的1 056例危重病患者,利用队列研究方法对MODS病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056例危重病患者中,339例发生MODS,病死率49.3%。1991~1996年6年期间MODS病死率无明显变化,以年龄(>60)和APACHEⅡ评分(>20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率6年间均无显著变化。16个因素参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器官衰竭数目、免疫功能低下、转入时的APACHEⅡ评分、非手术、感染性休克等因素与MODS患者的病死关系显著(P<0.05)。发生2个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17.8%,3个器官衰竭者为47.1%,4个器官衰竭者为77.0%,而发生5个或5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为87.9%。结论 90年代以来MODS病死率依然很高,充分认识MODS病死的危险因素,并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防治感染性休克发生,可能是降低MODS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邱海波;周韶霞;杨毅;黄英姿;郑瑞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当我们怀着迫切而热烈的心情迎接21世纪到来的同时,我们——包括杂志社的全体工作人员,广大的读者和作者,以及全国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以更加殷切和真诚的心情在期待同一个心愿的实现。今天,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和辛勤耕耘,这个心愿终于成为了现实:《急诊医学》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成为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大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在此,我们谨代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编者向10年来给予我们巨大支持和鼓舞的读者和作者朋友及各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者:丁德云;马岳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应用非侵入性呼吸机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1名难治性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患者应用非侵入性鼻面罩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心率、尿量、平均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气分析和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患者经2~6h的鼻面罩BiPAP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P<0.001)、尿量明显增加(P<0.001)、PaO2和SaO2明显提高(P<0.001)、PaCO2和PetCO2改变不明显(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高血压心脏病者MAP下降显著(P<0.001)。结论 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用非侵入性鼻面罩BiPAP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秋萍;平玉坤;张烨斐;杨云梅;丁晨彦;张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们用特异性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COPD急性加重期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变化情况,研究其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监测的意义,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70±10.32)岁,其中男25例,女10例,身体健康,均无明确慢性疾病。COPD组53例,平均(73.30±9.41)岁,其中男39例,女14例,符合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及199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53例COPD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组);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组(肺心组);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组(呼衰组);肺心病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肺心脑病组(肺脑组)。
作者:钟沛霖;盛慧球;王慧;孙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近年来采用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将鼓膜穿孔边缘复位后再贴补3%硼酸酒精鸭蛋膜片治疗36例,同期行干燥疗法[1]30例,并进行了对比观察。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复位贴补组(A组):36例,穿孔<3mm 8例,3~5mm 21例,>5mm 7例,其中4例穿孔约7mm,穿孔边缘已接近鼓环,锤骨柄完全暴露,鼓室内有少量积血,以上病例均为间接暴力所致。 干燥疗法组(B组):30例,穿孔<3mm 12例,3~5mm 16例,>5mm 2例,其中1例系竹棒刺伤,其余均为间接暴力所致。 纯音测听:气导下降15~40 dB不等。
作者:王桂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心静脉(或称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基本临床操作技术;近年来新型配套穿刺置管器械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我科1997年2月~2000年4月实施的207例作一分析总结。一、资料和方法1.材料和方法:配套穿刺置管器械为Arrow(美国)和Ohmeda牌(英国),分别有单腔、双腔及12、14、16号等多种型号。穿刺操作方法为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1],穿刺置管路径为左右锁骨下静脉、左右颈内静脉、左右股静脉。2.临床资料及结果:全组均在急诊情况下实施,患者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外,均不同程度配有外周浅静脉套管留置针或普遍针头输液通道。本组男116例,女91例;其中儿童8例,成人199例;年龄范围9~89岁,平均39.5岁。
作者:汪维生;廖晓星;王维平;王东平;陈锡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死亡率高。本文通过6例ADA患者的诊治,并结合文献复习,对ADA的误诊误治原因、早期诊断、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做了初步探讨。一、观察对象和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男5例,女1例,共6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55.6±30.8)岁。ADA DeBaKeyⅠ型2例,ADA DeBaKeyⅡ1例,ADA DeBaKeyⅢ型3例。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5例,冠心病史者2例,妊娠高血压症者1例。
作者:马建忠;项美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