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位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36例

王桂娟

关键词:复位, 贴补法, 治疗, 鼓膜穿孔, 临床资料, 干燥疗法, 资料与方法, 显微镜下, 硼酸酒精, 对比观察, 纯音测听, 边缘, 暴力, 鼓室内, 放大镜, 锤骨柄, 鸭蛋, 手术, 膜片, 病例
摘要:我科近年来采用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将鼓膜穿孔边缘复位后再贴补3%硼酸酒精鸭蛋膜片治疗36例,同期行干燥疗法[1]30例,并进行了对比观察。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复位贴补组(A组):36例,穿孔<3mm 8例,3~5mm 21例,>5mm 7例,其中4例穿孔约7mm,穿孔边缘已接近鼓环,锤骨柄完全暴露,鼓室内有少量积血,以上病例均为间接暴力所致。  干燥疗法组(B组):30例,穿孔<3mm 12例,3~5mm 16例,>5mm 2例,其中1例系竹棒刺伤,其余均为间接暴力所致。  纯音测听:气导下降15~40 dB不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外科疾病并发MODS的临床救治研究

    目的 MODS是腹部外科疾病患者死亡的直接、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探索有效合理的综合临床救治方法。方法 ①短程大剂量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用的综合治疗方法;②“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③采用自制的“解毒固本冲剂”配合治疗;④针对“炎性介质、细菌、内外毒素”等8个方面,提出了多环节兼顾和并治的12条综合治疗具体措施;⑤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治疗等;⑥手术治疗等。结果 按KnausW.A教授MODS的诊断标准,118例中共死亡59例,病死率为50.00%。其中应用传统常规疗法的87例,死亡49例,病死率为56.32%。采用综合救治新策略的31例中,共死亡10例,病死率为32.25%。结论 MODS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采用综合救治新策略疗法能降低MODS的死亡率。

    作者:岳茂兴;李学彪;李成林;杨鹤鸣;李新元;赵尔增;李建忠;张诗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颈部脊髓电刺激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

    应用颈部脊髓电刺激(cervical spind cord stimulation,cSCS)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在日本开展较多,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临床适应证和使用方法及治疗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探讨[1]。我中心自1997年7月~1999年6月应用cSCS治疗6例PVS病人,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27~63岁,平均(42.7±12.0)岁。病程60~497天,平均264.5天。重型颅脑外伤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脑血管畸形出血1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脑复苏专业组于1996年4月制定的PVS诊断标准[2]。

    作者:王培东;杨德功;张国瑾;郝孔志;杨志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火灾中烟雾吸入性损伤的救治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防烟楼梯、排烟设施的设计缺陷,使一些伤者并无直接的体表烧伤,而出现因有毒气体、烟雾的吸入导致的吸入性损伤。我们近年来救治了9例发生在城市中的3起高层建筑火灾中单纯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9~40岁,平均(24.2±6.3)岁,9例均为火灾发生后在密闭房间20min~50min被救出送入我院急诊科。入院时体检均未见明显表皮烧伤,部分患者见鼻孔发黑,其临床情况见表1。

    作者:俞凤;刘镜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城市医院急诊科应制订一个五年计划

    2000年10月,我国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深受鼓舞,并由此得到启发。再者,近一位未来学学者提出,第21世纪的前10年,高科技的发展,将超过整个第20世纪所取得的进展,而形势迫人。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医院急诊科的工作,从总体来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是可喜的一面。而下一步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各地急诊科应该根据原有的基础,因地制宜地制订一个五年计划,送交医院领导,希望通过讨论、审核同意,然后就可根据这一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向前迈进。兹提出制订计划的几点原则意见,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王一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艾滋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二例

    艾滋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国内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8年收治2例报道如下。  例1,患者男性,49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半年,加剧伴气促10d。于1998年3月8日急诊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经常发热,咳嗽,多次在外院诊断为支气管炎。经抗炎治疗无效。入院前10d症状加重伴气促,多汗,因诊断不明入院。患者9年前曾到泰国旅游,有不洁性生活史。查体:呼吸急促,口唇甲床紫绀,左腋窝淋巴结肿大,咽后壁、舌体覆盖白苔。双中下肺闻及湿性罗音,心率106次/min。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110mm/h,血PH7.451,PaO247.6mm Hg(1mm Hg=0.133kPa),PaCO231.7mm Hg,口腔分泌物涂片检出霉菌。胸片: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夹杂小斑点、小结节状、云雾状、心影模糊。

    作者:李瑞慧;陈愉生;林明;林章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急症出血中的应用

    我们自1991年始应用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各种妇产科急诊出血39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1991年3月~2000年6月,我科共收治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急症出血39例,年龄19~67岁,平均45.3岁。妇科癌性出血24例,包括子宫颈癌出血15例,子宫内膜癌出血5例,绒癌阴道转移灶出血2例,阴道癌放疗后出血、及侵蚀性葡萄胎并腹腔内出血各1例;产后出血1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后出血6例,剖宫产术后出血2例,中期妊娠引产术后出血2例,宫颈妊娠(41天)搔刮术后出血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3例,剖宫产术后出血、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再出血1例。39例患者每例累计出血量1000~3500ml不等,其中15例行栓塞治疗时处于休克状态。

    作者:陈春林;马奔;刘萍;刘佩鸣;吕军;曾北蓝;方艺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免疫滴金技术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异性抗体与中西医结合治疗426例的研究

    目的 为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的检测方法及更为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 426例HFRS病人血清同时采用免疫滴金法(CGID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LISA)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M抗体(抗HFRS-IgM)、免疫灾光法(IFAT)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G抗体(抗HFRS-IgG)并以20例发热待查、48例病毒性肝炎血清作对照。101例HFRS病人分组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组用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对照组用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结果 426例HFRS病人血清,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G,阳性328例,与ELLISA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78.9%,特异度100%;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G,阳性387例,与IFAT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90.8%,特异度100%。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1例用药后退热天数、主要症状缓解天数相似(P>0.05),尿蛋白消失及肾功能恢复天数,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在越期方面,越休克期及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多尿期,两组情况相似(P>0.05)。结论 CGIDA法检测HFRS特异性抗体分别与ELLISA法及IFAT法对照,均有简便、快速、特异、灵敏之优点,检测抗HFRS-IgM,CGIDA法敏感性差于ELLISA法,但是无假阳性;检测抗HFRS-IgG,CGIDA法的灵敏度高于IFAT法。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HFRS与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相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前者优于改善休克情况,后者强于改善肾功能。

    作者:储峰;季青;严润民;陈晓玲;王霞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在心脏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

    1999年3月~2000年2月,我们采用CRRT技术中的一种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用于救治4例心脏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4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CVVHDF前血清肌酐均>320μmol/L,均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并以多巴胺8~10μg*kg-1*min-1维持血压,3例患者同时还需要离心泵左心转流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支持。2.MODS的诊断标准:4例患者均答合盛志勇等拟定的MODS诊断标准[1]。

    作者:杨敏;刘中民;刘泳;郭建华;陈国涵;卢蓉;汪关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辛勤十载谱新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我们怀着迫切而热烈的心情迎接21世纪到来的同时,我们——包括杂志社的全体工作人员,广大的读者和作者,以及全国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以更加殷切和真诚的心情在期待同一个心愿的实现。今天,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和辛勤耕耘,这个心愿终于成为了现实:《急诊医学》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成为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大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在此,我们谨代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编者向10年来给予我们巨大支持和鼓舞的读者和作者朋友及各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者:丁德云;马岳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非稳定性胸腰段骨折

    我院自1996年2月~1999年2月应用Atlas Fixation系统治疗单节段非稳定性胸腰段脊柱骨折39例,并随访5月~1.5年,平均10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院自1996年2月~1999年2年期间,共收治非稳定性胸腰段骨折患者39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7例,年龄20~68岁,平均(32.2±12.4)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车祸16例,重物压伤及其他原因引起9例。损伤节段为T11~L3,其中T113例,T1215例,L117例,L23例,L31例;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7例,C级10例,D级9例,E级8例。伴有脊髓或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32例,占82%,其中单纯椎体楔形变超过1/3者5例,椎体粉碎压缩骨折、后凸cobb氏角>20度20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

    作者:王祥华;李伟栩;陈其昕;严世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垂体危象致昏迷一例

    患者女29岁。因昏迷半天急诊入院。半天前,病人在家中突然出现乏力、多汗,继神志不清。无呕吐、四肢抽搐。继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近7年病人常感头昏、乏力,伴有多汗,并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体检:体温不升,P120次/min,R 20次/min,BP 6/4kPa。神志不清,表情淡漠,皮肤苍白、潮湿、四肢厥冷、头发干枯,腋毛、阴毛完全脱落。第二性征消失。心肺阴性,腹平软,病理征阴性。追问病史知其7年前有产后大出血、及产后一直无乳、绝经病史,此后逐渐出现体力下降、怕冷、汗多等症状。病情逐年加重,多方医治未果。据此,综合考虑为垂体危象,急查血糖:1.2mmol/l,遂即静推50%GS40ml,静滴氢化可的松300mg,并予10%GS及生理盐水静滴维持,同时积极补液、抗休克,保温。

    作者:许尚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凋亡与p53和Bcl-2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p53和Bcl-2基因在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TUNEL法检测48只兔AMI模型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用以cDNA为内参标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内p53和Bcl-2基因mRNA表达量,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TUNEL法发现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千分率在冠脉结扎前(0h)和结扎后1h、2h、3h、4h、6h、8h、12h的改变如下:0h组和12h组<1h组<2h组和8h组<3h组<4h组(P均<0.05);p53基因mRNA表达量依次为:冠脉结扎后4h组>结扎后6h组>结扎后3h组>结扎后2h组>未结扎(0h)组和结扎后1h组、8h组、12h组(P均<0.05);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与其内p53 mRNA表达量对数值之间成明显的正相关性(r为0.9300,P<0.001)。Bcl-2基因mRNA表达量:冠脉结扎后3h组、4h组和6h组<结扎后2h组、8h组<结扎后1h组和未结扎(0h)组<结扎后12h组(P均<0.05);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分别与其内Bcl-2 mRNA表达量的对数值成明显的负相关性(r为-0.8732,P<0.001);p53和Bcl-2基因mRNA表达量的对数值之间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9649,P<0.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特征,尤其缺血后3~6h内更为明显,8h以后则凋亡减少,同时受p53基因上调、Bcl-2基因下调其凋亡。

    作者:马中富;何建桂;马虹;叶任高;罗斌;高劲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急救应用体会(附207例报告)

    中心静脉(或称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基本临床操作技术;近年来新型配套穿刺置管器械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我科1997年2月~2000年4月实施的207例作一分析总结。一、资料和方法1.材料和方法:配套穿刺置管器械为Arrow(美国)和Ohmeda牌(英国),分别有单腔、双腔及12、14、16号等多种型号。穿刺操作方法为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1],穿刺置管路径为左右锁骨下静脉、左右颈内静脉、左右股静脉。2.临床资料及结果:全组均在急诊情况下实施,患者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外,均不同程度配有外周浅静脉套管留置针或普遍针头输液通道。本组男116例,女91例;其中儿童8例,成人199例;年龄范围9~89岁,平均39.5岁。

    作者:汪维生;廖晓星;王维平;王东平;陈锡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问题探讨

    大面积烧伤,大多伴有面颈部烧伤和吸入性损伤。急诊入院后是否需要作气管切开,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现对我院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包括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就其伤后进行气管切开问题作一分析。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烧伤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0岁。病人以火焰烧伤及高温火烫伤为主。烧伤面积>50%,为深Ⅱ度—Ⅲ度,30例病人都有面颈部烧伤,其中伴有吸入性损伤者13例。

    作者:刘文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垂体后叶素对老年急性咯血患者的影响及对策

    垂体后叶素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咯血的首选药物。为了观察垂体后叶素对老年患者心脏供血和血压的影响,本院急诊科从1996年~1999年,在对48例急诊时心电图和血压均正常的老年急性咯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时,进行了心电图和血压的观察,并在治疗上作了一些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1996年~1999年,60岁以上,急诊时心电图和血压均正常的急性咯血病人共4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60~74岁,平均(65.8±3.6)岁。病因:支气管扩张17例,肺结核4例,支气管肺癌3例,肺囊肿1例。咯血至就诊时间0.5~1.5h。咯血量30~100毫升。

    作者:钱向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肺动脉直接给药治疗心脏外科肺动脉高压的观察

    心脏病患者常伴有肺高压,体外循环时肺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损伤会导致或加剧肺动脉压上升,及时处理肺高压,对预防右心功能不全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采用经肺动脉直接注射酚妥拉明的方法,治疗心脏手术中肺动脉高压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8~60岁,平均(41.6±13.6)岁。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各1例,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2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室间隔缺损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3例患者术前曾行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分别为82/57、122/41和87/60(mm Hg),另4例患者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据三尖瓣返流测肺动脉收缩压高者为114mm Hg,低者为35mm Hg。

    作者:姜桢;郭克芳;金翔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硫酸镁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流心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硫酸镁对缺血-再灌流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探讨更有效减轻再灌流心肌损伤的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心脏缺血(停灌)30min、再灌流120min,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给Krebs-Henseleix(NKH)灌注液为对照组;B组:再灌流开始至结束给予硫酸镁(1.5mM)治疗;C组:缺血前5min及再灌流全程给予硫酸镁(1.5mM)治疗。结果 B组、C组心脏功能(LV+dp/dtmax,LV-dp/dtmax,LVDP)恢复显著优于A组(P<0.05);C组再灌流后2h心肌梗死范围减小,C组为(28.75±5.01)%、A组为(38.98±9.08)%,P<0.05;C组肌酸激酶(CK)活性增加,C组为(1.01±0.31)IU/mg蛋白、A组为(0.75±0.09)IU/mg蛋白,P<0.05;此外心律失常发生C组亦明显减少,C组(0.81±0.53)次、A组(2.31±1.55)次,P<0.05。结论 硫酸镁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姚晨玲;黄培志;祝善珠;高峰;马新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由急性病在短时间内多个脏器序贯性的发生功能障碍,后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直至死亡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由于其病因多、机制复杂、治疗困难,所以病死率高达80%以上。急性病一旦发展到MODS阶段,在处理上主要是监护和保护器官功能为措施。本文仅就MODS在ICU的监护护理作以简单介绍。一、原发病的护理  许多急性疾病可以引起MODS,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多发伤、感染、休克、烧伤等。对这些疾病仔细的观察及时发现情况,尽早对症处理,就可以避免MODS的发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仔细观察其呼吸频率的变化,如发现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警惕有并发ARDS的可能性;又如多发伤,对其骨折的固定是否适当,伤口清创是否彻底,有无遗漏的隐匿的空腔内脏损伤,避免感染由伤口进入体内和清除隐匿病灶均非常有必要。

    作者:刘颖青;李春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是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仅就其定义,机制和防治等问题概述如下。一、MODS概念及定义  感染、创伤、休克等危重病时伴有2个及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之为MODS。“功能障碍”这一术语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器官功能不能够维持机体的平衡和稳定。MODS主要是描述多发的,进行的动态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与以前使用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相比, MOF强调的是结果,MODS强调了这一过程中动态的性质。因此,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1)MODS强调了器官功能不全是一个连续性过程;(2)MODS概念提高了对器官功能不全的识别,便于在这一综合征的演变早期过程就能够进行有效治疗;(3)MODS概念在整个过程中,器官功能的变化作为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并能够在整个过程中进行严密观察,可以判断和量化疾病严重程度,即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知道病情变化的某一阶段的表现;(4)在MODS不同阶段可以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李春盛;王佩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二例

    例1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胸痛5年,加重5h于1999年4月3日入院。查体:神志清,心率82次/min,律绝对不齐,无杂音,两肺底可闻及湿音,余无殊。查血肌酸磷酸激酸酶73u/L。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入院后第6天出现脐周剧痛,伴腹泻、血便,即行血管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并予对症处理。入院后第9天腹痛缓解,大便正常,好转出院。后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例2 患者女,6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年,再发伴脐周疼痛、腹泻2d,于1999年4月6日入院。查体:神志尚清,心率70次/min,律绝对不齐,无杂音,余无殊。查血肌酸磷酸激酸酶612u/L。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频发室早,ST-T改变。次日出现腹胀、呕吐、意识模糊,查腹部平片示肠梗阻,行急诊手术,术中见全空、回肠、结肠及大网膜坏死,后死亡。后诊断:肠系膜上、下动脉栓塞。

    作者:厉永伟;张玲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