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林;马奔;刘萍;刘佩鸣;吕军;曾北蓝;方艺川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防烟楼梯、排烟设施的设计缺陷,使一些伤者并无直接的体表烧伤,而出现因有毒气体、烟雾的吸入导致的吸入性损伤。我们近年来救治了9例发生在城市中的3起高层建筑火灾中单纯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9~40岁,平均(24.2±6.3)岁,9例均为火灾发生后在密闭房间20min~50min被救出送入我院急诊科。入院时体检均未见明显表皮烧伤,部分患者见鼻孔发黑,其临床情况见表1。
作者:俞凤;刘镜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为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的检测方法及更为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 426例HFRS病人血清同时采用免疫滴金法(CGID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LISA)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M抗体(抗HFRS-IgM)、免疫灾光法(IFAT)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G抗体(抗HFRS-IgG)并以20例发热待查、48例病毒性肝炎血清作对照。101例HFRS病人分组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组用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对照组用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结果 426例HFRS病人血清,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G,阳性328例,与ELLISA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78.9%,特异度100%;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G,阳性387例,与IFAT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90.8%,特异度100%。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1例用药后退热天数、主要症状缓解天数相似(P>0.05),尿蛋白消失及肾功能恢复天数,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在越期方面,越休克期及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多尿期,两组情况相似(P>0.05)。结论 CGIDA法检测HFRS特异性抗体分别与ELLISA法及IFAT法对照,均有简便、快速、特异、灵敏之优点,检测抗HFRS-IgM,CGIDA法敏感性差于ELLISA法,但是无假阳性;检测抗HFRS-IgG,CGIDA法的灵敏度高于IFAT法。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HFRS与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相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前者优于改善休克情况,后者强于改善肾功能。
作者:储峰;季青;严润民;陈晓玲;王霞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MODS是腹部外科疾病患者死亡的直接、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探索有效合理的综合临床救治方法。方法 ①短程大剂量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用的综合治疗方法;②“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③采用自制的“解毒固本冲剂”配合治疗;④针对“炎性介质、细菌、内外毒素”等8个方面,提出了多环节兼顾和并治的12条综合治疗具体措施;⑤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治疗等;⑥手术治疗等。结果 按KnausW.A教授MODS的诊断标准,118例中共死亡59例,病死率为50.00%。其中应用传统常规疗法的87例,死亡49例,病死率为56.32%。采用综合救治新策略的31例中,共死亡10例,病死率为32.25%。结论 MODS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采用综合救治新策略疗法能降低MODS的死亡率。
作者:岳茂兴;李学彪;李成林;杨鹤鸣;李新元;赵尔增;李建忠;张诗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在21世纪钟声敲响之际,《急诊医学》杂志更名《中华急诊医学》杂志,这是全国从事急诊医学专业医护人员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从1987年中华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之日起,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已有10余年历史。在这10余年历程中,通过老一辈急诊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开拓,我国急诊医学事业逐渐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地市级医院大多均设立急诊科,急诊医学从业人员也逐渐增加。这从历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参会人员之多可以证明。为什么急诊医学在短短10余年发展这样快,人员这么多呢?除学科具有生命力和政府卫生部门重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急诊医学》杂志对急诊医学的普及与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樊寻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氟乙酰胺是一种剧毒鼠药,中毒时发病急,死亡率高,必须紧急抢救。现将我院1997年2月~2000年2月33例氟乙酰胺中毒的救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33例中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小20月,大74岁,平均(12.3±7.0)岁。经毒物调查与分析证实均服用含有氟乙酰胺污染的食物中毒,其中1例混合毒鼠强(简称“四二四”)。本组轻度中毒7例,中度中毒16例,重度中毒10例。发病时间:食后10min~2h。就诊时间短发病后2h,长发病后46h才送我院抢救。症状表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31例,间歇性肢体强直性抽搐28例,昏迷10例,阵发性腹痛4例,呼吸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肺水肿1例,心搏骤停1例。
作者:吴晓春;吴少琴;卢益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自1991年始应用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各种妇产科急诊出血39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1991年3月~2000年6月,我科共收治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急症出血39例,年龄19~67岁,平均45.3岁。妇科癌性出血24例,包括子宫颈癌出血15例,子宫内膜癌出血5例,绒癌阴道转移灶出血2例,阴道癌放疗后出血、及侵蚀性葡萄胎并腹腔内出血各1例;产后出血1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后出血6例,剖宫产术后出血2例,中期妊娠引产术后出血2例,宫颈妊娠(41天)搔刮术后出血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3例,剖宫产术后出血、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再出血1例。39例患者每例累计出血量1000~3500ml不等,其中15例行栓塞治疗时处于休克状态。
作者:陈春林;马奔;刘萍;刘佩鸣;吕军;曾北蓝;方艺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顾 问:邵孝 王一镗 盛志勇 王正国 陈宜张 宗淑杰(女)总编辑:丁德云副总编辑:樊寻梅(女) 江观玉 王今达 景炳文 蒋 健常务编委:(按姓氏笔划排序)王今达 王佩燕 江观玉 李春盛 徐少明 陶祥洛 黄宗坚 景炳文 程源深 蒋 健樊寻梅(女)委 员:(按姓氏笔划排序)丁德云 于汉力(女) 干建新 方 强 王万忠 王今达 王佩燕 王学忠王荣 邓普珍 史克珊 关秉贤 刘仁树 刘唐威 刘德铭 孙树杰孙家骏 朱旭光 江观玉 许国根 宋 维 张万光 李宗浩 李春盛杜立中 杨涵铭 杨瑞和 杨璧卿(女) 沈 洪 沈华浩 沈惠云(女) 陆一鸣陈 鹏 陈天铎 陈如坤 陈寿权 周玉淑(女) 周君富 岳茂兴 林才经姚咏明 封英群 胡迪生 胡皓夫 赵祥文 徐少文 徐少明 徐文仪徐鑫荣 钱可大 陶祥洛 高世明 崔乃杰 黄宗坚 黄建群 彭承宏景炳文 程邦昌 程源深 董穗生 蒋 健 蔡秀军 樊寻梅(女) 冀振威戴天载 魏长良特邀编委:李建贤(台湾) Susan M.Briggs(美国)(女) Frieda Law(澳大利亚)(女)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62岁,全身黄染半月、意识模糊、柏油样便2天,于2000年3月27日入院。追问病史,患者以“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病3级”在院外服药治疗。1月前,家人外购洛欣通片让患者服用,剂量为每次1片,每日2次,服用1周后无不适感,自觉双下肢肌力稍有改善,自行将药量改为每次2片,每日2次,服用3d后,家人发现面色及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尿色深黄,并渐呈酱油色,排柏油样便2次,量约600g,遂送往附近医疗单位就医,B超示:肝、胆、脾未见异常,故未作治疗。当晚又排柏油样便2次,量约1200g,全身黄染加重,神志渐模糊,急送入我院,入院诊断为:“昏迷待查”、“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3级”。家属否认其肝炎病史,家族中亦无肝炎患者。
作者:崔志红;杨香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们用特异性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COPD急性加重期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变化情况,研究其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监测的意义,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70±10.32)岁,其中男25例,女10例,身体健康,均无明确慢性疾病。COPD组53例,平均(73.30±9.41)岁,其中男39例,女14例,符合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及199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53例COPD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组);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组(肺心组);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组(呼衰组);肺心病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肺心脑病组(肺脑组)。
作者:钟沛霖;盛慧球;王慧;孙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心静脉(或称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基本临床操作技术;近年来新型配套穿刺置管器械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我科1997年2月~2000年4月实施的207例作一分析总结。一、资料和方法1.材料和方法:配套穿刺置管器械为Arrow(美国)和Ohmeda牌(英国),分别有单腔、双腔及12、14、16号等多种型号。穿刺操作方法为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1],穿刺置管路径为左右锁骨下静脉、左右颈内静脉、左右股静脉。2.临床资料及结果:全组均在急诊情况下实施,患者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外,均不同程度配有外周浅静脉套管留置针或普遍针头输液通道。本组男116例,女91例;其中儿童8例,成人199例;年龄范围9~89岁,平均39.5岁。
作者:汪维生;廖晓星;王维平;王东平;陈锡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自1994年2月~2000年5月,使用高渗盐溶液7.5%氯化钠(HSL)作为休克的早期处理,治疗失血性休克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0岁,平均34岁。外伤性肝破裂5例,脾破裂10例,肾破裂3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宫外孕破裂2例,颅脑损伤3例,周围大血管损伤3例,多发伤3例。2.材料和方法:将10%氯化钠配成7.5%的高渗氯化钠溶液300ml,对失血性休克病例早期一次性输注300ml。输液途径为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滴注时间为15min,随后用等渗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维持。红细胞压积不超过35%,可不输血。
作者:周世勇;刘秀玲;韩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脏病患者常伴有肺高压,体外循环时肺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损伤会导致或加剧肺动脉压上升,及时处理肺高压,对预防右心功能不全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采用经肺动脉直接注射酚妥拉明的方法,治疗心脏手术中肺动脉高压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8~60岁,平均(41.6±13.6)岁。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各1例,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2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室间隔缺损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3例患者术前曾行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分别为82/57、122/41和87/60(mm Hg),另4例患者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据三尖瓣返流测肺动脉收缩压高者为114mm Hg,低者为35mm Hg。
作者:姜桢;郭克芳;金翔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通过膜式方法或离心方法把患者体内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分离后去除,然后把新的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回输入患者体内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1]。我院自1997年至今共行PE术1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5~60岁,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病因:急性肝功能衰竭6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合并脑病1例,蛇咬伤3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共行PE术28例次,大多数患者伴有严重(心、脑、肾)的并发症。
作者:吕春燕;金烈;吴华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将脑梗死纳络酮即刻效应与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功能评价法相结合,以探讨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变化和纳洛酮对其的影响。方法 结合临床和影像资料,动态分析纳洛酮治疗脑梗死前后的SEP表现。结果 皮层电位N20未引出的责任病灶,一是丘脑梗死,二是放射冠和顶叶梗死;N20再现与纳洛酮药效相一致;纳洛酮对脑梗死的影响,与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相比,主要是提高大脑神经元兴奋性。结论 SEP既是评价脑梗死纳洛酮即刻疗效的客观、敏感方法,又可用于探讨纳洛酮作用机制。
作者:童绥君;蔡小芳;黄琼华;林青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当我们怀着迫切而热烈的心情迎接21世纪到来的同时,我们——包括杂志社的全体工作人员,广大的读者和作者,以及全国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以更加殷切和真诚的心情在期待同一个心愿的实现。今天,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和辛勤耕耘,这个心愿终于成为了现实:《急诊医学》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成为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大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在此,我们谨代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编者向10年来给予我们巨大支持和鼓舞的读者和作者朋友及各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者:丁德云;马岳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垂体后叶素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咯血的首选药物。为了观察垂体后叶素对老年患者心脏供血和血压的影响,本院急诊科从1996年~1999年,在对48例急诊时心电图和血压均正常的老年急性咯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时,进行了心电图和血压的观察,并在治疗上作了一些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1996年~1999年,60岁以上,急诊时心电图和血压均正常的急性咯血病人共4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60~74岁,平均(65.8±3.6)岁。病因:支气管扩张17例,肺结核4例,支气管肺癌3例,肺囊肿1例。咯血至就诊时间0.5~1.5h。咯血量30~100毫升。
作者:钱向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死率及病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1至1996年的1 056例危重病患者,利用队列研究方法对MODS病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056例危重病患者中,339例发生MODS,病死率49.3%。1991~1996年6年期间MODS病死率无明显变化,以年龄(>60)和APACHEⅡ评分(>20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率6年间均无显著变化。16个因素参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器官衰竭数目、免疫功能低下、转入时的APACHEⅡ评分、非手术、感染性休克等因素与MODS患者的病死关系显著(P<0.05)。发生2个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17.8%,3个器官衰竭者为47.1%,4个器官衰竭者为77.0%,而发生5个或5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为87.9%。结论 90年代以来MODS病死率依然很高,充分认识MODS病死的危险因素,并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防治感染性休克发生,可能是降低MODS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邱海波;周韶霞;杨毅;黄英姿;郑瑞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大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当今外科ICU首要死亡原因(占50%~80%),系危重病医学面临的具挑战性难题。MODS旧称多器官衰竭,从其命名至今已逾20年,人们为了攻克这一顽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在临床治疗效果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与完善[1]。90年代以来,由于MODS概念的更新和发展,人们对该综合征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器官衰竭这个病程终点和结局,而着眼于全身性炎症反应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重视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作者:姚咏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创伤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创伤引起横纹肌溶解致ARF的抢救成功率更低。本文对其4例致ARF进行总结,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一、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ARF共105例,病死率为45%。其中4例为横纹肌溶解致ARF,2例治愈,2例死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液透析及内科综合治疗。例1为严重鞭打伤,其余均为挤压伤综合征,例2~4均行肌肉筋膜切开减张术后出现肌肉坏死,例2行截肢术,例1、2治愈。例3、4由于患者或其家属不同意行截肢术,抢救无效而死亡,见表1。
作者:丁尧海;梁俊林;张爱平;王艳霞;涂小文;付文静;郭云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由黄韶清、周玉淑、刘仁树主编的《现代急性中毒诊断治疗学》(约110万字),张树基、刘仁树、王佩燕主编的《急诊医师研修教程》(约160万字),刘仁树、黄建群、史以珏主编的《现代急症内科学》(约130万字),将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在2001年第1~2季度先后出版、发行。参编者均为我国在急诊医学,中毒学方面较有经验的专家,内容新、专业性强、可读性大,重在实用,请读者关注此三书的出版,特预告。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