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城市医院急诊科应制订一个五年计划

王一镗

关键词:城市, 医院急诊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五年计划, 中共中央, 原则意见, 因地制宜, 医院领导, 未来学, 高科技, 学者, 审核, 目标, 基础
摘要:2000年10月,我国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深受鼓舞,并由此得到启发。再者,近一位未来学学者提出,第21世纪的前10年,高科技的发展,将超过整个第20世纪所取得的进展,而形势迫人。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医院急诊科的工作,从总体来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是可喜的一面。而下一步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各地急诊科应该根据原有的基础,因地制宜地制订一个五年计划,送交医院领导,希望通过讨论、审核同意,然后就可根据这一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向前迈进。兹提出制订计划的几点原则意见,供同道们参考。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危象致昏迷一例

    患者女29岁。因昏迷半天急诊入院。半天前,病人在家中突然出现乏力、多汗,继神志不清。无呕吐、四肢抽搐。继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近7年病人常感头昏、乏力,伴有多汗,并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体检:体温不升,P120次/min,R 20次/min,BP 6/4kPa。神志不清,表情淡漠,皮肤苍白、潮湿、四肢厥冷、头发干枯,腋毛、阴毛完全脱落。第二性征消失。心肺阴性,腹平软,病理征阴性。追问病史知其7年前有产后大出血、及产后一直无乳、绝经病史,此后逐渐出现体力下降、怕冷、汗多等症状。病情逐年加重,多方医治未果。据此,综合考虑为垂体危象,急查血糖:1.2mmol/l,遂即静推50%GS40ml,静滴氢化可的松300mg,并予10%GS及生理盐水静滴维持,同时积极补液、抗休克,保温。

    作者:许尚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部外科疾病并发MODS的临床救治研究

    目的 MODS是腹部外科疾病患者死亡的直接、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探索有效合理的综合临床救治方法。方法 ①短程大剂量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用的综合治疗方法;②“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③采用自制的“解毒固本冲剂”配合治疗;④针对“炎性介质、细菌、内外毒素”等8个方面,提出了多环节兼顾和并治的12条综合治疗具体措施;⑤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治疗等;⑥手术治疗等。结果 按KnausW.A教授MODS的诊断标准,118例中共死亡59例,病死率为50.00%。其中应用传统常规疗法的87例,死亡49例,病死率为56.32%。采用综合救治新策略的31例中,共死亡10例,病死率为32.25%。结论 MODS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采用综合救治新策略疗法能降低MODS的死亡率。

    作者:岳茂兴;李学彪;李成林;杨鹤鸣;李新元;赵尔增;李建忠;张诗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创伤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U)近2年来收治经人工呼吸机辅助治疗创伤呼吸衰竭病人46例。经痰培养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人36例(78.26%),现将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创伤后VAP患者36例,男30例,女6例,平均年龄(44±2.4)岁,平均住院(28.67±2.1)日。24例为交通事故伤,8例为坠落伤,4例为挤压伤。单纯胸部伤4例;单纯上、下肢离断伤各1例;余30例为多发伤,其中多发肋骨骨折28例次,血气胸、肺挫伤26例次,多发四肢骨、骨盆及其他部位骨折22例次,严重颅脑伤16例次,腹内脏器破裂、内出血12例次,广泛性软组织挫裂伤16例次。休克18例次,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4例。

    作者:封秀琴;陈建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问题探讨

    大面积烧伤,大多伴有面颈部烧伤和吸入性损伤。急诊入院后是否需要作气管切开,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现对我院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包括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就其伤后进行气管切开问题作一分析。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烧伤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0岁。病人以火焰烧伤及高温火烫伤为主。烧伤面积>50%,为深Ⅱ度—Ⅲ度,30例病人都有面颈部烧伤,其中伴有吸入性损伤者13例。

    作者:刘文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过程,我们收集1989年1月~1998年12月间本院救治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总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41例ACST患者均按1983年全国胆道疾病专题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纳入并经手术确诊。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59.71±12.43)岁。SIRS和MODS诊断根据1991年8月ACCP和SCCM会议标准[1]。本组患者入院后均施行胆道减压,“T”管引流术,术后控制感染,脏器功能支持及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鲍鹰;冯文明;费卯云;陈秋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肺动脉直接给药治疗心脏外科肺动脉高压的观察

    心脏病患者常伴有肺高压,体外循环时肺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损伤会导致或加剧肺动脉压上升,及时处理肺高压,对预防右心功能不全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采用经肺动脉直接注射酚妥拉明的方法,治疗心脏手术中肺动脉高压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8~60岁,平均(41.6±13.6)岁。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各1例,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2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室间隔缺损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3例患者术前曾行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分别为82/57、122/41和87/60(mm Hg),另4例患者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据三尖瓣返流测肺动脉收缩压高者为114mm Hg,低者为35mm Hg。

    作者:姜桢;郭克芳;金翔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肾小管间质损害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们用特异性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COPD急性加重期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变化情况,研究其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监测的意义,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70±10.32)岁,其中男25例,女10例,身体健康,均无明确慢性疾病。COPD组53例,平均(73.30±9.41)岁,其中男39例,女14例,符合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及199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53例COPD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组);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组(肺心组);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组(呼衰组);肺心病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肺心脑病组(肺脑组)。

    作者:钟沛霖;盛慧球;王慧;孙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贺《急诊医学》杂志更名《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在21世纪钟声敲响之际,《急诊医学》杂志更名《中华急诊医学》杂志,这是全国从事急诊医学专业医护人员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从1987年中华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之日起,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已有10余年历史。在这10余年历程中,通过老一辈急诊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开拓,我国急诊医学事业逐渐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地市级医院大多均设立急诊科,急诊医学从业人员也逐渐增加。这从历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参会人员之多可以证明。为什么急诊医学在短短10余年发展这样快,人员这么多呢?除学科具有生命力和政府卫生部门重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急诊医学》杂志对急诊医学的普及与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樊寻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非稳定性胸腰段骨折

    我院自1996年2月~1999年2月应用Atlas Fixation系统治疗单节段非稳定性胸腰段脊柱骨折39例,并随访5月~1.5年,平均10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院自1996年2月~1999年2年期间,共收治非稳定性胸腰段骨折患者39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7例,年龄20~68岁,平均(32.2±12.4)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车祸16例,重物压伤及其他原因引起9例。损伤节段为T11~L3,其中T113例,T1215例,L117例,L23例,L31例;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7例,C级10例,D级9例,E级8例。伴有脊髓或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32例,占82%,其中单纯椎体楔形变超过1/3者5例,椎体粉碎压缩骨折、后凸cobb氏角>20度20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

    作者:王祥华;李伟栩;陈其昕;严世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是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仅就其定义,机制和防治等问题概述如下。一、MODS概念及定义  感染、创伤、休克等危重病时伴有2个及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之为MODS。“功能障碍”这一术语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器官功能不能够维持机体的平衡和稳定。MODS主要是描述多发的,进行的动态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与以前使用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相比, MOF强调的是结果,MODS强调了这一过程中动态的性质。因此,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1)MODS强调了器官功能不全是一个连续性过程;(2)MODS概念提高了对器官功能不全的识别,便于在这一综合征的演变早期过程就能够进行有效治疗;(3)MODS概念在整个过程中,器官功能的变化作为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并能够在整个过程中进行严密观察,可以判断和量化疾病严重程度,即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知道病情变化的某一阶段的表现;(4)在MODS不同阶段可以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李春盛;王佩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治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死亡率高。本文通过6例ADA患者的诊治,并结合文献复习,对ADA的误诊误治原因、早期诊断、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做了初步探讨。一、观察对象和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男5例,女1例,共6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55.6±30.8)岁。ADA DeBaKeyⅠ型2例,ADA DeBaKeyⅡ1例,ADA DeBaKeyⅢ型3例。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5例,冠心病史者2例,妊娠高血压症者1例。

    作者:马建忠;项美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急救

    氟乙酰胺是一种剧毒鼠药,中毒时发病急,死亡率高,必须紧急抢救。现将我院1997年2月~2000年2月33例氟乙酰胺中毒的救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33例中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小20月,大74岁,平均(12.3±7.0)岁。经毒物调查与分析证实均服用含有氟乙酰胺污染的食物中毒,其中1例混合毒鼠强(简称“四二四”)。本组轻度中毒7例,中度中毒16例,重度中毒10例。发病时间:食后10min~2h。就诊时间短发病后2h,长发病后46h才送我院抢救。症状表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31例,间歇性肢体强直性抽搐28例,昏迷10例,阵发性腹痛4例,呼吸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肺水肿1例,心搏骤停1例。

    作者:吴晓春;吴少琴;卢益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火灾中烟雾吸入性损伤的救治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防烟楼梯、排烟设施的设计缺陷,使一些伤者并无直接的体表烧伤,而出现因有毒气体、烟雾的吸入导致的吸入性损伤。我们近年来救治了9例发生在城市中的3起高层建筑火灾中单纯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9~40岁,平均(24.2±6.3)岁,9例均为火灾发生后在密闭房间20min~50min被救出送入我院急诊科。入院时体检均未见明显表皮烧伤,部分患者见鼻孔发黑,其临床情况见表1。

    作者:俞凤;刘镜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妇产科危重病并ARDS三例

    妇产科危重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见有严重感染、羊水栓塞、休克、姓高症、DIC和子宫切除术后等救治过程中,继发的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尤其PEEP治疗极为关键。现将我科3例并ARDS报告如下。一、典型病例  患者28岁,G2P238W,全身浮肿2个月,腹痛2h为主诉于1999年4月23日住院。24日凌晨1时顺娩一女婴,评10分,胎盘胎膜完整,阴道出血100ml,产后20min产妇突然出现呼吸急促,R:34次/min,BP:20/13kPa,双肺底闻及少许湿性罗音,HR:102次/min,律齐,无杂音,宫缩好,全身浮肿(+++)。血常规示:WBC:24.1×109/L,N:86%,Hb:70g/L,尿常规:PRO(++)。

    作者:刘梅芳;杨荔凡;杨尔隆;倪法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钢丝钩状电极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术的临床运用

    我科自1996年6月~2000年4月采用朱氏[1]倡导的钢丝钩状电极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术治疗24例心跳骤停患者,并对此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24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61.4岁。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14例,心室停顿4例,缓慢室性逸搏心律6例,其基础心脏病变见表1。  以上各例均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一经发现,立即进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未用起搏或除颤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并同时在床边采用钢丝钩状电极紧急心脏起搏,从准备到执行起搏时间在30s左右完成。起搏成功后,按心肺复苏后的处理进行,如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处理脑水肿,保护肾功能等。

    作者:胡佳林;胡小勇;谢助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创伤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创伤引起横纹肌溶解致ARF的抢救成功率更低。本文对其4例致ARF进行总结,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一、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ARF共105例,病死率为45%。其中4例为横纹肌溶解致ARF,2例治愈,2例死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液透析及内科综合治疗。例1为严重鞭打伤,其余均为挤压伤综合征,例2~4均行肌肉筋膜切开减张术后出现肌肉坏死,例2行截肢术,例1、2治愈。例3、4由于患者或其家属不同意行截肢术,抢救无效而死亡,见表1。

    作者:丁尧海;梁俊林;张爱平;王艳霞;涂小文;付文静;郭云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乌头碱致严重心律失常一例

    一、病例摘要  本例男性,56岁,服用药酒25ml,1h后出现胸闷、口角发麻、视物模糊、全身无力、头晕。由当地医院急转我院入院时已发病3h,在剧烈头痛,烦燥,频繁呕吐,胃内容物及咖啡样物,量不多。查体:急性病容,血压为0,瞳孔略缩小,急查心电图示: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HR 186次/min,立即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无改善,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并反复出现呼吸、心跳暂停,给于心肺复苏抢救同时立即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安装进行半h后手术完毕,即改善有效循环,恢复正常心率和节律,血压上升,并转ICU病区观察2天,心律和血压稳定,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正常,取出临时起搏器痊愈出院。

    作者:阿尔孜古力吐尔逊;茹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复位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36例

    我科近年来采用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将鼓膜穿孔边缘复位后再贴补3%硼酸酒精鸭蛋膜片治疗36例,同期行干燥疗法[1]30例,并进行了对比观察。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复位贴补组(A组):36例,穿孔<3mm 8例,3~5mm 21例,>5mm 7例,其中4例穿孔约7mm,穿孔边缘已接近鼓环,锤骨柄完全暴露,鼓室内有少量积血,以上病例均为间接暴力所致。  干燥疗法组(B组):30例,穿孔<3mm 12例,3~5mm 16例,>5mm 2例,其中1例系竹棒刺伤,其余均为间接暴力所致。  纯音测听:气导下降15~40 dB不等。

    作者:王桂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艾滋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二例

    艾滋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国内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8年收治2例报道如下。  例1,患者男性,49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半年,加剧伴气促10d。于1998年3月8日急诊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经常发热,咳嗽,多次在外院诊断为支气管炎。经抗炎治疗无效。入院前10d症状加重伴气促,多汗,因诊断不明入院。患者9年前曾到泰国旅游,有不洁性生活史。查体:呼吸急促,口唇甲床紫绀,左腋窝淋巴结肿大,咽后壁、舌体覆盖白苔。双中下肺闻及湿性罗音,心率106次/min。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110mm/h,血PH7.451,PaO247.6mm Hg(1mm Hg=0.133kPa),PaCO231.7mm Hg,口腔分泌物涂片检出霉菌。胸片: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夹杂小斑点、小结节状、云雾状、心影模糊。

    作者:李瑞慧;陈愉生;林明;林章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硫酸镁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流心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硫酸镁对缺血-再灌流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探讨更有效减轻再灌流心肌损伤的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心脏缺血(停灌)30min、再灌流120min,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给Krebs-Henseleix(NKH)灌注液为对照组;B组:再灌流开始至结束给予硫酸镁(1.5mM)治疗;C组:缺血前5min及再灌流全程给予硫酸镁(1.5mM)治疗。结果 B组、C组心脏功能(LV+dp/dtmax,LV-dp/dtmax,LVDP)恢复显著优于A组(P<0.05);C组再灌流后2h心肌梗死范围减小,C组为(28.75±5.01)%、A组为(38.98±9.08)%,P<0.05;C组肌酸激酶(CK)活性增加,C组为(1.01±0.31)IU/mg蛋白、A组为(0.75±0.09)IU/mg蛋白,P<0.05;此外心律失常发生C组亦明显减少,C组(0.81±0.53)次、A组(2.31±1.55)次,P<0.05。结论 硫酸镁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姚晨玲;黄培志;祝善珠;高峰;马新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