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林夏琴
典型的溶血尿毒症(HUS)诊断标准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进性肾功能衰竭[1],其发病率低.本病虽少,但起病急,进展快,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晰,缺乏特异治疗.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诸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危急症,如不及时取出异物,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窒息死亡,术中如操作不当或/和麻醉及呼吸管理不当,也将大大增加术中意外和死亡发生率.为此,我们对68例次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刘兴敏;王迪芬;俞宏丽;林尚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组),CO染毒组(CO组).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P<0.05),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急性CO中毒脑组织损伤与小脑组织中NOS活性受抑制、NO含量增高有关.
作者:王燕;刘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内皮素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是机体在缺血、缺氧状态下,体内产生的一种致损伤因子,参与体内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1].它是一种内生的、作用持久的、具有强大缩血管和促血管平滑肌增殖作用的肽类物质[2],同时对心脏、呼吸、泌尿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广泛的非血管效应[3].为探讨危重病中内皮素的作用及意义,通过检测危重病及非危重病患儿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合危重病评分及临床器官功能监护,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兴勇;吴兆海;刘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血气及电解质测定有一定的特点,现将我院近期收住的32例HIE患者的测定结果及处理原则报告如下.
作者:周招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传统的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FES)是指骨盆或长骨骨折后24~48h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和瘀点.Zenker于1862年首次描述了脂肪栓塞过程,Bergman于1873年首次对FES进行了临床报道.关于FES发生率,各家报道有很大出入,但总的来说,与创伤的严重程度及长骨骨折的数量成正比.很少发生于上肢骨折病人,儿童发生率仅为成人的1%.随着骨折积极的开放手术治疗,其发生率有大幅度下降.但FES仍然是创伤骨折后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本文重点从FE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及与手术关系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易志坚;侯铁胜;杨瑞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实验性胎粪吸入(MAS)联合应用吸入一氧化氮(iNO)和高频通气(HFV)或常频通气(CMV)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气管切开插管常频机械通气,气道内滴入胎粪3~4ml/kg约30min后出现MAS模型,表现为肺顺应性(Cdyn)下降>30%,动脉血氧分压(PaO2)<10kPa,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和治疗组(机械通气+iNO),每组中先用CMV 3h后改HFV 3h(CMV-HFV),或先用HFV 3h后改CMV 3h(HFV-CMV).结果:在治疗开始的3h,对照组HFV-CMV和治疗组HFV-CMV以及CMV-HFV的氧合指数(OI)均有显著下降(P<0.05),在继续治疗的3h(6h),对照组CMV-HFV的OI无任何改善,对照组HFV-CMV的OI明显恶化(P>0.05),而治疗组CMV-HFV和HFV-CMV的O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实验性胎粪吸入联合应用iNO和CMV或iNO和HFV对早期氧合的改善较单用CMV更为有效.
作者:黄绮薇;孙波;张宇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在急诊被误诊为胃肠道感染有上升趋势.我科回顾性分析了自1993年至1996年间收治的84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旨在研究其临床特点及上海宝山地区的误诊原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礼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往往在心脏表面,走行于心外膜下,但有时深入浅肌层在心肌内走行一段后又回到心外膜下,此种现象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肌桥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特别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为引起急诊科和心脏科医师的重视,现将心肌桥新进展加以介绍.
作者:戢新平;黄建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房颤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内科急症之一,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将会造成截肢的严重后果.两年来我们用尿激酶溶栓成功抢救了4例房颤伴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PTX)在内毒素休克时所起的作用.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n=6)按250μg/kg持续静注内毒素30min,第二组(n=6)除用同样的方法静注内毒素外,在静注内毒素前按20mg/kg静推PTX后按20mg.kg-1.h-1持续静注PTX.两组动物从开始到结束持续静注生理盐水维持CVP及PCWP在基础水平.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MAP、MPAP、CVP、PCWP、HR、CO、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并于0'、90'、180'、240'作动脉血、肺动脉血、肠系膜上静脉血血气分析,计算CI,SVI,SVRI,PVRI和DO2,VO2,O2ER等.结果:两组实验动物均产生休克,平均动脉压下降3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PTX能进一步降低内毒素休克犬的外周血管阻力,并使心脏指数及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增加.增加全身及肠系膜上动脉所供胃肠组织的氧输送(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可显著改善内毒素休克犬的血液动力学及缺血脏器的血供、氧供.对感染性休克治疗有益.
作者:张家留;徐鑫荣;俞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微量元素是机体的必需营养元素,在急性代谢性营养障碍中可发生变化,是机体应激反应程度的重要体现[1,2].重症脑出血常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处于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状态,并可迅速出现急性代谢性营养障碍[1,3].我们于1997年5月~1999 年6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微量元素的变化进行了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微量元素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雪;潘承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误食毒蕈而中毒,在儿科偶有发生,由于毒蕈种类不同,食入量各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误治.我院1989~1998年共收治毒蕈中毒1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廖德安;王兴勇;范永萃;罗雁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0~1999年本科采用急诊锥颅放血加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与同期单纯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相比,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童凌云;时方甸;赵峰;吴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5(IL-5)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并评价诱导痰在哮喘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液,以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哮喘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组,健康组血清和诱导痰中ECP、IL-5水平进行同步检测并测定肺功能(FEV1/FVC).结果:大部分患者(96%)能耐受诱导痰检查.哮喘组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不仅ECP及IL-5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而且ECP与IL-5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ECP或IL-5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ECP和IL-5在哮喘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诱导痰检查具有安全、简便、结果重复性强的优点,用于哮喘的研究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徐辉;王建东;罗炎杰;程德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流损伤对肠粘膜形态学结构的影响.方法: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个组:缺血2h,缺血3h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1、2、3和24h取材行光镜观察和组织学评估.结果:肢体缺血和再灌流期间,大肠和小肠粘膜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多核白细胞浸润,粘膜厚度和隐窝深度明显减少(P<0.01).小肠绒毛高度相对增加,隐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流可引起肠结构和功能改变.
作者:陈建常;王乐农;史振满;卢开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病例介绍男,32岁,既往健康,因黄蜂叮伤2h,四肢瘫痪30min就医,患者不慎左侧手指被黄蜂丁伤30min后开始出现肿胀,2h后出现腰部无力并很快蔓延至双侧髋部、上下肢.体验:体温36.7℃,呼吸20次/min、头颅五官端正、心肺阴性、腹软、肝脾不大、右上肢肿胀、四肢肌力均为零级,腱反射消失,感觉正常,病理征阴性,是松弛性瘫痪.辅检:血清钾2.9mmol/L、T3、T4、TSH正常,心电图可见T波倒置,U波出现,考虑为瘫痪与黄蜂叮伤有关,立即给予口服10%氯化钾溶液,1h 30ml,小量激素治疗,24h后病情好转,48h完全恢复正常,血钾正常出院,随访观察6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艾尼;卡米力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弥漫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重型脑损伤的28%~42%[1],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共收治重型脑损伤病人144人,其中诊断为DAI 4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蜀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脑出血是常见急症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院前急救与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以探讨脑出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作者:古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例1,男,66岁,因睡眠中突发头痛伴恶心、大汗2h来诊.曾晕厥2次,室内为燃煤火炉取暖.既往体健.查体:T 36.5℃,R 18次/min,P 46次/min,BP 10/8kPa.意识清楚,心率46次/min,双pussep's征(+),余均正常.化验:COHb 21.2%,动态检测CPK,高达3178IU/L,CK-MB 332IU/L.心电图(ECG)示:Ⅱ、Ⅲ、aVF 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头颅CT正常.
作者:孙雪莲;刘凤奎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