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李波涌;文定军;唐秀英;张国富
目的该文介绍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系研究生招生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证实了研究生培养加快了人才成长和梯队建设,促进学科医疗、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学科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秋兰;周文颖;王彬;赵立;李书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预后的因素.方法将该科自1997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148例DAI病人的各项指标分别数量化,用后退法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预后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昏迷程度、CT表现、瞳孔变化、昏迷时间、脑挫伤程度、年龄大小.结论影响DAI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昏迷程度,它可作为判断DAI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知非;刘飞;廖达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内科实习模式,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方法2004年在中山三院内科实习生30人.采用循证医学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模式,学习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方法.结果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但增加了有关循证医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锻炼了检索文件的能力,学会了如何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实用性,终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结论采用循证医学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模式,有利于临床医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避免学习的盲从性,提高独力思考能力,并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
作者:刘金来;陈璘;赵长林;彭朝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院管理,减少医疗纠纷已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该文对医患关系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什么是佳医患关系,提出处理好医患关系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处理好医患关系.并指出正确的理顺医患关系和处理好医患关系势在必行.
作者:张立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巴氏染色方法对临床上精子顶体区是否正常进行区分.方法分别对该研究所门诊111例精子标本进行巴氏染色后,每例标本在显微镜油镜下记数200个精子,观察顶体区.结果111例标本中,5例为无顶体圆头精子,23例为小顶体区精子,83例顶体区正常精子.结论巴氏染色法在临床上可对精子顶体区是否正常作出准确的判断.
作者:朱文兵;范立青;曾亚荣;卢光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急诊科自2003年8月~2003年12月应用纳洛酮抢救22例急性海洛因中毒,成功21例,抢救成功率达95.4%.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雄;黄琼;姚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老年贲门癌患者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老年贲门癌患者应用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该组106例老年贲门癌患者,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其中5例术后存在少量胸腔积液,2例较少,1周后自行吸收;另3例经胸腔穿刺抽液后消失.本组病例术后均顺利康复.结论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老年贲门癌患者中有其临床优越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探讨.
作者:赵国强;高新芳;邹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如何在体检人性化服务中强化道德观伦理理念,以提高医院体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作为保健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健康检查人性化服务作些伦理思考.
作者:欧佩芳;林伟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原发和复发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otal pelvic exenteration,TPE)的疗效.方法对1989~2003年行TPE的28例原发癌和35例复发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根治性切除率85.7%,其中原发癌组92.9%,复发癌组80.0%.术后病理证实原发癌组盆腔脏器/组织受侵率67.9%,复发癌组盆腔脏器/组织受侵率100%.原发癌组仅14.3%侵犯盆壁组织;而复发癌组80.0%侵犯达盆壁组织.原发癌组、复发癌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2.9%,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32.1%、51.4%.全组术后复发率68.4%、原发癌组61.5%、复发癌组72.0%.复发癌组盆腔局部复发率48.0%,高于原发癌组的15.4%(P<0.05).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23.7%,原发癌组、复发癌组分别为38.5%、16.0%(P>0.05).结论TPE是治疗LARC的有效方法,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LARC尤其是复发癌预后的关键.
作者:潘义生;万远廉;刘玉村;汪欣;吴涛;赵建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7例膀胱癌患者,术后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并做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的随访,复发6例,复发率为16.2%,并发症和副作用较轻.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少.
作者:韩惟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26)、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3)及正常对照组(n=22)血浆NO和ET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AMI组、UA组患者血浆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低于UA组(P均<0.01);AMI组、UA组患者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浆NO和ET代谢失调导致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是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原因.
作者:邓正华;邓剑;向成玉;王开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结核病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肺结核为多见,占85.00%[1].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多伴有其他疾病,肺结核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应引起重视.我院自1996年~2003年7月间,共收治老年人肺结核误诊病人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60~83岁,平均66.1岁.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徐秋莲;杜简秋;谷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不同镇痛药物对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择期手术病人,ASA Ⅰ,Ⅱ级,其中妇产科、普通外科各90例.各科手术病人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案随机等分成3组,组Ⅰ:0.125%罗哌卡因+0.005%吗啡+0.005%氟哌利多,组Ⅱ:0.125%罗哌卡因+0.0005%芬太尼+0.005%氟哌利多,组Ⅲ:对照组(不实施病人术后自控镇痛).于镇痛治疗后4,8,12,24,36 h进行随访,观察疼痛程度、镇静状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组Ⅰ与组Ⅱ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显著低于组Ⅲ(P<0.01);普通外科病人肠蠕动恢复时间较妇产科病人长(P<0.05);组Ⅱ较组Ⅰ、Ⅲ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吗啡、芬太尼行病人术后自控镇痛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且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用可缩短肠蠕动的恢复时间.
作者:余奇劲;罗涛;蔡忠香;陈明森;周青山;黄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根据文化休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该文定义了文化休克管理--即所采取的防止文化休克产生和减轻文化休克症状的措施和办法,并对如何做好文化休克管理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留学生管理工作除按国家、学校的有关条例、规定、章程运作以外,如果结合文化休克管理,适时地开展思想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文化休克管理引入到留学生管理的做法不失为对开展留学生管理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
作者:伍志刚;谢芸;阳柳;孟甫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对18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8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均为辅助生殖的并发症.病人出现腹胀、纳差、气促、呼吸困难、尿少、腹水等症状,及时停止使用促排卵药物,予相应的补液、抗组胺、腹腔穿刺引流等对症、支持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采用促排药物治疗中,必须加强用药期间的监护,才能避免重度OHSS的发生.
作者:罗阳;周乐山;皮丕湘;郑乐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甲强龙(甲泼尼龙)对出血性休克大白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大白鼠经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随后用自体血和生理盐水从静脉回输,进行复苏.复苏前大白鼠随机分成三组:假休克组,休克组和甲强龙治疗组.结果复苏后72 h,休克组的生存率降至20%,而甲强龙治疗组的生存率达80%,差异显著(P<0.01).复苏后18h器官病理取材,H-E染色,光镜下显示:休克组大白鼠的心、肺、肾、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细胞变性、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甲强龙治疗组大白鼠的上述脏器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复苏后18 h,CK、Cr、ALT、AST、ALKP检测,休克组明显升高,而甲强龙治疗组只有轻度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复苏后2 h,肝脏枯否细胞用LPS刺激后,休克组的细胞内Ca2+浓度和TNF-α产量明显增高,而甲强龙治疗组轻度增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甲强龙可以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内Ca2+升高和激活,阻止TNF-α的过度产生,降低机体系统性炎症反应程度,终减轻出血性休克大白鼠脏器的损伤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钢;杨晓临;崔泽实;关福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建钛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32例,重建钛板40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疗效和各自的优点.结果经3~48个月的随访,克氏针内固定组,优78例,良36例,可17例,差1例,优良率86.4%.重建钛板组,优3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7.5%.结论对锁骨中1/3横断性或斜形骨折,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应视为取材方便、经济实用、稳固可靠的选择,而对粉碎性骨折,重建钛板内固定为理想方法.
作者:成本强;龙朝仪;区国集;吴世寨;李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由于宫颈尖锐湿疣(CA)皮损中HPV高危型感染常与其癌变有关,而端粒酶活性增高多见于恶性疾病.该研究探讨宫颈CA皮损中HPV分型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病毒分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4例(40.0%)HPV16/18型阳性,34例(56.7%)HPV6/11型阳性,2例未检测到HPV;HpV16/18型感染的皮损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HPV6/11型感染者.结论认为端粒酶活性与HPV型别有关,可能与HPV病毒协同参与CA发病,HPV16/18型阳性者在临床可能有癌变倾向,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可以阻碍疣体生长,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金芳和;王冬莲;刘俊;熊文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为主(MPV)、脾静脉(SPV)宽度及脾脏厚度;同时检测周围血细胞计数.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为:S0期15例,S1期40例,S2期25例,S3期24例,S4期16例.从S1~S4期,MPV、SPV增宽及脾脏增厚的比率逐渐上升,但MPV、SPV增宽的比率各期差别不大(P>0.05),而脾脏增厚的发生率各期差别较大(0.01<P<0.025).从S1~S4期,周围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逐渐下降,尤以PLT下降明显,S3、S4期显著低于S1、S2期(P分别<0.05、0.01),其中S4期已在正常下限以下.RBC,WBC在S1、S2、S3期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S4期则较前面各期显著下降(P分别<0.05,0.01).结论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对慢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脾脏肿大、SPV增宽、PLT计数下降可能对较严重的肝纤维化(S3或S4期)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贵生;陈欣;王萍;袁农;王宪智;管湘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缩窄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内Rho/Rho激酶的表达及法舒地尔(fasudil)--Rho/Rho激酶拮抗剂对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制备升主动脉缩窄大鼠心力衰竭及假手术组(S组)模型.将升主动脉缩窄术后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心力衰竭组(H组),给予生理盐水0.1ml,腹腔注射,每日2次;一组为fasudil治疗组(F组),治疗组给予fasudil 5 mg/Kg,腹腔注射,每日2次;治疗4周.H组、F组及S组每组各10只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结果H组鼠心肌细胞RhoA,Rho激酶mRNA表达显著增高,F组心肌细胞RhoA mRNA,Rho激酶mRNA表达下降.结论心肌细胞RhoA、Rho激酶表达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法舒地尔可有效降低心肌细胞内RhoA mRNA,Rho激酶mRNA表达,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可能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血管扩张剂.
作者:张曼;曾定尹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