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外伤行脑室引流后严重脑室炎的原因及处理

楚胜华;袁先厚;江普查;俞苏寰

关键词:脑外伤, 脑室炎,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8例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患者,行双侧侧脑室穿刺,一侧用敏感抗生素慢速滴注冲洗,另一侧置管引流治疗,并且给予亚低温和高氧液及全身支持对症等治疗.结果治疗14 d后各患者体温和脑脊液均恢复正常,伤后半年随访,根据GOS预后评分,持续植物状态1例,中残3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冲洗侧脑室、亚低温、高氧液及全身支持对症等治疗,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源性小儿气管、支气管损伤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医源性小儿气管、支气管损伤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气管、支气管破损程度,分别采用颈部深筋膜切开术49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35例;气管膜部修补术18例;病肺切除7例.结果该组109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恰当选择外科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忠民;席鸿钧;李汉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异氟醚预处理对猪心肺联合移植术后肺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猪心肺联合移植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猪20只,随机分为供体猪(n=10)和受体猪(n=10),受体猪再随机分为异氟醚组(n=5)及对照组(n=5),供体心肺均由4℃Eu-ro-Collni液保存20~30 min后移植入受体猪胸腔,术中异氟醚组1.16%异氟醚持续吸入(从切皮开始至心肺切下停止)加戊巴比妥钠维持麻醉,哌库溴铵维持肌松.对照组仅使用戊巴比妥钠维持麻醉,哌库溴铵维持肌松.结果两组猪在心脏复跳后半小时内MAP,CO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PAP,PCWP,CVP,HR则较移植前显著升高(P<0.01).异氟醚组心脏复跳后30 min内HR,MAP,CO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异氟醚组的PAP,PCWP,CVP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氟醚吸入预处理对心肺移植后的肺循环改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覃军;徐道妙;郭曲练;申建初;蒋海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老年贲门癌患者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老年贲门癌患者应用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该组106例老年贲门癌患者,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其中5例术后存在少量胸腔积液,2例较少,1周后自行吸收;另3例经胸腔穿刺抽液后消失.本组病例术后均顺利康复.结论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老年贲门癌患者中有其临床优越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探讨.

    作者:赵国强;高新芳;邹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附38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BPH 38例.结果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51.0±28.4)g;手术时间(64.0±42.5)min;出血量(78.0±66.0)mL;无电切综合征(TURS)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5.8±3.2)nL/s上升至术后的(20.4±5.6)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7.2±4.3)分下降至术后的(7.3±2.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5.7±0.7)分下降至术后的(1.9±0.6)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出血少,并发症少,无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劲戈;黄亚特;郑文喜;刘新益;阳新华;欧雄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复发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7例膀胱癌患者,术后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并做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的随访,复发6例,复发率为16.2%,并发症和副作用较轻.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少.

    作者:韩惟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TA术后内皮细胞再生动力学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颈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后,损伤动脉内皮细胞的再生动力学规律.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气囊导管损伤模型,伊文思蓝染色标记缺乏内皮覆盖的血管区域,动态观测内皮细胞再生规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损伤后不同时期动脉壁内TGFβ1的表达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再生部位与乏内皮覆盖区内膜及中膜增生面积.结果术后9 d前内皮再生缓慢,术后9~28d再生速度较前显著增高(1.19±0.14)mm/d vs(0.44±0.25)mm/d,P<0.01,术后28 d后内皮再生趋于停滞.术后早期(9 d以内)TGFβ1在动脉内壁内的高表达,而14d后,TGFβ1表达显著减少.结论PTA术后早期内皮再生受抑制,早期再生速度较慢,9 d后再生速度明显加快,28 d后再生趋于停滞.术后早期(9 d以内)TGFβ1在动脉壁内的高表达可能是内皮再生受抑制的直接原因之一.

    作者:蒲庆华;赵渝;时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O-1抗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能否减轻随后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50 min/再灌注24 h的动物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血晶素处理组(皮下注射血晶素30 mg/(kg·d),连续2 d),检测肾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及HO-1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血晶素明显诱导了肾内HO-1表达并使其活力增加,与I/R组比较,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Cr,BUN,MDA升高(P<0.05),TAOC降低(P<0.05),组织学损伤严重.在I/R前血晶素诱导HO-1表达可逆转上述病理改变(P<0.05).结论肾内HO-1的诱导表达可明显改善大鼠随后的I/R性肾损伤,作用机制与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张英;余鸿;汤军;郑福蓉;李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围产期心肌病预后因素探讨

    目的评价影响围产期心肌病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该科37例围产期心肌病病例,总结其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特征,评价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例病人预后不良,7例死于心衰恶化,2例死于器官栓塞,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死于心律失常.26例随访1年,5例发生心功能不全,无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围产期心肌病预后主要与心功能状况及并发症(器官栓塞、心律失常、感染)有关.

    作者:方志成;周昌娥;王斌;王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长时间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体温及血糖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长时间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及血糖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8例择期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常规监测ECG,SpO2,CVP及有创血压,麻醉诱导和维持后持续监测肛温及血糖(1次/h),术中根据体温和血糖的变化及时保温和调节血糖水平,记录总的输入量和出量.结果38例平均手术时间(11±1.8)h;血糖:手术开始后第4~5小时开始呈下降趋势,第9 小时低,其中2例(5.0%)于手术第5~6小时时处于低血糖水平,当血糖<4.2 mmol/L时补充葡萄糖液;体温:第2小时平均降低(1~1.5)℃,1h后每小时下降0.5℃,至第3 小时,肛温多维持在34.0℃左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毕前2 h采取升温及保温措施可在术毕时恢复正常体温;术毕恢复过程顺利,安返病房.结论长时间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期间患者可出现低血糖及低温,应监测血糖及体温;及时处理低血糖,适时采取升温和保温措施.

    作者:何宇红;詹丽英;陈志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40例(282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应用DIOMED 810 m激光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结果该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经1~12个月随访观察,治疗静脉均完全闭塞,无再通发生.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费用少;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有望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

    作者:赵堂海;黄英;蒋米尔;于永山;王海波;解远峰;郭明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MRI的白质高信号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MRI的白质高信号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例PD患者和6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MRI检查,对比分析PD组和对照组中MRI的白质高信号(包括侧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的白质高信号)的发生率,并研究白质高信号和PD的病程和病情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D组比对照组侧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并且有侧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的PD患者比无侧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的PD患者具有更短的病程和更严重的病情(P<0.05).但是,PD组的半卵圆中心白质高信号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有卵圆中心白质高信号的PD患者的病程和病情与无半卵圆中心白质高信号PD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侧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也许是PD的一个具有更快神经变性过程的临床亚型的标志.

    作者:黄海东;邓敬兰;宦怡;杨春敏;赵海涛;葛雅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TnI诊断轻中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心肌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0例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轻度(n=14)及中度(n=16)ACOP患者,检测接诊后0 h,8 h,1 d,3d及7 d时血清cTnI水平、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比较cTnI和其他单项或综合指标对轻度及中度ACOP患者心肌损伤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中度中毒组cTnI升高例数显著高于轻度中毒组(P<0.01),而其他各单项指标异常例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心肌酶学升高或心电图异常例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综合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后,中度中毒组检出率例数显著高于轻度中毒组(P<0.05).并且cTnI升高的例数显著高于其他单一或综合指标异常的例数(P<0.05).结论应用血清cTnI的检测能明显提高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检出率,其灵敏度明显优于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检查.

    作者:孙安琼;杨新平;李卓成;陈剑雄;罗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计算方法评价反眉型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手术性散光

    目的采用简单相减法和矢量分析法评价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手术性散光.方法对65例(72眼)行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测定其角膜散光.分别使用简单相减法及矢量分析法计算其术后1周及1个月的手术性散光.并对术后1周及1个月的视力进行统计.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1月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9±0.75)D、(1.0±0.50)D和(0.85±0.25)D,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912,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638,P>0.05).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发现术后1个月的手术性散光值均低于术后1周.用简单相减法计算,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46,P>0.05);用矢量分析法计算,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764,P<0.05).且其结果显示术后1周为逆规性散光改变,而术后1个月为顺规性散光改变.裸眼视力≥0.5在术后1周占88.9%,1个月占91.7%.其中裸眼视力≥1.0者,在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为18%及28.3%.结论矢量分析法是一种较好的计算手术性散光的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采用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手术性散光小,回退快,视力恢复快;逆规性散光飘移在术后1月内消失.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是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变化较全面准确可靠的方法.

    作者:袁平;刘双珍;谭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循证医学自我教育模式在内科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内科实习模式,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方法2004年在中山三院内科实习生30人.采用循证医学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模式,学习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方法.结果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但增加了有关循证医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锻炼了检索文件的能力,学会了如何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实用性,终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结论采用循证医学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模式,有利于临床医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避免学习的盲从性,提高独力思考能力,并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

    作者:刘金来;陈璘;赵长林;彭朝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壮族人群脆性X综合征中不稳定遗传序列的研究

    目的研究湖南省壮族人群FraX中不稳定DNA序列的多态性,建立一种快速筛查FraX中FMR-1动态突变的方法,为提高遗传咨询和诊断水平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经典的PCR-Southern blot法对156例X染色体FRAXA位点(CGG)n重复序列拷贝数进行测定并与PCR-序列分析胶银染法进行比较.结果(CGG)n重复序列范围为6~57,高峰为29;发现一男性携带者,CGG重复数为57;PCR-序列分析银染法结果与PCR-Southern blot法结果完全一致,从pCR扩增到产物检测只需4,5 h即可完成.结论壮族人群(CGG)n频率分布高峰为29,其次为27,30;PCR-序列分析胶银染法快速、直接、简便、实用,适合脆性X综合征的大规模群体筛查.

    作者:马云;何淑雅;李斌元;刘四春;王桂良;闵凌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严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20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收治的严重胸外伤伴多发伤206例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检结果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作出早期诊断,并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防治休克和ARDS以及处理多发伤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有效措施.结果治愈194例,死亡12例.结论对严重胸外伤伴多发伤患者,应详细全面检查,尽量避免误诊漏诊,首先处理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外伤,争取在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作者:王俊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强龙对出血性休克大白鼠的影响

    目的研究甲强龙(甲泼尼龙)对出血性休克大白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大白鼠经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随后用自体血和生理盐水从静脉回输,进行复苏.复苏前大白鼠随机分成三组:假休克组,休克组和甲强龙治疗组.结果复苏后72 h,休克组的生存率降至20%,而甲强龙治疗组的生存率达80%,差异显著(P<0.01).复苏后18h器官病理取材,H-E染色,光镜下显示:休克组大白鼠的心、肺、肾、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细胞变性、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甲强龙治疗组大白鼠的上述脏器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复苏后18 h,CK、Cr、ALT、AST、ALKP检测,休克组明显升高,而甲强龙治疗组只有轻度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复苏后2 h,肝脏枯否细胞用LPS刺激后,休克组的细胞内Ca2+浓度和TNF-α产量明显增高,而甲强龙治疗组轻度增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甲强龙可以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内Ca2+升高和激活,阻止TNF-α的过度产生,降低机体系统性炎症反应程度,终减轻出血性休克大白鼠脏器的损伤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钢;杨晓临;崔泽实;关福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2.15细胞上清HBVDNA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拟筛选和比较2.215细胞上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3种方法抽提HBVDNA,抽提物分别采用Taq man荧光定量、SYBR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滴度.结果直接应用上清分别采取热变性,碱裂解法抽提HBVDNA均为阴性,而应用PEG沉淀后检测结果证实细胞上清中有高拷贝的分泌性HBVDNA,Taq man荧光定量方法的敏感性高于SYBR实时定量PCR,在高拷贝时,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PEG沉淀法是2 2.15细胞上清HBVDNA提取的有效方法,Taq man荧光定量方法敏感性高,是HBVDNA定量检查的首选方法.SYBR法简便,经济,也可用于上清HBVDNA的检测.

    作者:罗红雨;杨旭;邹文;黄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原发和复发直肠癌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原发和复发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otal pelvic exenteration,TPE)的疗效.方法对1989~2003年行TPE的28例原发癌和35例复发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根治性切除率85.7%,其中原发癌组92.9%,复发癌组80.0%.术后病理证实原发癌组盆腔脏器/组织受侵率67.9%,复发癌组盆腔脏器/组织受侵率100%.原发癌组仅14.3%侵犯盆壁组织;而复发癌组80.0%侵犯达盆壁组织.原发癌组、复发癌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2.9%,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32.1%、51.4%.全组术后复发率68.4%、原发癌组61.5%、复发癌组72.0%.复发癌组盆腔局部复发率48.0%,高于原发癌组的15.4%(P<0.05).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23.7%,原发癌组、复发癌组分别为38.5%、16.0%(P>0.05).结论TPE是治疗LARC的有效方法,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LARC尤其是复发癌预后的关键.

    作者:潘义生;万远廉;刘玉村;汪欣;吴涛;赵建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强化健康检查人性化服务的伦理理念

    如何在体检人性化服务中强化道德观伦理理念,以提高医院体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作为保健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健康检查人性化服务作些伦理思考.

    作者:欧佩芳;林伟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