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医学自我教育模式在内科实习中的应用

刘金来;陈璘;赵长林;彭朝权

关键词:医学教育模式, 循证医学, 内科实习
摘要:目的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内科实习模式,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方法2004年在中山三院内科实习生30人.采用循证医学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模式,学习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方法.结果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但增加了有关循证医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锻炼了检索文件的能力,学会了如何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实用性,终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结论采用循证医学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模式,有利于临床医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避免学习的盲从性,提高独力思考能力,并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传统肺减容术和肺叶切除后兔肺功能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目的对比传统肺减容术(LVRS)和肺叶切除术后阻塞性肺气肿兔的肺功能和组织结构变化.方法40只肺气肿兔随机等分为4组:肺气肿组(A组)、传统LVRS组(B组)、肺叶切除组(C组)和假手术组(D组),8周后进行肺功能和肺组织学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潮气量、0.3 s用力呼气容积(FEV0.3),FEV0.3/FVC(用力肺活量)、PaO2、平均肺泡数和肺泡隔面密度增加,功能残气量、paCO2、肺总容积和肺泡直径降低(P<0.05),而D组变化不明显(P>0.05).B组和C组肉眼及光镜下可见肺气肿改善,而D组无明显变化.B组和C组之间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传统的LVRS和肺叶切除术均可有效改善阻塞性肺气肿兔的肺功能和组织结构.

    作者:谭群友;王如文;蒋耀光;龚太乾;李东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患关系处理浅析

    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院管理,减少医疗纠纷已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该文对医患关系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什么是佳医患关系,提出处理好医患关系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处理好医患关系.并指出正确的理顺医患关系和处理好医患关系势在必行.

    作者:张立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O-1抗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能否减轻随后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50 min/再灌注24 h的动物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血晶素处理组(皮下注射血晶素30 mg/(kg·d),连续2 d),检测肾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及HO-1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血晶素明显诱导了肾内HO-1表达并使其活力增加,与I/R组比较,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Cr,BUN,MDA升高(P<0.05),TAOC降低(P<0.05),组织学损伤严重.在I/R前血晶素诱导HO-1表达可逆转上述病理改变(P<0.05).结论肾内HO-1的诱导表达可明显改善大鼠随后的I/R性肾损伤,作用机制与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张英;余鸿;汤军;郑福蓉;李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MRI的白质高信号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MRI的白质高信号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例PD患者和6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MRI检查,对比分析PD组和对照组中MRI的白质高信号(包括侧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的白质高信号)的发生率,并研究白质高信号和PD的病程和病情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D组比对照组侧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并且有侧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的PD患者比无侧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的PD患者具有更短的病程和更严重的病情(P<0.05).但是,PD组的半卵圆中心白质高信号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有卵圆中心白质高信号的PD患者的病程和病情与无半卵圆中心白质高信号PD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侧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也许是PD的一个具有更快神经变性过程的临床亚型的标志.

    作者:黄海东;邓敬兰;宦怡;杨春敏;赵海涛;葛雅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4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预后的因素.方法将该科自1997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148例DAI病人的各项指标分别数量化,用后退法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预后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昏迷程度、CT表现、瞳孔变化、昏迷时间、脑挫伤程度、年龄大小.结论影响DAI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昏迷程度,它可作为判断DAI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知非;刘飞;廖达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HPV分型与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由于宫颈尖锐湿疣(CA)皮损中HPV高危型感染常与其癌变有关,而端粒酶活性增高多见于恶性疾病.该研究探讨宫颈CA皮损中HPV分型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病毒分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4例(40.0%)HPV16/18型阳性,34例(56.7%)HPV6/11型阳性,2例未检测到HPV;HpV16/18型感染的皮损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HPV6/11型感染者.结论认为端粒酶活性与HPV型别有关,可能与HPV病毒协同参与CA发病,HPV16/18型阳性者在临床可能有癌变倾向,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可以阻碍疣体生长,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金芳和;王冬莲;刘俊;熊文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循证医学自我教育模式在内科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内科实习模式,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方法2004年在中山三院内科实习生30人.采用循证医学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模式,学习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方法.结果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但增加了有关循证医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锻炼了检索文件的能力,学会了如何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实用性,终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结论采用循证医学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模式,有利于临床医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避免学习的盲从性,提高独力思考能力,并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

    作者:刘金来;陈璘;赵长林;彭朝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计算方法评价反眉型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手术性散光

    目的采用简单相减法和矢量分析法评价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手术性散光.方法对65例(72眼)行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测定其角膜散光.分别使用简单相减法及矢量分析法计算其术后1周及1个月的手术性散光.并对术后1周及1个月的视力进行统计.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1月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9±0.75)D、(1.0±0.50)D和(0.85±0.25)D,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912,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638,P>0.05).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发现术后1个月的手术性散光值均低于术后1周.用简单相减法计算,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46,P>0.05);用矢量分析法计算,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764,P<0.05).且其结果显示术后1周为逆规性散光改变,而术后1个月为顺规性散光改变.裸眼视力≥0.5在术后1周占88.9%,1个月占91.7%.其中裸眼视力≥1.0者,在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为18%及28.3%.结论矢量分析法是一种较好的计算手术性散光的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采用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手术性散光小,回退快,视力恢复快;逆规性散光飘移在术后1月内消失.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是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变化较全面准确可靠的方法.

    作者:袁平;刘双珍;谭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海洛因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急诊科自2003年8月~2003年12月应用纳洛酮抢救22例急性海洛因中毒,成功21例,抢救成功率达95.4%.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雄;黄琼;姚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壮族人群脆性X综合征中不稳定遗传序列的研究

    目的研究湖南省壮族人群FraX中不稳定DNA序列的多态性,建立一种快速筛查FraX中FMR-1动态突变的方法,为提高遗传咨询和诊断水平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经典的PCR-Southern blot法对156例X染色体FRAXA位点(CGG)n重复序列拷贝数进行测定并与PCR-序列分析胶银染法进行比较.结果(CGG)n重复序列范围为6~57,高峰为29;发现一男性携带者,CGG重复数为57;PCR-序列分析银染法结果与PCR-Southern blot法结果完全一致,从pCR扩增到产物检测只需4,5 h即可完成.结论壮族人群(CGG)n频率分布高峰为29,其次为27,30;PCR-序列分析胶银染法快速、直接、简便、实用,适合脆性X综合征的大规模群体筛查.

    作者:马云;何淑雅;李斌元;刘四春;王桂良;闵凌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改良Madigan手术及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两种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SPPC)与15例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MPC).结果MPC手术较SPPC在术后膀胱冲洗、尿管停留、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要短,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几率下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Madigan手术可作为前列腺开放手术的首选术式.

    作者:陈新辉;吕军;杨槐;曾子健;康颂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ALDH2基因第12外显子(G/A)多态性在北京汉族人群的检测

    目的了解与酒精代谢密切相关的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第12外显子G/A多态性在北京汉族人群的分布.方法采集102名无相关个体末稍血,提取DNA.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PCR方法,扩增靶等位基因DNA片段.结果ALDH2*1和ALDH2*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0.89 0.11.ALDH2*1/ALDH2*1;ALDH2*1/ALDH2*2;ALDH2*2/ALDH2*2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9,0.20,0.01.x2检验表明,检测样本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杂合度(H):0.34.结论北京地区汉族人群ALDH2*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洛阳汉族人群,而日本人群的该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中国人群.

    作者:李志祥;谢桂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素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用普通培养法检测706例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新鲜中段尿标本,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706例受检标本分离出致病菌476株,主要菌群有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以及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等.除11株真菌外,其余465株致病菌对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达70%和76%;亚氨培南、万古霉素低分别为2%和0%,其次是丁氨卡那为10%.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银改;李运贤;翟素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40例(282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应用DIOMED 810 m激光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结果该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经1~12个月随访观察,治疗静脉均完全闭塞,无再通发生.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费用少;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有望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

    作者:赵堂海;黄英;蒋米尔;于永山;王海波;解远峰;郭明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外伤行脑室引流后严重脑室炎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8例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患者,行双侧侧脑室穿刺,一侧用敏感抗生素慢速滴注冲洗,另一侧置管引流治疗,并且给予亚低温和高氧液及全身支持对症等治疗.结果治疗14 d后各患者体温和脑脊液均恢复正常,伤后半年随访,根据GOS预后评分,持续植物状态1例,中残3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冲洗侧脑室、亚低温、高氧液及全身支持对症等治疗,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楚胜华;袁先厚;江普查;俞苏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源性小儿气管、支气管损伤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医源性小儿气管、支气管损伤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气管、支气管破损程度,分别采用颈部深筋膜切开术49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35例;气管膜部修补术18例;病肺切除7例.结果该组109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恰当选择外科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忠民;席鸿钧;李汉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肩胛骨骨折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的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1998年~2003年收治的15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AO分型方法:稳定的关节外骨折3例,不稳定的关节内骨折5例和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7例.通过后方入路,前方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对不稳定的12例肩胛骨骨折进行了骨折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及重建钢板固定.结果12个手术病例随访12~36个月.Neer评定,优良9例,不满意2例,失败1例.结论对于移位严重的肩胛体部骨折和骨突部骨折及不稳定的关节内、外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尹擘;王少卿;于强;甄鑫刚;周振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媒体在组胚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是集声音、图像和动画为一体的视听教材.该文对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组胚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像并茂的趣味性;图像逼真的直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容量超大的实用性等优势,是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一种为先进的教学手段.

    作者:唐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强化健康检查人性化服务的伦理理念

    如何在体检人性化服务中强化道德观伦理理念,以提高医院体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作为保健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健康检查人性化服务作些伦理思考.

    作者:欧佩芳;林伟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周围血细胞计数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为主(MPV)、脾静脉(SPV)宽度及脾脏厚度;同时检测周围血细胞计数.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为:S0期15例,S1期40例,S2期25例,S3期24例,S4期16例.从S1~S4期,MPV、SPV增宽及脾脏增厚的比率逐渐上升,但MPV、SPV增宽的比率各期差别不大(P>0.05),而脾脏增厚的发生率各期差别较大(0.01<P<0.025).从S1~S4期,周围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逐渐下降,尤以PLT下降明显,S3、S4期显著低于S1、S2期(P分别<0.05、0.01),其中S4期已在正常下限以下.RBC,WBC在S1、S2、S3期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S4期则较前面各期显著下降(P分别<0.05,0.01).结论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对慢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脾脏肿大、SPV增宽、PLT计数下降可能对较严重的肝纤维化(S3或S4期)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贵生;陈欣;王萍;袁农;王宪智;管湘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