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芳;林伟青
目的对六味化石通进行利尿、镇痛、抗炎、促凝血作用研究.方法采用漏斗法、扭体法、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蛋清致炎法、玻片法等,观察和研究六味化石通的利尿、镇痛、抗炎、促凝血作用.结果六味化石通能非常显著的增加尿量;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疼痛反应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蛋清所致炎症反应;能较明显的缩短凝血时间.结论六味化石通具有利尿、镇痛、抗炎、促凝血作用.
作者:钟玲;苏泽轩;熊爱华;刘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颈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后,损伤动脉内皮细胞的再生动力学规律.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气囊导管损伤模型,伊文思蓝染色标记缺乏内皮覆盖的血管区域,动态观测内皮细胞再生规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损伤后不同时期动脉壁内TGFβ1的表达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再生部位与乏内皮覆盖区内膜及中膜增生面积.结果术后9 d前内皮再生缓慢,术后9~28d再生速度较前显著增高(1.19±0.14)mm/d vs(0.44±0.25)mm/d,P<0.01,术后28 d后内皮再生趋于停滞.术后早期(9 d以内)TGFβ1在动脉内壁内的高表达,而14d后,TGFβ1表达显著减少.结论PTA术后早期内皮再生受抑制,早期再生速度较慢,9 d后再生速度明显加快,28 d后再生趋于停滞.术后早期(9 d以内)TGFβ1在动脉壁内的高表达可能是内皮再生受抑制的直接原因之一.
作者:蒲庆华;赵渝;时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阵发性心悸3 a,气短、干咳2个月,于2003年8月4日入院.既往吸烟史30余年,10支/d,至今未戒.否认慢性肺部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及遗传性疾病史.患者于2000年6月出现阵发性心悸、活动后加重,无胸闷、憋气、胸痛.平静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性室性期外收缩,呈Ⅱ、Ⅲ联律,胸片:心肺无异常.曾接受美西律、盐酸普罗帕酮、阿替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治疗,效果不佳,仍频繁发作,影响工作和休息.
作者:王亚真;苏轮;贾金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湖南省壮族人群FraX中不稳定DNA序列的多态性,建立一种快速筛查FraX中FMR-1动态突变的方法,为提高遗传咨询和诊断水平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经典的PCR-Southern blot法对156例X染色体FRAXA位点(CGG)n重复序列拷贝数进行测定并与PCR-序列分析胶银染法进行比较.结果(CGG)n重复序列范围为6~57,高峰为29;发现一男性携带者,CGG重复数为57;PCR-序列分析银染法结果与PCR-Southern blot法结果完全一致,从pCR扩增到产物检测只需4,5 h即可完成.结论壮族人群(CGG)n频率分布高峰为29,其次为27,30;PCR-序列分析胶银染法快速、直接、简便、实用,适合脆性X综合征的大规模群体筛查.
作者:马云;何淑雅;李斌元;刘四春;王桂良;闵凌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方面的价值以及尼膜同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膜同组,另取13例作为正常对照.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即时、第3天及第7天血清NSE,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入院即时血清NSE(38.75±8.89)ng/mL均较正常对照(10.57±3.20)ng/mL明显增高(P<0.001),且与GCS评分呈负相(r=-0.678,P<0.01);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NSE存在组间总变异(F=15.185,P<0.01);伤后第7天,尼膜同组血清NSE(21.70±7.03)ng/m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7.10±7.73)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动态监测血清NSE有助于观察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估计预后;尼膜同可能有助于降低血清NSE,促进颅脑损伤的恢复.
作者:陈鸿光;孟庆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小儿气管、支气管损伤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气管、支气管破损程度,分别采用颈部深筋膜切开术49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35例;气管膜部修补术18例;病肺切除7例.结果该组109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恰当选择外科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忠民;席鸿钧;李汉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BPH 38例.结果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51.0±28.4)g;手术时间(64.0±42.5)min;出血量(78.0±66.0)mL;无电切综合征(TURS)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5.8±3.2)nL/s上升至术后的(20.4±5.6)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7.2±4.3)分下降至术后的(7.3±2.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5.7±0.7)分下降至术后的(1.9±0.6)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出血少,并发症少,无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劲戈;黄亚特;郑文喜;刘新益;阳新华;欧雄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巴氏染色方法对临床上精子顶体区是否正常进行区分.方法分别对该研究所门诊111例精子标本进行巴氏染色后,每例标本在显微镜油镜下记数200个精子,观察顶体区.结果111例标本中,5例为无顶体圆头精子,23例为小顶体区精子,83例顶体区正常精子.结论巴氏染色法在临床上可对精子顶体区是否正常作出准确的判断.
作者:朱文兵;范立青;曾亚荣;卢光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颈丛麻醉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30例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1组为曲马多组(T),2组为对照组(C).消毒时T组静脉给予曲马多1.0mg/kg,持续静脉滴注曲马多2.0 mg/(kg·h)至术毕.分别于手术切皮(T0)、切断颈前肌群(T1)、分离甲状腺上极(T2)、分离甲状腺下极(T3)时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疼痛情况,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T组于T1,T2,T3各时点镇痛优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压和心率的升高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曲马多可改善颈丛麻醉的效果,减轻心血管反应.
作者:李志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对18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8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均为辅助生殖的并发症.病人出现腹胀、纳差、气促、呼吸困难、尿少、腹水等症状,及时停止使用促排卵药物,予相应的补液、抗组胺、腹腔穿刺引流等对症、支持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采用促排药物治疗中,必须加强用药期间的监护,才能避免重度OHSS的发生.
作者:罗阳;周乐山;皮丕湘;郑乐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累及颈总动脉起始部的巨大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临床治疗资料.胸部正中切口显出前纵隔,切开心包及其返折显出心脏及其大血管,联合颈部切口显出动脉瘤全貌,升主动脉-颈内动脉自体静脉转流后,于主动脉弓上切除动脉瘤.结果3例均于术后9 d治愈出院,分别随访3月、5 a、6 a无动脉瘤复发.结论利用自体静脉升主动脉颈内动脉移植技术,经胸部正中切口根治累及颈总动脉起始部的巨大动脉瘤,起始部显露清楚、操作方便,不切开胸腔、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案.
作者:王春喜;王奇;刘小平;刘鸿一;贾鑫;段志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瑞血新对头颈部进展期鳞癌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防治.方法71例头颈部进展期鳞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瑞血新+同步放化疗)和对照组(利血生等+同步放化疗).结果治疗组骨髓抑制有效率30/36(83.3%),对照组有效率16/35(45.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瑞血新在头颈部进展期鳞癌同步放化疗中有良好的防治白细胞减少的作用.
作者:类健翔;陈平;汤翠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转移的特点及其与淋巴结大直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肺叶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可切除的NSCLC淋巴结的病理特点.结果可手术的NSCLC 56例,淋巴结转移36例,占64.3%,纵隔(N2)和肺内(N1)淋巴结转移均超过50.0%.N2站淋巴结按其大直径≤1.0 cm,>1.0 cm且≤2.0 cm,>2.0 cm分为三个等级,其转移率分为24.0%,46.0%和80.0%,两者间的相关分析:x2=28.751,v=2,P<0.001,rp=0.31;同样地,N1站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32.6%,44.9%和64.7%,两者间的相关分析:x2=7.014,v=2,0.025<P<0.05,rp=0.20.结论可手术的NSCLC淋巴结转移相当的常见,淋巴结转移随其大直径的增加相应增加,两者间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翁毅敏;吴一龙;谷力加;冯卫能;程超;钟文昭;黄邵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根据文化休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该文定义了文化休克管理--即所采取的防止文化休克产生和减轻文化休克症状的措施和办法,并对如何做好文化休克管理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留学生管理工作除按国家、学校的有关条例、规定、章程运作以外,如果结合文化休克管理,适时地开展思想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文化休克管理引入到留学生管理的做法不失为对开展留学生管理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
作者:伍志刚;谢芸;阳柳;孟甫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如何在体检人性化服务中强化道德观伦理理念,以提高医院体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作为保健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健康检查人性化服务作些伦理思考.
作者:欧佩芳;林伟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26)、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3)及正常对照组(n=22)血浆NO和ET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AMI组、UA组患者血浆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低于UA组(P均<0.01);AMI组、UA组患者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浆NO和ET代谢失调导致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是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原因.
作者:邓正华;邓剑;向成玉;王开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采用错配PCR扩增方法进行HBV P基因YMDD变异的检测,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YMDD、YVDD和YIDD变异的阳性质粒,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对6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YMDD变异情况.结果经PCR方法、酶切鉴定及直接测序鉴定出YMDD、YVDD和YIDD质粒构建成功,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5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存在YMDD变异,出现变异6例,阳性率为9.07%;其中YIDD和YI/YMDD各1例,YVDD 3例,YV/YMDD 1例.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实用,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可存在YMDD变异,其与野生株一样是自然存在的,抗病毒药物压力不是导致HBV YMDD变异的唯一因素.
作者:任永强;胡大荣;范公忍;吴忆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能否减轻随后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50 min/再灌注24 h的动物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血晶素处理组(皮下注射血晶素30 mg/(kg·d),连续2 d),检测肾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及HO-1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血晶素明显诱导了肾内HO-1表达并使其活力增加,与I/R组比较,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Cr,BUN,MDA升高(P<0.05),TAOC降低(P<0.05),组织学损伤严重.在I/R前血晶素诱导HO-1表达可逆转上述病理改变(P<0.05).结论肾内HO-1的诱导表达可明显改善大鼠随后的I/R性肾损伤,作用机制与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张英;余鸿;汤军;郑福蓉;李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尿路手术后内置双J管致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上尿路手术后内置双J管致发热病例.结果双J管被凝血块、粘液、纤维素及尿盐结晶、结石堵塞致发热19例,异物反应致发热3例,双J管位置不当致发热2例,尿液返流致发热1例.结论双J管的使用对防止上尿路手术后漏尿和狭窄及术后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但使用不当可引起发热.
作者:李斌;李波涌;文定军;唐秀英;张国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院管理,减少医疗纠纷已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该文对医患关系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什么是佳医患关系,提出处理好医患关系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处理好医患关系.并指出正确的理顺医患关系和处理好医患关系势在必行.
作者:张立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