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阳;周乐山;皮丕湘;郑乐知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40例(282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应用DIOMED 810 m激光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结果该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经1~12个月随访观察,治疗静脉均完全闭塞,无再通发生.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费用少;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有望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
作者:赵堂海;黄英;蒋米尔;于永山;王海波;解远峰;郭明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颈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后,损伤动脉内皮细胞的再生动力学规律.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气囊导管损伤模型,伊文思蓝染色标记缺乏内皮覆盖的血管区域,动态观测内皮细胞再生规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损伤后不同时期动脉壁内TGFβ1的表达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再生部位与乏内皮覆盖区内膜及中膜增生面积.结果术后9 d前内皮再生缓慢,术后9~28d再生速度较前显著增高(1.19±0.14)mm/d vs(0.44±0.25)mm/d,P<0.01,术后28 d后内皮再生趋于停滞.术后早期(9 d以内)TGFβ1在动脉内壁内的高表达,而14d后,TGFβ1表达显著减少.结论PTA术后早期内皮再生受抑制,早期再生速度较慢,9 d后再生速度明显加快,28 d后再生趋于停滞.术后早期(9 d以内)TGFβ1在动脉壁内的高表达可能是内皮再生受抑制的直接原因之一.
作者:蒲庆华;赵渝;时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急诊科自2003年8月~2003年12月应用纳洛酮抢救22例急性海洛因中毒,成功21例,抢救成功率达95.4%.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雄;黄琼;姚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与酒精代谢密切相关的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第12外显子G/A多态性在北京汉族人群的分布.方法采集102名无相关个体末稍血,提取DNA.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PCR方法,扩增靶等位基因DNA片段.结果ALDH2*1和ALDH2*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0.89 0.11.ALDH2*1/ALDH2*1;ALDH2*1/ALDH2*2;ALDH2*2/ALDH2*2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9,0.20,0.01.x2检验表明,检测样本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杂合度(H):0.34.结论北京地区汉族人群ALDH2*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洛阳汉族人群,而日本人群的该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中国人群.
作者:李志祥;谢桂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应用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方法对36例患者经不同静脉途径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床旁植入漂浮电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测量导管到右心室心尖的深度及从静脉穿刺到心室搏起所需时间.结果经左锁骨下及右颈内静脉入路植入,导管达心尖深度分别为(36.31±2.82)cm,(29.50±3.15)cm,从静脉穿刺到心室搏起所需时间为(8.61±3.62)min,成功率为100%.结论体表心电图指导下,应用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是一项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急救技术,只要操作正确,成功率很高.
作者:吴新华;赵红念;陈康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拟筛选和比较2.215细胞上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3种方法抽提HBVDNA,抽提物分别采用Taq man荧光定量、SYBR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滴度.结果直接应用上清分别采取热变性,碱裂解法抽提HBVDNA均为阴性,而应用PEG沉淀后检测结果证实细胞上清中有高拷贝的分泌性HBVDNA,Taq man荧光定量方法的敏感性高于SYBR实时定量PCR,在高拷贝时,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PEG沉淀法是2 2.15细胞上清HBVDNA提取的有效方法,Taq man荧光定量方法敏感性高,是HBVDNA定量检查的首选方法.SYBR法简便,经济,也可用于上清HBVDNA的检测.
作者:罗红雨;杨旭;邹文;黄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采用错配PCR扩增方法进行HBV P基因YMDD变异的检测,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YMDD、YVDD和YIDD变异的阳性质粒,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对6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YMDD变异情况.结果经PCR方法、酶切鉴定及直接测序鉴定出YMDD、YVDD和YIDD质粒构建成功,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5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存在YMDD变异,出现变异6例,阳性率为9.07%;其中YIDD和YI/YMDD各1例,YVDD 3例,YV/YMDD 1例.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实用,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可存在YMDD变异,其与野生株一样是自然存在的,抗病毒药物压力不是导致HBV YMDD变异的唯一因素.
作者:任永强;胡大荣;范公忍;吴忆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瑞血新对头颈部进展期鳞癌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防治.方法71例头颈部进展期鳞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瑞血新+同步放化疗)和对照组(利血生等+同步放化疗).结果治疗组骨髓抑制有效率30/36(83.3%),对照组有效率16/35(45.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瑞血新在头颈部进展期鳞癌同步放化疗中有良好的防治白细胞减少的作用.
作者:类健翔;陈平;汤翠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原发和复发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otal pelvic exenteration,TPE)的疗效.方法对1989~2003年行TPE的28例原发癌和35例复发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根治性切除率85.7%,其中原发癌组92.9%,复发癌组80.0%.术后病理证实原发癌组盆腔脏器/组织受侵率67.9%,复发癌组盆腔脏器/组织受侵率100%.原发癌组仅14.3%侵犯盆壁组织;而复发癌组80.0%侵犯达盆壁组织.原发癌组、复发癌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2.9%,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32.1%、51.4%.全组术后复发率68.4%、原发癌组61.5%、复发癌组72.0%.复发癌组盆腔局部复发率48.0%,高于原发癌组的15.4%(P<0.05).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23.7%,原发癌组、复发癌组分别为38.5%、16.0%(P>0.05).结论TPE是治疗LARC的有效方法,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LARC尤其是复发癌预后的关键.
作者:潘义生;万远廉;刘玉村;汪欣;吴涛;赵建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是集声音、图像和动画为一体的视听教材.该文对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组胚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像并茂的趣味性;图像逼真的直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容量超大的实用性等优势,是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一种为先进的教学手段.
作者:唐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能否减轻随后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50 min/再灌注24 h的动物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血晶素处理组(皮下注射血晶素30 mg/(kg·d),连续2 d),检测肾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及HO-1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血晶素明显诱导了肾内HO-1表达并使其活力增加,与I/R组比较,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Cr,BUN,MDA升高(P<0.05),TAOC降低(P<0.05),组织学损伤严重.在I/R前血晶素诱导HO-1表达可逆转上述病理改变(P<0.05).结论肾内HO-1的诱导表达可明显改善大鼠随后的I/R性肾损伤,作用机制与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张英;余鸿;汤军;郑福蓉;李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不同镇痛药物对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择期手术病人,ASA Ⅰ,Ⅱ级,其中妇产科、普通外科各90例.各科手术病人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案随机等分成3组,组Ⅰ:0.125%罗哌卡因+0.005%吗啡+0.005%氟哌利多,组Ⅱ:0.125%罗哌卡因+0.0005%芬太尼+0.005%氟哌利多,组Ⅲ:对照组(不实施病人术后自控镇痛).于镇痛治疗后4,8,12,24,36 h进行随访,观察疼痛程度、镇静状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组Ⅰ与组Ⅱ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显著低于组Ⅲ(P<0.01);普通外科病人肠蠕动恢复时间较妇产科病人长(P<0.05);组Ⅱ较组Ⅰ、Ⅲ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吗啡、芬太尼行病人术后自控镇痛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且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用可缩短肠蠕动的恢复时间.
作者:余奇劲;罗涛;蔡忠香;陈明森;周青山;黄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缩窄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内Rho/Rho激酶的表达及法舒地尔(fasudil)--Rho/Rho激酶拮抗剂对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制备升主动脉缩窄大鼠心力衰竭及假手术组(S组)模型.将升主动脉缩窄术后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心力衰竭组(H组),给予生理盐水0.1ml,腹腔注射,每日2次;一组为fasudil治疗组(F组),治疗组给予fasudil 5 mg/Kg,腹腔注射,每日2次;治疗4周.H组、F组及S组每组各10只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各项指标变化.结果H组鼠心肌细胞RhoA,Rho激酶mRNA表达显著增高,F组心肌细胞RhoA mRNA,Rho激酶mRNA表达下降.结论心肌细胞RhoA、Rho激酶表达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法舒地尔可有效降低心肌细胞内RhoA mRNA,Rho激酶mRNA表达,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可能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血管扩张剂.
作者:张曼;曾定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BPH 38例.结果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51.0±28.4)g;手术时间(64.0±42.5)min;出血量(78.0±66.0)mL;无电切综合征(TURS)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5.8±3.2)nL/s上升至术后的(20.4±5.6)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7.2±4.3)分下降至术后的(7.3±2.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5.7±0.7)分下降至术后的(1.9±0.6)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出血少,并发症少,无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劲戈;黄亚特;郑文喜;刘新益;阳新华;欧雄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小儿气管、支气管损伤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气管、支气管破损程度,分别采用颈部深筋膜切开术49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35例;气管膜部修补术18例;病肺切除7例.结果该组109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恰当选择外科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忠民;席鸿钧;李汉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老年贲门癌患者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老年贲门癌患者应用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该组106例老年贲门癌患者,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其中5例术后存在少量胸腔积液,2例较少,1周后自行吸收;另3例经胸腔穿刺抽液后消失.本组病例术后均顺利康复.结论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老年贲门癌患者中有其临床优越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探讨.
作者:赵国强;高新芳;邹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方面的价值以及尼膜同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膜同组,另取13例作为正常对照.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即时、第3天及第7天血清NSE,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入院即时血清NSE(38.75±8.89)ng/mL均较正常对照(10.57±3.20)ng/mL明显增高(P<0.001),且与GCS评分呈负相(r=-0.678,P<0.01);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NSE存在组间总变异(F=15.185,P<0.01);伤后第7天,尼膜同组血清NSE(21.70±7.03)ng/m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7.10±7.73)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动态监测血清NSE有助于观察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估计预后;尼膜同可能有助于降低血清NSE,促进颅脑损伤的恢复.
作者:陈鸿光;孟庆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8例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患者,行双侧侧脑室穿刺,一侧用敏感抗生素慢速滴注冲洗,另一侧置管引流治疗,并且给予亚低温和高氧液及全身支持对症等治疗.结果治疗14 d后各患者体温和脑脊液均恢复正常,伤后半年随访,根据GOS预后评分,持续植物状态1例,中残3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冲洗侧脑室、亚低温、高氧液及全身支持对症等治疗,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楚胜华;袁先厚;江普查;俞苏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湖南省壮族人群FraX中不稳定DNA序列的多态性,建立一种快速筛查FraX中FMR-1动态突变的方法,为提高遗传咨询和诊断水平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经典的PCR-Southern blot法对156例X染色体FRAXA位点(CGG)n重复序列拷贝数进行测定并与PCR-序列分析胶银染法进行比较.结果(CGG)n重复序列范围为6~57,高峰为29;发现一男性携带者,CGG重复数为57;PCR-序列分析银染法结果与PCR-Southern blot法结果完全一致,从pCR扩增到产物检测只需4,5 h即可完成.结论壮族人群(CGG)n频率分布高峰为29,其次为27,30;PCR-序列分析胶银染法快速、直接、简便、实用,适合脆性X综合征的大规模群体筛查.
作者:马云;何淑雅;李斌元;刘四春;王桂良;闵凌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尿路手术后内置双J管致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上尿路手术后内置双J管致发热病例.结果双J管被凝血块、粘液、纤维素及尿盐结晶、结石堵塞致发热19例,异物反应致发热3例,双J管位置不当致发热2例,尿液返流致发热1例.结论双J管的使用对防止上尿路手术后漏尿和狭窄及术后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但使用不当可引起发热.
作者:李斌;李波涌;文定军;唐秀英;张国富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