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Madigan手术及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的比较

陈新辉;吕军;杨槐;曾子健;康颂东

关键词:前列腺手术, 耻骨上, Madigan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两种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SPPC)与15例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MPC).结果MPC手术较SPPC在术后膀胱冲洗、尿管停留、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要短,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几率下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Madigan手术可作为前列腺开放手术的首选术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肩胛骨骨折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的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1998年~2003年收治的15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AO分型方法:稳定的关节外骨折3例,不稳定的关节内骨折5例和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7例.通过后方入路,前方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对不稳定的12例肩胛骨骨折进行了骨折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及重建钢板固定.结果12个手术病例随访12~36个月.Neer评定,优良9例,不满意2例,失败1例.结论对于移位严重的肩胛体部骨折和骨突部骨折及不稳定的关节内、外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尹擘;王少卿;于强;甄鑫刚;周振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HPV分型与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由于宫颈尖锐湿疣(CA)皮损中HPV高危型感染常与其癌变有关,而端粒酶活性增高多见于恶性疾病.该研究探讨宫颈CA皮损中HPV分型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病毒分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4例(40.0%)HPV16/18型阳性,34例(56.7%)HPV6/11型阳性,2例未检测到HPV;HpV16/18型感染的皮损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HPV6/11型感染者.结论认为端粒酶活性与HPV型别有关,可能与HPV病毒协同参与CA发病,HPV16/18型阳性者在临床可能有癌变倾向,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可以阻碍疣体生长,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金芳和;王冬莲;刘俊;熊文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动脉新辅助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经动脉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NAIC)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随访成功的35例采用NAIC方法治疗的宫颈癌病人,与单纯手术的病人在术后病理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NAIC治疗的病人手术时肿瘤的平均缩小率为82.9%,所有病人手术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术后5年生存率为77.14%而单纯手术的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51.43%,二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动脉新辅助化疗配合妇科手术治疗宫颈癌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病人生存率.

    作者:金桂云;聂春生;梁元;申宝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西兰狼疮鼠抗染色质抗体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研究

    目的确定新西兰小鼠自身抗染色质抗体的遗传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方法建立新西兰黑色品系(NZB)与新西兰白色品系(NZW)F1×NZB回交小鼠模型.采用覆盖小鼠19条染色体的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确定了自身抗染色质抗体产生的两个遗传易感基因,一个位于NZW小鼠第9染色体中段30厘摩临近;另一个易感基因位于NZW小鼠第17染色体近中心端19厘摩处(Lods值>3).结论(NZB×NZW)F1小鼠自身抗染色质抗体的产生受多基因调控,候选易感基因不仅来自于NZB,也来自于NZW.

    作者:李丽;王春华;祁赞梅;李艳秋;陈洋;陈东;姜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创术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预后判别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微创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术后30 d内预后的判别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微创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微创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结果97例患者中,术后30 d死亡27例(27.8%).单因素分析表明:意识水平、出血量、出血半球、伴发缺血性心脏病和微创手术时间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意识水平P<0.001,余均P<0.05).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仅有意识障碍、出血量2个危险因素可作为判别因子,应用建立的判别模型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显示判别模型方程准确度为75.3%.结论意识水平、出血量是影响脑出血患者微创术治疗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30 d生存和死亡的判别模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邓长青;原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4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预后的因素.方法将该科自1997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148例DAI病人的各项指标分别数量化,用后退法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预后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昏迷程度、CT表现、瞳孔变化、昏迷时间、脑挫伤程度、年龄大小.结论影响DAI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昏迷程度,它可作为判断DAI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知非;刘飞;廖达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计算方法评价反眉型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手术性散光

    目的采用简单相减法和矢量分析法评价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手术性散光.方法对65例(72眼)行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测定其角膜散光.分别使用简单相减法及矢量分析法计算其术后1周及1个月的手术性散光.并对术后1周及1个月的视力进行统计.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1月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9±0.75)D、(1.0±0.50)D和(0.85±0.25)D,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912,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638,P>0.05).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发现术后1个月的手术性散光值均低于术后1周.用简单相减法计算,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46,P>0.05);用矢量分析法计算,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764,P<0.05).且其结果显示术后1周为逆规性散光改变,而术后1个月为顺规性散光改变.裸眼视力≥0.5在术后1周占88.9%,1个月占91.7%.其中裸眼视力≥1.0者,在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为18%及28.3%.结论矢量分析法是一种较好的计算手术性散光的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采用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手术性散光小,回退快,视力恢复快;逆规性散光飘移在术后1月内消失.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是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变化较全面准确可靠的方法.

    作者:袁平;刘双珍;谭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ALDH2基因第12外显子(G/A)多态性在北京汉族人群的检测

    目的了解与酒精代谢密切相关的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第12外显子G/A多态性在北京汉族人群的分布.方法采集102名无相关个体末稍血,提取DNA.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PCR方法,扩增靶等位基因DNA片段.结果ALDH2*1和ALDH2*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0.89 0.11.ALDH2*1/ALDH2*1;ALDH2*1/ALDH2*2;ALDH2*2/ALDH2*2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9,0.20,0.01.x2检验表明,检测样本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杂合度(H):0.34.结论北京地区汉族人群ALDH2*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洛阳汉族人群,而日本人群的该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中国人群.

    作者:李志祥;谢桂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分析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转移的特点及其与淋巴结大直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肺叶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可切除的NSCLC淋巴结的病理特点.结果可手术的NSCLC 56例,淋巴结转移36例,占64.3%,纵隔(N2)和肺内(N1)淋巴结转移均超过50.0%.N2站淋巴结按其大直径≤1.0 cm,>1.0 cm且≤2.0 cm,>2.0 cm分为三个等级,其转移率分为24.0%,46.0%和80.0%,两者间的相关分析:x2=28.751,v=2,P<0.001,rp=0.31;同样地,N1站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32.6%,44.9%和64.7%,两者间的相关分析:x2=7.014,v=2,0.025<P<0.05,rp=0.20.结论可手术的NSCLC淋巴结转移相当的常见,淋巴结转移随其大直径的增加相应增加,两者间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翁毅敏;吴一龙;谷力加;冯卫能;程超;钟文昭;黄邵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强龙对出血性休克大白鼠的影响

    目的研究甲强龙(甲泼尼龙)对出血性休克大白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大白鼠经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随后用自体血和生理盐水从静脉回输,进行复苏.复苏前大白鼠随机分成三组:假休克组,休克组和甲强龙治疗组.结果复苏后72 h,休克组的生存率降至20%,而甲强龙治疗组的生存率达80%,差异显著(P<0.01).复苏后18h器官病理取材,H-E染色,光镜下显示:休克组大白鼠的心、肺、肾、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细胞变性、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甲强龙治疗组大白鼠的上述脏器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复苏后18 h,CK、Cr、ALT、AST、ALKP检测,休克组明显升高,而甲强龙治疗组只有轻度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复苏后2 h,肝脏枯否细胞用LPS刺激后,休克组的细胞内Ca2+浓度和TNF-α产量明显增高,而甲强龙治疗组轻度增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甲强龙可以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内Ca2+升高和激活,阻止TNF-α的过度产生,降低机体系统性炎症反应程度,终减轻出血性休克大白鼠脏器的损伤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钢;杨晓临;崔泽实;关福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尼膜同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方面的价值以及尼膜同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膜同组,另取13例作为正常对照.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即时、第3天及第7天血清NSE,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入院即时血清NSE(38.75±8.89)ng/mL均较正常对照(10.57±3.20)ng/mL明显增高(P<0.001),且与GCS评分呈负相(r=-0.678,P<0.01);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NSE存在组间总变异(F=15.185,P<0.01);伤后第7天,尼膜同组血清NSE(21.70±7.03)ng/m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7.10±7.73)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动态监测血清NSE有助于观察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估计预后;尼膜同可能有助于降低血清NSE,促进颅脑损伤的恢复.

    作者:陈鸿光;孟庆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妇科恶性肿瘤P16基因甲基化研究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中p16基因甲基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206例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状态,其中包括84例卵巢上皮性癌,62例子宫内膜癌和60例宫颈癌.结果正常对照组织及癌旁p16基因无甲基化;在卵巢上皮性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中,甲基化率分别为5.95%(5/84)、24.19%(15/62)和21.67%(13/60).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原继荣;李佩玲;刘丽荣;李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改良Madigan手术及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两种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SPPC)与15例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MPC).结果MPC手术较SPPC在术后膀胱冲洗、尿管停留、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要短,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几率下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Madigan手术可作为前列腺开放手术的首选术式.

    作者:陈新辉;吕军;杨槐;曾子健;康颂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源性小儿气管、支气管损伤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医源性小儿气管、支气管损伤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气管、支气管破损程度,分别采用颈部深筋膜切开术49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35例;气管膜部修补术18例;病肺切除7例.结果该组109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恰当选择外科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忠民;席鸿钧;李汉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周围血细胞计数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为主(MPV)、脾静脉(SPV)宽度及脾脏厚度;同时检测周围血细胞计数.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为:S0期15例,S1期40例,S2期25例,S3期24例,S4期16例.从S1~S4期,MPV、SPV增宽及脾脏增厚的比率逐渐上升,但MPV、SPV增宽的比率各期差别不大(P>0.05),而脾脏增厚的发生率各期差别较大(0.01<P<0.025).从S1~S4期,周围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逐渐下降,尤以PLT下降明显,S3、S4期显著低于S1、S2期(P分别<0.05、0.01),其中S4期已在正常下限以下.RBC,WBC在S1、S2、S3期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S4期则较前面各期显著下降(P分别<0.05,0.01).结论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对慢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脾脏肿大、SPV增宽、PLT计数下降可能对较严重的肝纤维化(S3或S4期)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贵生;陈欣;王萍;袁农;王宪智;管湘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论文化休克与提高医学留学生管理水平

    根据文化休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该文定义了文化休克管理--即所采取的防止文化休克产生和减轻文化休克症状的措施和办法,并对如何做好文化休克管理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留学生管理工作除按国家、学校的有关条例、规定、章程运作以外,如果结合文化休克管理,适时地开展思想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文化休克管理引入到留学生管理的做法不失为对开展留学生管理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

    作者:伍志刚;谢芸;阳柳;孟甫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累及左颈总动脉起始部巨大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累及颈总动脉起始部的巨大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临床治疗资料.胸部正中切口显出前纵隔,切开心包及其返折显出心脏及其大血管,联合颈部切口显出动脉瘤全貌,升主动脉-颈内动脉自体静脉转流后,于主动脉弓上切除动脉瘤.结果3例均于术后9 d治愈出院,分别随访3月、5 a、6 a无动脉瘤复发.结论利用自体静脉升主动脉颈内动脉移植技术,经胸部正中切口根治累及颈总动脉起始部的巨大动脉瘤,起始部显露清楚、操作方便,不切开胸腔、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案.

    作者:王春喜;王奇;刘小平;刘鸿一;贾鑫;段志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TnI诊断轻中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心肌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0例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轻度(n=14)及中度(n=16)ACOP患者,检测接诊后0 h,8 h,1 d,3d及7 d时血清cTnI水平、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比较cTnI和其他单项或综合指标对轻度及中度ACOP患者心肌损伤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中度中毒组cTnI升高例数显著高于轻度中毒组(P<0.01),而其他各单项指标异常例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心肌酶学升高或心电图异常例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综合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后,中度中毒组检出率例数显著高于轻度中毒组(P<0.05).并且cTnI升高的例数显著高于其他单一或综合指标异常的例数(P<0.05).结论应用血清cTnI的检测能明显提高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检出率,其灵敏度明显优于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检查.

    作者:孙安琼;杨新平;李卓成;陈剑雄;罗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2例老年人肺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结核病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肺结核为多见,占85.00%[1].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多伴有其他疾病,肺结核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应引起重视.我院自1996年~2003年7月间,共收治老年人肺结核误诊病人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60~83岁,平均66.1岁.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徐秋莲;杜简秋;谷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附38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BPH 38例.结果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51.0±28.4)g;手术时间(64.0±42.5)min;出血量(78.0±66.0)mL;无电切综合征(TURS)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5.8±3.2)nL/s上升至术后的(20.4±5.6)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7.2±4.3)分下降至术后的(7.3±2.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5.7±0.7)分下降至术后的(1.9±0.6)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出血少,并发症少,无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劲戈;黄亚特;郑文喜;刘新益;阳新华;欧雄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