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管理106例临床观察

李萍;陈胜喜;王曙红;黄伦芳;周建辉

关键词:机械通气, 婴幼儿, 心脏直视手术
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的应用.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106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情况,将不同病种、年龄及体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全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78 h,平均10.1 h.低体重儿组、小婴儿组及心内畸形复杂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易出现呼吸机依赖,脱机困难;对一般先心病组,我们在其全麻清醒后及早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并发症.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有其自身特殊性,根据患儿的病情设置周密完善的方案,有助于提高婴幼儿手术成功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对3种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的方法--凝血酶凝固法、双缩脲法、传统盐析法进行比较.方法用以上3种方法进行Fib测定的重复性实验及对正常、高和低Fib值测定并测定血红蛋白(Hb)和乳脂蛋白对以上3种方法的影响度,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在重复性实验中,凝血酶凝固法的精密度高;对正常Fib值测定,双缩脲法和传统盐析法结果高于凝血酶凝固法,差异无显著性;对低Fib值测定,结果相反;对高Fib值测定,双缩脲法结果低于凝血酶凝固法,差异无显著性,而传统盐析法结果相反;Hb和乳脂蛋白对凝血酶凝固法的测定结果影响小.结论凝血酶凝固法测定Fib的精密度高,有较强的抗Hb和乳脂蛋白干扰的能力.

    作者:张传兴;柳永和;李闻文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人体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人体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为今后战士的训练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沙巡防区战士90名,分为三组,老战士组、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测定跑步前后的有关生理指标等的改变.结果跑步前三组之间的体温、血压和脉搏没有显著差别,跑步后三组战士之间体温和脉搏差别显著,而血压没有显著差别.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有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大,新老战士由于在此环境下生活时间长短不同,因而出现的耐受和适应情况不同,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减少运动前后的生理指标改变的幅度.

    作者:周青;徐如祥;张世忠;余俐;陈镇洲;郭再玉;彭苹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上下带血管蒂胸骨板翻转术治疗漏斗胸15例报告

    我院于1995年7月~2001年7月采用上下带血管蒂胸骨板翻转术共治疗严重的漏斗胸15例,畸形完全矫正,随访心肺功能恢复满意,无胸骨感染及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征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MAPKs激活在慢性醛固酮灌注所致高血压肾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MAPKs激活在慢性醛固酮灌注诱发高血压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周SD大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醛固酮/盐组及醛固酮拮抗剂eplerenone治疗组,采用Westem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组织MAPKs亚型ERK1/2,JNK及p38MAPK活性.结果醛固酮/盐组大鼠血压显著升高,肾重/体重比值增加,尿蛋白排泄量增加,其肾皮质组织ERK1/2及JNK活性明显升高(P<0.05).eplerenone治疗降低了醛固酮诱发的高血压,蛋白尿以及肾皮质MApKs活性.结论MAPKs激活与慢性醛固酮灌注致高血压肾损伤密切相关,Eplerenone其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姚丽;西山成;安部阳一;王力宁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小儿隐匿阴茎治疗经验浅谈

    目的探讨隐匿阴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8例儿童隐匿阴茎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合并肥胖症.结果术后随访6月~1年,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手术是治疗隐匿阴茎的主要手段,对此类患者忌行单纯包皮环切术.

    作者:谭秉盛;赵玉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伴发脑血管意外症状的主动脉夹层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合并脑血管意外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探讨其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以脑血管意外为首发症状的A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资料显示主动脉夹层合并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为8.70%;以脑血管意外为首发症状的AD占6.73%;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占误诊率的5.01%(20/399).结论对于合并突发疼痛、晕阙或休克的脑血管病患者,应及时行进一步检查,以除外伴发脑血管意外的AD.

    作者:李海玲;刘宏;刘楠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数字化医院-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在人类跨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使社会的各行各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医院这个与人们生活、生存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变化更是明显,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就是适应这种变化的重要举措.我院从2000年建设医院信息系统以来,一直在运筹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并初具规模,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建设.

    作者:李灵杰;黄正东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Sweet综合征和血液病

    Sweet综合征(SS)又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由Robert Sweet医生在1964年首先报道[1].本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妊娠、药物等有关,约10%~20%的Sweet综合征患者合并潜在的恶性疾病,这些恶性疾病中85%为血液病,常见的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DS)[2].

    作者:汤蕊;王书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结核分支杆菌MPT64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和诊断运用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大量获得重组MPT64蛋白,分析其生物学、免疫学特性,并初步评估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中获得了MPT64基因,并构建大肠杆菌表达株;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重组蛋白;Western印迹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析重组蛋白免疫原性,并检测血清的抗结核抗体.结果构建了能表达重组MPT64的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的重组蛋白蛋白为可溶性形式,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30%,分子量约23kD.经离子交换柱纯化后,重组蛋白纯度达90%以上.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该重组蛋白能与抗结核分支杆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免疫结合反应.ELISA分析表明该纯化的重组抗原能区别抗结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结论该实验获得了能高效表达MPT64蛋白抗原的大肠杆菌工程菌.纯化的该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原性,有一定的诊断运用价值.

    作者:熊志红;庄玉辉;张晓刚;何秀云;董恩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软组织缺损修复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种创伤尤其是严重四肢开放性损伤明显增多.各种创伤因素常导致肢体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骼、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缺损,一直是创伤外科领域中的难题.严重而复杂的创伤,除了全身情况受到影响外,常常伴有大面积的皮肤挫裂伤或撕脱伤,以及引起深部组织如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和骨骼的外露甚至缺损,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肢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临床报导过多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皮肤缺损,及不同性质的创面,依据就简、就近、有效的原则,采用转移、带蒂、游离(肌)皮瓣修复.

    作者:江捍平;王大平;张洪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应用东茛菪碱的观察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肺脏功能严重损害,呼吸大气压空气时,由于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通过机械通气抢救成功率有很大提高.而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临床上我们应用东莨菪碱与非东莨菪碱进行比较,东莨菪碱确有中枢镇静好,克服气道阻力,有利气道管理,改善微循环.

    作者:柳仓生;张军;张捷;高佩凤;李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减毒鼠伤寒杆菌疫苗诱导小鼠黏膜免疫应答的研究

    目的研究表达幽门螺杆菌((H.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活菌重组疫苗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的黏膜免疫应答状况.方法将已构建成功的表达UreB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SL3261/pTC01-UreB口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检测肠液和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反应.结果疫苗组小鼠的肠液和血清中可分别检测到针对UreB的特异性抗体IgA和IgG,病理学检查显示疫苗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达H.pylori 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SL3261/pTC01-UreB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H.pylori的黏膜免疫,可用作抗H.pylori感染的口服疫苗.

    作者:刘晓峰;胡家露;权启镇;孙自勤;王要军;樊代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东茛菪碱和曲马多治疗剖宫产产妇寒战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与比较东莨菪碱和曲马多治疗剖宫产产妇寒战的效果.方法ASA Ⅰ,Ⅱ级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和C 3组.A组20例为对照组,B组20例为静注东莨菪碱0.3ng组;C组20例为静注曲马多1.5 mg/kg组.研究中分别观察和记录术中患者的呼吸、循环参数改变、给药后的寒战转归情况.结果B组5和10min寒战评分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3,5和10 min寒战评分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B和C两组3,5min寒战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东莨菪碱和曲马多对剖宫产产妇的寒战均有治疗作用,且曲马多效果优于东莨菪碱.

    作者:郭静;刘秋秋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牛心包纤维支架细胞重建组织工程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构建利于宿主细胞重建的组织工程生物瓣材料.方法Ⅰ组新鲜牛心包片经(Courtuman法脱细胞后用戊二醛(GA)固定;Ⅱ组脱细胞及固定方法同Ⅰ组,随后用2,3丁二醇改性.肌成纤维细胞(MFC)和内皮细胞(EC)分别取自猪颈动脉,分别培养,分层种植.通过台盼蓝染色、光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生长效果.结果Courtuman法基本脱去了牛心包细胞成分,使其成为富含空隙的纤维支架.Ⅰ组试片无细胞生长,Ⅱ组细胞处于增殖状态,第17天Ⅱ组组试片内部有MFC生长;第27天,Ⅱ组试片一侧有2~3层细胞生长,外层EC完整融合,部分EC拉长成梭形,内层MFC已迁移入纤维支架内.结论生物材料牛心包脱细胞、鞣制、改性处理后形成的牛心包纤维支架利于细胞生长.分别提取、分别培养、分层种植MFC和EC是一种实用的再细胞化组织工程技术,可在体外实现牛心包纤维支架的完全内皮化及部分间质细胞化.

    作者:龙小毛;龚光甫;胡建国;林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右旋布洛芬片治疗骨关节炎

    目的评估右旋布洛芬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分组,71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右旋布洛芬0.4~0.6 g/次,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布洛芬0.4~0.6 g/次,每日2次,疗程4周.结果右旋布洛芬组总改善率为58.4%,有效率为85%;布洛芬组总改善率为41.6%,有效率为74.2%.不良反应发生率,右旋布洛芬组为11.4%,布洛芬组为13.1%.结论右旋布洛芬疗效优于布洛芬,不良反应未增加,用药安全.

    作者:游运辉;吴彩玲;罗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肺癌MMP-2和TIMP-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74例肺癌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MMP-2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肺癌MMP-2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肺癌TIMP-2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MMP-2和TIMP-2表达与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罗彬;梅同华;张桂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论医患双方利益冲突

    目的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将要成为世界大的医疗市场.然而当前,医患关系矛盾比较突出,它影响了医院和医疗服务的发展.该文认为主要问题在医方,作者从医患利益冲突的定义及根源、表现形式和后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缓解医患利益冲突要求,既需要法律规制又需要道德评估的应对措施.

    作者:唐媛;李建华;黄志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胰腺癌和原发性肝癌组织中HBVDNA原位杂交的研究

    目的研究胰腺癌和肝癌组织HBVDNA状况及其病因学意义.方法51例胰腺癌和37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经10.0%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HBVD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法.结果16例胰腺癌(31.4%)HBVDNA阳性,阳性病例血清HBsAg均阳性;28例肝癌(75.6%)HBVDNA阳性,阳性病例AFP值阳性率及肝硬化程度明显地高于阴性病例,HBVDNA与胰腺癌和肝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结论HBV感染除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外,也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致癌因素.

    作者:黄生福;杨竹林;李清龙;王群伟;邓星辉;李永国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静滴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7例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40例,B组37例,A组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0 g静滴,每日2次,B组用氧氟沙星注射液0.20 g静滴,每日2次.7~14d为一个疗程,观察临床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疗痊愈率85.00%,优于B组(54.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2%,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氧氟沙星,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阎敏;杨红忠;王晓希;陈文龙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苯那普利联合维生素E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联合维生素E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苯那普利+维生素E治疗组32例,苯那普利5~10 mg/d+维生素E600 ng/d治疗60d,并设对照组28例,治疗前后测定24h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糖及血脂.结果治疗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得以改善(P<0.001),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P<0.001),而对照组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苯那普利联合维生素E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及治疗作用.

    作者:钟建庭;王璇;刘丽;席春生;叶夏云;丁永刚;陈菁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