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加放疗与单纯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李星;陈立军

关键词:食管癌, 放射治疗, 联合化学/顺铂, 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能否提高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42例病例,随机分为化疗+放射治疗(综合组)72例,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70例.化疗方案:氟尿嘧啶500mg/d和四氢叶酸钙(CF)200mg/d,顺铂20mg/d,第1~5d给予(分别在第1,4周实施).放射治疗:60Co γ线远距离外照射,设前后(2∶1)野DT50-70GY/5~7周.结果:综合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9%和22.2%;单放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20.0%和10.0%(P<0.05).不良反应综合组较重,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以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及顺铂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多中心随机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肝功能损害及胆酸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12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以血清总胆酸、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分轻、中、重度三组,观察比较三组羊水粪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及新产儿体重.结果:中重度组羊水粪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产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围产儿死亡率与轻度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肝功能损害愈重,胆酸愈高,孕妇剖宫产率越高,围产儿预后愈差,肝功能、胆酸的变化能预示妊娠结局.

    作者:张建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人工晶体术后瞳孔膜用双氯灭痛联合狄奥宁或狄奥宁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用双氯灭痛联合狄奥宁或狄奥宁滴眼,寻找一种防治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的有效方法.方法:24只成年纯系新西兰白兔的48只眼,随机分为3组:欢氯灭痛联合狄奥宁治疗组(A组);狄奥宁治疗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48只兔眼均行晶体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3,5,7,14,21,30d定量动态观察工人晶体表面瞳孔膜的情况,结果:A组的瞳孔膜低于B,C组(P<0.05);B组瞳孔膜低于C组(P<0.05).结论:双氯灭痛联合狄奥宁或狄奥宁滴眼均能有效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双氯灭痛联合狄奥宁的疗效优于狄奥宁.

    作者:贾松柏;唐罗生;李筠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β2的构建及其在骨髓基质细胞的表达

    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β2,检测其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的表达.方法:用PCR方法从人胎盘cDNA文库DNA中扩增TGF-β2全长cDNA,该基因片段两端设计了NheⅠ和XhoⅠ限制性酶切位点.将所得片段连接到T载体上测序证实.利用重组DNA技术将TGF-β2的cDNA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酶切鉴定.通过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基质细胞中,体外单层培养.分别于转染后24h和4周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证实,PCR获得的片段与GenBank中登记的TGF-β2 cDNA序列完全相同.pcDNA3.1(+)/TGF-β2酶切片段的长度与理论大小相符.转染后不同时期的骨髓基质细胞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可检测到TGF-β2的表达.结论:pcDNA3.1(+)/TGF-β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骨髓基质细胞内可获得短暂和长期表达.

    作者:王卫国;娄思权;郑多;夏家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Hp感染与吻合口溃疡关系探讨

    目的:分析吻合口溃疡与Hp感染的临床资料,了解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两院1996年以来的术后胃胃镜检查结果,统计吻合口溃疡.GU、DU与Hp感染关系的资料.结果:在32例吻合口溃疡中有17例阳性,占53.12%,189例无吻合口溃疡术后胃感染率为24.34%,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GU、DU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5.7%,94.5%,与吻合口溃疡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部分吻合口溃疡的发病与Hp感染相关.

    作者:胡少毅;张亚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乙酰肝素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浸润、转移、血管生成和PCNA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恶性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其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近年发现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酶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乙酰肝素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中多糖成分的酶,具有促进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的作用.该实验通过在食管癌组织中对乙酰肝素酶的检测,探讨乙酰肝素酶与食管癌浸润、转移、血管生成和食管癌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在47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和其相应的正常食管黏膜中对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乙酰肝素酶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对乙酰肝素酶与食管浸润、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食管癌组织进行FVⅢ相关抗原和PCNA的染色,了解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分析二者与乙酰肝素酶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乙酰肝素酶主要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食癌管的浸润和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01);乙酰肝素酶与食管癌的大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P=0.002),而且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的量与大微血管密度计数之间呈线性相关(R=0.52);乙酰肝素酶与PCNA指数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3).结论:乙酰肝素酶可促进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并与肿瘤的增殖活性有关,有可能成为一项反映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作者:魏慎海;高辉;刘桐林;陈鸿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难切除性胆囊的术式探讨(附58例)

    目的:分析难切除性胆囊疾病术中易导致胆管损伤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应变措施.方法:回顾我院从1990年8月~2002年5月期间施行的58例难切除性胆囊疾病资料.结果:1例因解剖变异损伤右肝管,1例因Mirizzi综合征(Ⅱ型)损伤肝总管,1例因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损伤右肝管.结论:对施行难切除性胆囊疾病时应提高易损伤胆管的警惕观念,仔细解剖并辨清胆囊管与胆管汇合区关系,采取正确灵活的手术技巧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郑少峰;郑远航;陈炳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化疗加放疗与单纯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能否提高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42例病例,随机分为化疗+放射治疗(综合组)72例,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70例.化疗方案:氟尿嘧啶500mg/d和四氢叶酸钙(CF)200mg/d,顺铂20mg/d,第1~5d给予(分别在第1,4周实施).放射治疗:60Co γ线远距离外照射,设前后(2∶1)野DT50-70GY/5~7周.结果:综合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9%和22.2%;单放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20.0%和10.0%(P<0.05).不良反应综合组较重,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以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及顺铂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多中心随机研究.

    作者:李星;陈立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4月~2002年4月收治36例原发性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结果: 36例胆囊癌中患有胆囊结石者19例占52.7%,50岁以上26例,占72.2%.结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对年龄超过50岁,特别是女性胆囊结石患者施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必要的.

    作者:胡承光;邢春根;李福成;聂勇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妥塞敏在腹部手术中止血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妥塞敏(Transamin)在腹部手术中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观察30例接受妥塞敏(Transamin)治疗者的术中出血情况.结果:妥塞敏(Transamin)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妥塞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药物,而且对凝血系统无影响,无严重毒副反应,病人耐受良好.

    作者:王东民;段学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蛛网膜下腔囊肿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导管肛门脱出1例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各种支架、导管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这些支架导管的置入势必有可能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现就我遇到的1例蛛网膜下腔囊肿脑室分流术后分流导管自肛门脱出1例作一介绍.

    作者:常胜利;余昌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替硝唑碘仿糊剂治疗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替硝唑碘仿糊剂作为乳牙根充材料的可能性.方法:应用替硝唑碘仿糊剂治疗80例乳牙牙髓病和102例乳牙根尖周病患者,并以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糊剂(ZOE)为对照组,并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随访3~18个月:替硝唑碘仿糊剂治疗成功率达98.4%,优于对照组75%.替硝唑碘仿糊剂充填乳牙牙髓病与乳牙根尖周病疗效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替硝唑碘仿糊剂治疗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显著,是较理想的乳牙根充材料.

    作者:陈良建;黄建华;颜学德;郭新程;杨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肺内细胞凋亡状况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内细胞凋亡的状况及其在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以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液逆行胰胆管注射造成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两种模型,测定血浆TNF-α与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肺内TNF-α的表达,并以TUNEL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肺组织切片内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正常时大鼠肺内偶见淋巴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等发生凋亡,诱导AEP或ANP后凋亡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随着肺损伤的出现,少许浸润的炎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发生了凋亡.凋亡指数(‰)在AEP组呈一过性下降,在ANP组表现为持续下降,在6h后各时点均显著低于AEP组相应值(P<0.05).分析表明,ANP组血中TNF-α、内毒素含量的增加与凋亡指数的变化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ANP时肺内浸润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代表的大量炎细胞出现延迟凋亡,这种现象可能是肺损伤发生的重要前提,同时内毒素血症及TNF-α的过度合成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延迟凋亡的部分原因.

    作者:张刚;修瑞龄;刘洲;杨训;童文森;张肇达;乔安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血清EMAb和CA125测定诊断微型、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EMAb和CA125值对诊断微型、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对62例微型、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及21例正常妇女,采用ELISA和IRMA方法测定血清EMAb及CA125值,对所有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EMAb和CA125值,异位症组和正常妇女组有明显差异.血清EMAb、CA125或二者联合测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3,95.2%;58.1, 90.5%及51.6,100%. 结论:EMAb和CA125测定对诊断微型、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价值,特别是二项联合测定可提高其准确性.

    作者:郑丽璇;曾荔萍;麦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碘酊烧灼联合贝复舒加口服斯皮仁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目的:观察碘酊烧灼联合贝复舒加口服斯皮仁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11眼经角膜病灶区组织刮片镜检或分泌物涂片行镜检,确认为真菌性角膜炎,局部用10%碘酊烧灼联合贝复舒加口服斯皮仁诺治疗.结果:11例11眼经治疗8例治愈,3例有效.无1例无效.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早期及时确诊后,局部用碘酊烧灼联合贝复舒加口服斯皮仁诺治疗,取得较好结果.

    作者:姚媛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C-met蛋白在膀胱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膀胱癌发病中作用及与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膀胱癌、1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met蛋白、PCNA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膀胱癌C-met蛋白表达阳性者PCNA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但其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复发和微血管密度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met通过促进细胞异常增殖而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

    作者:谢庆祥;韩聪祥;林福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

    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也在不断增加,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者:杜泓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MT1和MT5-MMPmRNA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MT1-MMPmRNA和MT5-MMPmRN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26例肾细胞癌(RCC)组织中两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T1-MMP和MT5-MMPmRNA在R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同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之间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MT1-MMP,MT5-MMP在RCC的进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组织之间两种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雪培;申鹏飞;周成;周芳坚;顿金庚;齐范;魏金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颅底骨折合并休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合并休克的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3月~2001年3月共68例颅底骨折合并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死亡28例(占41.18%);死于休克12例,死于脑疝8例,死于原发性脑干损伤1例,死于窒息3例,死于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3例为肺部感染,1例为肾功能衰竭.结论:强调尽早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尽早抗休克和脑疝的救治的重要性.

    作者:廖圣芳;陈汉民;张诚华;董少良;姚清勇;王玉差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部手术后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病人的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病人产生原因、诊疗情况.结果:42例病人产生的局部原因中,吻合口、残端及病理性胃、肠穿孔修补术后愈合不良22例,占52.38%;手术误伤15例,占35.71%;切口感染、裂开时,对腹内肠管保护不当3例,占7.14%;腹内脓肿及引流管压迫2例,占4.76%.全组治愈34例,占80.95%;死亡6例,占14.29%;因经济原因未愈要求出院2例,占4.76%.结论:手术后肠外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局部原因,重在预防;其治疗原则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抗感染并建立有效通畅的引流、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确定性手术治疗及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作者:彭金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胸部外伤67例诊治体会

    我院自1973年10月~2000年12月共收治67例老年胸部外伤病人,获得一定诊治体会.

    作者:杨劲松;唐镜明;刘一骐;聂磊;周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